家長應該如何和孩子一起閱讀繪本?

精銳教育常州清潭校區


簡單分享下自己的觀點和經驗:

1.拋開功利心,體驗純粹的親子閱讀之樂

很多家長是看到世面上繪本雲集、其他爸爸媽媽都給孩子買、去讀書,還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想象力、語言表達溝通力甚至習慣的培養、心性的引導。但你發現陪孩子閱讀時並不能在短時間達成你所期望的,不過堅持三五年甚至更久做親子閱讀的,收穫遠遠不止上面提到的。

簡單快樂地開始去做就好,不要揠苗助長,興趣是激發孩子行動的內驅力。

2.專心陪伴

丟下手機、家務、煩惱等等分心分身的因素,投入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哪怕只是翻翻書、傻傻笑、隨便聊聊都好。

孩子很聰明的,你有沒有在狀態,他一下子就知道了。

3.堅持去做,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說孩子沒有好的習慣、專注力不夠、容易半途而廢,想想看我們有沒有引導孩子並做出堅持的榜樣。

4.充分發揮孩子的自主選擇和決定性

讀什麼書、在哪讀、讀多長時間,其實孩子心裡都有想法,試著把這個課題交給他,家長只做輔助和引導。


蟲媽育兒經


我和寶寶堅持親子閱讀近兩年,收益真的非常超出我的想象!寶寶的觀察力、思考力、理解力、專注力、邏輯力,表達能力等等,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我們每天5本繪本,每週更換一次書單!

第1天,我們只講繪本本身的故事,不拓展內容,不打擾寶寶專注力,翻書的時候會穿插幾句引導性的話,“小兔子會怎麼辦呢?”“誰會來幫小羊們呢”,寶寶是否回答不重要。

第2天,一邊講繪本,一邊引導一些跟情節有關的小問題,“公主為什麼讓火龍一直跑一直跑呢?”培養寶寶的思考習慣。

第3天,講繪本時,偶爾合起書本,問寶寶,“剛剛小熊的書包是什麼顏色的?”“小腳丫的同學都有誰?”,訓練寶寶的觀察力。

第4天,引導寶寶的觀察和思考,比如繪本上說“冬天到了,奧力弗跟鳥兒要飛去南方了”,我會問她“你從圖上哪裡可以看出來是冬天呢?”寶寶會告訴我“奧力弗戴了圍巾,大樹樹葉少了”。

第5天,引導寶寶關聯聯想,“我們以前也讀過一個故事,小猴子是怎麼拿到很低很低的東西呢?”“這隻青蛙也叫弗洛格哦,上次哪個故事裡也有弗洛格啊”

第6天,引導寶寶深度思考,“小雞用樹枝救了掉進坑裡的小鴨子,你還有其他辦法救它嗎”“用水,因為小鴨子會游泳,也可以找大象幫忙,它有長鼻子”“如果大象可以,那還有誰也可以呢?”“長頸鹿”

第7天,引導寶寶表達,最後一天的繪本我們會分角色扮演,一週的五本繪本閱讀結束。

寶寶們的潛力真的超乎我們的想象!


素簡日記


作為一名推廣閱讀和教孩子寫作的老師。我要對那些學齡前的家長,尤其是2-5歲的家長說:一定要重視起這個階段的親子閱讀教育。不然,孩子上了小學你會很辛苦的。欠下的債,補起來要付出更多。


重要性就不分析了,因為這個無需多言,多讀書的好處,無論是博士還是農民,所有的家長都會認同的。只是我們要明確一點,無論再忙,工作再多,時間再緊,也一定要抽出時間陪孩子讀繪本,讀故事,讀兒歌,將一部分的陪伴時光變成美好的閱讀回憶。


具體該怎麼做?


首先,一定要選好書。其實親子閱讀的書大家不要挑來挑去。只要選那些公認的,口碑好的,就可以了。也就說,經常被各類的圖書網店,或是公眾號,媒體雜誌推薦的,就可以選。因為,繪本類作為一個圖書大類,品質還是有保障的。基本都是引進版,拿來主義有時候還是挺管用的。


另外,一定不要侷限在知識類上,而要以情商開發為主,知識認知為輔。


其次,時間最好固定。我覺得最好的時間就是睡前。一是這個時間段比較安靜,適合親子閱讀;二是,忙碌了一天,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可以將這樣的共讀時光當成一種心靈的放鬆。這樣的心境下,閱讀的效果會更好。當然,這個時間不是絕對的。但最好是形成固定的時段。


第三,家長在共讀時,可以通過指讀來提高孩子的認字,通過提問與啟發來激發孩子的思維。這個是一定要有的。開始時,可以只是讀,慢慢地就要指讀,再介入問題。如果孩子主動提問,一定要耐心解答。不要敷衍了事。


第四,從單純地讀,到共讀,再到互動,最後是孩子主讀,家長負責主聽。要有這樣一個變化的進步發展。不要只是一味讀,當完成規定任務一樣。不然,這樣的親子閱讀就變味了。很多繪本和故事,童話兒歌,都可以通過互動的方式來閱讀,甚至有一些找茬,猜謎,尋蹤破案的遊戲書,都可以一起讀、一起玩。但是這類書不宜放在睡前閱讀,否則越玩越興奮,影響了睡覺,可就不好了。



好了, 就簡單介紹這些,有什麼問題,歡迎大家隨時問我。我可是一名幹了十幾年圖書編輯的老師哦。



林老師講作文


這個問題還是有發言權的。

孩子三歲時候,我們給孩子讀繪本,孩子看繪本上的各種圖畫,甚是喜歡,因為孩子沒到識字階段,所以,只能家長一邊讀,孩子一邊看圖。

有的時候,孩子會哈哈大笑,有的時候眼神很專注的注視。

主要的作用還是培養孩子的語感,家長給孩子讀繪本,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每天睡前,都要求聽故事,孩子的聽感和需要都是需要培養的。

繪本的目的不在於孩子會多少知識,而是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在以後的學習中,以讀促寫,實現知識的積累,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樂夏520


這個問題,我有經驗。

前幾天剛和臺灣知名兒童發展專家周育如學習過。

以下是我對這個問題學習整理:


繪本階段的孩子處於看圖期,看繪本的目的在於幫助孩子延展自己的語言功能、思維能力。

對於一本書,具體做法是:指物命名、豐富形容、口語延展。


比如說,看到狗,就想到了它的叫聲、毛髮、性格、愛好......然後將這些東西一步步講給孩子聽,並且柔和在一起,和孩子交流。


具體做法是:一隻狗,一隻汪汪叫的狗,一隻汪汪叫的白色的狗......


最終就達到口語化延展的目的。


說完了一本書的問題,我們還面臨著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這個階段的孩子總是會重複看一本書。

如何應對孩子重複閱讀一本書的問題?


對於這種情況,我們仍然採用循序漸進的辦法。


具體操作如下:


最初:不討論,不發揮,逐字念。

慢慢的:啟發孩子觀察,和孩子討論。


上述辦法其實就是將我們對一本書的內容放在了多次閱讀的過程中。

在閱讀中要注意將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家長重在引導和啟發。


這種方式目的性很強,對孩子的閱讀很具有指導意義。


最終目的是引導孩子一步步深入的瞭解繪本,並且將繪本的內容進行延展,延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希望我的答覆對你有幫助。

我是石頭聊家庭教育,只專注於家庭教育!


石頭聊家庭教育


陪伴孩子親子閱讀分為兩個階段:0-2歲的低幼繪本和3-6歲的幼兒繪本。

孩子0-2歲,處於低幼階段,這時期不用讀繪本上的字,不用非要講解繪本的原意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低幼階段的繪本基本都是圖畫,字很少。而且畫面簡單,孩子具有閱讀經驗後,還能看懂圖畫的意思。

家長陪伴低幼寶寶閱讀時,主要是吸引孩子的興趣,在圖片上看到什麼就說什麼。

比如最經典的低幼繪本小熊寶寶系列,《誰哭了》,圖片上就三個字,家長不用只讀三個字,可以帶孩子看圖片上的細節。比如:指著小草然後就說小草,指著玩具桶就說小老鼠拿著玩沙桶,小熊戴著紅圍巾,臉上有紅臉蛋,這樣讀繪本既可以加強孩子的認知行為,將語言具體情景化,也可以引導寶寶注重細節,孩子以後繪畫時就不容易忽視細節,提升繪畫水平。這幅圖中,家長還可以說,小熊表情很疑惑,怎麼了?然後學哭泣的聲音,做情景演示。孩子兩歲前,我就是這樣講繪本的。

寶寶3-6歲:

有了前面的閱讀基礎,孩子三歲後可以自己看懂繪本了,孩子自己可以看,家長也可以陪著孩子一起看。

跟低幼對比,這階段的圖畫內容相對更豐富,故事性更強,還是不用直接讀字,因為照本宣科的讀,會缺乏跟孩子的交流互動,可以邊讀邊跟孩子一起討論。

關於繪本的選擇

我想說,五年下來,買了不少繪本,剛開始很糾結,不知道選擇什麼樣的繪本,就買了很多國際上獲獎的繪本,但事實是,獲獎的繪本孩子不一定愛看。

去年我買了神奇飛書,猜猜我有多愛你,逃家小兔,等獲獎的繪本,可孩子就是不看,說太醜,不好看。

繪本的選擇不一定價格是要太貴,一定要獲獎,外在的東西可以考慮,但不要太刻板就行。我選繪本只有一個原則,只要是正版的,孩子喜歡感興趣就行。像小熊寶寶系列,雖然每本幾塊錢,但很多孩子就是愛看。


七蒙育兒


關係家長和孩子一起讀書,我給出了以下10個建議,並且我也是和孩子一起堅持的,我覺得效果還不錯,分享一下:

一、如果寶寶還不認識字,那麼一定用標準的普通話讀給孩子聽。孩子可以通過“聽”來模仿和學習語言。二、引導孩子讀圖。繪本之所以叫繪本,就是因為在文字旁邊配上了非常漂亮的圖話,這對孩子特別有吸引力。三、親子共讀。家長讀孩子聽,同時讓孩子用眼睛去讀圖。四、培養良好讀書習慣的養成。五、一定玩培養孩子愛書的心。六、精讀好書,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七、讀書時千萬不能急功近利。八、要尊重每一本書(最好有一個自己的書架)。九、和孩子進行角色扮演。十、和孩子一起給一個故事進行二次創作。時間久了你會發現,養育孩子是多麼輕鬆的一件事情,而我們還樂在其中。(個人教學所得,僅供參考)


豔麗讀書


在我們共同的認知裡,我們一定要培養寶寶往著健康快樂、積極向上、樂於學習閱讀的方向成長髮展,所以,更多時候,我們樂意將和孩子進行繪本閱讀作為一段美好的親子時光,既拉近親子間的距離,又培養了寶寶的各方面能力。

陪伴低齡寶寶閱讀也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單純的生搬硬套和死記硬背不僅不會讓寶寶愛上閱讀,更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怎麼才能最大程度地激發寶寶的閱讀能力呢?

首先,繪本閱讀既可以固定時間和寶寶進行,比如睡前20分鐘,也可以隨時隨地碎片化進行。有家長就選擇一家人出遊的時候,爸爸開車,媽媽就在車上的時候和孩子一起閱讀繪本。有的家長也可以專門選擇一個時間,定點為孩子閱讀。

其次,閱讀和吃飯睡覺一樣,要讓孩子變成一種非常享受的事情。怎麼讓閱讀變得有趣呢?這裡我聽到了很多很有想法的方式。比如一邊閱讀一邊做肢體動作,通過肢體語言把閱讀內容生動地表演出來;比如利用抑揚頓挫的聲音語調對內容進行再加工,聲音的起伏也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比如可以通過唱歌的方式表達出來……總之,怎麼有趣怎麼玩,孩子覺得好玩,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吸收正能量和知識,並且在家長的感染下,愛上閱讀。

再次,閱讀不僅僅限於繪本。路邊的路標、商店的圖案、衣服的色彩都可以作為閱讀的素材,閱讀是一件無時無刻可以進行的事情,在家長注意觀察的過程中,寶寶不知不覺也擁有了細緻入微的觀察能力。

最後,繪本閱讀中,有老師建議家長或者老師要先對繪本內容有一定的瞭解,這樣,更有利於引導寶寶發展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

其實,寶寶的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們無需太過焦慮,當然家長們也要有自我的生活空間,家長自己就是寶寶首先模仿成長的對象。在擁有自我的情況下,充分尊重寶寶和肯定寶寶的努力,為他們創造一個幸福快樂的家庭環境,在愛的包圍下,寶寶的成長快樂了,身心健康了,這才是最最基礎也最最重要的。



寶貝觀察


我家大寶在幾個月大的時候就讀給他讀繪本,一歲左右,還不太會說話就能耐心聽完一本繪本,現在對他來說讀繪本是和玩遊戲,玩玩具一樣有趣的事情。二寶小時候就奶奶帶的多,現在一歲半,一本薄的繪本也不能集中注意力聽完。繪本要堅持薰陶,每日陪伴,養成習慣。一本寶寶感興趣的繪本,他會很喜歡,會要求反覆讀,讀過兩遍後,就可以拓展讀。可以讓寶寶複述,可以發散提問,可以邏輯拓展,不僅提升小朋友的閱讀能力,還可以提升想象力,創造力。另外繪本的選擇要有意識的選擇門類,科學,情緒管理,財商,社交,禮儀~


騰爸談育兒


首先,梳理一下孩子在各年齡段的目標側重點:

4個月~1歲 :以視覺刺激為主

1歲~2歲 :瞭解實踐各種基本生活習慣+基本認知的培養

2歲~6歲 :以激發孩子的興趣為主+建立各種規則+培養生活能力及學習習慣,以及情緒培養

2~3歲以後,孩子的自我獨立意思開始萌發,有自己的想法主意,和家長的“衝突”也會由於獨立性的提升而開始增加。因此在這段時間內我們首先讓他能夠自理(衣食住行的基本自理能力OK),在此基礎上注意建立一些規則,他可以在規則範圍內自主的選擇。最重要的是讓他在情緒控制能力上有提升,在發生家長和孩子的想法不一致時,大家如何達成共識:)

興趣的激發是基石,一切的無痕教育都是從他喜歡的事物出發,寓教於樂。

然後,我們來探討如何跟孩子一起閱讀繪本。

講故事為了將來閱讀打基礎,而閱讀是為了將來思維能力打基礎。所以在講故事的時候,講述的過程,引導的方式也是很重要的。

1、培養“聽能力”:在講完某一句話之後,會讓孩子對句子重複,或者讓他講故事給其他家長聽。

2、鍛鍊思維能力:提問-什麼;為什麼-;注重因果等邏輯關係的表達

3、逆向思維:會適當提供”假如。。。。“,讓孩子逆向思維一下

結合多年的教育經驗,我推薦一種情景互動的方式,結合繪本里的故事場景,配合上小道具,你和孩子一起搞個小舞臺,讓他參與表演,也可以表演給其他小朋友們看。

孩子對故事內容熟悉後,碰到一些對抗的場合,家長可以提及繪本中孩子熟悉的人物和他們面對問題的做法,給孩子正面的提醒和引導。

PS:耐心很重要,做一個心平氣和的老母親或老父親非常非常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