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書畫評論用詞會極盡討好之能事,你怎麼看?

墨涵老子


首先要說,書畫評論是文人雅士之為,故話語含蓄、閒雅;同時,絕無粗鄙之言。古人評書論畫多以相知者為對象,絕少對不知不解者妄加評論,也杜絕了粗俗之言;此外,古人評書論畫自有一套成熟的理論和標準,真正的書畫之士,是不會逾越的。尤其是在書界醜與美是相對的兩個審美標準。醜表壯美,美表悠美。今人對此多有不解,故覺得古人評書論畫多溢美之詞,甚至有恭維討好之嫌。這應該是文化上的差異。古人評某人書作醜,不是說不好,相反評價某人書作漂亮,則一定是說這人的書作俗氣。今人評書論畫沒有了古人的文化環境,不排除存有阿庾奉承之嫌。首先是評論者不一定是真正的行家,而又不得不評,則鸚鵡學舌,套用古人的話,專揀好的講,完全顧及不了文化背景。對此,我謂之避禍,或謂之為裝斯文,或謂之討好。再說回來,看或聽評論的人,也不一定是真正的行家,聽不懂看不明評論者的言辭,導致二者交流上的異位,認識上的誤判。更有甚者,將當今的書畫市場的宣傳與古代文人雅士的評書論畫混為了一團。


手機用戶戴正新


我以為,絕大部分中國人的狂妄與虛榮,都與自卑有關。沒成功時過分的自卑,導致他們稍有成就之後,滋生出狂妄、自大與狂傲,在一點點成績面前,便認不得自己。因之,極大部分人,都不敢面對自己的內心,自己的真實。所以,虛妄的自尊,導致他們極度的自卑。就如電影《無名之輩》中,那些普通人之間的真實故事,就有著這樣的因果。

趙國經王美芳作品


因之,當一個藝評家在以真實的心態,去面對或揭示一個書畫家時,你就會感覺到在他的內心,會孕育出一絲不滿和難以接受,你就發現,他自卑下的一顆玻璃心,是那麼的不可觸摸,不敢觸摸。為此,當你在客觀的表達一個事件的過程中,你就會發現,在許多人眼裡,那就是一個侮辱,是對他們的侮辱。

阮班超作品


為此,近來所發生的一切,無論是外籍明星拒絕金馬,還是意大利dg事件,都是絕對的自卑,導致的絕對的狂傲與自尊,但是,他們自己有自尊嗎?遑論思想?捫心自問,為此起鬨的,哪一個不是高級動物,哪一個不是為了自己的慾望,而如驚弓之鳥般的藉此表白。何況,他們只是一顆顆小小的棋子而已。為此,高級動物何嘗理解人的世界,人的心態。

阮班超作品


在此,回到話題本身,幾乎大部分的書畫家,都喜歡別人寫自己,寫的高大上,寫的極盡溢美,使自己看起來,真的像一個有影響的書畫家一樣,讓人崇拜與尊敬。為此,作為評家,也就難免不在生活與生命的真實間搖擺不一。到底要吃飯還是要面對自己內心的真實,要客觀的寫還是極盡吹捧,都是一個評者所遇到的生命難題。

阮班超作品


對我來說,過去確實有很多稿子,極盡溢美,但那個時候,確實還不懂生命,不懂藝術,不懂靈魂。為此,我經常感慨:當你真誠的面對一個藝術家,他卻當你不懷好意。當你不懷好意的極盡恭維,極盡諂媚,他卻感覺你對他是真好。這是一個做人的難題,讓一個真實的人,會感到不可理喻的。但現在來說,我是盡力的在面對我的真實,面對我的內心,儘量以客觀的表述,去展現我所寫的藝術家。

齊白石作品


我以為,無論是成名大家還是普通的藝術家,都有他可取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畢竟,人要盡善盡美,那是不可能的。為此,客觀的溢美,善意的批評,才是一個評者最基本的生命認知,如果不能這樣,那就是一種無底線的捧殺。


昊愚堂夜畫


當代書畫界,大多數藝術評論家在為書畫家撰寫藝術評論時,喜歡說好聽的話,喜歡吹捧書畫家,往往誇大其詞地評論。書畫家的實際水平可能只有五成,評論家硬要拔高,說成是七成實力,一個一般書畫家會被評論家吹捧成著名書畫家,一個著名書畫家會被吹捧成大師級書畫家。

因此,我們看過去,會發現當今書畫界大師滿天飛。畫竹子的被吹成了“當代竹王”,畫貓的被吹成了“當代貓王”,還有什麼虎王,鷹王,畫馬第一人,等等。寫書法的被吹捧成“當代楷書大師”,“篆書大師”,“隸書大師”,“草書大師”,等等。似乎只有大師才能給這些人定位,才符合這些人的身份。

我舉幾個例子。曾經有一年,西安美術學院一名教授,同時也是著名畫家和美術評論家,他在一次講話中,這樣評價賈平凹,他說:賈平凹先生修養全面,稱得上當代蘇軾。這句話剛說完,立刻引起臺下一陣騷動。而賈平凹也在主席臺上坐著,聽到這樣過分的溢美之詞後,不好意思地雙手揉了揉臉面。

還有,當代許多評論家評價著名書畫家範曾時,也喜歡大肆吹捧,而範曾對自己的吹捧則更加讓人難以接受,完全是大話。範曾在《範曾自述》一書中這樣自我評價:當我有了這樣的明確的發現之後,我的藝術的進步簡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使全社會震驚,我的畫也以空前的速度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僅僅十年時間,我像從激烈的地震顫動中,大地被擁起的奇峰,直插雲天。

這樣的評價簡直就是自抬身價,是自我炒作的一種方式。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相互吹捧的不正常現象?根本原因還是當今藝術品市場比較火爆,名家的書畫作品能換來更多金錢,帶來更多經濟利益,書畫家和評論家之間被利益關係捆綁了,“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書畫家吃上肉評論家能分得一小塊肉”是雙方心照不宣的事。

因為書畫家被吹捧成著名書畫家,作品的關注率和成交價都會直線上升,書畫家賺錢後,書畫家背後的幫手同樣會跟著賺錢。


鴻鵠迎罡


不能否認,在現今書畫界一些人中間確實存在著一種浮躁的現象,其表現之一就是互相吹捧和自我吹捧。

一,互相吹捧

其實身在書畫界裡的人,都是具有一定藝術學養的人,並非不懂哪些書畫是真好,哪些書畫是差點,心裡還是有個高低的評判的。可是由於抱著“多為人不惹人”的態度,在評論某某的書畫作品時,就捨去批評,而極盡溢美極詞,因為這樣會贏得書畫者的好感甚或感激,為自己在書畫界鋪就一個良好的人脈。“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和氣一團的樣子。同時,“夸人如誇己”,把別人誇得天花亂墜,自己也跟著漂了起來,似乎水平也很高的。於是乎,你吹我我吹你,互相吹噓互捧互拍愈演愈烈。

二,自我吹捧

不知從何時起,圈裡有些人甚至有些名聲赫赫的所謂的“大家”也以吹噓為能事,把自我吹捧作為一種推銷和抬高自己的手段。不是有一個畫家自封為藝術大師而且自詡已接近巨匠了呢。這樣的人偏就有一些人追捧,唱和,於是這人便真得把自己當成大師和巨匠了。其他一些人看這招好使,便跟著效仿起來。一是樂意聽人吹,一是喜歡自己吹,對人吹自吹感覺非常的好。如果沒有人吹,自己也不吹,倒覺得不自然了,鬱悶了。

互相吹捧和自我吹捧是書畫界的一種悲哀。究其原因,從大的方面講,是近些年來書畫藝術品市場持續向好,一路攀升,而名氣大市場佔有率就高,就有大把大把的真金白銀。被吹者有了名氣就能見得好處,而吹人者也可從中分一杯羹,這是利益驅動。從小的方面講,是有些書畫家和書畫評論家自身修為不夠,治學不嚴謹,把藝術當成了商品,把吹捧當成了手段,丟掉了文化人的良知,被利益和私心迷住了心竅。



誰憐一燈影


我看也不盡然。因為從古到今,書畫評論文章寫得比較客觀,即既能道出佳處,也能指出不足的也不在少數。這主要要看評論者與被評論者的關係。他們之間,如果關係一般的,相對比較客觀;關係有瓜葛或者較親密或者被評論者有一定名氣的,礙於面子,其評論也就會褒獎多,微詞少。即便明明知道其作品有諸多不足,也只能避開或私聊,不會公開。一般來說,書畫評論文章褒獎過多,與被評者實際水平相差太遠的,是評論與被評論者有特殊關係,說白一點就是相互有需求或有直接或間接的利益關係,在此毋需多言,只要將其深入分析瞭解一下就清楚了。

至於說書畫評論出現目前這種亂象,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書畫水平的優劣沒有一個統一標準。同一幅作品或同一位作者,褒者可以將其捧上天,視之為珍寶;貶者可麼將其踩入地,視之為廢物。或褒或貶都可以說得頭頭是道。再說,被評論的誰都愛聽好話,寫評論的,誰都怕得罪人。即便是宣傳報道的媒體也在刋登這類文章時儘量掌握平衡,做到兩邊不得罪,免得惹麻煩。如此一來我們能夠見到的當然就是如提問者所說“書畫評論用詞會極盡討好之能事”的文章居多了。


書道遊鴻


書畫評論用討好一說我個人覺得有不妥一說,一個好的書畫創作作者不會太在意別人看法褒也行貶也罷!不可能因為你的一句話而改變他們的創作靈感,如果因為你的褒義說法他會更進一步那也是好事一件。個人認為應該不會有這麼大功效,倒是貶才會讓他更瞭解自己缺失彌補不足之處。

只有那種所謂“專家”的創作人才會更願意聽你的馬屁說辭。當然誰都喜歡願意聽好話,一個有見識有涵養的作者應該更願意聽真話!畫家畫的作品是藝術品也是商品,他畫的作品光聽好話而賣不出去,哪裡有空聽你的馬屁說辭你覺得他願意嗎?

而反之一個好的創作人能夠獲得你鼓勵並願意聽取你的意見和建議!

多少故去畫家都是願意聽取他人意見,提高自己創作水平提高自己的風格以便更好讓人接受,古人寫詩也是“狂掃千秋雪,盡享一杯飲”!




首先要聲明的是書畫我不夠精,所以也從不敢妄加評論,但書畫評論畢竟是屬於文學範疇的,本人雖然書讀得不多也不怎好,但語文還是正規地學過幾年的,加上我自認為並不輸給平常人的理解能力,我咋就讀不懂有些人寫的所謂文章呢?記得上小學的時候,老師就講過白居易寫詩請老嫗解讀的故事,也可能是在老嫗的幫助下,才有了膾炙人口的《長恨歌》《琵琶行》傳世,難道有人會因為其詩善於敘述、語言平實便以淺俗貶之?

  承然,天下文章一大抄,可要達到“會抄”的境界,還是需要修煉的。有作家戲稱自己是碼字工人,那僅僅是自嘲而已。寫文章的目的也不是要比誰認識的生僻字多或是誰知道的詞語多吧,那種故弄玄虛,雲山霧罩,不知所云,前言不搭後語,更談上主題和中心思想,想到哪說到哪,整篇文章好像意識流,你的下意識、潛意識、無意識,請恕我實在跟不上你跳躍的思維,我就在想,尊駕您是不是每天出門前都是先穿鞋才找襪子啊!

  動轍精神、內心、思想,麻煩你先搞清楚字詞的本義好嗎?連最基本的譴詞造句都不懂,就敢寫評論,真不知道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還是無知者無畏?如果說用身體或回車鍵寫作的詩人們是有侮斯文,那起碼還能讓人看得懂,然後有的放矢地去開罵。故意弄得玄之又玄,你自己是不是也是一頭霧水啊,否則怎麼會這樣的稿子都敢拿來登?難道讀起來拗口就是文言文,沒人看得懂就叫高深?別以為有點磚頭瓦塊的就誰都能搞建築,明明只有壘雞窩的本事,奉勸你就別硬要去丟人現眼地去蓋樓!

所以,還是要先分析作者,分析朝代,綜合性分析之後才可以作出客觀評價,僅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橡皮擦掉的距離


平素最不喜歡二類文章:一是作者自我表白,其文章洋洋大觀,而畫則實難恭維;另是評論文章,極盡頌揚之詞褒之,難免虛假,令人不易信服。故畫還是憑各自的感覺來看罷。


墨色青衫


多看看地產界樓盤的用詞,那才叫無所不用其極!然後再回頭看看書畫評論,是不是感覺弱爆了?

這不但充分說明了咱華夏文明的詞彙量豐富,也說明了有的人敢說能說有的說說得出的氣魄!

我們有理由相信,好的作品自己會說話。


花掌櫃強哥


這樣只會讓文化缺失的更快,好的評論家是會批判性的看待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