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地鐵大都虧損,那麼建地鐵時,為何還能吸引到民間資本投資?

詩和遠方的洋


說明一點,目前,地鐵外部投資主體是中國鐵建,中國中鐵,中國建築,中國交建,中國電建這些以工程施工為主的中央國有企業,它們佔據了九成的地鐵投資訂單。而它們很難歸為民間資本。

地鐵如果光靠票務收入很難盈利,而中國大部分地鐵在廣告,門面租賃,地產開發等又開發不足,所以虧損是常態和大面積化,僅有北京,上海幾條線路盈利,其它全虧損。所以,一些地方地鐵建設被髮改委叫停,因為要考慮經濟效益和金融風險。

地鐵投資受資本歡迎,主要是兩個方面:

1,目前,地鐵基本採取政府和企業合作的ppp模式進行。這個方式非常受建築類央企歡迎,因為要攬活,這種模式下,可以把投資,設計,施工,材料供應整個鏈條的活全盤接下,而且利潤不低。運營這塊出現的虧損,會有可行性缺口補助的回報機制,說白點,就是地方財政兜底。

2,一些地鐵學習香港地鐵採用‘‘地鐵+物業’’的運營模式,地鐵沿線的一些物業回報給地鐵的運營。像深圳地鐵成為萬科股東,綠地投資南京地鐵均希望由此開拓。


琥珀想想


虧本是回報低於投資

那麼,在地鐵建設大潮中,誰賺誰虧呢?

賺錢:

銀行,按利息收錢;

勘查單位,按量收錢;

設計單位,按圖收錢;

建設單位,按量收錢;

運營單位,按量收錢;

老闆工人,賺大錢和小錢;

虧錢:

政府,短期虧錢,回報週期過長。但地鐵周邊地價增值快,足以彌補。

所以,地鐵是槓桿,以小博大。

基礎建設,既能帶動經濟,又能解決就業,還能解決民生,比直接送錢給窮人帶來的效果明顯多了。但前提是要地價要不斷升值才能良性循環,一旦土地價格崩盤,整個體系將崩潰,可能政府就破產了。


BoBoxxx


如果單獨投資地鐵,回報基本都收不回來,更不用說有收益。那為什麼還有資本願意參與?答案在地產!以香港為例,香港政府授予地鐵投資方一定的沿線地產開發權,在物業開始建設時,投資方按地鐵建成以前的地價水平向政府繳付地款。當地鐵建成後,投資方享受沿線的物業升值這一部分的收益,再去補貼地鐵項目。將地鐵與地產綜合考慮,互補共贏,有效地利用土地資源,也促進地鐵客流效益提升。


歐堡地產


地鐵虧損關鍵是看誰欠帳。私企欠帳是要還的,甚著要抓人的。國企欠帳可不還,還可升職。譬如中鐵總欠帳5萬億,怎樣?!私企要欠500萬,你敢試一下?


知青12連


可以得到若干年的運營權和這個期間的廣告權


餘輝普照


地鐵本來就不是用來掙錢的。帶動沿線地價房價商業設施。人員物流等等。政府得到最大利益。補貼地鐵運營。


文化學者345


地鐵虧錢,地鐵房掙錢啊


回憶5462996


長遠利益計算,跟著國家混,肯定有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