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五大戰區是怎進行麼劃分的?你知道自己屬於哪個戰區嗎?

軍事一點通


有書君看到題主的這個問題,感覺學習基本知識的機會來了。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戰區?


戰區是為實現戰略計劃、執行戰略任務而劃分的作戰區域。也泛指進行戰爭的區域。戰區擔負著應對本戰略方向安全威脅、維護和平、遏制戰爭、打贏戰爭的使命。


一般來說,戰區是根據戰略意圖和軍事、政治、經濟、地理等條件在戰前或戰爭爆發後確定的,並可在戰爭中根據情況變化適時調整或建立新的戰區。


所以,戰區的範圍是發展的、廣泛的。我國隨著軍事技術和海軍、空軍的發展,作戰空間不斷擴大,戰區已由陸地擴大到海域、空域。


1、戰區和軍區的不同


我國已崛起,別國想要入侵本土已不太可能。但來自海外的壓力卻有增無減,這也迫使我國改變國防策略,從原來的本土防禦轉變為近海、近空的防禦。


原來的軍區更具有"陸軍色彩",各大軍區司令都由陸軍將領出任,主要是領導轄區內的諸軍兵種聯合作戰,實施聯勤保障等,更多的是執行國土防禦任務。


現在的戰區不直接領導管理部隊,而是成立相應的軍種機關,這樣職能就更加專一。


由此軍區變為了戰區,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首先體制不同。大軍區是以陸軍為主體的編制體制,戰區則是集多軍種編成的聯合作戰指揮體制。


其次職能不同。以往的大軍區擔負著"戰"和"建"的雙重職能,戰區主要擔負戰略方向聯合作戰指揮職能,"戰"的職能更加突出。


另外,軍區和戰區的任務、權限、要求、指揮、訓練也都不同,因為不屬於主題在此不作贅述。


2、“五大戰區”的劃分


近年來由於我國防策略變化的需要,體現出由"專守防禦"向"攻防兼備"的轉型。軍區改名為戰區,地域範圍隨之也有一定的調整。


1985年6月我國開始裁軍,劃分出瀋陽、北京、蘭州、濟南、南京、廣州、成都這"七大軍區",走過了31年的歷程。


2016年2月1日,我軍戰區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五大戰區為:東部戰區、南部戰區、西部戰區、北部戰區、中部戰區。(記:東南西北中)



東部戰區:轄區與原南京軍區相同,包括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上海。


南部戰區:轄區在原廣州軍區的基礎上有所擴大,涵蓋了原成都軍區的雲南、貴州,包括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雲南、貴州。


中部戰區:在原北京軍區(不包括內蒙古)的基礎上,再加上原濟南軍區的河南、原蘭州軍區的陝西、原廣州軍區的湖北三省合併而成。


轄區涵蓋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陝西、湖北。


西部戰區:由原來的蘭州軍區、成都軍區合併而成(不包括原成都軍區的雲南、貴州),轄區涵蓋四川、西藏、甘肅、寧夏、青海、新疆、重慶。


北部戰區:在原瀋陽軍區的基礎上有所擴大,涵蓋內蒙古自治區、山東,轄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山東。


五大戰區除了東部、南部、北部各自的東海、南海、北海艦隊外,所有戰區都負責領導、指揮包括火箭軍、空軍、陸軍、武警等轄區所屬的武裝力量。


把陸軍、海軍、空軍和火箭軍等有機整合在了一起,目的就是構建軍隊聯合作戰體系,或者說構建體系化作戰模式。


3、自己屬於哪個戰區


我國原"七大軍區"改為現在的"五大戰區"。七個變五個,除了東部戰區與原南京軍區範圍不變,其它戰區的範圍都有所擴大,或多或少有所調整。


如果想知道自己屬於哪個戰區,比較簡單的方法是對照"中國軍區分佈圖"和"中國戰區圖",再結合本文上述"五大戰區"劃分的具體內容對號入座。


比如雲南原屬於成都軍區,改成戰區後,現屬於南部戰區。各位有興趣的朋友,請按有書君說的方法自己對照一下即可。


有書博物館


我國五大戰區的劃分是為了我國軍隊事業改革建設現代化軍事國防。

戰區的劃分分別為

一、東部戰區

戰區駐地:南京

轄區:江蘇、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安徽

國防職責:1、保護我國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的長期繁榮安全

2、保證臺海的穩定和防止臺灣的獨立

3、保衛我國東海地區的和平穩定

二、南部戰區

戰區駐地:廣州

轄區:湖南、廣東、廣西、南海、雲南、貴州

國防職責:1、保護珠三角、港澳等地區的和平穩定了

2、保證南海領土的絕對不受侵犯,保護南海島礁

3、協助處理臺灣問題,倘若武統時配合東部戰區迅速出擊

三、西部戰區

戰區駐地:成都

轄區: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寧夏、四川、重慶。

國防職責:1、打擊分裂分子保證國家統一

2、保護國家內陸邊界線處理好交界國的邊界關係

四、北部戰區

戰區駐地:瀋陽

轄區: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山東

國防職責:維護好北部邊界的穩定,維持好蒙古和俄羅斯的友好關係,以及朝鮮半島的穩定。

五、中部戰區

戰區駐地:北京

轄區: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陝西、湖北

國防職責:1、保證北京首都的絕對安全

2、阻止列強的海上入侵路線

3、及時支援各大戰區


提花雪紡


1.我看不少人都配了圖,但圖都是錯的,我再補充一張圖吧。另外簡單補充一些東西吧,15年改革,我們從7大戰區改成了5大戰區,按照建制序列分別是東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戰區,其中主要的是蘭州、濟南兩個地方給予了調整。


2.其中東部以南京軍區為主組建;南部以廣州軍區為主組建;西部以成都軍區為主組建,同時把新疆、甘肅、寧夏等地納入進來;北部以瀋陽軍區為主組建,同時把內蒙古、山東納入進來;中部以北京軍區為主組建,同時把河南、山西、湖北等地納入進來。

3.各個戰區都有不同的作戰方向和任務,具體可以看看其他幾位答題者的配圖,動動腦筋應該就能想到,我就不多說了。如果說幾個戰區的特色,其中西部地幅最大,有西藏、新疆、四川、甘肅、青海等,而且邊防線也是最長的,高原地區也最多;北部邊海防線也是比較長的,因為有內蒙古,然後有渤海灣,地區主要是高寒地區;南部則是海域廣闊,因為有南海;東部對面就是臺灣海峽,是任務比較重的;而政治性要求最高的,是中部戰區,因為是擔負拱衛京都的重任。

4.我自己的戰區,以前濟南軍區就山東、河南兩個省,山東已經歸北部戰區了;河南則是歸中部戰區。有好多人覺得山東是歸中部的,其實則不是,具體可以看上面的圖例。

如有關於報考軍校、入伍參軍及後續發展相關的問題,歡迎關注諮詢。


軍校和入伍指導


我國五大戰區的,是在原來的7大軍區基礎上合併而來的,不存在劃分的問題,就是簡單的合併。但是,這種簡單的合併,卻包含了巨大的軍事帷幄在其中。比如,我們看到5大戰區,最先提到的一定是中部戰區,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偉大的北京在這個戰區,其他東部戰區、南部戰區、西部戰區、北部戰區4大戰區,儘管也有各自擔負的任務和作戰方向,但是從根本上說,要拱衛的是中部戰區,不可能出現中部戰區拱衛北部戰區的說法,大家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中部戰區是原北京軍區、廣州、蘭州、濟南軍區的一部分轄區合併而成,湖北、河南都是中部戰區。大家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儘管中是中部戰區,但是由於河北省的存在,這個戰區也靠海了,從整個戰區的角度看,它的位置偏東了。但是,從首都北京看,它的東側還有河北唐山和秦皇島在拱衛,核心部位還是在中央。從中部戰區的臂章我們也可以看出,顏色不再是北京軍區的松枝綠,而是一名很新穎的顏色,這就是因為戰區裡所有軍種的元素都包括,有中部戰區陸海空軍和戰略支援、火箭軍的作戰要素,因此把以前的軍種代表色進行了融合,成為一種全新的顏色。

東部戰區是浙江、江蘇、上海、安徽、江西、福建這些省份。南部戰區是廣東、廣西、貴州、湖南、雲南、海南這些省份。西部戰區包括新疆、西藏、四川、重慶、寧夏、甘肅、青海等省份。

北部戰區是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山東這些省份。


由於我們家住在河北,儘管經濟不發達,也老挨擠兌,但是也知道河北是中部戰區在地理上包含的一個省份。但是,並非所有在河北的部隊都戴中部戰區的臂章,也有戴各軍種、國防動員單位、總部機關直屬單位臂章的,這一點大家要搞清楚,不要覺得一個兵在河北服役,他就隸屬於中部戰區。


軍林天下


建國初期,我國共有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六大軍區。 1955年六大軍區改劃為十二大軍區。即北京、瀋陽、濟南、南京、廣州、武漢、成都、昆明、蘭州、新疆、內蒙古、西藏十二個大軍區。 1956年增設了福州軍區,使全國的大軍區達到了十三個。 1985年根據《軍隊體制改革,精簡整編方案》,十三大軍區合併為七大軍區。即北京、瀋陽、濟南、南京、廣州、成都、蘭州七個大軍區。


一、東部戰區轄區為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包括江蘇、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安徽6省市;戰區駐地在南京。

二、南部戰區轄區為中國南部沿海地區,包括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5省市;戰區駐地在廣州。

三、西部戰區轄區為中國內陸西部地區,包括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寧夏、陝西、四川、重慶、雲南、貴州10省市;戰區駐地在成都。

四、北部戰區轄區為中國北部地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4省市; 戰區駐地在瀋陽。

五、中部戰區轄區為中國中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山西6省市;戰區駐地在北京。 我國軍隊五大戰區的劃分,是從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總原則出發,根據我國的安全環境和軍隊擔負的使命任務而確定的。




五大戰區將陸軍、海軍、空軍和火箭軍等有機的整合在一起,增強了軍隊的機動力和聯合指揮的作戰力,使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了一支專業化的武裝部隊,能更好地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維護地區穩定和世界和平。 根據五大戰區的所轄區域,對照你自己的所在地,也就能夠知道自己屬於哪個戰區嘍。


風中搖曳的丁香花


由於國家戰略調整的需要,便於各軍種能夠協同作戰,中央軍委將原來七大軍區調整成現在五大戰區。

先從北部戰區講起,它的轄區範圍包抱整個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轄區內所有的武裝力量在內歸其指揮,司令部設在瀋陽。

整個西部戰轄區面積最大,包括寧夏、陝西、甘肅、青海、新疆、西藏、四川、重慶,轄區內所有的武裝力量歸其調度揮,司令部設在甘肅蘭州。

南部戰區現在把以前西南軍區的雲貴兩省拿入轄區內,另外還有海南、湖南兩省,兩廣也在轄區內。轄區內所有的武裝力量,包括戰略火箭軍、南海艦隊在內歸其指揮。司令部設在廣州。

東部戰區下轄範圍,總面積五省一市,江蘇、安徽、浙江、福建、上海、江西在內,轄區內所有的武裝力量包括戰略火箭軍、東海艦隊在內歸其調度指揮,司令部設在南京。

中部戰區轄區範圍也很大,山西、山東、河南湖北,還有京津冀都在中部戰區轄下,轄區內所有的武裝力量含(戰略火箭軍、北海艦隊)歸其調度指揮,司令部設在北京。

筆者所在範圍屬於中部戰區,原武漢軍區轄區內。祝原祖國永遠繁榮富強,部隊兵強馬壯,和平時期利兵秣馬,戰時召之能戰,戰之必勝的威武雄壯之師。



我行我素狂野世界盃


新中國歷史上有過多次軍區劃分的變更,每次變更都是根據不同時期所應對的不同戰略目標和任務進行相應的調整。這次的調整比較大,除了改戰區之外還有“師改旅”、將“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獨立成軍種、人員精簡、海陸空兵員比例調整等等,可以說逐步擯棄蘇聯的模式,將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軍隊打造成一支“高效”、“靈活”和“信息化”的現代化軍隊,可以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先說下以前的七大軍區吧,我們通常所說的七大軍區是80年代中期應對各個方向威脅定型的格局(之後增加大區副級的西藏軍區、新疆軍區、駐港部隊和正軍級駐澳部隊),包括:

北京軍區:河北、山西、內蒙古自治區、北京市、天津市。

瀋陽軍區: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自治區東部三盟一市。

蘭州軍區:山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西藏阿里。

濟南軍區:山東、河南(包含北海艦隊)。

南京軍區: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上海市(包含東海艦隊)。

廣州軍區: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包含南海艦隊)。

成都軍區: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市。

隨著冷戰的結束,某些方向上的威脅消失,加上東部和南部矛盾日益明顯、世界軍事作戰思想的轉變,我們開始重新調整軍區規劃,重新分配各軍種所佔的比例,提升軍隊的質量和效率。這次軍改中將“軍區”改為“戰區”,其目的

1.逐步把軍隊變得“靈活”起來,由單純的固定地域和固定陣地的國土防禦變成“攻防兼顧”,讓軍隊除了能機動防守之外還有能力走向遠處。

2.戰區聯合指揮部職責精簡,只行使“主戰”的職責。軍改前的軍區要同時負責行政、思政、後勤、訓練、募兵等工作,可以說太過繁雜,而且機關人員數量龐大臃腫,甚至出現職能重疊。現在的戰區聯合指揮部只負責作戰指揮、大型軍演的實施,而其他複雜的行政管理交給軍種領導機構負責。

3.強調多兵種聯合作戰,放棄以前“大陸軍”思想。這個問題其實就是開始重視海空軍和火箭軍的重要性。當戰爭爆發後,由高層批准授權,戰區司令可調動戰區內所屬各兵種協同作戰。而根據每個戰區側重點不同,戰區司令所屬兵種也不同。比如南部戰區司令就是海軍中將,在以前只有陸軍將領才能擔任大區一級領導。

目前的五大戰區為:

北部戰區:下屬北部戰區陸軍、海軍(北海艦隊)、空軍、火箭軍、武警司令部,負責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山東地區。

東部戰區:下屬東部戰區陸軍、海軍(東海艦隊)、空軍、火箭軍、武警司令部,負責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安徽、江西。

南部戰區:下屬南部戰區陸軍、海軍(南海艦隊)、空軍、火箭軍、武警司令部,負責廣東、廣西、湖南、雲南、貴州、海南、香港、澳門。

中部戰區:下屬中部戰區陸軍、空軍、火箭軍、武警司令部,負責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陝西、湖北。

西部戰區:下屬西部戰區陸軍、空軍、火箭軍、武警司令部,負責四川、重慶、甘肅、寧夏、青海、新疆、西藏。

我的家鄉是山東,但是山東比較特別,雖然與中部戰區和東部相連但是隸屬於北部戰區。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北海艦隊總部在山東青島,而東部戰區已經有東海艦隊,職能不能出現重疊。另一個是遼寧和山東剛好能守住渤海口,所以劃為統一指揮也是對的,否則還需要額外進行協調。


雛菊西瓜Peterpan


由之前的“七大軍區”改為現有的“五大戰區”,這是基於發展戰略調整的需要,體現的是由“專守防禦”向“攻防兼備”的轉型。“軍區”改“戰區”,雖只有一字之差,但實際上,這就是把軍隊建設和作戰指揮直接分開——戰區更注重的是作戰指揮,突出的是“戰”。



“軍區”改“戰區”,是軍改的一部分,包括眾所周知的“師改旅”,為的是適應現代信息化條件下諸兵種聯合作戰的需要。軍區是根據行政區劃、戰略戰役方向、作戰任務以及地理位置等設立,主要負責戰區部隊建設的規劃,組織指揮戰區內諸軍兵種聯合作戰、實施聯勤保障等。1985年,我國開始裁軍,劃分或者說是設立了七大軍區。這七大軍區包括瀋陽、北京、蘭州、濟南、南京、廣州、成都軍區。


原七大軍區

先來說說七大軍區的劃分。瀋陽軍區: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東部的“三盟一市”。北京軍區:河北、山西、北京、天津、內蒙古(不包括東部的“三盟一市”)。蘭州軍區: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濟南軍區:山東、河南。南京軍區: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上海市。廣州軍區: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成都軍區: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市。

2016年2月1日,我軍戰區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五大戰區包括:東部戰區、南部戰區、西部戰區、北部戰區、中部戰區。戰區是該戰略方向上的最高聯合作戰指揮機構,也是唯一的指揮機構。履行的是“聯合作戰指揮”的職能,擔負的是該戰略方向的所有軍事任務,並應對各種威脅,包括海外威脅。



東部戰區:轄區與原南京軍區相同,包括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上海。負責領導、指揮包括東海艦隊、火箭軍、空軍、陸軍、武警等在內的轄區所屬的武裝力量。

南部戰區:轄區在原廣州軍區的基礎上有所擴大,涵蓋了原成都軍區的雲南、貴州,包括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雲南、貴州。負責領導、指揮包括南海艦隊、火箭軍、空軍、陸軍、武警等在內的轄區所屬武裝力量。


西部戰區:由原來的蘭州軍區、成都軍區合併而成(不包括原成都軍區的雲南、貴州),轄區涵蓋四川、西藏、甘肅、寧夏、青海、新疆、重慶。負責領導、指揮包括陸軍、空軍、火箭軍、武警在內的轄區所屬武裝力量。

北部戰區:在原瀋陽軍區的基礎上有所擴大,涵蓋內蒙古自治區、山東,轄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山東。負責領導、指揮包括北海艦隊、火箭軍、空軍、陸軍、武警在內的轄區所屬武裝力量。


中部戰區:在原北京軍區(不包括內蒙古)的基礎上,再加上原濟南軍區的河南、原蘭州軍區的陝西、原廣州軍區的湖北三省合併而成。轄區涵蓋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陝西、湖北,負責領導、指揮包括陸軍、空軍、火箭軍、武警在內的轄區所屬武裝力量。


五大戰區把陸軍、海軍、空軍和火箭軍等有機整合在了一起,目的就是構建軍隊聯合作戰體系,或者說是構建體系化作戰模式。每個戰區的戰略方向不同,其所要執行的作戰任務、面臨的安全威脅也不相同,這些都沒必要再說了——根據外界形勢的變化而變化。最終目標只有一個:更好的保護我們國家的安全,維護我們國家的利益,包括日益擴大的海外利益。


儒道之主


最初是七大軍區按照省份地理位置劃分的,習大大上臺之後進行了一系列軍改,二炮更名為火箭軍,增加新軍種,站略支援部隊。將武警部隊劃歸軍委管轄,七大軍區改為五大戰區。總得來說,這些軍改是有利於我國國防軍事建設的。




藍天95777


2016年2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區成立。歸中央軍委直接領導,共分為五大戰區,分別是,中部、東部、南部、西北和北部戰區。它的成立標誌著我國武裝力量改革向著軍隊現代化、實戰化和正規化邁出了重要一步。

1、中部戰區:中部戰區以原北京軍區為骨幹調整而成,指揮戰區內陸軍、空軍、火箭軍和武裝警察部隊,下轄陸軍第81、82、83三個集團軍,司令部駐地北京,主要作戰任務是,拱衛首都、管轄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和湖北所有地區的防務。



2、南部戰區:南部戰區是以原來廣州軍區為骨幹調整而成,指揮戰區內陸軍、空軍、火箭軍、武裝警察部隊,南海艦隊也歸其建制。下轄陸軍第74和75兩個集團軍,主要負責南中國海、國土南部方向和湖南、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海南地區的安全防務,司令部在廣州。


3、北部戰區:北部戰區以原來瀋陽軍區為主調整而成,指揮戰區內陸軍、空軍、火箭軍、武警部隊,北海艦隊的指揮權也在北部戰區。陸軍下轄78、79、80三個集團軍,負責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和山東地區的安全防務,負責防禦國土東北部及渤海、黃海方向的安全威脅。司令部在瀋陽。

4、東部戰區:東部戰區以原來南京軍區為主調整而成,指揮戰區內陸軍、空軍、火箭軍和武警部隊,還負責指揮東海艦隊。陸軍下轄71、72、73三個集團軍,主要負責國土東部和臺灣方向的安全防務,國內負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安徽和江西的防務安全。司令部在南京。

5、西部戰區:西北戰區由原成都軍區為主要班底調整而成,下轄陸軍76、77兩個集團軍,負責指揮戰區內的陸軍、空軍、火箭軍和武警部隊。主要負責國土西北部方向的安全威脅,國內負責四川、重慶、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和西藏的安全防務。司令部在成都。

我國軍隊建制方面的改革,是我國武裝力量整體改革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國武裝力量的建制由原來冷戰時期的‘華約三三制’,轉變成精煉的軍、師、旅、營指揮建制,大大的提高了我國軍隊的指揮效能。通過軍隊的建制改革,使我軍的機械化、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軍種主建,戰區主戰”的建軍宗旨貫穿全軍上下,使我軍合成指揮作戰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使我軍向著現代化武裝力量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