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師已經為了職稱不擇手段了,這種現象何時了?你怎麼看?

老向143773600


從當前的教師職稱評聘現實來看,的確存在部分教師為了自己的職稱,而放棄了本職工作,作為教師本應該將全部的心思放到提高學生成績、提升自身教學能力上,但是它們卻為了自己的高福利待遇,而想盡各種辦法、利用各種人脈關係等來獲得自己的職稱。

從當前的教育實踐來看,筆者認為很多教師對職稱評聘具有較大的爭議,其中不乏因為有些教師對於職稱評聘的不擇手段,他們利用自己的非教學能力、成績來影響職稱評聘的最終結果,使得職稱評聘改變了由原來的教學能力、教學成績、職業道德為主要評價標準,而變成了以人脈關係等為左右最終結局的標準。這對於絕大多數一門心思奮鬥在教學崗位上的一線教師,肯定是不公平,也是不利於他們教學積極性保持的。

以目前的職稱制度來講,如果不進行改革,想必無法實現滿足絕大多數教師對於職稱的態度,也是無法讓教師真正切身感受到職稱制度紅利。增加教師職稱名額,增強職稱評聘程序的公平性、透明度,加大影響職稱評聘因素監督檢查力度,向一線教師做出更多的政策傾斜,只有儘可能的推動職稱評聘制度的改革,才能做到教師職稱評聘制度激勵教師的積極性。


東愛雨小公


有個不是笑話的笑話,一個59歲的為教育事業貢獻一輩子的老師,侯老師稱:自己連續三年申報中學高級職稱都沒能通過,2016年是因為答辯普通話不標準,2017年答辯過關了,但是因為榮譽證書沒有標明獲獎等次,2018年參加區優質課獲一等獎,有了獲獎等次,指標卻沒了。侯老師59了,在鄉村中學教學38年,套用一句老掉牙的話,對當地的教育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有苦勞,也有疲勞,這樣一個面臨退休,在一線教學38年的老師,為什麼就不能給一個高級的職稱呢?如果這樣的老師到退休葉不能評上職稱,那麼什麼樣的老師可以呢?

就在一個多月前,洛陽17中一個50多歲,從教30年的老師,決然從學校樓上學生宿舍樓跳下,留下的短信表明,職稱不公是重要原因。讓人扼腕嘆息。而日前的另一篇報道卻是是讓人啼笑皆非,某校兩老師為爭一個高級老師的指標,撕破臉互相舉報檢舉材料造假,致使指標作廢。校長怒斥:不晉級能死?也許,沒有當過老師的人不會理解老師對職稱的執著。首先,老師工資的晉升跟職稱市掛鉤的,職稱的晉升意味著工資幾百上千的提升,這對月薪本就不高的老師自然是趨之若鶩。其次,職稱也代表著對老師工作的肯定,評上高一級的職稱會讓老師覺得自己這一輩子的付出有價值,有成就。

職稱評聘本來是用來激發老師工作熱情,提升老師幸福感何榮譽感的?緣何成了權錢交易的工具,變成老師們去之不去的痛。變成了引發老師斯文掃地,同事之間關係緊張的導火線?君不見,為了職稱,多少老師放下應有的矜持和斯文,巴結領導,請客吃飯,買賣證書,抄襲論文。多少優秀老師憤而離職,再不受這鳥氣。多少領導手握評聘大權 ,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職稱評聘諸多條件,諸多要求。比如:要求區級以上優秀老師,比如要求省級以上期刊發表論文,比如要求區級以上優質課一等獎,指導學生市級以上獎勵。更有學校把以上各種榮譽細化打分,一個證書多少分,一篇論文多少分。於是,每每開學老師們就能接若干詢問是否需要發表論文的電話,論文質量是不管的,只要給錢就能發表。老師們的鈔票就這樣飛向了這些野雞的出版社。而區級以上的優秀老師更是稀缺,踏踏實實工作的老師幾人能如意?

​職稱評聘如何評聘網上討論已經夠多了,但是筆者覺得,以下幾點可以作為量化的重要依據:一是工作年限,一是工作量的標準,還有學生、家長對老師的滿意度的標準。有消息稱,工作30年的農村老師可以直接晉升為中小學高級。果真如此,對於不善經營,踏踏實實工作的老師而言,這何嘗不是一種福音?


鄉下老師


職稱晉級花花錢,助長了中心校和基層人攬財的工具!



深圳快報


不是職稱誘惑,而是背後的高職稱工資的催逼。老師是人不是神,並沒有理想中的那麼高大上。面對錢,放下尊嚴,使些手段,可不為怪。比起那些利用權力,心安理得的吃拿卡要後才給評職稱的人來說,老師何罪之有?我雖有本科文憑,02年如捨得1000元就評上小高了,可糊塗啊,沒給,認為可恥,竟遲評了12年,12年呀!啥概念?少領了多少錢?想想現在直後悔。因此,請不要瞎嚷壤了,教師是活生生的人啊!


手機用戶李紅團


不擇手段這個說法有點誇張了,應該說為評上職稱費盡心思,結果卻是黃粱一夢,有的教師學生非常的認可但就是辦法評上,試問一個能教出成績卻沒有職稱的老師,和一個有職稱卻得不到學生認可的老師哪個好?

當年我們在陝師大上學的時候,有一位老師教古代文學的老師,他那時已經快五十歲了,但依然是講師,只是因為他不在乎是不是教授這件事,也從來不去評定,但是學生非常的喜歡他,可以說的是文學院的一面旗幟,大家如果看電視上的各種詩詞類節目一定能看到他,後來他是美名遠揚,學校破格提他為教授。

所以說,酒香不怕巷子深。


蘭姐的心靈之旅


早就不擇手段了,因為職稱評聘是錢💰啊!名額有限,僧多粥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權的用權,沒權的花錢走門子跑路子,不玩這些?那就靠邊站!一輩子都輪不上你!一邊上課一邊罵娘!一線老師都知道,真是的,為什麼不說實話呢?說實話就那麼難嗎?!


今天是個好日子369


老師為了職稱已經不擇手段了?聽起來真讓人背脊寒涼。這些年來,職稱成為不少老師的心頭之痛,這個我是清楚的,職稱造成老師之間的競爭和矛盾,我也知道一些。但說已經在老師為職稱不擇手段,這個,不會吧。換個角度想想,職稱評定把老師都逼成啥樣了?


如果說有些老師為了職稱不擇手段,那麼更多的老師為了職稱徒呼奈何,無奈放棄。昨天看到一則回答,問教師職稱為何不能象公務員晉級那樣,到了一定的年限,考核過關後就自動晉升一級?我也回答了那個問題,本來,教師職稱若能以年限+考核晉級的方式,那是最好,可以讓老師靜下心來好好教書,安靜地教書。而現在的職稱制度的確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功利化嚴重。一些地方或者學校在制訂職稱評定條件時,把一位老師的所有方面都進行量化考核,包括任課情況,行政職務,獲獎情況,論文發表,參加課題,公開課情況等等,都要量化考核成分數。說實話,表面上這很公平,但教書是個良心活,真的不能完全量化考核的,有些工作是根本無法量化考核的。比如說一位班主任用三年時間轉化一位後進生,這位老師付出的心血和時間根本無法績效,也無法量化成分數。再比如把課題列為評高級必備條件,我參加過的一些課題,說實話,真的太多故弄玄虛,故作高深了,對教學教育無實質性作用,耗費錢還耗費時間。

如果說老師為了評職稱已經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那麼我們真的要檢討我們的職稱制度了。當老師的發展空間相當有限,中級職稱,高級職稱,就這兩個臺階。但教師的職稱指標卡得非常嚴,尤其是高級職稱指標,太少了。現在一些學校持續數年不能評高級職稱,這就有些悲涼了。還有,高級職稱內的小職級晉級,也有嚴格的指標限制,這是何苦?這個完全可以放開指標,到了年限經過考核自動晉級。我真覺得很多簡單的事情弄得複雜化了,耗費了老師太多的精力,還影響了老師之間的關係。現在一些學校的老教師只能苦苦等待,年輕老師甚至已經準備放棄職稱,職業熱情受到嚴重挫傷。這樣的職稱評定機制,再不改革,真的會成為教育的負重和拖累了。


途蟲的百味人生


我六年前就該晉高級了,可是有的為了晉級,要求當班主任,只顧自己的學科,其它的不管,管理管理雜亂無章,滋生了許多問題學生!可是就自己學科成績優於其他同年級老師的成績,所以排名靠前!雖然得到了高級指標,成了高級教師,但這種做法符合嗎?


紫氣東來


!好的制度讓壞人變好人,壞的制度讓好人變壞人!評職稱靠買賣,買證書買職稱,敗壞了中國教育。職稱評審不是老師問題,是制度設計問題!法無禁止都可為,制度設計出問題,管理出問題,導致教師為晉級不擇手段,要拷問制度,這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潛規則為王


今年沒評上心裡憋屈啊,這5年裡出勤達到99% 每天除了正常的3節課,幹事的活得花3節課,判作業1節課。上交各種材料也得一節課的時間整理。基本好多東西都得拿家裡弄,每天累的跟狗似的,國家級論文,省課題省優課都有,其中錢也沒少花。結果因為學校就名額有限,只能下來,而且算了一下得等十年。同齡的愛唱的評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