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的孩子,沒有父母的陪同,以後會與其他孩子有什麼區別?

匯友圓桌派


這是一個很大眾化的問題,特別是對於80、90後的年輕人,因為工作等各方面的原因,孩子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太多了,要說對孩子成長的影響,肯定是很大的。

首先,從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來講,孩子是否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區別是很大的。

0-3歲期間,父母會覺得孩子對什麼事都沒有太多的印象,有沒有父母的陪同沒有太大的區別,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接觸到的東西與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接觸到的東西是完全不一樣的,年輕人的生活思維模式和中老年人有很大的區別。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從穿著打扮上看,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的孩子,一切以簡單舒服為主,說得難聽一點叫土,和年輕的父母在一起,穿衣肯定要漂亮很多。另外,教他們說話,我們年輕人一般情況下會盡量用普通話教他們,而爺爺奶奶大部分都是用地方話教他們,這些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等他們上學的時候,普通話不標準可能影響老師同學之間的交流。

第二,0-3歲的孩子,沒有父母的陪同,對他們的智力開發是有很大的影響的。

0-3歲孩子很小,很多事情都是探索階段。父母陪同的孩子,容易觀察孩子的特點,善於發現孩子的特長,像有的孩子聽到音樂就跳舞,或者聽到音樂就哼曲,有些孩子特別喜歡畫畫,有的孩子特別喜歡小動物,這些都是孩子潛意識裡的東西,如果和父母在一起,年輕人就會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去,善於引導孩子發展這方面的特長,而如果和爺爺奶奶在一起,他們可能就看不到這樣的東西,也不會讓孩子過多的參與這些活動中,他們會覺得孩子這是在淘氣,意識不到孩子這樣做的原因,瞭解不到這些興趣愛好,甚至會阻止孩子,這對開發孩子的智力,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有很大的影響。

第三,從親子關係來講,0-3歲的孩子,沒有父母的陪同,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影響也是很大的。

親子親子,在這裡,“子”是指孩子,“親”就是指孩子以外的家庭內部成員,主要指孩子的雙親。 沒有父母的陪同,從某種意義來說 ,親子關係根本就是不成立的。其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無可替代的。沒有父母陪同的孩子,大部分是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而爺爺奶奶受傳統的影響,有些價值觀從一開始就是錯的,但是孩子意識不到這種錯誤,沒有人幫他們糾正,這對孩子性格的形成以及以後三觀的形成都是有永遠的影響的。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小時候養成的性格和價值觀很多都是根深蒂固的,等意識到有問題,想改的時候就很難了。

總之,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對孩子的智力發育、生活習慣的養成、身心健康的發展以及將來性格和三觀的形成都有很重要的影響,所以不到萬不得已,還是儘量自己帶孩子,畢竟作為父母,參與孩子的成長,是責任也是義務,更是一次難能可貴的機會,錯過就是永遠的遺憾!


觀察小生活


我從事早期教育工作十幾年,見過許多0-3歲不是父母自己帶的孩子,不能說不是父母帶完全百分百的會怎麼樣,但和其他孩子比較還是會有不同的。



親子中斷對孩子的影響

親子中斷對孩子的影響有些時候是致命的,只是孩子不會表達,我相信沒有哪個孩子願意和自己的父母分離。幼小的心靈受到分離後會出現明顯的情緒不安和分離焦慮,有的孩子會透過哭鬧,生病來緩解內心的不安、緊張、害怕。

還有些影響現在是看不出來的,等到孩子成年後才會有發現影響是蠻大的。大到什麼程度,因人而異。

親子中斷是無法彌補的

春節剛剛過完,你見過父母要外出打工離開家,孩子與父母分離哭的撕心裂肺的場景麼?對於他們來說,因為要生計,沒有辦法,這是個社會普片存在的現狀問題。



我自己的經歷告訴我,親子分離是世界上最痛的傷。我五六歲時被父親送到親戚家,和父親分離的那一剎那,我才明白父親是要離開我,那是我人生中頭一次體驗到和親人分離的"痛",我撕心裂肺地哭了很久很久,直到眼淚哭幹了,不能再哭了為止。那是一種渴望、絕望的傷心。雖然過去了很久很久,但傷還在,直到成年後才逐漸得以緩解。這個記憶永遠都不會消失。以至於導致我到現在都很懼怕哪天父母親要是不在了,我是無法接受的,想想一個人都會流淚。

父母須知

有很多父母都會說,那是沒辦法呀,沒人帶。也會有父母說看起來還好,沒發現有什麼不同。有沒有影響不是你現在眼睛能看得出來的。如果你稍微懂點心理學,你就會明白,許多有特殊行為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早期童年與父母親子中斷有關。

例如說中國目前六千多萬的留守兒童,據說有60%都出現一系列心裡健康問題。

我只想說,儘量不要和孩子分離,不管什麼原因,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因為有些東西失去永遠無法彌補。


靈動正面管教


說實話,非常的不同。教過很多孩子,其中也有家長因為要外出打工因為離異等等原因,不得不把孩子教給老一輩的人照看的情況,慢慢的就發現這樣的孩子,首先在性格上就比別的孩子要敏感,有的甚至過於內向;另外一方面,由於爺爺奶奶年紀較大,很多時候只能照看孩子安全,又因為孩子爸媽不在身邊所以對孩子的歉疚感讓他們過分寵溺孩子,這樣其實都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在孩子最需要家長陪同的情況下,家長最好不要因為某些原因而選擇將孩子扔下,有句話叫三歲看老,習慣等的培養都是從小開始的,所以不要忽略對孩子小時候的教育。


神仙愛做夢


對孩子肯定是不公平的,老人帶孩子和父母帶孩子是不一樣的,俗話說隔輩兒親,小時候父母要求你的,一般老人不會要求你的孩子,都會寵愛小輩,這也是一種社會現象,無法避免,你和孩子媽媽最好抽空多陪陪孩子,哪怕一個星期一整天也是好的,千萬別放手,到孩子長大了,你想自己看孩子,和他交流的時候,管他的時候,你會後悔莫及


楊帆


最明顯的就是會成為下一代廣場舞新星!從裡到外都有老一輩的特色!同時對新興事物的反應能力比不上有父母陪同的孩子。由於老一輩對小輩都格外寵愛,也有可能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只會讀聖賢書,不聞世間事的讀書人!


吃貨阿布醬


沒有父母陪伴,確實對孩子不公平。但主要還是要看老人。如果老人帶的特別好的話。也不用太擔心。我們這邊都有一家,爺爺奶奶都70多歲了。帶孩子帶得特別好。他父母都是一個星期回來一次。孩子挺樂觀,挺向上的,如果老人帶不好的話。這個要另當別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