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是不是被捧得有點過了?你怎麼看?

MR2018


當然是吹過頭了,現在真看懂王陽明的心學的其實沒幾個,不是企業諮詢業的騙子,就是沒頭腦的歷史盲。


事實上,現在在網上愚弄”陽明教徒“已經是一種時髦。比如知乎上著名的一個回答:”待解放的二大爺“在回答中故意把王陽明和明朝著名的蠢蛋李景隆 並稱為”大明兩大軍神“。


結果大量的陽明學粉絲根本沒發現自己被愚弄了。。。。這說明他們對明朝歷史根本一無所知,甚至不知道李景隆是誰。




實際上日本的陽明學和中國的心學只是名字相似,內容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早在19世紀,日本學者已經寫了大量的文章,說明”日本陽明學"和中國流傳的陽明學不是一回事,日本人甚至一直在說“中國的陽明學是亡國的學問”


這一點,如果真是學過哲學社會學的學者,都可以分辨清楚。對明治維新發揮了重大作用的理論是蘭學和西學,而不是源於王陽明的心學。


至於什麼”一生俯首拜陽明“之類的故事,更找不到任何日方史料證據。只能說是中文網絡上流傳的段子。


閉家鎖的紅楓


最近系統性讀完了3本《知行合一王陽明》,作者是度陰山。其實這套書一共4本,還包括一本《傳習錄》,是王陽明自己寫的。

奈何本人古文水平較差,即使書裡面已經做了白話文註解,但對於很多內容個人認為略微過時。所以,只是泛泛地把《傳習錄》看了看。

但即使如此,通過對這幾本書的閱讀,我依然認為王陽明的心學將是我接下來要學習的內容。兩年前,我師從曾國藩開始學習“修身”、“自律”。兩年後,我開始跟著王陽明學習“修心”、“自控”。王陽明,值得作為我師也。

第一,王陽明心學的核心思想就10個字

前面3個字:心即理。
王陽明認為心就是世間的大道理。身心、意志、世間萬物都是一體的,這是一種“物我一體論”。我們自己、我們的內心和世間萬物融為一體。
中間4個字:知行合一。這4個字絕對是王陽明心學的奠基石。直白點就是,你知道一件事和你真正去做一件事,應該融合起來,而不是分開孤立。
最後3個字:致良知。良知就是“心即理”中的那個“理”,也可以說是最本質的東西。每個人都有良知,只不過有些人的良知被矇蔽了,即使是最壞的犯人,也一定是有良知的。

第二,王陽明的心學對我們有什麼用?

這個問題很關鍵,王陽明是被捧得高或者被捧的低,與我們沒什麼關係,但他的心學對我們是否有用,這才是我們關注的。如果沒什麼用,即使被捧上天也是無意義的。所以,我認為王陽明的心學能給我們帶來1個好處:自控力。

自控力:王陽明說過一個人應該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是極端情況下的情緒,比如你老爸突然去世了,你的情緒是否會失控?

王陽明的一個弟子就遇到了這種情況,弟子哭的稀里嘩啦的。但王陽明說你不應該哭的這麼厲害,這是不孝。弟子很蒙圈啊,我哭我爹怎麼還不孝順了呢。

王陽明說到:你爸爸突然去世了,你是要哭,但不要哭的這麼厲害,有個度就可以了,過了這個度,就不是在盡孝了,因為你爸爸雖然去世了,但他想讓你過的更好,而不是哭壞了身體,消沉了意志。

你看,王陽明解釋的多麼的透徹,以前我就從來沒想到這一點。他能夠從不同於我們常人的角度提出一些新的見解和思考,這也恰恰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最後,一句話總結:王陽明的心學,將是我未來1-2年學習的重點。哥很佩服這種“大師”。


我是千城,就是那個要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的男人。

歡迎留言說出你的想法。公眾號:千城撩書。一起打開新的世界!

千城Slash



明憲宗成化十八年,

一孩童跟隨祖父王倫一同前往京師

祖孫二人途徑鎮江金山寺時,

一幫文人聽說狀元之父來了,

遂設宴款待,想見識一下王倫之學。

王倫冥思苦想,吭哧半天,

就是琢磨不出一首好詩來,

尷尬之際,11歲的孫子站了起來:

“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揚水底天,

醉倚妙高臺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

此詩一出,震撼全場。

眾人震驚之餘,便想:“肯定是王倫早已作好,然後故意作不上來,讓孫子出來裝個逼。”

看客們見窗外月色皎潔,

便讓這孩童以“蔽月山房”為題再賦一首,孩童略微沉思後,昂首吟誦: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還見山小月闊。”

懾於其詩之境界氣魄,眾人齊聲服。

此詩的作者正是王陽明,時年剛好為10歲。

想來也是人比人得死,貨比貨該扔。在我們芸芸眾生還在為小學考試而努力的時候,王同學已經成為了當時的神童,並多次上書皇帝,獻策平定農民起義。王同學你這麼牛逼,咋不上天呢?

看來是時候亮出他的家世了。明成化八年,王陽明出生在一個名門望家+牛人世家。老祖宗甚至可以追溯到晉朝的王羲之了。

爺爺王倫,品行高雅,喜愛讀書,富有同情心,尤愛竹,頗有魏晉名士風度,受時人敬仰。

父親王華更是牛的不得了,成化十七年中了狀元。你要知道明朝考狀元是多麼不易,絕對是淵博知識+顏值爆表才能通過皇帝的選拔。

岳父諸介庵,是父親王華的的至交好友,時任布政司參議,正四品,〈老諸倒是很會相女婿呀,眼神過硬〉。

爺爺父親本來就很牛了,但王陽明更牛,受家人的影響,王陽明徹底的把牛人基因發揮到極致。

5歲就能背誦祖父時常朗讀的文章。

11歲便能作出“人眼大如天”氣勢恢宏,耐人尋味的詩句來,真是相當不凡,牛的讓人喝彩。

上私塾時和先生同窗討論何為人生第一等大事,而小小年紀的他卻是把“做聖賢”視為人生第一等大事。私塾先生當然是翻了個白眼給王同學,意思是你做夢去吧!〈這事先生還告訴了王同學的老爹,老爹聽到以為兒子發神經,直接給了王同學一巴掌〉

小小年紀就對《孫子兵法》感興趣,還特別愛玩軍事遊戲,每次和別人擺兵陣,都能立刻想出制敵之策,殺的對手也是很無奈。

十五歲時,就在邊塞之行任性了一次,竟然和韃靼人大戰幾個回合,並且還傷了這兩個韃靼人。看來我們的王同學不僅文筆過硬,武力值也是槓槓的。

都說出名要趁早,王同學簡直就是我們的偶像啊,他很好的詮釋了這句話,少年得志,意氣風發,十幾歲就已經達到了別人一輩子都達不到的高度。

當然,根據歷史導演的安排總是要對身擔大任的人以更多的考驗和磨練的,所以,王陽明的前進之路,格外崎嶇。

二十一歲的王陽明得到了參加會試的資格,不幸的是王陽明落榜了。三年後,第二次參加會試,再次落榜。陽明同學很尷尬,偏偏這時一些人說他“此子若中第,目中不會有我輩矣”。第三次參加會試,功夫不負有心人,王陽明終於上榜了,中了進士,授了官職。在之後的督造威寧王墳墓中,他用“什伍之法”高效完成了任務。後來又主持了山東鄉試,並由此寫下了《山東鄉試錄序》,充分體現了他經世致用的觀點。

可以說老天給了他一把好牌,家世好,才華高,而且他這牌打的也不錯。當然,歷史導演還是不肯讓他舒舒服服的,這不又要來虐虐他。


弘冶十八年,皇太子朱厚照繼承了皇位,新皇帝明武宗是個愛折騰的主,生性好動活潑。有事沒事就喜歡和太監們舞槍弄棒,或者懟懟文官,給文官們穿穿小鞋,這可把文官們坑苦了,簡直是氣的要吐血啊,咋就遇上這尊大佬呢!更坑爹的是劉瑾這個死太監仗著皇帝的寵信更會來事,你說劉太監是個好人也就算了,可他偏偏是個大壞蛋,而且還是壞到了骨子裡,朝廷也被他弄的烏煙瘴氣。

陽明同志實在看不下去了,上了一道《乞侑言官去權奸以彰聖德疏》奏摺,這奏摺寫的很有水平,用詞考究,充分體現了他的智商和情商。很含蓄的表達了劉瑾是個老流氓,奸詐小人。誰知一送上去,就被劉瑾攔截。然後,王陽明就去吃牢飯了,之後被貶到龍場當一個沒有品位的驛丞。儘管這樣,劉瑾仍不想放過王陽明,他暗中派人尾隨王陽明,準備在其赴任途中將他害死。陽明同志一看,他孃的,這死太監還真是惹不起。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陽明同志當然也不是蠢貨,眼珠一轉,計上心來,他把衣物留在錢塘江邊,留下遺詩:“百年臣子悲何極,夜夜江濤泣子胥。”製造了一幕投水自殺的假象。追殺者方就此“掉頭而去”。這計謀用的是高明,太高明瞭!

貴州龍場驛,荊棘叢生、人煙稀少,王陽明只好棲居山洞,親手種糧種菜。經此一役,他對功名利祿不再掛懷。惟有一心悟道,尋做聖人。

他鑿了一副石槨,日夜沉默端坐中,

自誓:“吾惟俟命而巳!”,

一天深夜,一聲大笑破空而出,

打破了夜間山谷的寧靜。

王陽明從山洞狂奔而出,

大呼:“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

正德四年,王陽明結束了自己的被貶生涯,此後,竟仕途得意,步步高昇。十一年,被任命為贛汀漳御史巡撫。為什麼要讓他做這個官呢?因為當時兵部主事的王瓊看上了他的能力。當時南方地區盛產土匪,不過也正好發揮了王陽明的軍事才能。

別看陽明同志是個讀書人,讀書人一旦認真起來,絕對是比你想象中可怕。陽明同志通過實地調查,得知了這裡的大概情況。在打土匪中,陽明同志修煉的腹黑學也真是“出神入化”了。他多次佈局,聲東擊西,暗度陳倉,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就平定了土匪。後來陽明同志受命去廣西平叛土匪,那裡的土匪一聽到是王陽明要來剿滅他們,嚇得直接是兩手一攤,默唸這仗打個屁啊,還是趕緊投降回家種田保命要緊。結果,沒費一兵一卒,就收服了土匪。此事一傳朝廷,就震動了整個朝野。

正德十四年,南昌寧王朱宸濠舉兵叛亂。當時王陽明手上無兵,就決定發動心戰迫使寧王蹲在南昌不動。又相繼弄了空城計,反間計,調虎離山之計,攻心計一舉拿下了寧王。短短一個月,一場危及江山社稷的叛亂就這樣在王陽明的談笑之間灰飛煙滅。會詩文,懂軍事,曉政治,還是個哲學家,寧王朱宸濠栽到陽明同志的手裡也是無話可說。估計老朱心裡會想:臥槽,這什麼世道啊,我這皇帝夢就要成功了,老天你給我整個王陽明來,是啥意思,真是他孃的造孽啊!

南方盜匪和寧王之亂平定後,王陽明悟得“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的道理,又加上難得的空閒時間,便開始講學,傳授“知行合一,明心見性”的心學理論。在這幾十年的人生生涯裡,他一直沒有忘記自己要成為聖人的決心。他“格竹”求聖,發現朱熹的理學存在問題,於是就自己去思考領悟,另闢蹊徑。終於完成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理論體系,從此,陽明心學體系就此大成。

嘉靖七年十一月,

王陽明從一個美夢中醒來,

問弟子周積:“到哪裡了?”

周積回答:“青龍鋪。”

王陽明問:“到南康還有多遠?”

周積回答:“還有一大段距離。”

王陽明說:“恐怕來不及了。”

周積趕緊替他更換了衣冠,

然後流著淚問:“先生有何遺言?”

王守仁笑了笑,用手指向胸前,

留下了他在人世間的最後一句話: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從此,一代聖人謝幕,帶著一顆坦蕩無私且寬大的心離去,他的心學也流傳千古並對後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史說散人


王陽明的走紅,其實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很多人正是通過這本書,對王陽明發生了興趣。真實的王陽明,一直都不受官方待見。官方奉程朱理學為儒學正宗,自然就不喜歡王陽明。其實程朱理學當初也不怎麼受待見,因為它糅合了很多道家的東西,並不是正宗的儒家,只不過後來還是慢慢被接受了。而王陽明的心學,名為儒家,實則外儒內禪——外表是儒家,內裡是禪宗,最少也是儒和禪的一種結合物,這應該是官方不喜歡它的主要原因。

出於歷史的慣性,直到現在,對於宋以後的儒學,我國仍然以程朱理學為正宗,仍然不待見王陽明,以至於心學在教科書上一直被當作唯心主義的靶子而受到批判。

所以,不用擔心他被捧得過頭,因為官方從古至今就沒捧過他。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非常崇拜王陽明。王陽明的思想,對於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對於王陽明而言,也可以算是一個很大的安慰了。


華夏國學漫談


題主實乃一無知妄人。


首先,黃宗羲將陽明心學視為禍國之道了嗎?說此話之前總得先翻翻黃宗羲寫的《明儒學案》吧?

事實上黃宗羲評價王陽明說:“自姚江指點出「良知人人現在,一反觀而自得」,便人人有個作聖之路。故無姚江,則古來之學脈絕矣。”他認為如果沒有王陽明,儒學的學脈便斷絕了,王陽明指出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聖人。

可見,黃宗羲不僅沒將陽明心學視為禍國之道,反而推崇備至。

其次,陽明心學是主觀唯心主義,是披著佛教禪宗的皮嗎?說此話之前總得翻翻王陽明的《傳習錄》吧?

什麼是唯心主義?唯心主義就是將精神作為世界的本原。但是王陽明既不像朱熹和陸九淵那樣說世界的本原是理,也不像張載那樣說世界的本原是氣。事實上心學並不討論和關心世界的本原是什麼,他之研究人類社會的道德是怎麼來的。所以陽明心學既非唯心主義,也非唯物主義。

陽明心學也不是禪學,禪學認為心生萬法,要求修行者心無掛礙,無相、無念、無住。陽明心學則認為人的本心知善知惡,要求學者念念存天理去人慾。王陽明直承孟子性善論和四端說,可稱儒學正宗。


那麼,王陽明是被過譽了嗎?

我認為在某些方面可能有過譽之嫌,但在某些方面人們可能還未完全認識到他的價值。

現在很多人把王陽明捧得如同戰神一般,但是我認為王陽明確實有一定的軍事才能,但沒有很多人想得那麼強。寧王造反本就不得人心,加上能力太差,所以幾十天就被王陽明打敗了。王陽明的戰績,基本上都是剿滅地方上的盜匪叛亂,和歷史上那些百戰名將還是沒法比的。

但是考慮到王陽明是個思想家,他只是個業餘的將領,能表現出這樣的軍事才能,已經很了不起了。在思想家中,恐怕沒人比得上他的軍事才能。

而對於陽明心學的價值,很多人,包括一些學者都有所低估。很多人說“陸王心學”,彷彿王陽明只是陸九淵的後學。但實際上,陽明心學是對整個宋代理學的突破,使理學在研究對象上發生了轉向。

宋代理學,不論是二程、張載、朱熹和陸九淵,都以某種本體論為基礎,他們認為宇宙有一個統一的本體和本原,人類的道德就這個本體的體現。

王陽明則區分了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他不研究客觀世界,因而不關心世界的本體是什麼,他的哲學始終聚焦於人的主觀世界,即人該如何對待這個世界。王陽明的學說是很有現代性的,他的“心即理”和“知行合一”,高揚了人的主體性,對思想解放很有作用。

因此,王陽明不愧為偉大的思想家,可稱中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第一人。他並未被吹捧過頭。



夢露居士


中國歷史上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的不朽聖人,只有兩個:孔子、王陽明。

王陽明的成就,集文學和武術於一體的古典哲學家,在史料記載中,他的思想一直影響著亞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同時,他的武術功底也很深厚,但是常常會被人低估。王陽明是明代著名學者王華家族的寶貝兒子,他痴迷於武術,他在十幾歲的時候就養成了騎馬和射擊的習好功夫,而且他志向遠大,從小胸懷天下。

王陽明的軍事策略也深受推崇,在他的軍事生涯中,使他完成了輝煌的成就,可以說是他的武藝成就了他。江西剿匪,王陽明充分算計好計劃,親自深入充滿危險的地界,並參與了很多惡戰,幾乎每次都會勝利,王陽明也可謂是藝高人膽大。後來寧王城叛亂,王陽明差點戰死,幸虧王陽明有著強健的體格,他不但逃出並且取得了平叛勝利!

明朝歷史備受王陽明的影響,他創作的陽明學派思想,在大江南北廣泛流傳。從那時起,“學以致用,為國服務”的思想就深入中華兒女心中!





東嶽遺風


王陽明當然是被捧得過了頭了!

如果說在春秋戰國時代,周易等有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因而應該被大力推廣,從而影響中華民族整個歷史發展進程,我是認可的。但是時代已經發展到明朝末年。西方已經走完了文藝復興,已經開始發展以觀察、實驗和定量化理性思維為基礎的科學。

特別是比王陽明小1歲的哥白尼,一生為了堅持日心說,而不惜飽受打擊。正式這種科學精神的傳承,在布魯諾、伽利略等一代一代的傳承,到了牛頓這一代,終於發展出了充滿理性光芒的牛頓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使科學成為指導人類社會生產實踐的主要學科。

而王陽明提出的所謂心學,本質上還是一種以尋求內心寧靜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唯心主義方法。這種方法在面對近代化的宇宙觀時顯得非常不合時宜,比如為什麼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心學只能從自我感知出發,不僅沒有證據,也沒有任何邏輯和推理。因此,無論國人如何推崇心學,但是它既沒有推動明朝科技的發展,也沒有推動明朝政治和經濟的發展。

因此,王陽明心學和宋儒理學一樣,只是一種看上去用處極大的敘說,但是實際上與先秦諸子學說對當時及後世的影響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再加上遠遠落後於同時代歐洲的科學和哲學。當然是被捧的過頭的學說!


地震博士


這個問題問得真的好。

最近幾年,王陽明的心學突然火了起來。最有名的一句宣傳詞是“你學了曾國藩卻當不了官,學了胡雪巖卻發不了財,就是因為你沒有學王陽明”。夠煽情的。如是,還舉了很多例子:如日本軍神東鄉平八郎的“一生俯首拜陽明”。甚至日本的明治維新就是得益於陽明心學。蔣介石突悟王陽明的“大中至正”,將自己的名字由蔣志清改為蔣中正,甚至到了臺灣後還將一座山改為“陽明山”等。還有人認為《心之力》也是學習王陽明的心學之後的感悟之作,得到了其老師楊昌濟之讚歎。

奇怪的是,陽明心學好象是最近幾年突然冒出來的,以前一直很少有人提及。

看來聯繫到現實實際之中,陽明心學並不是那麼完善,可能不一定是正面的影響。

王陽明心學的核心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是起因,即意之動;“知行合一”是實踐過程;“致良知”是根本目的。王陽明認為人人可以為聖,他自已就以聖人自居。這些觀點都對嗎?有沒有負面影響?

一、心即理。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王陽明強調“心”的重要性。你的所見、所想,就構成你的全部世界。世界是否美好,就在於你的心是否美好。他強調要有聖人之心,要有光明心,要保持內心一片澄明。特別是,他認為人人可以為聖,人人都能成為聖人。只要你保持聖人之心,自心即聖心,你就是聖人。

這就有問題了。問題出在以凡心解聖心,以凡心修聖心、以凡心代聖心。聖人之心並不是人人都有,只有真正的聖人,才瞭解什麼是聖人之心。而且聖心是不可以以語言講出來的。佛教中說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沒有喝過水的人,怎麼描述喝水的感受都不可能是真實的感受。自已喝過水,將喝水的感受講過沒有喝過水的人,他也是聽不懂的。自己是處.男,別人怎麼講解愛的感受,你也是理解不了的,或者你的理解與真實過程是有偏差的。

所以,心即理,從根本上講是錯誤的。也就是說這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所以唯物主義是不會推崇這種理論的。從實踐中來看,心即理,容易犯主觀主義的錯誤。將自己的理解當作真理,將自己的觀點當作聖人的觀點,就會以自己為善惡標準、正義與非正義的標準。凡是與自己的觀點不一致的,就會將他人的觀點當作邪念,行為當作邪行。最典型的就是日本人,特別是日本的軍官如伊藤博文等都是陽明心學的實踐者。他們認為自己“道德高尚”,以自己為善惡標準。他們侵略中國是沒有罪惡感的,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聖人,是解放落後的中國,是大善。

現實之中還有一些例子,比如警察刑訊逼供、城管管小販、法官侵犯律師的權益等,也是這種心理的表現。因為在警察、城管、法官眼裡,他就是“正義的化身”,犯罪嫌疑人、小販以及律師們都是正義的破壞者。以我心為聖心。

二、知行合一。王陽明提出的是用自己的知識去改造世界,使得世界合乎自己的知。這樣的人很容易成功。所以有人說陽明學說是“成功學”。如果以成敗論英雄,這個學說是很有用的。因為它強調的是活在人世間,就得按人世間有規矩去做,才能夠成功。你的知,必須是同實踐相統一。

這種理論有沒有問題呢?肯定是有。主要是這樣很容易放棄原則、拋棄理想和信念、拋棄聖賢。比如說,你跟土匪打交道,你就得學黑話;人們愛迷信,你就造神像;人們愛淫邪,你就去低俗。領導愛聽好話,你就拍馬屁,不敢講真話。都是衝著成功為目的,不會有高尚的追求。其實許多聖人都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比如孔子。為什麼孔子為聖人,他的思想並不為當時之世俗所認同,但是傳之後世才知道其偉大。諸葛亮也是明之為不可為而為之,六出祁山而不成功。諸葛亮能流傳千年而受讚歎。鄧艾進逼成都唯獨譙周堅持投降魏國。譙周說服了劉禪。但是後世不認同劉禪,而且認為譙周是賣國賊,這是譙周始料未及的。就是一個道理。世事並一定以成功為標準。而是以“道”為最高標準。(當然,現在又有人在努力將孔子推翻,將諸葛亮打下神壇,甚至為譙周之流翻案。所以陽明心學重新火熱起來。)

三、致良知。良知仍是以自已的主觀判斷為標準。如同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王陽明認為每個人都有良知,都有“惻隱之心”。這就是聖心。

但是,如果自私自利之心不去,妄自用這種“自心”當作聖心,去去惡存善。以為自己的善心就是聖心,用自己的善心代替聖心。其實與聖人相去甚遠,甚至是背道而馳。其實每個人的善惡標準都是不同的,也不一定就是聖心。所謂“聖心莫測”。並不是你想如何就如何。你認為是良知,就一定是良知。真的“道”其實是順應天道、順應自然,而不是按自己的主觀去改造自然。老子說“天地不仁”、“聖人不仁”。天地沒有良知,聖人也是沒有良知的。天地、聖人都是順乎天道的,順應自然的。

明朝晚期,陽明心學被推崇,士大夫、知識分子全都搞修行,號稱聖人滿街走。結果東林黨不顧國家民族大義,只堅持自己的“真理”。明朝滅亡了,哪一個是聖賢?哪一個成了英雄?蔣介石推崇陽明心學,不僅失去了大陸,而且造就了現在一大批臺獨分子。

所以,學習陽明心學是不是該有所警惕呢?


益之道


王陽明沒有被捧過頭,他本來就是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後的有一位儒學集大成者。但是,他和孔子、孟子還有朱熹還不一樣。因為他懂怎麼打仗,而且還親自打過很多仗,無論敵人有多麼強悍,他全部是以勝利而告終。

這樣的人,怎麼可能不是牛人呢?

他的父親是王華,要知道王華當年中的可是狀元呀。可以說也是典型的文人,可是到了王陽明這裡,他就成了問題少年。整天不好好學習,嚷嚷著要當聖人,為此,他的爸爸王華沒有少揍他。


這應該是屬於他的青春叛逆時期,他在自己的花園裡格過竹,探索聖人的真理,格了三天,不吃不喝也不睡,還遇到了大雨。被大雨淋了一場,生病了。

這時候他沒有新的發現,又開始懷疑人生了。

他的父親讓他考取功名,畢竟只有考取了功名,才有當聖人的可能。父親的這句話也許是對的,於是,他又開始埋頭苦讀。

若干年後,第一次參加國家組織的考試,落榜。不過對於他來說沒關係。因為考中考不中,他毫不在乎。

但是,他是幸運的,因為他最終一舉中第。考的名次還很靠前。


中舉之後,就可以在朝廷裡當官了。王陽明因為一生耿直,這個性格當官容易得罪權貴。他和當時的大太監作對,被罷官,然後發配到貴州的龍場。

當然太監劉瑾是要置王陽明於死地的,就派了人去追殺他。這件事王陽明不是不知道。所以,為了擺脫跟蹤他的人,他就找到了一個懸崖,然後把鞋子放在懸崖邊上,裝作自己的已經跳崖自盡了。

到了追蹤他的人來到懸崖邊,見到他的靴之後,還真以為他自殺了,就回去覆命了。

王陽明有驚無險,算是撿了一條命,他回了一趟老家,給老父親報了一聲平安,就去龍場了。


在這裡他還娶了一個媳婦,女人是他老爸的朋友的女兒。兩個人結婚的那一天,新郎官王陽明不見了,原來他是跑到了廟裡去聽高人悟道去了。聽著聽著入迷了,不知不覺一天就這麼過去了。

新娘那邊急的是沒注意。這個新郎官可不能丟呀,要知道這可是狀元郎的兒子。把他的兒子弄丟了,以後如何跟他父親交差。

還好,沒過多久,王陽明意識到今天大婚,還是趕了回去。

在貴州這裡,王陽明還帶領士兵,把當地的幾股勢力很大,以往各任政府都拿他們沒辦法的土匪,給剿滅了。

其實王陽明的隊伍是,打不過人家的。但是,王陽明會用計策。說白了他就是懂心學,讓人疑心疑鬼,別人和他作對,總是擔心受怕的要死,沒辦法,最後也都投降了他。


王陽明此生最大的功績,就是平叛了寧王的叛亂。

這次叛亂他還是利用的心裡戰術,先是寫了很多封信,然後故意散佈到敵營,告知敵人,朝廷給了他多少人馬,到了那裡了,好像馬上就能把寧王給滅了一樣。

事實上朝廷根本不知道寧王已經叛亂了。

王陽明的戲還要演足,他又繼續添油加醋,開始說寧王身邊的人是他的內奸。讓他們好好幹,等平叛了寧王,會大大的犒賞他們。

結果這種信跑到了寧王那裡。寧王看來當然懷疑他的得力干將了。

最後,寧王在恐慌和擔心的情況下,以失敗而告終。王陽明沒有用朝廷中央派來的一兵一卒,就平叛了這場預謀了幾十年的叛亂。

這樣的人,怎麼可能不是天才。無論如何捧他,都是不會過頭的。他做任何事,都是用智慧。


史學達人


懷疑王陽明就等同懷疑佛陀,王陽明的成就是事實。


今天看到這個提問時比較吃驚,能有這樣的問題足以說明現在人的無知的程度,不過想想末法時期咋樣都正常。連聖人都可以如此幼稚的質疑,那麼還有什麼不可為的呢?現在的國人是幼稚的否定國粹太極拳、中醫,甚至否定佛、道,不知者不罪,可明目張膽的以敵對攻擊的形式為之、而且大有不除此而心不快的態度,那麼,這算是什麼現象呢?作為一個正常的國人,應該好好想想,當外國的學者、科學家在虔誠的學習王陽明的“格物致知”的時候,當美國宇航員在認真習練中國的太極拳的時候,你們在幹嘛?在看你認為的“打假”,在挑老祖宗的不是?王陽明的四句揭“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誰做到身上一點點都足以人生不空,何況全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