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打造蘇北地區具有國際化水平的體育產業發展高地

“最江蘇”導讀

對於淮安來說,體育產業已經是一張城市新名片。

11月10日上午,2018中國(淮安)淮河生態經濟帶體育產業博覽會在江蘇淮安市體育中心盛大開幕。本屆體博會由體育產業展示,體育產業發展論壇,體育賽事活動,體育嘉年華組成,為期2天。

這是江蘇省淮安市繼在全省首次舉辦2017體育博覽暨經貿洽談會基礎上,主動順應淮河經濟帶國家戰略,加快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提升體育產業規模和效益,放眼淮河流域聯動發展的又一個大手筆,將助力實現我國東中部地區經濟融合發展,引領淮河兩岸地區綠色、朝陽的體育產業快速發展,推動淮河生態經濟帶轉型。

對於淮安來說,體育產業已經是一張城市新名片。

淮安打造蘇北地區具有國際化水平的體育產業發展高地

近年來,淮安市認真貫徹黨和國家體育工作方針政策,在加快發展體育事業的同時,積極推進體育產業發展,體育消費明顯增加,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產業體系日趨健全,呈現良好發展勢頭。

一是產業規模不斷擴大。2017年淮安市體育產業總規模108.67億元,創造增加值36.66億元,同比上年度總規模增加16.45%,增加值提高22.06%。

二是產業門類逐步健全。基本形成以體育用品製造、體育競賽表演、體育場館服務、體育培訓、體育彩票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體育產業體系。2017年,體育彩票銷售7.8億元,市場份額65%,位居全省前列。

三是品牌建設初顯成效。初步形成了以市體育館、市游泳館、市全民健身中心為核心的老城區體育中心和新城奧體體育中心(一場三館)的大型體育場館品牌;湧現了共創人造草坪、新起點實業有限公司、寶翔體育器材等品牌體育用品製造企業,以及健與美、水立方等健身服務品牌;培育了國際智力運動聯盟智力運動精英賽、一帶一路戶外運動挑戰賽、韓信杯象棋國際名人賽、各縣區的馬拉松賽事等一批品牌賽事。

淮安打造蘇北地區具有國際化水平的體育產業發展高地

四是產業融合不斷深化。發揮淮安文化和旅遊資源優勢,每年舉辦摜蛋文化論壇,以友好城市交流賽、主題嘉年華等多種方式,將起源於淮安的摜蛋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成為全市有效益、全省有地位、全國有知名度、國際有影響的特色品牌,延伸慣蛋體育文化產業鏈,促進了體育產業與文化、旅遊產業的融合發展。

五是產業集群逐漸形成。淮安區施河鎮、金湖縣銀塗鎮體育產業集聚區規模顯著提升,有上百家企業生產體育用品近千種,年產值達到100億。施河鎮建成佔地2平方公里的施河教學具產業園和佔地536畝的共創體育產業園,年產值達46.5億元。銀塗鎮形成了以蹦床項目為特色的體育產業,年產值近20億元。

淮安打造蘇北地區具有國際化水平的體育產業發展高地

到2020年,淮安市體育產業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60億元,佔市內生產總值比重達1.3%左右,年均增長率達到15%;體育服務業增加值佔體育產業增加值30%左右,成為服務業新的增長點,初步建設成為蘇北地區具有國際化水平的體育產業發展高地。體育產品和服務更加豐富多樣,體育產業從業人員比重明顯提高,體育彩票銷量穩步增長,份額保持全省領先,積極申辦國際重大賽事,承辦高水平賽事,培育打造地域IP品牌賽事,做到一縣(區)一品一特色品牌賽事。

淮安市還將著力提升公共體育健身設施服務能力。目前,淮安每萬人擁有晨晚練點8個以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位列蘇北前列。淮安市體育局全力推進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開放率達90%。以多功能運動場為主體的鄉鎮全民健身中心建成率達100%。在市區新建1~2個功能齊全、配套設施完善的體育主題公園,增添體育健身設施,提檔升級現有公園。建成和改造集健身服務、競賽表演、體育培訓、用品銷售、商貿會展等功能於一體的體育服務綜合體6個。全市建成100個體育公園,300公里健身步道,全面提升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

“到2020年,建成與淮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城市功能定位相適應,佈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明顯、競爭力強的體育產業發展新體系,著力打造淮河生態經濟帶體育產業的示範區、引領區。”這是淮安體育的一個“小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