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學習中,為什麼單字能寫好,一整段卻很難看?

寫字那些事兒


看足球的人,常為無冕之王荷蘭嘆息。荷蘭從不缺球星,近30年了,“三劍客”的雄姿至今仍奔跑在我們的腦海。

但是,球技出眾但個性鮮明的荷蘭眾球星們,卻從未能形成一個整體。

一個團隊,需要有衝鋒隊,也要有運輸隊,不可能人人在臺前露臉,更多的是幕後英雄。


寫字也是如此。很多人單字都不錯,但組合在一起就不合適。

書法講究避讓,講究欹正,書寫時有濃淡丶枯溼、疾徐等變化,有的字要實寫,有的字要虛寫,等等。

單字不錯,說明你的筆法丶結構都還不錯,建議你加強章法的學習。


你可以從集字開始訓練,先兩個字、三個字開始,將其作為一個字組來寫,再將兩個字組、三個字組作為一個更大的組合來寫。

如此逐漸增加字數,直至集字成篇。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書法是講究大小布局,章法,濃墨枯筆。








匆匆墨客


以下個人觀點,來自【大眾練字】

原因一

單字的書寫時間長,很少進行整行整段書寫練習,過於把目光放在單個字的書寫,寫字過程中忽略了整行整段的佈局。

原因二

字的大小把握不好,大小布局不合理,根據筆畫多少和段落要求,字的大小應該有所變化。

每個字的重心不在一條線上。

原因三

字距沒掌握好,字距應該緊湊為主,行距稍微寬一些,切莫一直往右上傾斜。

原因四

頭太低,寫字往往盯著眼前看,沒以大局為重。

改進

1、從詞語到一行,再整段練習,循序漸進。

【詞語】字有大小之分

【整行】緊湊,重心一致

【整段】再把握粗細,更容易閱讀


以上,希望能有幫助!


大眾練字


單字能寫好,說明在平時的練習當中,還是花過時間,加過功夫的,而且收效顯著,漢字結構上問題不太大了,這是好事。單字練好了,整篇不好,可能還是因為章法佈局有所欠缺。古人云:“十年結字,十年章法”。可見,章法練習與單字練習同等重要,難度也相當。

章法存在問題,可以試著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選擇自己喜歡的法帖或者是曾經練過的帖。碑貼因為有後期刻碑的步驟,部分細節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選貼時,儘量選擇墨跡。

2、改變臨帖節奏。一開始是單字臨習,掌握後再臨下一個字,這種練習是必要的,到達一定熟悉程度後,可以換做以多個字或者是一行字為單位進行臨習,體會字與字之間的相互承接和呼應關係。

3、楷書一般可以橫成列、縱成行;行草書則不要求橫成行,但縱應有列。在創作時,要注意字與字之間的連帶和關係和呼應。還要注意輕重緩急、枯溼濃淡的變化。行草書中,切勿“字如算子”,避免漢字大小劃一。漢字大小近乎一致,便失去了率真自然,即便是單字處理的再好,整篇看起來,缺少亮點,容易產生審美疲勞;

4、行草書作品中,一行中的漢字,並不是完全的上下對正的,應出現或左或右的懸殊,左右相輔,相互呼應。

無為愚見,乞方家正腕🙏



無為學書


現在頭條上經常刊載一些人寫字的視頻,字寫得好,也寫的很認真,使用的是米字格,這就是題主所說把單字寫得好的情況。為什麼將許多字連起來寫,卻就寫不好呢?我覺得這還是練習少的問題。古人練習寫字,常常是抄書或抄文章,在抄寫的過程中再注意不斷地寫好每個字。今天人們學書法大多數都是從寫單字開始的,連起來抄一篇文章很少。我想只要多練習用毛筆字抄寫東西,練得多了情況便會起變化。再如果是寫楷書的話,應該有意識地往快裡寫,快寫能夠出流暢出生動。古人楷書的許多筆法就是在快寫中形成的,寫得慢反倒寫不出許多筆法的神韻。今天人們把毛筆字當美術字來完成,在古代毛筆字首先是書寫記錄的手段。象今人這樣慢慢的做字,在古人那時候是不存在的。因為辦文牘寫文章都有個時間性在裡頭。因此田蘊章啟功等先生講書法時都強調楷書應該寫快一些。寫得快連起來抄寫,一定能夠解決上面先生所說的連起來寫不好的問題。


東望長安1


評判一幅書法作品的好壞,不僅僅只是把技法練的非常嫻熟就好,它包含了內在的許多知識,比如書寫者的文化修養,書寫時的心情等等。比如一個天天只知道寫字的人,即便他也臨帖,用古人的技法寫字,儘管寫的很熟練,以單個字來比較吧,很可能超過一些大家的字,可整體怎麼看,都是缺精氣神,因為他缺的就是綜合學養的提高,充其量寫字匠而已。

自古以來能被譽為好字的人,他們在練字的同時,多讀書,和社會多有交流,提高自身修養,他們寫字是書寫自己的情緒,比如王羲之喝酒了情緒高漲了,一氣呵成寫出的蘭亭序,通神,千年來再無人能超越,包括他清醒了也再寫不出那樣的好字。


文美視界


許多初學者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對單字的把握較好,但集字成篇的時候卻感到並不滿意!結合本人的學習經歷試談以下幾點:1.氣息問題。書寫單字的時候,我們必須強調點畫之間的氣韻流暢,同理,這在集字成篇的作品中也要注意通篇效果的考慮,這不單指某一種書體,而是泛指!只是楷書、隸書、篆書的表現特徵不如草書和行書那麼顯見。造成這樣的原因,除了基本功不足,以及常識性缺失外,與書者的涵養和個人氣質有關聯,因為氣韻生動的藝術效果是集多種個人內外元素於一起而自然表現出來的。2、書寫環境問題。書法是一項由靜而動的活動,書者下筆之前總需一番細細的思量,因為好的開始即成功一半!所以一個安靜的環境對書法創作來說至關重要!其次還有書案的原因,我自己也常因為換了書寫環境而難以正常書寫,比如書案太小,紙端下垂於案下,導致不能顧會大局,照應通篇;還有書案的高低不同,導致書寫習慣改變,因為平時練習書法都有各自的行為習慣,所以,書寫時儘量保持自己的方式方法,以保證水平的正常發揮。3、書寫時長問題。從嚴格來說,藝術總有相通之處,書法和唱歌一樣,不可能寫一會兒停一下,不論字量多少,儘可能的一氣呵成,但在實際問題上又無能為力,因為書寫內容的長短是書寫者不能隨便取捨的!一但字數太多而長時間書寫,是任何人都克服不了的,我們的書寫質量會隨著疲倦而下降,有的甚至連基本字形都無法保證統一完整。4、墨色問題。我們書寫的時候,或多或少地會將墨汁加水去濃,如果書寫時間長了,墨汁會逐漸風乾變得濃稠,這會出現前後墨色不統一,以影響全篇,當然這裡與古代書畫家謂之的“墨色三分”的用墨呈梯度變化是有區別的。所以要一邊寫一邊少量加水攪拌均勻,然後再試紙,這在作畫中是慣用的方法!


愚修


肯定的回答是可以提高,但是這個“高”到什麼程度,那要詳細的到來,字的好看要看,單字和整篇,就楷書來說,當然要每個字都要要求很正規和美觀,那是馬虎不得半點的,對於行書來說,那就要說的太多了,一定要做到一下這些,寫出來的字肯定漂亮,大小不一,錯落有致,方圓結合,粗細不一,輕重得當,銜接自然,佈局合理………當然行書是最實用的,其他的書體我們在這裡就不一一說了。最後想要對書友們說的是,只要肯下功夫,找對方法,堅持不懈,一定會寫出一手漂亮的字的。貴在持之以恆。


謝太安


不知你現在還是在臨帖,?如臨的話建議臨一下趙孟頫的行楷,增加點快速、果斷下筆寫字的訓練,按書寫法則,起筆、行筆、收筆,大篇幅或全篇臨寫碑帖,(比如趙孟頫的體楷書字帖)要練出成行的字能產生流動感,形成自己行筆的運動筆勢(初步形成)就說明有進步啦,!循環往復訓練一階段,再自書作品小樣,自行檢驗後再改進,重書,就可以發現字與字在書寫中的關係,解決臨習和書寫中的問題。妥否?還是自已先實踐幾天再說吧!


福新6


書法包括:筆法,墨法,章法,佈局不好看,那就是章法不行,找幾個名家的行書作品,細細的臨摹和品讀,會有很大的提高。這也是唯一的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