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以後的互聯網從業人員應該何去何從?

feng569661700


其實35歲不只是互聯網人的一道坎,對於絕大部分職業來說,都是一個很敏感的節點。

這個年齡的人,很多都慢慢跟不上節奏了,加班太多身體也吃不消了,思維也不如二十幾歲的時候敏捷了,而且經過前面十年的精力和體力的透支對於健康的負面影響,也非常大。

我認識一個java程序員,今年36歲,他個人的履歷比較牛,22歲開始做java開發,做了三年,就出去創業了,創業期差不多有8年。這期間做過類似蘑菇街那種導購平臺,做過erp,做過電商,做過公司的oa系統,基本上,凡是你能想到的熱點工具,他都嘗試了個遍,但是大多數都沒做起來。折騰了八年之後終於感覺累了,想找個大公司蟄伏下來。

但下定決心找工作了,結果也不甚理想。答應錄取他的公司,他要麼嫌人家規模小,要麼嫌人家給的職位太低(他的最低標準是cto),而符合他標準的呢,簡歷投出去猶如泥牛入海,沒有迴音。

我不能說他自視太高,因為人家的履歷確實擺在那裡,一個有八年創業經驗的人,你沒資格說他啥也不是。能堅持創業八年,這件事本身就很厲害了。

但為什麼如今他想找工作,反而卻沒有預期中那麼理想呢?

這跟他的定位有關係。

他之前因為技術型的創業,為了產品,為了帶好一個團隊,免不了要把軟件開發上所有的流程都熟悉一遍,造成一個什麼結果:他的技能廣度增加了,但深度並沒有增加。也就是說,這八年,他可能java、前端、設計、測試、運維、產品等等技能點,都刷了個遍,但是所有的技能,也都停留在中級水平。他也曾經自嘲:我好像什麼都會,但也就會個增刪改查。

而他現在心心念念想要進入大公司,那大公司對人才的要求是什麼?

“你給我把這一小塊東西做好即可,其他的不用你操心。你做java,那就把java做透,其他的節點自有你的小夥伴來完成。至於統籌規劃,更不需要你管,那是老闆的事情。”

他說,這是一個他曾經面試失敗的公司的hr,在他回去之後,好心發信息告訴他的。

其實是個很淺顯的道理,我們這些只有五六年工作經驗的人都能明白的事情,他反而因為身在此山中,卻迷失了。

我們都是職場眾生中普通、卻又特別的一員,35歲的門檻如何順利邁過,我想,個人的核心競爭力,也就是我“最長的那塊板子”,才是我們每個人,最該關心的問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