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金馬獎,獲獎的臺灣男演員越來越少?

體育一席談


這個問題一言難盡,臺島不缺演員,出色的演員也很多,這些年拿獎很少,主要原因還是大陸電影的強勢競爭所致。而大陸電影強勢的背後是巨量資本的支持。

如今貨幣氾濫,一部電影的投入動輒幾千萬,上億投入的也比比皆是,沒有大資金,根本玩不轉。要知道,電影拍出來,不見得就是每一部都賺錢的,虧本的多的是。但大製片商對虧本的風險有較強的抵抗力,能夠持續地投入,從而持續地輸出影片。得益於大陸經濟的發展,大陸這些年產生了很多大型的影視公司,博納、華誼、新畫面、唐德、辛福藍海、萬達……這些都是其中的翹楚,有不少並已上市,正是這些公司的不斷投資,造就了大陸電影近年來的繁榮局面。這也是大陸電影這些年相對競爭力強的根本原因。

臺島有好導演,好編劇,也有好演員,但這些年臺島經濟乏力,極少有財團能夠投入大量資金來拍電影。即便有好的創意、好的故事、好的電影人,奈何沒有資本支持,也是鏡花水月。這些年臺島的電影產出遠不如大陸,精品率自然也就稍欠。

由於資本大多聚集在大陸,很多臺島演員、導演、編劇等電影人都來大陸發展(不要說臺島,香港亦如是),但是,很明顯,大陸的資本能用大陸的演員當然首選大陸演員,出於票房的考慮,適當的時候也會用臺島(包括香港)的演員的,但總的來說,以大陸演員為主。大陸強勢,這就是如今華語電影的現狀。

套一句俗話,經濟力決定文化競爭力。

為啥金馬獎臺島女演員獲獎並沒見少呢?並不是大陸女演員表現不佳,深層原因乃在於金馬官方擺弄平衡之道。其實這些年金馬獎的女主角授獎不乏爭議,前幾年鞏俐還因此公開批評過金馬缺少公信力。不過,金馬官方的平衡術也是很可理解的,首先並不算過分,在更重要的獎項(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編劇)方面還是能秉持公正的;其次畢竟是東道主,如果所有重要獎項都授予島外演員、導演,面子上怕也是燒得不好受。


歌影


1、這個問題呢,其實說得算比較對,那就數據來說話,提問的親說的本世紀以來,那麼我們就從2001年到今年來分析吧,先看看這17年來金馬男主和男配的得獎情況(如果是臺灣地區的男演員,我會標示出來)

2001 劉燁 譚耀文

2002黎明 黃秋生

2003梁朝偉 黃秋生

2004劉德華 吳彥祖

2005郭富城 黃秋生

2006郭富城 吳景濤

2007梁朝偉 梁家輝

2008張涵予 馬如龍(臺灣)

2009張家輝+黃渤 王學圻

2010阮經天(臺灣) 吳朋奉(臺灣)

2011劉德華 徐詣帆(臺灣)

2012劉青雲 鄭中基

2013李康生(臺灣) 李雪健

2014陳建斌 陳建斌

2015馮小剛 白只

2016範偉 林柏宏(臺灣)

2017塗們 陳竹升(臺灣)

2001年到2017年35位(次)獲得金馬獎的男演員中,臺灣只有七個,可以說非常少了

2、如果要說原因的話,那就是臺灣地區的電影,真的沒有辦法和大陸與香港比較。金馬獎是唯一的一個集合了整個華語區電影人的獎項,所以,在這個競爭的舞臺上,大陸乃至於香港的電影實力太強大了,臺灣地區能從中間分到一席名額,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3、而且呢,得到金馬獎,真的就對前面的事業有幫助麼,未必呢

舉個例子,2011年因為《賽德克巴萊》獲得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的臺灣高山族演員徐詣帆,當時獲獎的時候好榮耀啊(而且他真的演得非常好)

可是,頂著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的光環,竟然沒有人找他演戲了,而且他還不止會演戲,還是學唱歌的呢

為了生活,他不得不去到老婆的父親的公司開觀光車養家

過了三四年,當他出現在《中國夢之聲》第二季的舞臺上唱《追夢人》時,評委都驚呆了,一個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獲得者,竟然完全變為素人,來一個草根選秀節目海選!

好在這之後,徐詣帆的境況有點改變,漸漸地有戲演了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阮經天,他憑藉《艋胛》拿到影帝,但那年他和呂麗萍的影后都被廣泛質疑,之後阮經天以當紅小生的身份到大陸發展

結果呢?五六年過去,阮經天變成了票房毒藥,這些年沒有一部能拿出手的電影,最近終於有一部《心理罪城市之光》,可能會讓他鹹魚翻身吧,而且他乾脆還回到電視劇領域,搭上大冪冪的流量女王光環,拍了《扶搖》

所以,拿了金馬獎也沒對阮經天的事業有任何幫助啊

今年金馬獎頒獎的前夕,去年金馬獎最佳男配角得主林柏宏主演的《推理筆記》大陸上映,票房悽慘,很多地方甚至一日遊

巧的是,去年的影帝範偉的《不是問題的問題》也在大陸上映了,金馬獎這個招牌,對這部電影完全沒有任何推動作用,票房悽慘

所以說呢,金馬獎當然地位非常高,但是對演員的事業,並沒有直接性的作用,特別是在票房上

臺灣男演員本來優秀的就非常少,這些年偶像劇式微,也缺乏造星的良性循環,所以得獎的也就非常少了

好在今年臺灣男演員終於又得到了一個最佳男配角,那就是陳竹升反串角色得獎,還是很值得欣慰的


映畫臺灣


要說為什麼現在金馬獎獲獎的男演員越來越少,那就先了解一下金馬獎的背景吧,等大家對金馬獎有了瞭解之後,我們再做具體的分析。

金馬獎創辦於1962年,全稱為臺灣電影金馬獎,顧名思義是臺灣地區主辦的電影獎項,與內地的金雞百花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並稱華語電影三大獎項,每年舉辦一屆,是為了促進臺灣地區電影製作事業和表揚對華語電影文化有傑出貢獻的電影人。

雖然是臺灣本土的獎項,但是他的評選條件中不設地域限制、評選對象面向所有華語電影和華語影人,所以也有很多香港和大陸的明星入榜,比如黎明,梁朝偉,郭富城,舒淇,周迅都曾經被評選為金馬獎影帝影后,但是看現在入選的一些影帝影后,可以發現臺灣本土的男明星們入榜的越來越少,比如今年就是《老獸》裡面的徐們,去年是《不成問題的問題》裡面的範偉,前年是《老炮兒》裡面的馮小剛,大前年是《一個勺子》裡面的陳建斌,臺灣籍男演員的身影真是不多啊,不過之前也有過李康生和阮經天拿到過影帝獎,不過就概率而言,確實太少了。

想想原因,除了演員的原因,還有臺灣電影自身,看前幾年的臺灣電影,能被說的上來的一些好口碑電影並不多,大部分被國外片和大陸的電影霸屏了,關注度也更低點,當然今年的算個例外,臺灣電影逆襲了,成為超級大贏家,今年提名階段入圍的46部影片中有22部就是來自臺灣或是有臺灣出品方的,算得上是近5年來,臺灣電影在金馬獎上的最好表現,也是在內地和香港電影接連包攬多屆金馬獎之後的一次成功反擊。

不過這也挽救不了臺灣男演員們,說實話,現在能提的上名的臺灣實力派男演員真心不多,霍建華,彭于晏,阮經天,再說不上來別的了,而且臺灣那邊的娛樂圈也是青春化很嚴重,大部分都是走的青春明星,偶像劇風格,正片很少,所以實力派男演員必然也不會很多,難怪也有人說臺灣多盛產劣質偶像而少優質實力派,說起偶像明星,一提一大把的,趙又廷,言承旭,明道,唐禹哲,張震,但是提到優質實力派男演員,寶寶真的是大腦空洞,想不出來了啊。。。


影視口碑榜


關注令狐伯光,帶你瞭解影視娛樂大小事!


因為除了香港電影全盛時期的香港演員,臺灣在歌手方面是華語音樂中心,但演員本來一直就被高估了。


即使臺灣偶像劇全盛時期的2001年到2011年左右,偶像劇男女演員,在表演上面本來就不過硬,很多粉絲愛屋及烏吹得太高。


如果不信,即使不算偶像劇演員,這裡從臺灣老一輩演員,再到臺灣中生代演員上面,大致分析一下。


臺灣老一輩演員

目前來看非常的尷尬,個人對愛國臺灣老一輩演員沒有任何意見,但事實真的太尷尬了。臺灣老一輩演員,能夠滿足在一部一線和頂級投資影視劇,擔任絕對男主角的演員。


本人沒有想到有誰,比如金士傑,歸亞蕾,張震他爹,李立群等等,人品不錯,演技都非常的棒,大陸觀眾也非常的尊敬。可是,他們無論電視劇還是電影,幾位基本作為長輩和配角的存在。

在電影方面,臺灣老輩演員,能否與香港演員周潤發,梁朝偉,周星馳,成龍,梁家輝,四大天王,劉青雲,吳鎮宇,張家輝等人相比。


在電視劇方面,臺灣老輩演員,能否與大陸演員李雪健,陳道明,陳寶國,唐國強,焦晃,馮遠征,王志文,陳建斌,何冰等等相比。


臺灣中生代男演員

滿足能在一部一線和頂級投資的影視劇,擔任絕對男主角的基本前提,不信大可以列一列。


影視劇方面捧人,如果按地區發展區域規則,實在太欺負臺灣省的人了。因為臺灣影視劇全面沒落,捧人的渠道基本快死絕。我們就條件放寬容一些,把在大陸發展爆紅的臺灣演員,也算作臺灣演員。


40歲——五45歲左右臺灣中生代演員:

張震1976年,幾乎是臺灣青年男演員中佔首位 ,臺灣中生代電影明星還有誰。電視劇方面,吳奇隆1970年,沒查都不知他這麼大了。蘇有朋當導演不能算演員,就把算作一位。

(歡迎補充)


35歲——40歲左右臺灣中生代演員:

彭于晏1982年,不要以為他是小鮮肉,實際年齡不小,臺灣中生代男演員最火的一個。陳柏霖,號召力並不太強,但能夠算一位。


阮經天1982年,也能夠算一位,號召力不太行,需要大陸當紅大花楊冪熱捧。趙又廷1984年,2017年因為抄襲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爆紅,在電影也經常作為第一男主角,能夠算作一位。

其它還有著比較低調的實力派兩位,張孝全和楊佑寧,經常參演港臺電影,其實並不滿足基本條件,勉強能夠算作一位。


電視劇方面,霍建華1979年,臺灣男演員在內地電視劇,幾乎佔領統治地位。周渝民1981年,現在在電影經常作為男配,但電視劇能當男主,比如2017年開播的《櫃中美人》。



羅志祥在大銀幕只能演配角,電視劇能演男主角,但是他沒有接演電視劇。高以翔,鄭元暢,吳尊等等,電視劇中能演男二男三。


40歲——45歲左右,臺灣中生代女演員:

舒淇1976年,佔絕對統治地位。林志玲1974年,雖說志玲姐演技一直詬病,但美成這樣還要啥演技,基本條件也是符合的。陳意涵1982年,桂綸鎂1983年,這兩位也能算上來的。


電視劇方面,陳喬恩1979年,在大陸電視劇圈混得最佳臺灣中生代女演員之一。林心如1976年,去年的事情後,不知今後發展如何。然後是林依晨,陳妍希,安以軒,郭采潔等少數幾位。

女演員中像張鈞甯,郭碧婷,許瑋寧等等,這些女星還差一籌。本人也覺得她們非常漂亮,但就是沒能在中國大製作影視劇當中,擔任女主角,電視劇也要弱一籌。


剩下一票當年臺灣偶像劇演員,可以說是慘不忍睹,f4,飛輪海,邱澤,唐禹哲, 王子, 藍正龍 ,胡宇崴,立威廉,楊怡等等。


請問這些臺灣演員和明星都到哪裡去了,粉絲千萬別提他們淡薄名利,結婚和做生意退了,內地的娛樂圈黑暗潛規則多,如果他還在演戲絕對吧啦吧啦……

這個論調跟粉絲替流量明星辯解,“你知道我的偶像有多努力嗎?”,根本是一個道理,不行就不行了,講那麼多借口做什麼。


臺灣新生代演員就更加不行了,柯震東自己作死過後,只有一位王大陸上位。女演員當中,00後文琪不提,難道還要算上歐陽娜娜。雖然大陸流量明星非常詬病,但即使大浪淘沙出來,也吊打港臺。

結果很簡單,隨著大陸影視文化市場的迅速地展,演員得到出頭和磨練的機會,自然也遠遠多於港臺演員。特別是當初一直高估的臺灣演員,在大陸巨大產業和人口優勢之下,沒落是正常現象。


更多關於臺灣演員的問題,歡迎大家關注討論!!!


令狐伯光


臺灣男演員本就斷層嚴重,這個不怪金馬獎,這是臺灣電影整體的缺失,馮小剛,範偉和塗們接連拿下影帝,內地男演員在金馬獎大放異彩,並且這三個人都是很具實力的資深,有說服力,也凸顯了臺灣演員的勢微。


娛樂獨角獸


由於臺灣影視劇脫離觀眾,不是寫普遍現象的作品。就是說劇本創造低質粗糙,胡編亂造。新演員演技水平不高,即使有好的本子也演不出好的效果。拍攝時為了降低投資,只能糊弄。以上結合一起就很難得獎。


壯士遲暮


地域關係加上視野的狹窄,又沒有開拓的精神和胸懷,再加上大陸十幾年的快速發展和凸顯的國際化,使臺灣很多優秀的演員越來越傾向在大陸發展,即開闊了眼界又使自己的演技有了質的飛躍,何樂而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