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蓋好房子以後為什麼都要放炮?

老農民說事


是呢,媽媽家在入秋時節蓋好了三間大瓦房,當窗明几淨的房子落成後,父親與弟弟放了好一陣的掛鞭,那個噼噼叭叭的聲音,現在還回蕩在耳畔。

村裡人把蓋房娶媳婦都當成一生中的大事、喜事,家中有了這番喜慶大事當然要慶賀,不僅放炮,還要宴請四鄰五舍的同村人和親戚朋友。在蓋好房子之前,要請算卦先生擇個日子哪天適合慶賀。媽媽家的新房在2017年的9月3號落成,這天一早,父親將家裡準備好的點心、水果等供品放在了新房裡,並點了三柱香,在上午10點整,父親與弟弟,在新房院子中間點響三串掛鞭,噼噼啪啪地震耳欲聾,唯恐同村人不知道咱家要住新房了。掛鞭響後,村裡人就過來祝賀了,有的拿著兩盒糕點,有的端著一盤大饃饃,還有的姨姨們適應新時代搬來了自家養的鮮豔欲滴的花兒……這一樣樣的禮物,媽媽都放在新房裡,然後招呼客人落座吃請。

秋高氣爽的時節,媽媽的新房院子裡擺了五桌飯菜,做飯炒菜的大師傅們早晨六點就來忙乎上了,雞鴨魚肉還有燉羊骨,每一樣菜都是土生土長的家鄉特產,村裡人吃的津津有味,在人們推杯換盞間,我已經將新房打掃的一塵不染。父母親看著院裡的熱鬧景象,再瞅瞅新家裡煥然一新,不由得喜上眉梢,那時發自內心會心的喜悅。

在農村,蓋房子封頂就代表新居要完全落成了,放鞭炮圖個喜慶,慶賀新房子圓滿順利完成代表歡快幸福的心情。還有一點需要說的是,放鞭炮的聲音特別大,有驅除邪氣的功效,同時也代表了住進新居能熱火朝天紅紅火火的過日子。我這裡蓋新房後放炮的習俗就是這樣的,你那裡呢?



新華融媒新消費


為什麼農村蓋好房子以後放鞭炮這個問題有點點模糊,也可能是居住區域不同,習慣也不同,梅花的家是北方小山村,我們這都是房子上樑的時候放鞭炮,或者是房子蓋好以後要搬新家的時候方鞭炮。

第一是農村房屋四周牆都蓋好了,中間正屋往上樑時,就放一些鞭炮,而且還撒些糖。最主是原因自古農村人蓋棟房子是大事,也是喜事,放鞭炮和撒糖,都是表達自己喜悅的心情,並把喜悅分享給周圍的人,同時也是一種慶祝活動,家裡親戚朋友在這一天也來幫工,恭喜的同時也想沾一下喜氣,而房主家也藉此向人們展示,他們通過勞動自己建立了房子,說明這家主人很能幹。


第二是建好新房子,裝修好了要搬新家的時候,我們這也放鞭炮。放鞭炮的意思第一也是慶祝一下有了新房子,表達開心,第二個意思就是想讓周圍鄰居知道這家房屋有人住了,以後請多多關照,是一種含蓄的表達。在我們這的習慣裡,一切生物都是有生命的,搬家的時候放一下鞭炮,就是向周圍的花花草草、各種小動物傳達一種信息,那就是――我們搬到這裡來住了,希望大家要友好相處,這充分展示農村人的善良與普實。


總之,不管是房子蓋好前還是要搬進去放鞭炮,那都是一種喜悅心意的表達,是對美好生活希望。


山村梅花


“農村人蓋好房子以後,為什麼都要放炮?”這在農村是約定俗成的一種風俗習慣,不只是蓋好房要放鞭炮,而且挖地基也要放。這麼說吧,農村的紅白喜事,開業,喬遷,過年過節,民間比較重視的山神節、廟會、玉皇大帝生日、財神生日,等等等等,都要放炮。



為什麼要如此?其實這不僅僅是民俗習慣,祈福納祥驅邪,還帶有一些神秘的暗示。下面阿兮就把農村一些放炮的神秘寓意大意解說一下,算是拋磚引玉。

一、農耕文化敬畏天地的傳承

大家都知道,古農耕時代,從帝王到普通百姓,對天地自然都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敬畏。堯舜之時就有祭天的活動。大家都知道,天壇也是帝王祭天,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之處。

農村老話:“舉頭三尺有神明”“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甚至“人在做天在看”等,都是勸人向善,人前人後都要約束自己遵守道德底線的俗語。而其中心思想,也無非圍繞一個“蒼天饒過誰”的結語。農村人都信這個,否則也不會有“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的說法。



農村人以為造房,婚嫁,開業等等大事,不放炮告知天地鬼神,就是不懂規矩。農村老人以為,每塊地域都有土地公公和一些我們看不見但可能存在的鬼神管著,你在這地盤上蓋房,必須要上供擺祭,燒香燭,燒紙錢,放鞭炮,整得動靜大點兒,才算敬天地,等於給各路仙家打招呼,多多關照,保家宅平安。

農村人認為,若是不放炮,悄悄咪咪地就做了屋,怕是會犯忌,惹不順。當然這都是迷信說法,但農村人希望討個吉利的想法,也沒錯。

至於結婚放鞭炮,紅氈開道,那也是帶有打招呼借光之意。民俗說法,小鬼精怪怕火怕響聲,也有辟邪之意。



二、白事放炮的神秘暗示

有農村生活經歷的都知道,人老了,會放個二踢腳或大炮竹。在農村,只要不年不節,尤其是晚上或凌晨,突然聽到一聲二踢腳響,那指定是誰家有人去世了。

隨著一聲炮響,全村立刻行動起來,主動前去幫忙。這就是農村所說“紅事叫,白事到”。

在送去世人走的過程中,一掛接一掛的小鞭炮,一直在隊伍前列放著,不間斷。這就是引路,是提醒魂靈跟隨響聲,不要迷路。

鞭炮在民俗中佔據極為重要地位,不可或缺。若是農村禁了鞭炮,也就少了年味兒與鄉村農耕文化的傳承。而這些場景,也是農村有人情味的特色,屬於鄉情和鄉愁的部分載體了。


阿兮隨筆


農村人蓋好房子以後為什麼都要放炮?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為什麼農村蓋好房子後要放便炮,農村人蓋房子,也是農村三大喜事中的一大喜事之一。



農村蓋房子是有講究的。頭一天放線,也要放一掛便炮,是求各路神先讓位,不要再打攪了,也不要住在這裡了,這裡以後是陽間人住的地放,請你們搬家離開這裡。


當房子到放大梁的時候,還要放一大掛便炮,不但放便炮,還要上香叩頭禮拜,二樑上會貼上 ,青龍扶玉柱,白虎架金梁。這樣的對聯。有的會在大梁上貼上一附姜太公在此,各神離位,等香上完後,便炮也放完後,主家弄上幾個菜,端上兩瓶酒,讓蓋房的人座在梁的下邊,熱熱鬧鬧的喝酒吃菜。意思是讓不想離開的惡鬼,快快離開,不然就用趕神鞭抽打你。五虎大將都在喝酒,你們都走吧?當然房梁放上後,房主入住三天,這樣以後就太平啦。

當然房子工程竣工後,(瓦房蓋頂時)還是要放一掛便炮,這樣是讓村民們聽的,人們會議論,誰家的房子蓋好啦,難也作到頭啦,不容易呀。在過去民間有句諺語。蓋一次房子如同脫掉一層皮。謝謝


農村農民萬歲


農村人蓋好房子以後為什麼都要放炮?

心思細密的老農民不止是在建好房以後放鞭炮,前面還有幾道關卡也要放鞭炮,你知道是什麼時候嗎?

放線劃地盤時候來一掛,破圖動工時候來一掛,上完大梁時候來一掛,安裝門窗時候來一掛,竣工洗泥時候來一掛,喬遷新居來一掛。你說說到底要放幾次炮?

為什麼要放鞭炮?原因很多,能說明白的人很少,也許一直就是個糊塗賬,說不清,說好聽點就是口碑相傳,開玩笑的說就是隨大流,人家都放了你家為啥不放?會被人瞧不起,老鱉一,這是農村人常說的話。

高興。起房蓋屋,人生最大的三件事之一,你說要不要隆重些?農村人愛湊熱鬧,東家長西家短的,只要是轟轟烈烈的放上一掛長鞭炮,人們豎起耳朵一聽,基本上都會知道是誰家的新房子蓋好了。基本上就會有人到現場祝賀,有的還會送賀禮,新房主人再擺個遷新居的酒宴,那就更美,皆大歡喜。

吉時。人的一生,有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自家房屋中度過,農村人講究個平安吉祥,對鬼神之說比較認真。敬畏鬼神的最好辦法就是鳴炮示意,敬獻牲禮,吉神保家護院,惡鬼退避三舍。塵歸塵土歸土人間這段命最苦,祈求神界和地府人員行個方便,安居樂業。

紅火。住進新房新居,預示著改變了一個環境。放上一掛長長的掛鞭,表示以後的日子會長長久久紅紅火火。濃烈的硝煙,震耳欲聾的聲音,滿地都是紅紅的炮仗紙花,都是發至內心的喜悅和滿足。


農民妹子一枝花


大家好,歡迎收看農村巷!

農村人蓋好房子以後為什麼都要放炮?

眾所周知,農村的講究有很多,作為農民的安身之所,建房子自然也有諸多講究。不僅是蓋好房子要放炮,動土、挖地基時也會放炮,在農村,放鞭炮寓意著一切順利,同時也具有慶祝的含義,這是農村約定俗成的一種習慣。

房子蓋好了一定要放鞭炮,包含了兩層意思。首先,房子順利建造完成,有了一個新的住所,放鞭炮來慶祝,表達主人喜悅的心情,鞭炮放後,滿地紅紅的紙花也寓意著以後日子會更紅火;另一層意思,通過放鞭炮告誡一些“不乾淨”的東西,這裡已經有人居住,讓這些不吉利的東西遠離,在農村,神鬼之說依舊存在,而農村人也比較重視,放鞭炮也是對“鬼神”的一種敬畏,請吉神保護家園,讓惡鬼退避三舍。

在農村,建房動土前也會放鞭炮,因為很多農村的宅基地下面以前有墳地,放鞭炮是為了提醒這裡有人要居住,請他們挪動地方,另一方面也有為了把他們嚇走的說法,這是農村人一種心理慰藉。

不僅是動土、房子建好要放鞭炮,在房子上樑時也會放鞭炮,表示房子即將完成,用鞭炮的響聲來驅逐新房的邪氣,保佑上樑的順利和今後生活的美滿。放鞭炮是農村重要的風俗,總而言之,也是農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體現。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裡,有什麼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一起交流,我會持續解答農村的相關問題,請大家多多關注!


生活巷


“農村人蓋好房子以後為什麼都要放炮?”這種行為,在農村已經是約定俗成的一件事,其實沒有什麼特殊的理由,不過就是一直以來的一種行為習慣;但是,如果非要一個理由的話,就是代表著喜慶,是一種慶祝的意味!

要知道,在農村,其實是更為傳統講究的,一些傳統的思想是比較根深蒂固地存在於每個人心中,所以,新房建成就像是婚喪嫁娶,在農村人心中是一件大事,是一件值得慶祝的大喜事,當然要放炮,既是宣告大事落成,也是想要大家能夠一起開心,這是非常好的;

但現在相對來說,在農村建房的現象沒有過去那麼頻繁常見了,更多的農戶渴望並且想要去到城市買房,這是為自己兒子考慮打算,也有一點自己的私心,因為畢竟現在城市的房價那麼高,能在城裡有一套房,不管是幾線城市,這都是能夠表示自己還不錯,也是一種趨勢;

關於上述內容,有任何觀點,歡迎評論區暢所欲言!


愛農幫


在農村蓋棟房子既困難又容易,困難的是蓋房子要花不少錢,一般人家拿不出。容易的是一聽說哪家要蓋新房,左鄰右舍親朋好友都會來幫忙,眾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力量大,一棟新房很快就蓋好了。房子下水時要請風水先生來算一卦,看日子好不好,如果是黃道吉日馬上在鞭炮聲中封頂下水(竣工的意思)。然後大擺筵席,請前來幫忙的左鄰右舍親戚朋友吃竣工酒,而且每臺是十大碗的大魚大肉,那陣勢一點不比城裡的酒席差。席間鞭炮聲不斷,好不熱鬧,鞭炮一是增添了喜慶的氣氛,二是為了驅邪,三是預示房主將來的生活紅紅火火,熱熱烈烈。


葉公來幫忙


自古以來,人們就對自己的“家”——房子,充滿了特殊的情感。無論是傳統的農耕時代,還是現在高速發展的工業科技時代,人們對蓋房子就異常重視,而且對蓋房子還有些許許多多的講究,這些講究通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就成了今天人們約定俗成的習慣。

在農村,不僅蓋好房子以後會放炮,而且在動土之前也會放炮,這個被稱為“謝土”,即祭祀土地爺。舊時的謝土儀式特別講究,不僅要擺上豬頭、羊頭、牛頭等,還要嘴裡唸唸有詞,邊禱告邊燒紙。



一座房子,從開始動土,到地基打好,再到安裝窗戶和門,再到房子封頂都有著各種各樣的講究。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講究很多都被人們簡化了,而且每個地方被簡化的程度都是不一樣的,但是不管如何簡化,放炮都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新房落成後,人們還會貼上對聯,一般都會寫“物華天寶”“地傑人靈”等,主人還會大擺筵席,款待前來幫助自己建房的人們。等到喬遷之喜時,還會有一場大的宴席來感謝人們。


無論這些習俗怎麼變,不變的永遠是人們對平安、幸福的期盼和對安穩、富裕日子的追求。一座新房的落成就標誌著一段新生活的開啟,在一陣陣鞭炮聲中,人們一邊向過去告別,一邊走向未來,也算是一個儀式感吧!新生活,新期待!

『鄉間行者』紀錄農村生活變化,分享農村風土人情,傳播農村民俗文化,帶你從不同的視角瞭解真實的農村。

嚐鮮日記


農民蓋房的三聲炮:一放鞭炮慶開工;二放鞭炮上房梁;三放鞭炮房蓋成。從開工到新房落成,這三次鞭炮是一次也不少,一次比一次熱鬧,充分展現了農民對蓋自家新房那種無比的重視!無比的期待!無比的高興!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也包含著驅邪、祈福以及鄉親們的祝賀等美好的心願,家家蓋房都如此,已經是農民傳呈多年的一種民俗文化了,因為不管是哪朝哪代,不管是解放前後,也不管是窮是富,蓋的房子也不管是小是大,房子永遠是農民心中的頭等大事,不光自己這一代,而且也是造福子孫的大事,可想而知,農民蓋好了房子是多麼踏實多麼開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