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和科研院所邀请,他毅然回国,致力于填补西北空白!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第一大致死疾病。

如何揭示心血管疾病的微观机制并研发出精准有效的药物,是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科学难题,也是物理科学向生命领域交叉的一个重要前沿方向。这也深深吸引着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张磊。

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和科研院所邀请,他毅然回国,致力于填补西北空白!

2015年9月,张磊历经在美三年的博士后训练和两年项目科学家的锻炼,毅然回国。谢绝了中科院等高校和研究所的邀请,义无反顾的选择回到母校——西安交通大学。尽管彼时生物物理交叉前沿科学在西北地区近乎一片空白,但是,“回到交大怎么干”是他唯一想要花费时间思考的问题。

“没有祖国的养育就没有我个人的成长,没有母校的培养就没有我个人的进步,我的一切来源于此,我的一切更应回馈于此。”1999年进入西安交通大学,从本科到博士,作为“土生土长”的交大人,言辞之中,张磊对母校满是感激与怀念。

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和科研院所邀请,他毅然回国,致力于填补西北空白!

初窥门径 勇做科学前沿探路者

硕士期间,张磊研究的领域还停留在斑图动力学的理论物理研究层面。考虑到单纯理论层面的探索,如果不与其他学科相交叉或者借助辅助的技术手段,实现突破的难度较大。而要想引领学科前沿的发展方向,最佳途径之一是进行学科交叉,让研究领域更加立体。因此读博期间,在导师张胜利教授的带领下,他所在的课题组开始把研究方向转向了物理与生命的交叉领域

2008年,“半路出家”的张磊遇到了他科研道路的重要节点。彼时,恰逢交大与美国加州大学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张磊主动申请赴美,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开始了16个月的留学生活。

“我清楚地记得在第一次看生物学文献的时候,除了介词之外几乎全都不认识。”陌生的语言环境、复杂的专业知识都没能阻挡张磊对于科研的热情,反而电子显微镜下奥妙无穷的“水中世界”深深吸引了他,为他探索“新世界”增添了无限动力。

在那16个月内,张磊争分夺秒,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预定培养目标,得以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冷冻透射电子显微学技术的学习实践中,从而开始了在生命领域的实质性探索。

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和科研院所邀请,他毅然回国,致力于填补西北空白!

学贯中外 终成冷冻显微弄潮儿

每天早晨8点前到实验室,晚上11点半坐末班车回寝,天天如此,风雨无阻。离开美国时,实验室记录显示张磊仅仪器操作时间就有1200小时。谈及在美国的学习经历,张磊兴奋地说,“整个人跟发疯了一样工作,每天看到的都是新现象,感觉每收集一份数据,我就对这个领域多一份认知。”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张磊在电子显微镜领域初窥门径,掌握了从生物样品制备、成像到数据分析的全链条技术和方法,

以“科研狂人”的状态,不断在实验中进行探索,最长的一次实验,让他在圣诞节假期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

在美期间,他写了一套包含了上百个子程序的软件,收集了十几个硬盘的数据,做了十几个课题,发表了五篇高水平论文……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 2010年,张磊以自己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学到的技术及实验为基础,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并获得了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励。

博士毕业后,张磊并不满足于联合培养期间所学习的知识。2011年初,在西安交大的支持下,张磊再次赴美从事博士后研究。和美方导师一起,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建设冷冻电镜实验室,继续从事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电子显微学研究。

经过三年博士后和一年半的项目科学家培养,2015年,他已经在物理和生命交叉方向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相继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等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凭借这些单分子冷冻透射电子显微学领域的开拓性成果,他所在的课题组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两项R01基金的资助,并主持了十余个美国能源部委托的科研项目。

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和科研院所邀请,他毅然回国,致力于填补西北空白!

彼时,许多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择业的十字路口纷纷向他发出邀请,但他心中只有一个归宿——那就是西安交大。张磊表示,这是他的责任和使命,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在西部这片土地上填补生物物理前沿科学的空白,将这一新兴的科研方向发扬光大。

饮水思源 对母校永怀赤子之心

没有设备,努力争取;没有团队,从零建起。尽管当时科研经费紧张,可是在西安交大的全力支持下,物理学科、化学学科、生命学科一起联动筹措资源,由张磊牵头调研、论证、采购和优化设备仪器。2017年夏天,西安交通大学软物质冷冻投射电子显微镜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并迅速应用于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开展。

立足于这一平台,张磊揭示了运载人体胆固醇的胆固醇酯转移蛋白的结构与机理,这对人类心血管疾病药物的研发具有战略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张磊团队由此开拓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水环境中生命微观系统的复杂凝聚合作现象与规律研究。

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和科研院所邀请,他毅然回国,致力于填补西北空白!

西迁精神 前行路上永放光芒

每天一小步,也是新高度。在这一信念的支撑下,办公室成了张磊第二个家。一年至少300个夜晚,这里的灯总会亮到深夜。节假无休,春节不离岗…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尽早帮助祖国和学校实现更多的梦想。

2016年,时值西安交大双甲子校庆之年,雷清泉院士的发言让台下的张磊心潮澎湃,他与现场数万名观众一起,再一次沉浸在西迁老前辈们传承下来的这份家国情怀和无数科研人员为之前赴后继的思想伟力之中,颤栗不已。

如今,流淌在交大人血液里的精神传递和思想共鸣已伴随张磊走过了数十个春夏秋冬。繁忙工作之余,张磊还主动承担了西迁精神宣讲团的宣讲任务,“是西迁精神给予了我无限动力,而我也想将我的所思所得分享和传递给更多的老师和学生。”

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和科研院所邀请,他毅然回国,致力于填补西北空白!

“只有回到祖国的怀抱,我们才可以取得最大的成就;只有在西北这片沃土之上,我们才可以发出最大的光芒”——无论是祖国的深情召唤还是西迁精神所带来的理想信念,都让这位青年教授在通向幸福的奋斗之路上充满了力量!

关注“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首批985、211,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西安交通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官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