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城市出身的郭敬明喜歡拍華麗的大城市上海的電影,而上海出身的韓寒卻拍小城公路片?

血魔-Ticks


郭敬明和韓寒拍電影,其實拍得都是自己喜歡的東西。


韓寒喜歡賽車,所以他的《後會無期》和《乘風破浪》裡都有公路和賽車元素。而郭敬明拍上海,拍奢侈品和奢侈生活,也都是出於他對物質的迷戀。



大家都知道,郭敬明是小城市出來的孩子,他剛到上海讀大學的時候,確實非常窮,那時候他身邊同學都很有錢,相比之下郭敬明就比較自卑,他被上海的“壕”打擊過,所以後來賺了錢,才會瘋狂的用物質補償自己。



2010年,郭敬明就靠自己的收入,在上海買了七八套房子,其中最壕的應該是三棟洋房。聽說那三棟並排的別墅裡,充滿了各種名牌,一把雨傘都5000多塊,吊燈價值四十多萬,奢侈品牌地毯更是超過一百萬。



看《小時代》系列就能發現,郭敬明對上海,對繁華世界有種近乎病態的痴迷,這一點不僅在電影裡,在他的生活裡也體現的淋漓盡致。


達人鈞鈞


韓寒與郭敬明的追求不一樣吧。

郭敬明出生於四川省自貢市,在郭敬明年輕時的散文中可以看出來,自貢對於郭敬明來說,是一個永遠美好但是註定這一輩子也不打算回去的地方。

自貢盛產鹽、恐龍,以及小城的文學家。

郭敬明在小說和散文裡面,將自己的高中寫得十分了不起,從學習成績到學校風景,郭敬明所就讀的富順二中都可以媲美日本的中學。

在散文中,郭敬明是這麼寫得:

我總是喜歡站在草坪上舉目向東看,一直向東,向東。我想看看東京塔的霧氣,散了沒有。我總是喜歡站在樓頂上舉目向西看,一直向西,向西,我想看看家鄉的向日葵,開了沒有。

自貢這個名字,很顯然在郭敬明的文章裡很少出鏡,比起自貢,郭敬明更願意去書寫上海、東京這樣的城市名字。

在郭敬明心中,家鄉是個記憶,而上海,則是自己人生的證明。

他嚮往都市生活,嚮往那種眾人中心的感覺,也向往自己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的證明。

很顯然,他在上海打造了自己的王國。

他看到了上海精緻絢爛並且讓人膜拜讚歎的那一面,也刻意去忽略了上海平實落敗的那一面。

上海有郭敬明想要去書寫的故事,那些故事的場景,很顯然要比自貢這樣的家鄉複雜並且引人注目地多。

郭敬明看到了上海的野心,看到了上海的精緻,看到了上海的複雜。

所以他才會不斷地區書寫那些只有在上海看起來才會合理發生的故事。

例如《小時代》,女生們永遠都追求國際名牌,永遠都誇張地生活談戀愛撕逼,永遠都生活在紙醉金迷的城市生活中。

這是郭敬明最想把自己打造成為的人,他在現實中實現了,自然電影裡面也是如此體現。

與之相比,上海郊區金山縣的韓寒,顯然對於上海的城市生活,並不感冒。

中國不少大城市郊區的人,其實對於大城市,感情都很分明。

對於這些人來說,自己所在的縣市區隸屬於這些大城市。

大城市有教育醫療資源,上學看病就業需要去這些地方,對於這些人來說,沒有身份認知困難。

韓寒也是如此,他在文章中也不斷強調,自己是上海郊縣人。

上海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從一開始,上海就是祛魅的。

但是對於郭敬明來說,上海本身就是魅力所在。

所以郭敬明的電影,要不斷地為想象中的上海增加更多的魅力。

但是在韓寒的電影裡面,顯然城市生活,並不是一個魅力所在,他關注他喜歡的車,公路,成長與探索。

作為大城市周邊的小鎮青年,韓寒對於大城市,要熟悉得多,但是顯然沒有郭敬明那樣的熱情,去為上海的風光增磚加瓦。

韓寒坦率地接受了自己的命運,而郭敬明,有著足夠的野心和命運逐浪,這或許是兩人電影最本質的區別,也是為何韓寒要去拍小鎮青年的故事,而郭敬明則要拍上海年輕精緻女生故事的區別。


林一行


郭敬明和韓寒兩個人都是80後通過新概念作文慢慢火起來的文學創作者。兩個人走的路也是有一點相同的。

就是兩個人都是不僅僅出書了而且投入到了拍電影的行當,郭敬明拍攝的電影是一些描寫華麗大上海的繁華奢侈,以及關係比較混亂的電影。


1.出身。郭敬明如此熱衷於大上海可能這跟他自己的生活經歷有關係,他是一個出生在四川自貢的小城市的人,雖然父母都從事良好的工作,但是對於小城市的人來說對於上海這種繁華大都市的渴望才更加重要。

至於說韓寒是出生在上海金山,地道上海人,而為什麼他要拍攝公路片這可能跟他嚮往的東西也有關係,他現在是一名賽車手,所以可能拍攝的多是公路片。



韓寒自小就出生在上海,應該是領略了大都市的繁華和虛無,他可能追求的就是小鄉村的寧靜,這在他的電影乘風破浪中應該能提現出來。


一群小狗臭


對於二者的分析,還要從他們成名的本業,作家說起。

韓寒有本書叫做《像少年啦飛馳》,記錄了很多小鎮青年風一樣的青春,就如同《三重門》裡面的林雨翔,十足叛逆又十足的羞澀和溫暖,讓很多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找到自己當時的影子。

沒錯,林雨翔就是韓寒的影子。

郭敬明的書叫《夢裡花落知多少》,拋開抄襲事件不談,這本小說的故事跟韓寒的是完全不一樣的,它更像是偶像劇。你總能找到穿白襯衫的男主角和故事裡經常遇到的灰姑娘,他們始於歡笑又終於滄桑,是每個人成長的經歷裡不曾錯過的一段往事。

這些表現,是他們自己對於嚮往生活的心理映射。並且在他們的生活中,體現更為明顯。

韓寒選擇的是舒適而自我的生活,這種自我類似於古代的竹林七賢,我管你懂不懂我,我就這樣。

四爺走的是時尚風格,賺自己的錢,用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另外說一句:韓寒出生並且長大在亭林鎮,那時的松江還沒升級為區,在交通不便的八十年代,雖然屬於上海,但松江也是個溫暖的小城。

對了,少年時代的韓寒,還有個名字——松江齊達內。


朱鐵平


同樣是年少成名、震驚全國的兩個天才作家,韓寒和郭敬明註定是一對冤家,相愛又相殺,韓寒骨子裡應該是看不起郭敬明的。

兩人一度明裡暗裡互相diss。郭敬明說,韓寒的雜文還沒他公司裡的新人賣的好。韓寒回懟,郭敬明的《小時代》像是寫給城鄉結合部的人看的,估計是像向他們展示一下大上海的風情和奢華吧!

文人相輕,自古皆是。何況道不同不相為謀呢。

從出身來說,韓寒出身上海亭林鎮,郭敬明出身四川自貢,一個對所謂的大城市嗤之以鼻,另一個則表現出極度推崇與迷戀。韓寒的雜文,是對世相的冷眼搭待,是狂傲的一眼看穿而愛搭不理。而郭的文極盡奢侈華麗,有一種赤裸裸的暴發戶心態。

從外形上說,韓寒本是一張偶像臉,但偏偏不修邊幅、邋里邋遢,賽車、拍電影――很男人。而郭,矮是眾所周知,我總覺的他有陰柔之美,一個男人用護膚品、做保養,以及前段時間爆出的同性戀傳聞,充分說明,小四把自己當女人,女人愛奢華,比較合理。


松果果的最佳友


這個問題,本來不應該我來回答,但是我看見了,又忍不住想要做一下解答。

郭敬明算是一個小縣城出來的孩子,從他初步展現文學才華開始,他所受到的對待和他的經歷,都在一定程度上面影響了他的性格和人生觀。大家從網絡上面就可以非常清楚的知道他講過一段,關於她母親來看他,坐公交車被同學嘲笑的事情。這是一個極度敏感,又極度自卑的人。當他有了一定的機會,可以去實現自己的抱負的時候。那麼他最想做的事情一定是,把曾經所受到的委屈全部都一掃而光。讓別人對他刮目相看。所以他,之後拍的作品都是這種極盡奢華的作品。



而我們在說韓寒,他本身是在一個非常有愛的環境下長大。有著良好的生活環境,並且受到大家的尊重和愛護。早已看慣人間冷暖,還又什麼好執著的呢。


所以,他們倆人,一個更看重感受,一個更注重情懷。各有原因,並不會有什麼不好的。


一個影子的故事


韓寒其實也是小縣城出生,只不過是在上海的小縣城,用浦西那些優越感很足的老阿婆來講就是郊區,鄉下頭。

這兩個80後作家只是風格不同,追求的也不同。

很顯然韓寒喜歡深層次的東西,本來出道的時候也是以犀利作為風格,看他年輕時候的採訪,就是那種年少輕狂有自己個性的男孩。後來他就一步一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實現了能朝著自己舒服的方向走的一個80後個案的夢想的男孩。

郭敬明是靠青春文學起家,華麗的憂鬱的詞藻,趕上非主流葬愛家族的時代,那些年的qq空間,很多空間壁紙都是他比較出名的句子做著背景。當了導演更是把一群流量明星匯聚在一起,趕上了那個時代的審美,當然現在也過時了。他顯然也不想改變自己,甚至有點深深陷入自己意境的那種感覺,而且他也是人生贏家,他和韓寒顯然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

我喜歡韓寒。哈哈哈。


鹹魚編號9527


有那麼一句話,“越缺什麼,想追求什麼,就越炫耀什麼。”


我們先談談我對於韓寒與郭敬明的態度。


郭敬明:我認同並肯定他的文筆與專業能力,他的寫作能力是非常優秀的。但是對於他書裡的思想與他的思想,我是極其厭惡與不認同的——拜金、奢靡、腐爛的思想,矯揉造作,毫無內涵與營養,甚至有很大的危害。毫不客氣的說,這一類作家與書籍會錯誤的引導青少年的價值觀。



韓寒:年輕時候的韓寒氣很盛,動不動就耿直的批判社會,成熟後一方面為自己年輕的一些偏執思想糾正,同時也更加成熟的諷刺社會。在他身上,你能看見一個體制外的文人氣節與傲氣,同時特也不像郭敬明一樣在娛樂圈歡快的嬉戲,而是秉承著一個追尋思想的態度幹著自己愛乾的事。



為什麼郭敬明喜歡拍華麗的大都市?


因為他未成名之前缺乏物質、缺乏金錢、缺乏華麗的大都市,成名後他想要都找回來,並炫耀著,不只他的電影內容,他的住宅、他的衣服生活用品,都極具奢華腐糜之感,滿目的銅臭,而沒有內涵。



為什麼韓寒拍小城公路?


韓寒是上海居民,第一不缺乏物質,不向往物質。第二,從小環境培育出他對於思想對於文化有一定的情懷與感覺,所以他想要把心中的情懷與想法拍出來,無論金錢,只為心。



韓寒郭敬明齊名,不過是北喬峰南慕容罷了。


於柏十


得不到的,便是想要的。

眾所周知,郭敬明小時候的家庭生活並不富裕。他出生於四川自貢的普通家庭,小時候又得了小兒麻痺症需要治療,經濟狀況並不算非常樂觀,而後來隨著事業的一步步成功,他已經有了在大城市定居的足夠條件。大城市裡那種繁華的,看起來似乎高高在上的生活,對他來說,是年幼時嚮往而不可及的東西。從他的作品中,也很容易能看到他對奢侈品,高檔設施等的虛榮心,而這些自然也需要依託大城市的硬性條件。如今的郭敬明雖然飽受爭議,但從經濟狀況上來看,也稱得上功成名就;已經有能力去實現大城市夢的他,自然要在親自執導的電影中表現自己的個人追求,來填補自己精神生活中曾經的欠缺。

而韓寒出身在上海,對大城市的燈紅酒綠早已見怪不怪,也能認識到大城市在繁華的背後真實的一面。大城市的生活固然有方便之處,機會也多,但擁堵的交通,龐大的人口數量和激烈的競爭也磨滅了很多原住民的期待。大城市的生活對他而言早已熟悉,而小城市那未知的遠方,充滿著冒險的神秘旅途,在他眼裡更加具有吸引力。相比起郭敬明對物質生活和自身階層的追求,韓寒更樂於去體驗那些市井百態,不同環境不同境遇下,小人物們的喜怒哀樂;而這些自然是公路片最能給予他的。

無論是郭敬明還是韓寒,電影中反映出的,都是他們可望而不可及的那一面,也算是對自身精神追求的一個補足。


兔老闆


兩位作家風格不同而已,作為最受歡迎的兩位80後作家,從他們的文學作品中就能看出不同追求,而這種追求也體現在電影中。

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第一本剛翻幾頁我就看不下去了,並不是說寫的不好,而是我本身不喜歡這種風格。第一章就是介紹幾個主人公家境,特別突出一個比一個富有,各種我沒聽說過的英文名牌充斥其中,電影更是華麗麗地幻燈片,但我知道這是很多觀眾喜歡並嚮往的生活,所以電影肯定會有受眾。郭敬明從小地方考到上海大學,併成為著名作家,並因為炫富,身高等被輿論諷刺,心態必然受到影響,或許他把說不出的東西都體現在這種華麗麗的電影中了。

韓寒的小說實話我也看不下去,因為故事性太弱了,但他的經典句子倒是很喜歡,也挺耐人尋味的。韓寒出身上海,見慣了繁華,加上本身比較叛逆和文藝,自然不會拍大場景的華麗大片,而是追求比較低調文藝有內涵的影片。

總之,作品本身孰好孰壞很難定論,只是由於兩位導演風格反差太大,所以經常引發爭論。不過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一千個觀眾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根據自身喜愛選擇看便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