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統刺殺六年未獲成功的石友三為何被活埋?

芳緋文學


石友三之所以最終遭到活埋,是因為其為人反覆無常,神憎鬼厭;後來在抗戰中期又企圖投降日寇,故而遭到其老友和部下高樹勳的活埋。

石友三本是馮玉祥國民軍、西北軍的部下。馮玉祥自己多次倒戈,部下也多倒戈將軍,而石友三則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1926年春,奉軍、直軍、直魯軍、晉軍聯合進攻國民軍,石友三就暗中與晉軍勾結。國民軍戰敗後,石友三投降閻錫山。秋天馮玉祥回國後,石友三跪在馮玉祥面前,痛哭流涕地悔罪,重新加入國民軍。

1929年春蔣桂戰爭期間,石友三接受蔣介石的500萬大洋,於是接受蔣介石任命,大罵馮玉祥,宣佈其“十大罪狀”。秋天,石友三因不願按蔣介石的名義南下討伐兩廣,又在12月聯合唐生智反蔣,炮轟南京。不久,唐生智被蔣介石擊敗,石友三投靠閻錫山。

1930年春,在中原大戰中,石友三又一次回到馮玉祥的麾下。但到秋天,張學良率大軍入關,反蔣軍潰敗,石友三通電投靠張學良。

1931年,石友三又在兩廣反蔣中接受汪精衛廣州政府的任命,出兵反對張學良。結果被蔣介石和張學良南北夾擊,全軍覆滅。石友三逃往山東投奔韓復榘麾下,1932年協助其暗殺張宗昌。

在軍閥混戰中反覆倒戈,倒也罷了。石友三到了抗日戰場上照樣朝三暮四,首鼠兩端。

1932年,石友三離開韓復榘,投靠日本,在日本支持下佔領河北一塊地盤,任冀北保安司令。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石友三任一八一師師長,後升官69軍軍長和第十軍團總司令。

1938年山東淪陷,石友三奉命留在敵後進行遊擊戰,和共產黨有過合作。1939年4月,蔣密令石友三反共,石友三立刻開始和八路軍不斷衝突。1940年1月,石友三大舉進攻八路軍,被129師殲滅大部。後來日軍發動掃蕩,掩護石友三殘部撤走。

此後,石友三死心塌地投靠日軍,與日軍簽訂互不侵犯協議,準備在聯合消滅八路軍後向日軍投降。但石友三部下的高樹勳不願意作漢奸,於是在1940年12月,請老長官孫良誠召集會議,把石友三騙到濮陽,然後活埋在黃河岸邊。

所以,石友三遭到活埋,從大節上,是叛國投敵,罪有應得。從小節上,是反覆無常,眾叛親離。當初軍統暗殺他不成,是因為他為人警惕,還有一幫心腹手足掩護。可是現在他站在了民族的對立面,連他自己的結義兄弟都對他下了殺心,那也就沒人能救得了他了。


巴山夜雨涮鍋


石友三被活埋的過程很簡單,石友三人生的過程卻無比複雜,他的倒戈次數在民國史上基本無人能比。且聽本人慢慢道來。

石友三,字漢章,吉林九臺(今長春市九臺區)人,本為馮玉祥部一馬伕,由於驍勇善戰被馮玉祥賞識,在馮部一路升至師長,成為馮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

1926年,馮玉祥在吳佩孚和張作霖的夾擊下內外交困,石友三一腳踹開老主子,毫不猶豫的投靠了閻錫山,拉開了他倒戈的序幕。後來馮玉祥“五原誓師”時,石友三看老主子勢大扭頭又投靠了馮玉祥。石友三就是這樣朝秦暮楚,誰勢力大他就投靠誰,誰給的好處多他就跟誰混,此後又先後投靠過蔣介石、唐生智、閻錫山、張學良、汪精衛、韓復榘甚至我黨,期間更是反覆背叛,叛完再投靠,永保富貴和軍隊。

1940年,石友三投靠日本人,徹底走向了不歸路。軍統隨即展開鋤奸行動,據鋤奸行動的指揮者軍統四大金剛之一的陳恭澍回憶,當時由於執行行動的特工太過緊張被石友三看出破綻,石友三逃過一劫。然而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對石友三的漢奸行為極度不恥的結拜兄弟高樹勳擺下鴻門宴,於宴會中抓獲石友三並將其活埋。石友三就這樣走完了自己複雜且可恥的一生。


林屋公子


倒戈將軍石友三是一個極富傳奇色彩的重要人物,1940年12月1日,大軍閥、大漢奸石友三突然被活埋了,關於他的死,坊間眾說紛紜。

有人說是馮玉祥殺的,有人說是日本土肥原賢二所為,有人說是其作惡多端,遭到報應,其實人們哪裡知道,此事恰恰是蔣介石所為。為什麼要這樣呢,就得從石友三的黑色歷史說起。

石友三原屬於西北軍序列,早年只是馮玉祥麾下的一個馬伕,馮玉祥見其機靈肯幹,便逐步提拔他,到了1926年初,已經是師長了,從一個馬伕到師長,馮玉祥可以說是對其恩重如山。

然而,投機此時發生了。在中原大戰的關鍵時刻,石友三長袖善舞,幾手打牌,卻聯同韓復渠選擇了背叛,投降張學良,拋棄了自己的老東家。

多變的毛病改不了,不久又趁機密謀反對張學良,之後被發覺,石友三的計劃破產,大部被東北軍繳械,從此石友山走入低谷。


之後,石友山時常在天津活動,與日軍土肥原賢二勾結,在日本支持下出任國民政府冀北保安司令,從事漢奸活動,不久又反正。

到了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後,石友山一面暗送秋波,眉來眼去,勾結日本人,一面發展勢力,不服指揮,逐步為蔣介石所不容。

軍統截獲了石友三打算在開封與日本駐軍司令佐佐木簽訂互不侵犯協議。最後蔣介石忍耐到了極限,趁機指使與石友山一直有矛盾的高樹勳,1940年設計將其活埋。

石友三花樣作死,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一代梟雄可謂是結局比較慘。


秦右史


1940年4月,由於反共搞摩擦,被八路軍反擊,石友三大部勢力被消滅。叛變成性的石友三轉而投靠日寇。石友三與日寇簽訂互不侵犯協議,準備聯合日軍消滅八路軍,投靠日寇當漢奸。但是石友三結拜兄弟高樹勳並不願意做漢奸。他以找老上司孫良誠開會為名,將石友三騙至濮陽,在會議中,將石友三逮捕並活埋,這就是石友三最終的下場。



石友三被軍統刺殺六年,則是在1930年中原大戰後,石友三叛變馮玉祥投靠了張學良,但由於張學良並未滿足他的慾望,隨即毫不猶豫的投靠了汪精衛。這個行為是他同時惹惱了蔣介石和張學良,在東北軍和中央軍的夾擊下,石友三部灰飛煙滅,不甘寂寞的石友三,在投靠山東王韓復榘後,又投靠日寇意圖恢復實力,石友三的投日行為被全國一致聲討,蔣介石為平息民憤,又不想過分刺激日本,他隨即命戴笠的軍統將石友三刺殺,但由於石友三為人奸猾謹慎,軍統刺殺六年都未成功。



石友三原屬於馮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一手提拔他的馮玉祥在民國時是極為著名的“倒戈將軍”。稱呼他為倒戈將軍,是為了諷刺馮玉祥朝秦暮楚,而石友三則完全繼承了馮玉祥的倒戈將軍“精髓”並“發揚光大”。雖然馮玉祥被稱為倒戈將軍,但馮玉祥從未踐踏民族底線,更從未當過漢奸。


而石友三則完全是“有奶便是娘”,為了個人利益,他可以毫不猶豫的踐踏民族底線,出賣民族尊嚴。縱觀石友三的一生,為了自己利益,反覆無常,兩面三刀,他先後多次投靠馮玉祥、蔣介石、閻錫山、張學良、唐生智、廣東政府、共產黨和日本人。

石友三幾乎投靠並叛變過民國時期所有大的勢力,毫無做人底線,更無忠誠可言。然而,“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一生始終反覆無常的石友三,最終卻被部下活埋,也算是對他最終當漢奸行為的最好註解。


鳶飛九天2018


關於跳樑小醜被活埋,大傢伙的注意力多在石友三的反覆無常,沒有底線上。

比起石友三有奶便是孃的醜陋,活埋這一敗類的高樹勳其實更值得咱們去了解。

聊高樹勳,從這樣一個角度或許更有意義:一說到石友三,咱們總是用不恥的心態去談論他那讓人感到眼花繚亂的背叛史,可以這麼說,在他那個時代,這傢伙幾乎把能背叛的人背叛完了,而且其中還多有回鍋肉式的反覆背叛。看這樣的醜陋經歷,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困惑,一個名聲早已臭完了的小丑,為什麼總能獲得在樑上跳來跳去的機會?既然都憎惡,都知道他一定會出爾反爾,可為什麼一個又一個的人物還總是給他機會?為什麼不抓住機會趁早結果了他?

答案只能有一個,紛爭亂世,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利益大於立場,現實大於正義!

石友三固然醜陋無比,那些容他醜陋的人物又何嘗不醜陋呢!

之所以說從這個角度看高樹勳有意義,意義就在於通過這個角度至少能說明高樹勳在某些時刻是一個立場大於利益,正義大於現實的人。

又或者說,這是一個在某些關鍵時刻願意為自己的立場而拿出勇氣的人。

其實,1945年10月30日,高樹勳率新八軍及河北民軍萬餘人在馬頭鎮正式宣佈起義,以通電形式向全國發出《停止內戰團結建國的起義宣言》,聲明脫離國民黨陣營,也很能說明這一點。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說,這麼說有些絕對,高樹勳無論是活埋石友三還是通電起義,這中間還是有很多派系矛盾、現實紛爭在裡面的,怎麼就能說他是立場大於利益的人呢?

如果有這樣的質疑,那是因為沒搞清楚立場大於利益的真正涵義。

立場大於利益不代表只談立場不談利益。高樹勳可貴的地方就在於別人都在談利益的時候,他敢堅持自己的立場,並且是正義的立場。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正義立場,咱們才看到了石友三惡有惡報的下場。

抽象地說完高樹勳,咱們再來具體地說一說高樹勳。

高樹勳也算是馮玉祥西北軍的老班底,但骨子裡的秉性,他和馮玉祥以及馮玉祥手下那一幫沒節操的傢伙還是不同的,所以他在西北軍的位置不算太高。

從馮玉祥的貼身警衛起步,靠實打實的戰場賣力,由士兵累升到師長。中原大戰馮玉祥戰敗後,他曾短暫投靠蔣介石,1933年馮玉祥在張家口組織抗日同盟軍,他隨即迴歸馮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高樹勳出任河北省保安處副處長,河北省保安部隊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六師後,高樹勳任第六師師長。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高樹勳的新六師被改編為國民黨十軍團第八軍,高樹勳任軍長,受石友三節制。

此時的石友三一方面暗通日本人,另一方面又和八路軍玩兩面三刀。抗戰之前石友三玩跳梁把戲,都是內鬥,不存在民族大義的問題,但到了國家民族危亡的時候,還這麼沒底線地玩,那就是大義淪喪了。

服從這樣的長官命令,那是要讓人戳脊梁骨的。

正因為如此,隨後的石友三其實已經陷入了很大的危機,有的部下不願當漢奸,有的部下不願打內戰,而高樹勳正是那兩者兼而有之的握有槍桿子的部下。

高樹勳意欲除掉石友三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1940年11月,石友三與日方開始商談投降條件。臧伯風、畢廣垣、高樹勳等部下感到形勢緊迫,於是決心除掉石友三。

就像這個問題提到的那樣,殺石友三並不容易。軍統第一殺手陳恭澍此前曾受命毒殺過石友三,但最後因為廚子給石友三端毒湯時太緊張,敗露了。

其實想也能想到,像石友三這種人,常年河邊走,為了不溼鞋,一定是格外在意自己小命的,輕易不會露出別人能下手的機會。

除非你能讓他想不到,難設防。

為了誘殺石友三,高樹勳正是利用了很能麻痺他的兩點擺下了一個鴻門宴。

哪兩點呢?

讓石友三信任的老長官孫良誠出面邀請,高樹勳以拜把子兄弟的名義擺場子,有什麼誤會、有什麼過節,當著老長官的面,喝頓冰釋前嫌的大酒。

民國時期,不少奸詐敗類都是死於這種場子。

有人說,大義上高樹勳無可厚非,江湖道義卻有些說不過去。

這有些站著說話不腰疼,殺一個奸詐之人,扔掉本就不能再談的江湖道義可能是為數不多的下手機會。

有時候,滅小人非用小人的辦法不可。

再說,還有大義不拘小節一說墊著底呢!


黑句本


石友三為人,機變狡詐,作惡多端,愛好用活埋做刑罰,曾在包頭半年活埋500多人,人稱“活閻王”。一生反覆無常,翻臉無情,先後投靠又背叛馮玉祥、閻錫山、唐生智、蔣介石、張學良、汪精衛、日本人,甚至中國共產黨。


石友三最大的罪孽是在1928年火燒少林寺。這座千年古剎遭遇前所未有的浩劫,石友三這個大壞蛋,給中國歷史和佛教事業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蔣介石後來遊覽少林寺,氣得大罵:“石友三太壞了。”

1940年,石友三與日偽勾結,不願意賣國求榮的部下將領高樹勳,發動政變,最後用石友三最喜歡的方式——活埋,懲罰了這個漢奸敗類。

高樹勳是一個愛國軍人。石友三幾次命他與共產黨作戰,高樹勳都不予理睬。石友三想投靠日本人,受到高樹勳的強烈反對,並多次勸石友三不要做這些自掘墳墓,出賣祖宗的事情。石友三死不悔改,高樹勳就成了石友三投敵的絆腳石。

石友三對高樹勳是又恨又怕,既然無法拉他下水,就想借日本人手消滅高樹勳。於是暗中設計,把高樹勳的新動態告訴日本人。

一次高樹勳接到戰區電報,讓他與石友三、孫良誠一起去河南周口運軍餉彈藥,回程路上,高樹勳派出的一個旅,遭到日軍伏擊,損失慘重。而石友三與孫良誠的部隊卻安然無恙。高樹勳意識到是石友三出賣自己。

石友三奸詐歹毒的行為,讓高樹勳認識到石友三投敵已無法避免。同時軍統收到石友三即將投敵的密報,蔣介石大怒,給高樹勳下達除去石友三的指令。高樹勳聯合孫良誠、臧伯風與畢廣垣,策劃暗殺石友三,為國家除此大獠。

孫良誠是石友三老上司,他以為石友三和高樹勳講和為名,邀請石友三到高樹勳部面談,石友三中計前往。到高樹勳駐地即被武裝扣押,當晚被活埋於黃河岸邊。這個兇殘無恥的漢奸,被以自己最喜歡用的方式處死,真是天理昭昭,報應不爽。

而參與處死石友三的四人,孫良誠最後投降汪偽政府,做了大漢奸。抗戰勝利後被蔣介石收編,1949年向解放軍投誠,後被捕,獄中病逝。畢廣垣後來也投敵成為漢奸,抗戰勝利投降蔣介石,1949年逃亡臺灣。高樹勳在1945年邯鄲起義,是國民黨最早起義的高級將領。是一面國民黨官兵反對內戰的旗幟,為國家民族解放發揮了重大作用。曾出任新中國河北省政府副省長、國防軍事委員會委員等職務。臧伯風下落不詳,但他是蔣介石派在石友三手下臥底。


滄海歷史春秋


民黨的兩大情報特務機構之一軍統,向來名聲都不是很好,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抗日戰爭時期軍統特工們對於那些投靠日本人的知名漢奸分子進行了不予餘力地剷除。比如說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行政委員會委員長王克敏、偽維新政府軍政部長周鳳岐、偽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外交部長陳籙等,都是死在了軍統的暗殺下。

當然,也有失敗的,例如軍統女特工曾誘殺日偽76號特工總部主任丁默邨就沒有成功,後來幾次有計劃針對汪精衛的刺殺也是沒有成功。1934年,戴笠曾下令手下特工毒殺投靠日本的漢奸軍閥石友三也是以失敗告終,而石友三直到1940年才被人活埋喪命。

其實,1934年後有關軍統刺殺石友三的記載很少,可以說是難以找尋到。所以說,這個問題提出“軍統刺殺六年未獲成功的石友三”並不是很貼切,軍統也沒曾這麼持續不斷、持之以恆地用六年時間去刺殺石友三,另外石友三最終的死也是跟軍統沒多大的關係,應該說是“軍統刺殺未獲成功的石友三為何被活埋?”

石友三為什麼被活埋呢?拿中國人的古話來說,那就是“多行不義必自斃”。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來了解下石友三的生平。

石友三,字漢章,吉林省九臺市卡倫人,1891年出生,家裡條件較為貧困,曾經做過學徒,後有幸得以進入小學讀書,接受到了啟蒙教育。然而,他並不是讀書的料,讀著讀著就輟學了。

不讀書後的1908年,石友三從軍了,當時投入的是由後來的北洋軍閥吳佩孚所管轄的陸軍第三鎮。從這個角度來看,吳佩孚就是石友三的第一個投靠對象,從記載來看,兩人應該交情一般,估計石友三在吳佩孚面前混個臉熟的機會都沒有。因為不久之後,第三鎮發生兵變,石友三被迫流落在北京街頭。

1912年,石友三再次投軍,這次他瞄準的目標是馮玉祥的部隊。馮玉祥也就成了石友三第二個投靠對象。

石友三在馮玉祥部隊中算是混得較久的,也因此而得益匪淺,開始攀上人生頂峰。說句實在話,石友三這人還是有點本事的,他先是從馮玉祥的馬伕做起,因為擅長交際,又能夠察言觀色,升任為了馮玉祥的親兵。

依據“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原則,跟馮玉祥有著過多親近的石友三,逐漸為馮玉祥所賞識,隨著馮玉祥逐步高升,石友三也是水漲船高,等到1924年馮玉祥出任西北邊防督辦時,石友三已經升任為第八混成旅旅長。

當時,馮玉祥的西北軍中有著十三太保的說法,石友三名列其中。同年,馮玉祥成立國民軍,石友三被任命為第六軍軍長兼第六師師長。

1926年,馮玉祥被迫下野,石友三很快找到了下家,他的第三個投靠對象為晉系軍閥閻錫山。然而,接下來的情節非常狗血,當年9月馮玉祥又東山再起了,並在五原誓師組織成立了國民聯軍。

見馮玉祥勢力擴大,石友三十分知趣地跑到了原主子那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演足了賠罪戲碼,才得到了馮玉祥的諒解。一個月後,石友三及時“撥亂反正”,投入到馮玉祥的懷抱,就任為國民聯軍援陝第五路總指揮、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一方面軍副總指揮兼第五軍軍長等職。

1928年,石友三做了件臭名昭著的事,火燒少林寺。當時,建國軍樊鍾秀與國民軍交戰,石友三與之交鋒,少林寺僧協助樊鍾秀,石友三追擊到少林寺,為求報復,將少林寺焚燒殆盡,對中國佛教資產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1929年,蔣介石與桂系軍閥的戰爭爆發,馮玉祥先是下令石友三率其所部支持桂系軍閥,後又在蔣介石一方得勢後讓石友三支持蔣介石。當年5月,馮玉祥與蔣介石爆發戰爭,面對蔣介石高官厚祿的誘惑經過權衡後,石友三最終決定改換門庭,投了第四個主子蔣介石。

之後,石友三還被老蔣任命為了安徽省主席。再之後,又是一次大反轉。

因為是不願意接受蔣介石南下的命令,石友三背叛蔣介石,反而是支持唐生智反蔣,對蔣介石的部隊發動了攻擊。始料不及的是,這場唐生智與蔣介石的較量,唐生智輸了。石友三再一次極為明智的,投向閻錫山,以抗衡蔣介石的報復。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馮玉祥聯合閻錫山及桂系軍閥反蔣,石友三再次迴歸成為馮玉祥的部下。命中註定的,石友三有奶便是孃的性格,從來就沒曾改變過,眾所周知,中原大戰打到最後,張學良東北軍介入,支持蔣介石,馮玉祥敗局已定,石友三又一次乖巧地投靠了張學良,他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十三路軍總指揮。這已經是他第五個有名有姓的“衣食父母”。

1931年,石友三又一次有了新想法,他決心與張學良決裂,轉而投靠汪精衛。然而,在接受汪精衛所屬廣州國民政府任命不久後,石友三就被張學良和蔣介石的聯軍擊敗,成了光桿司令。之後他逃到山東,投靠了依附對象第六個韓復榘。

1932年,石友三感覺在山東住不安穩,悄悄離開,前往與日本人接觸,開始了漢奸生涯。1933年,石友三在日本支持下出任國民政府冀北保安司令,甘心為日本勢力賣命。1934年,在蔣介石示意下,軍統的前身由戴笠領導的特務處派遣刺客對石友三進行了暗殺。

當時,石友三被日本人安排在天津租界裡,極難下手,於是,軍統特工想到了利用石友三身邊人將他毒殺。軍統特工先是策反了石友三的兩名侍衛,但即使是侍衛也很難進入石友三的房間,軍統再接再厲下,又成功策反了石友三的廚子。

然而,這位廚子因為在給石友三服用有毒藥的湯水時,被石友三發現異常而被捕獲,同時,被策反的侍衛也被抓獲,軍統的暗殺行動就此失敗,而之後,石友三對於身邊的異常更為警覺,刺殺行動也更為艱難,難以成功。

時間進入到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這一次石友三“覺悟”提高了,覺得日本主子並不怎麼可靠,主動接受國民政府的收編,改編入宋哲元部,就任為一八一師師長。之後,他還出任了69軍軍長、第十軍團總司令等職,看樣子像跟日本人槓上了。

1938年,石友三在山東與日本人周旋,為能夠擴充勢力,他轉而與八路軍合作。期間,雙方相處還算和睦,各取所需。1939年,已經升任為39集團軍司令的石友三,在利益驅使下,受蔣介石示意,再次轉變立場,不斷製造與八路軍之間的摩擦,破壞雙方合作。

1940年,石友三在冀南戰役中為八路軍所擊敗,手中所擁有的實力銳減,不甘心於失敗的石友三轉而向日本人靠攏,以增長勢力。當時,石友三與日本人協商好,聯手對敵八路軍。這個決定最終要了石友三的命。

石友三的投敵,有人就很不滿意,那就是石友三的結義兄弟、部下新8軍軍長高樹勳。

高樹勳不想看到石友三投靠日本人,也不想和八路軍作戰,石友三就發動日本人攻擊高樹勳所部,兩人矛盾日益激化。為了除掉石友三,高樹勳假意以和解為名,請出石友三原先在西北軍中的老上司孫良誠,由孫良誠出面,將石友三誘騙到自己軍營中和談。

石友三不知是計,欣然前往,高樹勳特地率領旅長以上軍官將石友三迎接到了會議室中,和談中雙方都表現出了足夠的誠意,因而氣氛很好,期間高樹勳因為有事而離開。高樹勳走掉不久後,高樹勳的兵士衝入會議室中抓捕了石友三,當天晚上,奉高樹勳的命令,士兵們將石友三活埋在了黃河邊。投機專家,倒戈將軍石友三就此死得徹徹底底。

石友三的這一生,可以說是背叛的一生,在他的人生字典裡從來就沒有所謂的“信義”兩字,有的也只是“利益”前提下的抱大腿。在各路軍閥之間,來回跳槽也就算了,那個年頭誰沒有過轉換主子的經歷,最為過分的,他還背棄了民族大義,歸附日本人,這隻能說是自己作死了。石友三最終走上了眾叛親離的道路,再也沒有人信任他,就連部下們也與他劃清界限,確實是活到盡頭了。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


夜狼文史工作室


石友三,著名漢奸,倒戈將軍。石友三的一生投機鑽營,反覆無常,曾經先後投奔馮玉祥,閻錫山,蔣介石,汪精衛,張學良,日本人和中共,但無一例外全都背叛了。他更是因為投靠日本人成為漢奸而被千夫所指,可以說他是一個毫無底線,毫無品質,毫無民族尊嚴的偽軍人。然而就這樣一個人不得不說他運氣還是挺好的,當年戴笠派軍統四大金剛之一的陳恭澎去刺殺他,石友三都死裡逃生。但正所謂“天道有輪迴,蒼天饒過誰”,這個臭名昭著的倒戈將軍最終還是得到了自己應有的下場——活埋。


當時石友三的結拜兄弟,也是他的手下新八軍軍長高樹勳因為不願意破壞抗戰大局,進攻八路軍,使得石友三心生怨恨,於是石友三便挑撥日本人襲擊高部,兩人之間的矛盾直接激化。於是高樹勳秉著“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順便考慮到“為國鋤奸”的崇高使命,就聯合石友三的第69軍政治部主任臧伯風和總參議畢廣垣尋跡除掉石友三,以除大患。

1940年11月份,這時候的石友三投日決心以下,何時投日已經只是時間問題,高樹勳三人決定趁早下手,否則石友三去了日本人那邊就不好下手了。他們請出了原西北軍將領,時任魯西行署主任孫良誠,讓他出面請石友三到高樹勳部面談,以期“消除兩人的隔閡”,石友三看到是孫良誠出馬,不能不給面子,表示同意。


1940年12月1日,石友三便去了高樹勳的駐地,這個石友三也不傻他還特地帶了一個連的騎兵保護他。到了以後,高樹勳率旅長以上軍官迎接石友三,並在會議室一起談笑風生,共敘往事,談到一半的以後有人進來對高樹勳說他家裡出事了,高樹勳馬上離開了會議室。緊接著,四名衛兵進入會議室將石友三抓捕,當晚高樹勳就讓人把石友三埋在了黃河岸邊。

石友三的一生投機鑽營,最後卻被自己的結拜兄弟給了結了,充分的印證了那句話“叛人者,人恆叛之”,所以一個人立於天地一定要“仁義禮智信”俱全,缺一不可。這個故事還告訴了我們另一個道理就是要永遠忠於中國共產黨,石友三背叛共產黨,結果就死了。


歷史十二郎


石友三是屬地鼠的,專業打洞,一生埋人無數。

有人問他為什麼喜歡活埋人?他說:節約子彈。其實不然,對於石友三這種惡棍級的軍閥來說,殺人是一項遊戲,他想通過殺人來追求快感。

槍殺只能圖一時之快,彈殼落地,便是死一般的沉寂與孤獨。

活埋就不一樣了。可以想象,把痛恨的人丟在坑裡,一鍬一鍬的覆上土,然後踩在埋他的土上,聽著他低啞的嘶嚎,一秒一秒的感知他的死亡,那一刻,是不是覺得自己就像個閻王呢?

有趣的是,這個埋人無數的“石閻王”,最終卻被下屬給埋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一起簡單的探探究竟。

大家都知道,中華民國就是一部軍閥史。亂世英雄出四方,有槍便是草頭王。城頭變幻大王旗,你方唱罷我登場。

石友三起初只是個小角色,幸運的是他投在了當時同樣是小角色的馮玉祥門下,做了時任馮營長的馬伕。

隨後短短十三年的時間裡,馮玉祥一路從營長幹到師長,直至西北軍總司令;石友三就一路從馬伕升至連長,直到升任師長、軍長,成了馮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

從馮、石二人的經歷可以看出,民國給了屌絲們很好的創業機會,只要你有能耐,在民國那樣一個亂世裡是,是很容易翻身的。同時也說明,馮玉祥是石友三創業路上的大恩人。

但對於石友三這樣的人來說,恩情算個粑粑,利益才是饅頭。

在隨後的十幾年裡,石友三曾三次背叛馮玉祥。他先後投過閻錫山、蔣介石、汪精衛、張學良、日本人等等很多人,投誰叛誰,這真正是一個給錢便是爹的混蛋。

著名的“民族英雄”張學良都對石友三大失所望,張英雄不禁嘆道:“狗改不了吃屎,狼改不了吃人,本性難移啊!”但不管怎麼貶低,有一點我們不得不承認,石友三是一個能力非常突出的干將,不然,那麼些大佬也不會極力拉攏他。

民國軍閥眾多,毫無疑問,石友三是眾多軍閥裡最渣的那一個。火燒少林寺不說,反覆倒戈叛變也不說,但管日本人叫爸爸做漢奸就該被殺100遍了。

石友三不甘寂寞,九一八事變後,他就跟日本人勾搭上了。

1932年,石友三在日本特務湊開一保護下秘密潛往天津,積極參加日本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組織的漢奸政府,配合日軍對華北的侵略,

此後不久,大漢奸張敬堯在北平六國飯店被刺殺,於是石友三馬上接任,成了漢奸頭子。

當石友三開始大肆活動時,蔣介石就親自下了制裁令。隨即,戴老闆下了江湖追殺令,特派軍統第一殺手“辣手書生”陳恭澍去做了石友三。

石友三為人謹慎詭秘,狡兔三窟,在天津等地有多處住處,幾個老婆都分開住,他的常住地天津日租界有日本憲兵保護,有多重警衛,還深宅大院,地處僻靜,與左鄰右舍形同隔絕。想行刺,門都沒有。

此外,石友三家裡一般不見訪客,他還很少外出,即使外出,身邊的隨從也只是在車開出去後才能知道他要去哪。這一切,都給刺殺帶來巨大的困難。

後來,陳恭澍買通了石友三的廚師,想用投毒的方案解決他。沒想到,廚師心理素質太差,暴露了。此後,再想刺殺就更難了。

但中國熱血男兒多的是,想殺石友三這種人渣的豈止軍統一家。

1940年7月,石友三與日偽軍勾結,企圖竄回冀南繼續做他的土皇帝。

但我們中華軍人大多還是愛國的,石友三部上層軍官,真心實意跟著他投靠日軍的只有極少數,石友三投日,讓他眾叛親離。

對於石友三與日軍的來往,新八軍軍長高樹勳表示堅決反對,他曾多次好言相勸石友三,不要這樣自掘墳墓,幹有辱祖宗的事。

但石友三根本不聽高樹勳忠言諫告,他一心想把整個集團軍拉過去,企圖在日軍面前獲得更高的利益籌碼。

於是,高樹勳與石友三政見不合,各懷心事。

這個時候,石、高二人的老領導、高樹勳的老鄉孫良成出面,約二人當面談一下。孫良成有威信,都答應面談。

1940年12月1日早晨8點左右,石友三、孫良誠和黃廣源等,帶騎兵一連到達高樹勳的軍部所在地柳下屯。高樹勳率旅長以上官員迎接石友三等人入寨。

隨後,聽他們在會議室談笑風生。會畢,開飯之際,高樹勳藉機離開,突然衝進來四個手槍兵,將石友三按在桌子上給逮了。

當夜,石友三就被綁到了早已挖好的土坑邊。石友三見事不妙,破口大罵,說高樹勳反目無情。

高樹勳哈哈大笑說:“不是我殺是天殺,不是天殺是地殺,不是地殺是蔣殺,一報還一報,罪有應得。你助紂為虐,出賣我中華民族,活埋了多少好人,今天讓你也嚐嚐活埋的滋味吧!”

隨後一聲令下,士兵將石友三推入坑中,緊接著黃土撲面而下。


作惡多端的大叛徒、禍國殃民的大漢奸、火燒少林的大混賬,在慘叫聲中結束了他49年的生命。

最後,我們來簡單的認識一下高樹勳,他出身行伍,早年投在西北軍馮玉祥部,因作戰勇敢,由士兵累升至師長。

後因反對內戰,1945年10月下旬率部在邯鄲前線起義,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是第一位起義的國民黨高級將領,他是我黨號召國民黨軍隊起義的榜樣。

所以說啊,做人一定要認清形勢,要順勢而為。俗話說得好:做對事,贏一次;跟對人,贏一生。


南宮尋歡


石友三是民國時期最為反覆無常的軍閥、漢奸,多次投到不同的陣營,有奶便是娘,他一生中叛變次數不少於十次,有“倒戈將軍”的綽號,又喜歡殺人,動輒就把人活埋,被人稱為“石閻王”,也正是因為他喜歡活埋人家,最終他的結局也是被人給活埋掉。

說起石友三這個人,他在抗戰初期還一度為國奉獻。但到1938年武漢失守後,由於蔣介石加緊了反共投降活動,石友三在12月被國民黨政府任命為冀察戰區副司令兼察哈爾省政府主席,於是專門針對我軍。



1939年初,石友三率部駐棗強、南宮、寧津、鹽山一帶。不久後擴編為三十九集團軍,石友三任總司令。此後石友三不斷向我軍冀南部隊尋釁,逮捕、活埋八路軍政治工作人員和傷病員,偷襲我軍部隊。

如果僅僅是這樣也就算了,畢竟國共不合,當時國民黨中這樣的人也不少,但是可氣的是,石友三當時還經常密派其弟石友信前往北平、天津、開封等地與日寇進行勾結,明地裡幫助國民黨針對我軍,實際上是在為日本人充當馬前卒。


1940年2月,我軍為了制止石友三的投降活動並打擊其反共氣焰,冀南部隊在山東館陶下坡寺將石友三部以重創。石友三率殘部逃至濮陽。3月下旬,又移駐山東曹縣,然而他依舊賊心不改,還在伺機對我軍進行尋釁報復。

1940年6月初,石友三派石友信與日本駐軍司令佐佐木簽訂了所謂“防共協定”。7月初,石友三遵照日軍命令,回駐濮縣、濮陽一帶,與日軍實行“聯防”,專門對付我軍。不久後石友三正式投降日本,被日本人委以偽河北省省長兼治安軍總司令的職務。


石友三的叛變,引起了國共高層的重視,首先石友三與我軍雖然一直都是敵對狀態,但他明面上也在抗日,這麼一叛變,就大大的挫減了石友三部鎮守地區的抗日熱情。其次,蔣介石一直以來對於石友三也很不滿。

在1926年馮玉祥的國民軍與直奉聯軍在南口大戰的時候,閻錫山出兵抄了國民軍的後路,時任國民軍一軍第六師師長的石友三,沒打幾下就投降晉軍了,到後來馮玉祥從蘇聯回國後,把石友三又給召了回去。


1929年5月蔣桂戰爭爆發後,馮玉祥令石友三進駐襄樊觀望,結果沒多久就被蔣介石收買了,再一次叛變了馮玉祥。但是沒過多久,就在1929年12月初,石友三擔心蔣介石會分食他的軍隊,又炮轟南京城,叛變了蔣介石。

1930年馮玉祥、閻錫山準備反蔣,馮玉祥又派人與石友三疏通前嫌,石友三算是第三次投入了馮玉祥的麾下,然而沒多久中原大戰馮玉祥、閻錫山處於劣勢的時候,石友三擅自撤兵,並且效仿張學良通電“擁蔣”,這算是第三次叛變馮玉祥,第二次投向蔣介石了。
1931年5月汪精衛、李宗仁在廣州另組“國民政府”,派人與石友三聯絡,許他以“廣州政府所委第五集團軍總司令”的職位,所以這個時候石友三又叛變蔣介石了,但這次他就沒那麼幸運了,幾次三番的叛變,被蔣軍和東北軍南北夾擊,六萬多人全軍覆沒,1931年8月石友三獨自逃到山東寄居在韓復榘部。

石友三這個人怎麼可能會甘心沉寂呢?本文由魏青衣原創首發於今日頭條,在其他平臺看到均為抄襲。1932年秋他又跟日本人搞在一起了,被日本特務送到天津,與日本駐華頭子土肥原拉上關係,勾結當地的土匪、漢奸,組織偽軍在冀東一帶活動。

我以前寫過不少關於土匪的文章,那些土匪的行徑想必大家也都熟知了,殺人、放火、酷刑等無惡不作,但那些土匪最後一般都會被國民黨收編,石友三也不例外。1933年8月,石友三的勢力被國民黨改編為河北戰區保安隊,到了1938年5月他已經任第十軍團軍團長了。

蔣介石、石友三矛盾本來就很深,畢竟石友三叛變了那麼多次,蔣介石早就有了除掉石友三之心,況且這次石友三明目張膽的投靠日本人,剛好是個除掉他的好藉口。此外石友三部新八軍軍長高樹勳與石也有矛盾。同時,石友三的總參議畢廣垣也被蔣介石收買了。
1940年12月1日,高樹勳、畢廣垣與蔣介石派來的政治部主任臧伯風共同商定,乘石友三前來濮縣柳下屯高軍軍部時,將其扣押,當夜就將石友三活埋了,第二天又將石友三的弟弟石友信殺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