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個瞬間讓你下決心買車了?

律政閱讀


這個問題,讓我陷入了回憶~

我的情況比較複雜,我對象家貸款買了一臺挖掘機,本來以為好找活幹,但是卻沒有想到挖掘機現在根本不好找活,貸款一直還的比較艱難,後來直接換不上了,挖掘機也本遠程鎖定。我對象找我讓我想想辦法,於是我就用我的身份給貸了10萬。後來,我對象前期為了買挖機給家裡貸過十萬,利息很高,我想給貸個利息低的,把她那個還上,這樣我們的還款壓力就會小很多,但是沒想到錢是貸出來了,但是被她家給花光了,沒還上不說,還多了一項貸款。再後來,我們即將結婚,她的家裡風俗差異比較大,要好幾萬的彩禮,我多次溝通沒有溝通下來,正好那段時間我出了事故,需要賠別人十萬多些,我為了不給家裡添負擔,就篇家裡說就賠三萬,剩下的我自己想辦法。所以,事趕事,我就又貸了十萬,一部分換了我撞的那人的錢,另一部分就都用在了結婚上,她家前前後後大約六萬左右。

這是所有的前提了,本身日子就過的非常緊,房貸、還有三個貸款(都是我自己還的,他們家沒錢),但是因為上班的地方稍微遠一些,結婚又需要準備很多東西,來回都非常的不方便,最重要的是看著其他同齡人都開上了車,自己心裡落差還是很大的,所以就把買車提上日程,價格就限定在了五萬,多了我也拿不出來。

最後,是老家給我1萬,我姐給湊了1萬,我自己還剩了點,買了一輛cs15,價格合適,車型滿意,貸了3.4萬。怎麼說呢,有車後確實是方便了許多,現在還是在過著天天算計還貸的日子,但是我相信,總有一天我會熬出頭,苦盡必定甘來!

沒有誇大,真實的經歷,有同感的歡迎交流!


略懂的老司機


我是一個理智有主見的人,不會因為一時頭腦發熱,或者別人有車我就跟風去買車。我買車的原因待我細細講來。



我是一名教書匠,家住在縣城,我教書的學校是一所鄉村中學,騎自行車得40分鐘,每天早上5點20起床,梳洗打扮完備後,按6點30要到學校。剛開始,我的“坐騎”是伴隨我多年的一輛自行車,不管春夏秋冬,除非下暴雨、大雪外,我都得騎自行車去學校。冬天有時候凍得人真想哭,夏天有時候下雨,路不好走,還得車騎人,那叫個難過呀,可是為了生活,還得前行。大城市的人沒有經歷過,是不會感受到的。後來,買了一輛電動車,電動車高檔多了,可是,電動車冬天騎上實在太冷,特別凍腿,真感覺有時候凍僵了。這沒車的辛酸史真是一言難盡啊!



於是,勒緊褲腰帶,我買了一輛車,買車就是為了方便,人不受罪。現在有車了,想起沒車的那些日子,真感嘆自己的堅持和堅韌!說句心理話,有車就是好,再也不用挨凍受罪了。



紅良育兒




第一臺車是2004年買的,在那之前有想過買車,但覺得也不是特別必要,直到發生了那件事之後。

那時,我們公司在上海的郊區,比較偏僻,但有班車接送到市區固定的幾個地點,我平時來回市區都是坐公司班車。

我一般都是週五晚上回家,週日晚上回公司園區裡,有住宿,像極了上大學那會的時間表。

公司的班車不多,週末就早上一個來回班次,下午一個來回班次。晚上的班次是下午5點回公司,但是司機師傅一直不固定時間,經常不按規定的5點,會提前就開回公司了。

所以我都是提早半小時到一小時在那裡等,直到有一天,我週日下午3:50到達目的地,看著班車開走了,我第一次那樣沒顧及形象地奔跑、揮手、呼喊……心裡的委屈簡直可以用在“滴淚”來形容,你們沒法想象當年的上海郊區交通是多麼不便利。

就是那天,我下定決心買車!


山下木頭


如果你聽過我的買車傳奇,那。。。

1、15歲把飛毛腿牌三輪車從坡上一腳油門50米山坡下,我跳車!

小時候在保定農村,家裡種莊稼很多,我們那是山區,一塊塊地都在山坡上,永遠忘不了的午後,小舅的三輪車是飛毛腿牌,我拉穀子,下坡時候速度太快,剎車失靈,我跳車,三輪車徹底毀了,那會家裡賠了小舅5000多元,這在00年是巨資,從此我告別了開車生涯,家裡不讓我摸車。

2、20歲天津電子廠電動車前輪掉沒井蓋的下水道!

當時上大學,為了補貼家用,過年也沒回家,韓國企業的手機按鍵裝配,那會的手機還是按鈕,我們負責裝配的都是運往印度的鍵盤,至今我都不明白為啥非在咱們國家裝配?

一天夜裡下班後回宿舍,騎著舍友電動車,很黑暗的一段路,馬失前蹄,前輪整個掉井裡,我右臂受傷,右腿骨折,倒黴催了,幸虧廠裡報銷。

至今,我已經年過三十,去年終於決定買臺車,而且我一定堅持買好車,我經常想,如果當年我開的不是三輪,那肯定也不會剎車失靈,擁有LED大燈的轎車更不會讓我馬失前蹄,於是我買了這臺蒙迪歐。


巫婆說車


我第一臺車是十來年前買的,買的時候比較衝動,但是也並不後悔:

一、那會兒收入不太好,平時上班也離得近,甚至多數都是走路(半個小時)去上班,所以覺得買車不是很必要;



配個無關的圖片

二、當時朋友們剛剛興起自駕遊,和老婆一起跟著朋友的車去跑了兩趟,感覺蠻好,其實那時候駕照已經拿了幾年了,平時工作沒少和車接觸,所以也沒別人所說的手癢;

三、後來是過年的時候,買火車票很困難,而且不回又不合適,找黃牛買火車票的時候價格談不攏,一怒之下直接打電話給朋友,去他們店裡直接下單買了臺十萬左右的三廂轎車。

其實從這些事兒過來之後看,人生有很多規劃,都是那麼偶然的一次轉折就改變了!


看字老串行


我想每位已經有車或者沒車的朋友,都有過這樣的夢想:

駕駛著心愛的車輛,馳騁在遼闊的大地,任風吹過臉龐。手扶方向盤,旁邊坐著心愛的女人,心早已飛向遠方。

我從小就喜歡寶馬,現在有了車,但依然想念寶馬。無奈條件制約,買了愛國牌。如圖,車好品牌不好。


我想每位朋友,一旦經濟條件容許,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汽車。我也不例外,在外闖蕩幾年後,有了點基礎,買車的念頭立刻浮現在腦海。

心動不如行動,一邊查閱有關車輛信息,一邊報考駕校。

我原來喜歡的是長城,那時還不叫哈佛。在混蕩於汽車之家之時,無意發現了我現在擁有了的車型,恰好4S店離我做生意的地方不是太遠,立刻前去查看。

第一眼,我就相中了它,猶如萬眾之間,找尋到心愛的女人。買車的猶豫在這一刻確定,心儀的就是最好。

老婆這一關也就直接帶她查看,同樣一眼也相中。

因為在駕校學習,所以不著急下單。和銷售慢慢磨,想多砍點價錢,可惜一分都不行。這時科目一也已過,正在上車練習,加上半個月後有車展,心想去那裡碰碰運氣。最後也只得了一千抽獎,無奈只能和老婆溝通後下了定金。

黑內黑是我喜歡的類型,需要一個月才能到車,我估摸自己那時駕駛證肯定能拿下來(有圖為證)。




一個月的等待後,終於如願以償,在交款的第二天上午拿到駕駛證,下午直接提車回家。

通過我的經歷我想告訴大家:

你有夢想就應該去追求,再苦再累也不要停留,待你實現夢想的那一刻,你會因成功喜悅淚流。


傑哥談論



遁逃者


那是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因為用戶需要趕去為他安裝寬帶,去的時候雨下的還不大,拿雨傘撐著開電動車過去,可是回來的時候已經是傾盆大雨,雨傘都會被吹折,趕緊找個地方躲雨,可是那會兒內褲都溼得差不多了。那時候看著雨中車輛車來車往,感覺心裡真不是滋味。於是心裡默默的發誓,等有錢了一定要買輛車開。

還有一次,也是下大雨天去處理寬帶故障,穿著雨衣緩慢的靠旁邊行駛,對向行來一輛皮卡車,經過我身邊的時候並沒有減速的意思,果然,車輛經過我身邊的時候車輪壓過路邊的積水,濺得我一身,因為穿著的雨衣是釦子的那種,本來防水效果就不是很好,這下,裡面的衣服就更溼了。我還記得旁邊有位大姐還在為我打抱不平:這人怎麼這樣開車啊,真是太沒素質了。那一刻,正好雨水掩蓋了我的淚水。於是,我心裡默默的發誓,等我有錢了一定要換套好的雨衣


細膩的故事


年輕的時候比較爭強好勝,看到身邊的人買車了自己心裡也挺癢癢,尤其是颳風下雨和寒冬臘月的天氣裡,更是特別想買車。有次過年回老家,那時候還沒買車,就問關係不錯的朋友借車,那時候沒車也不知道被借車確實是讓人很難辦的事情,而且又很年輕估計朋友也不放心,看到朋友挺為難的樣子,當時就改了主意拉上朋友就去提車了。

就那一瞬間,心裡感覺極其失落,從來沒有開口像任何人借過東西,第一次就被拒絕,所以也就決定了非買不可,上午看車下午提走,感覺忽然放鬆了很多。也是因為那次衝動,買車之前都沒做功課,後悔了幾年,之後再換車的時候都會很謹慎了。

到了現在,車子對於一般的家庭從高端消費品變成了輕奢消費品,建議有足夠預算還在猶豫的朋友儘快下手吧,對出行品質的改善不管什麼車都是很大的改變。


天和Auto


如果說到買車的事情,估計很多人都會有很多故事,到底哪一個瞬間讓你有了買車的心念,又是哪個瞬間讓你下決心買車,我只能從個人的經歷以及周邊的朋友說一說。其實我倒是覺得問這樣的問題並沒有啥意思,買車這事,手頭富裕,且有需要那就買唄。

我自己買車真的是有了娃之後的事情,每次出門大包小包,兩個人累成狗,關鍵是車輛如果人多擁擠,孩子這時候會十分不給力的哭鬧,簡直有一萬隻烏鴉從腦袋裡飛過……於是乎覺得必須要買輛車了。

關鍵是車還沒買,二娃也來了,好吧這次更熱鬧了,兩個人一人一個娃兒,一人一個大揹包,簡直有一種讓人暴走的感覺。後來果斷買了一輛二手車,從此告別擠車的煩惱。身邊一些朋友好多跟我的經歷差不多。

再來說一說我的一個朋友,朋友圈裡屬於有錢人的那一種,生活很小資,但是不喜歡汽車。後來兩口子帶著他們家兩歲多一點的娃去車展玩,結果孩子以為汽車就是大玩具,熱鬧的車展這一通大哭,說啥也要買回家,結果朋友就真買回家了!土壕!不服不行!

還有一個朋友,他媳婦公司員工都要經常出差,出差開自己車的每月補貼2000元油費,沒車的補貼800元交通費,朋友聽說後果斷給媳婦買了一輛車!

最後說一說我的一個朋友,他每次上下班高峰想打車的時候都打不到車,尤其是下雨、下雪惡劣天氣的時候,打車簡直比登陸月球都難,結果朋友一氣之下貸款入手一輛小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