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關係緊張,互不信任,你認為最終誰會吃虧?

mutouren672


醫患關係緊張的說法其實是沒有大數據的,我們不能把某一個個案就說成是普遍的現象。

在管理越來越規範的時代,醫生也是如此,現在的醫生的態度好的不知道多少倍了,我記得小時候,都不敢去醫院,小病都給醫生蠻橫的態度嚇成大病了。

其實現在的醫生職業道德還是蠻高的,我陪過母親去過多次醫院,醫生的醫德和態度都很好,所以我還是比較認可醫生的。

在處理醫患關係時候,我認為我們首先要相信醫生,我們去看病的,如果不相信醫生,那麼你的病就很難有好的結果,所以最後吃虧的自己,

當然也不排除個別人生醫術醫德都差的人,這樣的醫生最終會砸了自己的飯碗的。


煮茶聞書香


這兩天北大一醫院婦產科三名醫生被患者及家屬無端毆打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事情的起因大概是產婦想要剖腹產,但是醫生檢查以後認為不符合剖腹產指徵,建議順產。

本來順產花費更低,恢復更快,對嬰兒發育也更好,對患者是有利的。而醫生付出時間反而更長,收入還下降,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為什麼醫生的好心被當成了驢肝肺?究其終極原因,還是患者對醫生的不信任。

這件事情誰吃虧了?

當事醫生顯然吃虧了。 眼眶和下頜骨骨折,多發軟組織傷,並且出現了創傷後應激綜合徵表現。 短期的傷口可以癒合,而心靈的創傷恐怕要留一輩子。

當事患者和家屬吃虧了嗎? 表面上看不出來,實際上吃虧了你也不知道。我不知道他們還有怎樣的勇氣繼續留在這家醫院做手術。醫生和護士當然不會故意去害你,但是從此以後對他們態度的轉變,你懂的。雖然醫療界不允許有“黑名單”存在。但是我相信,每個醫生護士的內心,都是有一串“黑名單”存在的。

醫生同行吃虧了嗎?我們只是看客,平白憤怒、呼喊幾天,事情會向怎樣發展,我們卻無能為力。等事情過後,該幹啥幹啥,只是心更涼了。有人心灰意冷辭職轉行,留下的人也心眼越來越多,更會注意如何保護好自己。

廣大吃瓜群眾吃虧了嗎?

你們感覺自己置身事外,其實是虧得最大的一群人。

好醫生都傷心了,工作熱情都沒了。

優秀的醫生轉行了,不做了。

優秀的學生也不願意學醫了。

醫生不會再給你最專業,對你最有利的建議。而是一切聽你的。

醫生也不會再去冒極大風險搶救你的生命,因為病死是應該的,而搶救不成功是會被打的。

如果從邁進醫院大門的那一刻起,患者和醫生就互相把對方當成敵人,你覺得到底誰會吃虧?

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會對你笑。

善待醫生,就是善待自己。

歡迎關注鄭醫生百嗑,關注身邊的健康問題。


鄭醫生百嗑


醫患關係,這個話題說多了會陷入一種泛泛而談的空乏,會讓人有一種無力感,醫和患之間本來應該是親密無間的戰友,他們共同的敵人只有一個,那就是疾病,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醫患關係逐漸趨於緊張,過去那種普遍存在的和諧醫患關係不復存在。

醫患關係緊張,最根本的原因是醫和患之間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醫患信任是醫患關係的核心,沒有了相互的信任,就沒了相互的理解,也就失去了相互的包容,我在《影響醫患關係的主要問題是什麼?》一文中曾經說過,理解,包容,信任,是影響醫患關係的最主要問題,相互的信任,在構建和諧醫患關係中是多麼的重要。

那麼,醫和患之間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最終會是誰吃虧?是醫?還是患?或者說,醫和患之間互不信任,最終會傷害誰?

我的答案是,失去了信任的醫患關係,最終傷害的是醫和患雙方,緊張的醫患關係之下,沒有贏家!

如果患者對醫者失去了信任,他對醫者在診治過程中所有的治療、方案、建議,都會抱有一種懷疑的心理,甚至會從懷疑到質疑,到牴觸,到對抗,到敵視,比如,醫生給他做一項檢查、使用一種治療方法,他會懷疑“有這個必要嗎?”、“到底有沒有效果?”、“是不是醫生又想多賺我的錢?”,等等,他會不配合治療,極端的會打罵醫生,如此,必然影響到醫療診治的進行和最終的醫療效果。比如,某患者胸口痛到醫院急診科看病,醫生給他做了心電圖,有心肌缺血表現,醫生提出建議做進一步檢查,但該患者不信任醫生,又怕花錢(懷疑醫生想多賺錢),拒絕了醫生的建議,結果3天后,該患者突發心梗猝死。類似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真的,你如果不信任醫生,有時候最終“吃虧”的是自己。

患者對醫者失去了信任,同樣,會對醫者造成傷害。近年來,層出不窮的醫療糾紛、涉醫暴力事件,很多都是因為患者(家屬)對醫務人失去了信任,最終付諸暴力。

患者失去了對醫者的信任,會對醫和患雙方造成傷害,而醫者對患者失去了信任,同樣對醫患雙方都會造成傷害。

醫生不信任患者,最重要的表現就是採取保守性、防範性的治療,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有風險的檢查不敢做,有風險的手術不敢做,有風險的治療不敢做,“大檢查”就是醫生對患者失去了信任之下的一種自我保護與防範的無奈之舉,有些風險很大但效果很好的治療手段和手術也因為醫生對患者不信任而放棄,如此,必然會損害患者的利益,加劇醫患之間的衝突。而醫生由於採取保守性治療導致患者利益的損害,必然會擴大醫患之間的裂隙,增強醫患之間的不信任,如此,又回到第一個層面,患者對醫者的不信任,最終,同樣會傷害到醫者自身。

醫患之間的信任是雙方的,相互的,對一方利益的損害,最終都必然會傷害到另一方,因為,醫患本來就是戰友,他們只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疾病!

相互多一些信任吧!

您信任您的醫生嗎?您相信您的患者嗎?有什麼觀點請留言,同意本文觀點的親,記得點個贊哦。

推廣醫學科普,剖析醫患關係,講述醫患故事,請大家關注我:麻醉超人鋼鐵俠。


麻醉超人鋼鐵俠


謝謝您的提問。

(1)醫患關係緊張,在我看來根本原因是醫患互不信任,醫患間缺乏有效溝通。可能您會說,一切都是為了利益,才會造成醫患關係如此不堪,我是不大讚同這種觀點。畢竟全國絕大多數都是從患者利益出發,為了更好的治療疾病或者說把疾病治癒,醫生們在為此目標,每天在辛勤工作,積極救治患者,拿著他們應得的薪水;

(2)其實,醫患間應該是密切合作的戰友,因為他們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把疾病治好,原本應該是一種相互信任、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的醫患關係,現在的醫患關係確實值得令人深思;(提幾個關鍵詞:市場經濟、人心、利益)

(3)醫患互不信任,醫患關係緊張,醫患雙方肯定都不是贏家,這達不到雙贏的目的。如果是一定要說誰更吃虧,那應該是患者吧!在醫院這個特定的環境中,相比醫院高層,底層的普通醫務人員肯定是弱勢群體,而患者呢,相對於醫生來說,他們也是弱勢群體。在醫院這種特定環境中,醫德醫術不良的醫生及囂張跋扈等不尊重醫生的患者,其實他們都是佔少數部分的。

(4)患者信任醫生,尊重醫生,配合醫生治療;醫生理解患者,相信患者,積極救治患者;


藥事健康


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患者!醫患之間的不信任,造成醫生保護性醫療行為,加大患者就醫費用,就拿我親身經歷的一件事來說吧,去年春節大年初一我帶兒子去南京玩,他吃壞了東西,晚上肚子疼,凌晨一點多,我們就去兒童醫院看急診,前面有一個小孩發熱,一家子父母爺奶的六七個人,對著醫生嘰嘰喳喳,說什麼你一定要看好,我們家就一個寶貝,你這麼年輕能行嗎,別耽誤了,小孩爺爺還說要你們主任來等等,沒有一點尊重和信任,醫生就低頭開了跟發熱相關的很多檢查,讓他們去繳費了,後面幾個病人也因為那個家屬團的影響跟醫生不怎麼合作,醫生也就簡單的問了幾句就開檢查了,其實我很理解他,因為大年初一凌晨,別人都在闔家團圓或者睡大覺,可他卻還在忙碌,又遇上不信任他的病人,誰心裡也不好受。輪到我們的時候,我很友好的對他笑了一下,說“你好,不好意大年初一凌晨還打擾,沒辦法兒子肚子疼的厲害”,他愣了,看著我們愣了一兩秒,很開心的笑了,真的是很開心的笑,他詳細詢問了兒子的病情,然後又仔細的聽診心肺腹,並進行了腹部觸診,觸診時還很細心的把手捂熱,最後就開了三個檢查(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檢查完拿了結果回醫生哪裡,正看到那個一大家子人在吵吵,說什麼開這多檢查,就是為了提成什麼的,那個醫生回答到,這些檢查你們可以不做,在病歷上簽字就行,結果都沒話老實去檢查了。而我們,給醫生看結果後,醫生說沒啥,就是吃壞肚子,急性腸胃炎,本來不用輸液,不過你們明天還要旅行的話,你們要是信我,就注射一次吧,我說,行,聽你的。那天我們總共只花了不到九十塊。第二天兒子就開開心心的繼續旅行了。其實你給了醫生信任和友好,醫生才敢給你信任的診療,否則,你都不信任他,他憑什麼要給你擔責任?很多疾病,你有1%的治療希望,而你只有給了醫生信任他才敢擔風險為你治療,讓醫生把1%的希望可能變成99%的成功,如果你不信任醫生,甚至拿著這個當訛詐的要挾,那麼,那1%就變成100%死亡。所以,就診時多點微笑,多點信任,對自己有好處。


LaLargeurdela974


做了一年多的醫生還是有點發言權

現在的主要問題就是錢這是個關鍵問題

醫藥價格高,罵醫生,做檢查多罵醫生,抽血做檢查抽多了罵醫生,掛號排隊罵醫生…反正不管怎麼做都是醫生的錯…

出去吃個飯花幾千不嫌貴,一套衣服,一個包幾萬不嫌貴,吃個藥幾十塊錢就哇這藥咋這麼貴…

藥價那是醫生能定的嗎,藥品從出廠定價在醫院就得賣什麼價,敢多了好幾萬的罰款…

做檢查,說現在醫生幹啥都依賴儀器沒有儀器不行,是大多數檢查都需要用儀器,但是有一部分不用卻為啥要去做?直接嘴裡說出來你信嗎?

抽血做檢查,這很有必要,每次抽幾毫升不會影響人體正常運轉,更有甚者說醫院把做完檢查的血拿去買做成食用品,這得無知到什麼程度,感染性物體液體都是集中消毀的…

掛號排隊,這沒辦法吧,人家先來的你憑什麼插隊,都是看病的就你急?專家號為啥限號看一個病人的時間平均是十五分鐘,這還是快的,一上午忙的廁所都沒法去,病人堵著不讓出去,你出去了誰給我們看病啊,不少有名氣的老大夫都有膀胱疾病憋出來的…,為什麼只上午看病?下午就沒人了,是不是回家消遣去了,不好意思…門診忙完了還有病房,病房忙完了還有手術,手術忙完了還有病歷,時間總是不夠用…

都以為醫生的工資高,是比工薪階層高了點,付出的時間呢,自己的孩子病了,沒時間管,在給別人的孩子治病,孩子開家長會去不了,孩子每天放學家裡沒老人的話只能去託兒所,小長假拿國慶七天來說,值班輪著來,為了能連休連著兩天白班三天夜班,過年也一樣,家遠的回家都別想,工資高的代價

就現在最流行的打醫生,打醫生啊,成本都不如打條狗,可以這麼說吧,打醫生道歉甚至都不用道歉,罰款二百,關兩天出來了沒事了,醫生呢,會被院裡批評,嚴重的開除,就算沒被開除,以後的醫生生涯中各種評級,晉升都會受到阻礙…

配圖建議看一下語言可能令不少噴子受不了求放過



STlovetcm


最終吃虧的一定是患者!

目前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就是最好的體現。有一小部分患者通過排隊→掛號→排隊→就診→排隊→檢查→排隊再就診→排隊買藥或辦理住院等等這一系列冗長的過程,大多內心已處於崩潰的邊緣,當醫患溝通不到位時就很容易出現矛盾爆發。這些年關於醫患糾紛的報道層出不窮,媒體為了博眼球而故意把矛盾放大化,導致全國上下醫患關係極度緊張。

醫生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

我從醫近20年,接觸大大小小醫生不計其數,他們內心的初衷絕對是把病治好放第一位的,就算他是個庸醫,他也絕對是想把病治好。而隨之醫患關係的緊張,社會上滋生了專職“醫鬧”,加之不良媒體不負責任的報道,讓本已奔潰邊緣的醫患矛盾更是雪上加霜。每個醫生人人自危,如履薄冰。所以現在絕大多數醫生看病第一想的是別被患者告了,第二才是看好病!

結局是患者看病越來越難

看病難,體現在哪?患者對社區醫生的不信任,小病也要到大醫院看,導致大醫院人滿為患。“排隊2小時,看病2分鐘”的現象很正常。醫學作為循證科學,醫生為了保護自己,即便看出你得了什麼病,那也不是百分百,需要各種檢查去證實。由於醫患矛盾的尖銳,凸顯在急診和兒科上,所以很多醫院都缺少急診和兒科醫生,甚至很多大醫院夜間急診兒科都停診了,你說你看病難不難?醫患矛盾也導致了報考醫學院校的學生逐年下降,質量不斷下降,看病只會越來越難。


題外話

關於醫生收紅包的問題,你不給,我不給,大家都不給,這個社會就沒有這個社會風氣,而且現在醫生收紅包也是個別現象。關於藥品回扣那就是體制的問題了,還是那句話,10元錢的藥,沒有醫生那1元錢的回扣,賣給你還是10元錢,藥價不是醫生定的。

總之,絕大多數醫生還是好醫生。還是希望醫患之間相互信任,畢竟,我們共同的敵人是疾病。


彧見幸福


做什麼事都會有風險,利益越高,風險越大!相對於販毒、販賣人口、賣淫等等高利潤犯罪行業,醫院畢竟是一個救死扶傷的機構,受法律保護,它的風險與利益相比,完全是微不足道!

醫院的利潤是驚人的,它每天的進賬,以湘雅或華西為例,現金比銀行還多!

記得本人有一次去省人民醫院驗血,原以為幾百元錢就可搞定,結果花去上千元。

妻子有病去市五醫院看病,頭天晚急診驗了血,第二天換了醫生,又要求同樣的項目,再驗一次血。進了醫院,誰不是首先做一大堆檢查?

全國的醫生那麼多,個別醫生受傷害,真的是風險是所有行業裡面最小的,起碼比警察安全得多。

所以,醫患關係緊張,一定是患者吃虧,醫生有多少虧吃?

如果我每年能多賺很多錢,冒著挨一頓不一定能捱到的揍的風險,何樂而不為?更何況假如我不是一線的醫生呢?假如我只是執行醫院的規定呢?我有什麼風險!


宋思考


醫務人員和病友都是老百姓!都是弱勢群體!!何必自己為難自己?!互相多體諒吧!病友沒必要為難醫務人員,醫務人員也沒必要為難病友!大家說對不對?歡迎評論!

俄羅斯,古巴經濟遠不如我們中國。卻能實現全民免費醫療!

我國也應該實行全民免費醫療,這樣才能讓醫務人員真正受到尊重,人民更加幸福!同意的請點贊。

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瞭解更多疾病知識。歡迎評論,轉發[碰拳][碰拳][碰拳]


王繼勇醫生


現在,大家坐下來,不妨疏理一下醫生與患者之間的這種關係。事實上,醫生是一個職業,以醫治患者為責任,救死扶傷是醫生的職業道德所在。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說,患者就是醫生的衣食父母,因為醫生為患者提供服務,取得工資報酬,養家餬口。現在的問題是,患者認為醫生要錢不要德,沒有盡到醫生的職責,從而產生了醫患關係糾紛。這個問題有沒有解決辦法呢?當然有!我認為,國家改善醫患關係,可以參考九年義務教育的例子,也就是說,公立醫院搞免費醫療,為患者提供基本的醫療保障,私立醫院搞收費制,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這樣既有福利,又有競爭,相信醫患關係會得到緩解和改善,形成良性循環!總之,這不是誰吃虧的問題,而是要想辦法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