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氣暴躁,怎麼辦?

萌萌噠女漢子121


孩子暴躁,其實有兩個可能,一個可能是他天性比較急,第二個可能是環境造就他暴躁。這個需要爸爸媽媽結合自身去衡量一下,到底哪一個因素更多。如果是遺傳,你不要怪孩子;如果是環境,這是溝通的問題,你有沒有跟孩子有一個很好的溝通方式、渠道、習慣。

比如,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媽媽不要責怪他,第一你要告訴他說我理解寶寶為什麼發脾氣,或者他當時情形很激動,他不想告訴你發脾氣的原因。就比如我兒子發脾氣了,就是不吃飯。那我就會說,寶寶是不是你今天很累不想吃,媽媽理解,這個時候他可能就會看你,想媽媽今天這麼講道理;或者是不是媽媽今天做得菜不好吃,那麼孩子就會想媽媽今天怎麼這麼體諒我;第三媽媽也可以說媽媽今天胃口也不好,那麼我們一起不吃了。你知道這個時候奇蹟就會發生,孩子就會說,不要媽媽,我今天只是太累了,讓我先睡一會我再吃好嗎。

所以說,這個就是溝通。先跟他站到一個隊伍裡去,不要跟他對立,這是第一步。第二步你要發現他脾氣真的是大,大到你沒有辦法讓他安靜下來,這個時候你可以冷處理。你告訴他,寶寶,我讓你冷靜一下。你讓他一人在安全的地方,給他一個規矩,你數到100媽媽就進來。這就會把他的注意力轉移,他就會想到我要去數數。總之,我說的方式也許在你家不一定行得通,可是聰明的媽媽,你肯定能找到你自己的方式來跟你的孩子溝通。

最後一個我覺得就是一個自控力,自控力需要培養的。小孩子要發脾氣,就是自控力不好,他的情緒到了,他必須要表達,可是你又沒有告訴他怎麼去表達,他只能用發脾氣來告訴你。這個自控力沒有,溝通力又不好。所以,一是父母親要很有耐心,二是也要看看平時的自己,我們就是孩子的鏡子和榜樣,如果孩子喜歡發脾氣,那麼一定在我們身上也有烙印,被孩子看到了。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但這些都是讓父母親能放開思路,看看自己,看看孩子。


媽咪Jane黃靜潔


我家孩子就是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哭鬧發脾氣,後來在一本書上看到的幾點解決方法,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無論多忙,都要抽出時間陪孩子,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尤其那些忙碌的上班族,哪怕每天抽出一小時陪他,對孩子來說也是好的。

二、有目的的陪孩子玩遊戲,比如玩做客的遊戲,引導孩子使用禮貌用語。還可以玩一些購物的遊戲,規則是不能聲音大,態度要好。可以模擬實際去超市購物的場景。


三、遇到孩子大喊大叫的時候,要問清楚原因。如果孩子是無理取鬧,一定要制止,不要一看孩子哭就妥協。適當的不理他,讓他知道只有溫和懂事的孩子會被人寵愛。

四、對孩子表現好的方面,要及時的給予表揚,讓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


威寶愛讀書


脾氣暴躁是現象,找到原因才是正確方向!

有句俗話這樣講”孩子窩裡能“,意思是孩子在自己家裡都能得要命,脾氣也大,但在外面卻不見得,所以,看孩子脾氣暴躁,還要區分一下是在家裡還是在家外。

先說在家裡:

家裡暴躁的孩子可以說很多,因為家中環境是一個愛的環境,相對來說,約束少一些。

1、模仿。如果孩子脾氣暴躁,先自問一下,平常身為父母,做到心態平和、語氣平和了嗎?如果有暴躁的家長,那家長要先調整自己的脾氣。很多時候,孩子就是家長的影子。

2、寵溺。家中寶貝,寵愛有加,有需求迅速滿足,讓孩子任性發展,一但有所不滿,就會暴發脾氣,這就要求家長梳理一下家中成員寵愛孩子的行為,哪些需要改正。

3、求關注。或許家長忙於工作,陪孩子的時間較少,孩子在陪伴和愛缺失的情況下也會通過發脾氣來引起家長的關注。有句話說得好:孩子見了娘,無事哭三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孩子想得到更多的關注與關愛。

4、不被理解 。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家長對,有時候,孩子可能被家長誤會與誤解,讓孩子一時暴躁,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

再說在家外:

家外如果按著自己的性子來,那可能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

1、家庭教育是否到位;是否給孩子灌輸了這種禮儀,人際關係的禮儀以及相關場合的禮儀,如在餐廳,在影院,在商場,應該遵守什麼樣的規則,應該有什麼樣的表現,要讓孩子知道。否則,則是家長的教育沒到位。

2、孩子的性格是否需要修正。每個人的性格不同,難說哪咱性格更好,有的性格急躁,有的性格舒緩,這都無可厚非,但需要把握的是一個度,告訴孩子,尺度與底限,讓孩子有一個自我衡量的小尺子。

3、透過現象看本質。有時候,孩子暴躁是一種情緒和宣洩與表達,作為家長,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瞭解孩子內心需求,從根源上來找到解決的辦法。

暴躁孩子並不是”熊孩子“,要學會分析原因,找到措施,給孩子一個正確的疏導方式,而不能通過簡單粗暴的呵斥來應對,如果”以暴制暴“,只能情況更加嚴重。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我們要學會呵護培養他們,能夠健康陽光地長大!

歡迎有經驗的家長給予補充,謝謝你看到這裡!


時間煮字今小汐


孩子脾氣暴躁,這種現象我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也很頭疼,不知道到底該如何處理。其實家長也不用擔心,處於成長階段的孩子他的生理和心理都在發展,孩子脾氣暴躁並不是說自己孩子就是不聽話不好管教的孩子。

之前匯愛家老師也給家長們解答過這種問題,首先父母需要做的是瞭解孩子成長並且知道孩子脾氣暴躁的原因是什麼,這樣才能更好地支持孩子更健康地成長。

孩子脾氣暴躁一般有以下幾點原因:

1:生理因素:孩子處於身體快速生長髮育的階段,他們每天需要補充的營養和能量也會比其他年齡階段要多。孩子每年幾乎都以七八釐米的速度增長,消耗最多的元素就是鈣,所以一旦孩子缺鈣必然就會容易情緒暴躁。很多脾氣暴躁的孩子都是缺乏足夠多的礦物質和維生素支持他成長,所以這是因為孩子的生理因素導致。並不是說明你的孩子愛發脾氣就是性格不好呀,不聽話呀!

2:精神因素。隨著孩子不斷地成長,孩子越來越大,需要的個人空間也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注重個人隱私,如果父母還是過度關係照顧孩子,總是什麼都幫孩子安排好,這樣就壓縮了他們的精神空間,所以孩子也會帶來更加逆反憤怒的行為。

3:情緒邊界。孩子缺少明確的情緒邊界,不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不能做,如果缺少父母的指導,容易進入精神上的抑鬱和苦悶當中。

所以,父母能夠科學全面的瞭解孩子愛發脾氣的原因,“對症下藥”才能夠慢慢幫孩子改掉暴脾氣,才能更好地支持孩子健康地成長!

就像匯愛家的教育理念說的那樣:感育,比教更有效!


明雪94622494073


由於沒有問題補充說明,對題目的信息獲取比較少,對於孩子脾氣暴躁,我有以下幾個觀點:

1)做理性父母,分析孩子脾氣暴躁的背後原因

沒有哪個孩子每天醒來就想著怎樣讓父母抓狂,同樣的,沒有哪個父母是不愛孩子的,但是我們面對孩子發脾氣卻往往忽視了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

德雷克斯在《孩子 挑戰》一書裡提到孩子行為背後有4個錯誤目的:尋求過度關注、挑戰權利、報復、自暴自棄。這些錯誤目的是基於對歸屬感、價值感的錯誤信念產生,比如孩子認為只有父母為我服務、所有的目光都要注意到我、我才有歸屬感,有可能表現是黏人、動不動就通過哭來讓大人注意到他、或者故意做出甩門、摔東西等暴脾氣行為。比如孩子認為只有“我說了算”才有歸屬感,那麼他會事事抵抗父母,頂嘴、犟脾氣就是典型的挑戰權利。更有甚者就是報復他人的行為,暴脾氣上來了不尊重長輩、辱罵他人、故意惡作劇等。最後一個就是自暴自棄,比如見到暴脾氣的孩子會嘶聲揭底地喊“都不要理我、都別管我了,我就這樣了”等等。

其實孩子的四種錯誤行為背後的目的都有個真實的發生,他希望父母注意到他、讓他有幫助地參與、提供價值、也希望父母不要拋棄自己、給到他們前進一小步的指導和耐心。

所以父母在面對有暴脾氣情緒的孩子要能夠看到他們背後在想什麼,而不是隻針對表面的行為去糾正他們,因為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2)無條件接納孩子的情緒,給暴脾氣找到一個出口。

如果能在第1點上看到孩子的需求,父母就知道該怎麼做能讓孩子“如意”(有歸屬感和價值感),由此,對孩子的情緒無條件地接納就是父母需要耐心去做的。

接納孩子的情緒,不管他是生氣的、憤怒的、無理取鬧、自暴自棄的,可以對他說,“媽媽看到你在生氣,你是因為xxx(某人/事)感到難過了是嗎?你希望某人/事怎麼做會比較好呢?也許你需要媽媽的幫助。我感受著你的感受,如果你需要,我會一直都在。”這樣方式的接納和寬慰孩子,讓他的暴脾氣沒有由頭,孩子自然會逐漸平和。

如果孩子仍然處於情緒狀態,那麼也尊重他,跟他說“可以冷靜一下,到你喜歡的地方做你喜歡做的事情(比如玩玩具、呆在帳篷裡、畫畫、錘沙袋等等),等你感覺好了,我們再溝通。”要知道孩子只有感覺好才能做的好,切不要在他們情緒狀態下說教、以期望糾正行為讓孩子有好的改變。



3)平時給到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引導其正確認識情緒

有句話叫“愛鬧的孩子是缺愛的孩子,孩子越不可愛的時候越是需要愛的時候。”所以父母覺察有沒有給到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讓他們感受到愛?內心有力量、豐盈的孩子,一般性情比較溫和平穩。

再者情緒是一種能量,喜怒哀懼都是內心能量的自然流動。平時引導孩子認識情緒,悲歡離合、成功失敗都有其情緒在裡面,可以有情緒,但是要有正確的釋放方式,負面情緒也有積極意義,如果可以,父母平時可以對孩子進行情緒識別和管理的訓練。

簡單分享3點,但每一點也有很多分支內容,如果有更多朋友感興趣,可以留言交流,我會從正向教養力方面做補充說明。


蟲媽育兒經


孩子脾氣暴躁,首先我們要分析孩子暴躁的原因:一自控力差,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二語言表達能力不足,父母無法理解他們的真實意願,孩子開始脾氣暴躁。

自控力差需要家長給他們設定界限。

好多孩子自控力差,多半是不懂得規則,家長沒有給他們立定界限。面對孩子的各種調皮,任性我們要堅決地對他們說不可以,用興趣來轉移他們的方向,讓孩子慢慢學會安靜等待,一個安靜的孩子必然是愛學習的孩子。

和孩子交流鍛鍊他們語言表達能力。

孩子用情緒來表達他的意願,多半是語言表達能力受限。語言能力不是一兩天就能改變的,需要不斷的練習加上書籍的閱讀。


讀書是鍛鍊表達能力最好方式,在閱讀中孩子會積累很多的詞語。閱讀是親子之間最好的交流方式,在閱讀中鍛鍊他們對所產生的疑問,和父母進行討論加辯論。

總之,改變孩子需要先了解他脾氣暴躁的原因,再針對具體的原因想出具體的解決辦法。


小布點mami


脾氣暴躁,容易憤怒,有時候歇斯底里,其實這些都是情緒的宣洩和表達。即便大人也會有這樣的時候,更何況還不懂如何正確表達情緒的孩子。

有時候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把家長的缺點都暴露出來了,當你看到孩子的暴躁,其實就看到了自己,試想自己很多時候是不是也會容易暴躁,易怒呢?

當孩子出現那一幕是,父母更多的是冷靜,千萬不要壓抑他,更不能動手,要允許孩子把情緒發洩出來,你能做的就是靜靜的陪伴,等他冷靜下來,再去溝通,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也會知道自己的行為惹怒了父母,但是隻是不懂得如何表達罷了。


可知人也


我家娃娃今年五年級了,在我的印象中,我家娃沒有發過脾氣,是個大大咧咧性格開朗好動的娃哈哈😄。至少目前是,到了叛逆期不知道會不會發脾氣!在我的周圍也看到孩子脾氣暴躁發脾氣,對父母語氣差。但是孩子之所以脾氣暴躁父母該好好找找原因,沒有一個孩子天生就是脾氣暴躁的,現在學習壓力,老人帶,都是一個娃比較寵愛寶貝。久而久之造成了壞脾氣的孩子。當孩子發脾氣時也不要壓制她,讓他發洩出來,但絕對不能讓他對父母動手,哪怕是輕輕地踢父母一下也不行,是會成習慣的,孩子動手打父母案例也是有的。這樣反而促使他脾氣越來越壞,以後對他人也會動手。脾氣其實每個人都有,只是看發洩的方式。當孩子脾氣過後疏導很重要,要了解事情的起因,而不是盲目的責怪。也不要對他的脾氣視而不見。溝通很重要。小孩有時沒有笑容,經常發脾氣家庭因素很重要。有些家長過於嚴肅,和孩子也沒有互動,也不開玩笑,整天學習大過於天。家長們!孩子畢竟是孩子。每天我會和孩子一起玩,玩她喜歡的。甚至那麼大了,還一起玩過家家,雖然有些家長會覺得那麼大那麼幼稚。一邊玩她一邊會和我分享學校一天的情況。通過分享,我也會幫她分析事情的對錯,這也是一種交流,孩子也有了訴說對象!


家家妹妹216


1、管理自己的情緒

寶寶的哭鬧,往往會讓家長煩躁。但請不要被自己的情緒控制。養育寶寶會給人帶來很大的壓力,可是你越感到壓力,孩子就越容易情緒失控。這是因為寶寶的大腦額葉前端可以在幾毫秒的時間內捕獲周圍的情緒氛圍。家裡壓抑或沉悶的氛圍會嚴重影響寶寶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如果你的情緒是輕鬆愉快的,那麼寶寶也相對會平靜。如果爸爸媽媽可以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就可以讓自己的身體系統安靜下來,之後身體系統向大腦傳達信息,讓它停止釋放高水平的壓力化學物質。就能為寶寶創造平靜、溫暖的環境,減少寶寶哭鬧的幾率!

2、轉移注意力

由於寶寶的大腦發育還不完善,無法像大人一樣控制自己的情緒。當寶寶哭鬧的時候,如果爸爸媽媽當即和寶寶講道理,寶寶容易“聽不進去”,而且還會表現出和家長對著幹。這時候,爸爸媽媽可以建議寶寶去做另一件寶寶愛做的事情,緩解寶寶煩躁的情緒。當寶寶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其他事情上之後,就會忘記之前的令他煩躁的事。

3、冷處理

寶寶的情緒反應習慣不是一時形成的,常常受到家長的行為方式的影響。因為寶寶對環境的輕鬆或緊張特別敏感,他們的情緒又極其容易受環境影響。當家長感動緊張與煩躁時,寶寶也會感到緊張和壓力。所以,當寶寶哭鬧的時候,建議爸爸媽媽們先冷靜下來,不要馬上去制止,也不去哄。要注意:冷處理不是置之不理,而是溫和而堅定地陪著寶寶身邊,等寶寶發現哭鬧不管用了,漸漸安靜下來,再心平氣和地和寶寶講道理,這時候往往能受到良好的效果。

4、更多親子互動

花更多的時間陪孩子,多一點身體的撫觸和按摩,多一點語言的溝通與交流,多和寶寶進行一對一的情感交流,讓寶寶感覺到安全,親子間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寶寶內心充實而平和。


雨中的承諾2016


性格是天生的,個性是後天培養的,小孩子天真率直。尤其脾氣暴躁的,一點即燃,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無論是小孩還是成人,都需要學會控制情緒,而孩子更需要大人的引導。

教育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他在碰到問題時懂得如何處理問題,才知道發脾氣是否有用。

另外還要教孩子換位思考,一個能體諒他人的人往往不會亂髮脾氣。

最後,也要教孩子設定原則,哪些事情是不能妥協的,哪些事情是不能忍讓的,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才能走的更遠,多現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才能有更寬廣的視野和更大的格局、眼界。

建議家長先做好榜樣,將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情,讓孩子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成為孩子心中的偶像,像家長學習,讓他明白怎麼樣做才是最正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