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苗期生長不好,為避免出現減產的情況,中後期該如何管理?

龍建源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小麥苗期生長不好,有很多種原因。下面簡單的列舉一些小麥苗期生長不好的因素。一是種子問題,購買到了假種子或者陳種子,發芽率有問題導致出苗不齊,長勢也較弱。二是,播種後,土壤墒情不好,缺水缺肥,也會出現缺苗斷壠的情況,導致小麥苗期長得不好。三是土壤的問題,土壤出現了病態,也會導致小麥苗期長勢不好。

俗話說,苗好一半糧,只要小麥苗期長得好,後期就有了豐收的保障。那麼小麥苗期長勢不好的情況下,應該怎麼辦呢?才可以儘量避免出現減產的情況?

小麥苗期管理有個重要方面,簡單來說就是:促弱控旺保壯苗。最終目的是保障苗齊,苗壯。當田裡的小麥長勢較弱時,是可以人為的進行干預的,土壤墒情好時,畝追施15-20斤尿素,或者30斤硫酸銨。科學興農建議大家用硫酸銨,因為尿素中氮的利用率只有35%左右,硫銨中氮的利用率可以達到45%以上。主要是因為氮硫的協同吸收。除了硫銨的利用率高之外,硫銨的價格便宜。現在尿素價格居高不下,採用尿素追肥投入成本相對較高。

除了追肥可以提高小麥長勢,增加有效分櫱以外,還可以通過葉面噴施增產套餐,達到提苗防病,治病增產的目的。現在市面上流行的小麥套餐,其成分主要是吡唑醚菌酯、蕓薹素內酯、醚菌戊唑醇、磷酸二氫鉀等。這種組合除了提供磷鉀等營養元素以外,還有協調作物體內激素增強作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促進小麥健康茁壯生長。同時可以抑制病菌的浸染,有效的防治病害。

綜上,不難發現,科學興農所說的都是小麥苗期出現問題一定要及時的解決,後期施肥打藥管理再好,都是輔助措施。等到中後期再去管理和治療怕是治標不治本,既費錢又費力。

就像中醫所講:治未病。中後期管理的重點無非也是在於防病治蟲和想方設法增加小麥穗粒數,還有就是增加小麥千粒重。這裡就不在贅述了,關於小麥養根護葉的辦法很多,一噴三防的藥也很多,大家可以靈活選用。(萬)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文章原創版權歸屬科學興農賬號所有,侵權必究。

科學興農


小麥苗期生長不好,為避免出現減產的情況,當務之急就要進行徵對性的解決辦法,俗話說,娃娃從小,田禾剩苗。如果等到中後期進行補救措施,那又和“亡羊補牢”有何區別呢?

小麥從播種到出苗後,要隨時查看苗情和生長狀況,而出苗後生長髮育不良,主要表現在苗葉綠一塊黃一塊,而且往往體現在凸高處或低凹處,凹部分經常受水份扎吸,肥料不足,土壤板結,會使苗葉發黃,植株弱細,凸高部分也因水份養料易流低處,苗葉發黃。

所以剩苗小,分析苗情生長不好的導致原因,剩土壤未封凍,有選擇性的追施適量的氮肥或噴施兩次氮肥,增加營養,緩解苗葉發黃,苗株瘦弱矮小等狀況,不要等明年中後期,明年又有小麥各個生長期所需的肥料營氧,還得另行追施。

不要等到中後期才進行管理,因為植物生長的不同時期,所需的無機鹽營養量各不相同,在整個生長過程中,植物生長最需要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鉀的無機鹽。

①,在生長期最需要的是含氮的無機鹽類氮肥,如果麥苗缺氮,麥株矮小瘦弱,葉片發黃。

②開花灌漿(結果)時,大量需求含磷鉀的無機鹽。如果缺磷,麥苗特別矮小,葉片暗綠,並伴紫色出現。

③如果麥麥缺鉀,麥株莖稈軟弱,容易倒伏,葉片褐色,並伴有焦枯。

所以各個時期,所需的營養肥料各不相同,要逐期補充,雖然施肥必不可少,但要適宜,過度施用,又會造成土壤板結,不利小麥生長。不同生長期施不同所需肥料,細加管理,既可以避免減產,又可為小麥穩產高產壯實可行基礎。

為避免出現減產的情況,中後期該如何管?其實想要避免減產,提高穩產和高產,在小麥整個發育和生長期都要做好田間管理,從作物播種,出苗狀況,苗情生長,分櫱程度,至來年返青,拔節,孕穗,抽穗,楊花灌漿直到成熟,都要細心觀察和管理,及時噴施各養份肥料。同時各個不同時期又會出現不同的病蟲害,要做到提前預防和病後速治,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出現減產,提高穩產,甚止達到高產做一個堅實保障!











gydvj馬蘭老兵


好在,今日下了一場及時雨,使旱情得到了有效緩解,據農業專家表示,由於當前氣溫下降並不太明顯,就當前氣溫,完全可以滿足新播種小麥萌芽生長,至於播種過早的小麥,由於這次乾旱,說不定還是個好事情,為啥?氣溫過高容易造成麥苗旺長倒伏唄。

不過,對於生長受到影響的小麥,建議大家還是不要掉以輕心,農技專家高老師提醒大家,

針對小麥生長,冬天要做好除草工作,因為現在田間雜草太多了,如不提前防治,到時候滿地的雜草都會出來和小麥爭營養,從而影響小麥產量。

第二點建議,就是預防倒春寒,今年的小麥,都遭到倒春寒不同的危害,種植戶損失很大,雖然倒春寒不是每年都有,但大家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及時觀察天氣預報,掌握氣候變化特點,如出現降溫趨勢,應提前噴施海藻肥+蕓薹素內酯,可有效緩解倒春寒帶來的危害,提前3-7天噴施最好。

另外,如果天氣乾旱,適當澆水也是預防倒春寒危害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小麥苗期至分櫱拔節期,也是小麥紋枯病發生的主要階段,近兩年大家通過小麥拌種的方式,使紋枯病的危害降低許多,但沒有拌種的田塊,危害依然嚴重,所以,大家在防治小麥紅蜘蛛或噴施苗期營養液的時候,建議添加噻呋酰胺+嘧菌酯、苯醚甲環唑+嘧菌酯的配方,效果都很不錯,同時還能防治其它病害,如鏽病、白粉病等。

小麥生長至抽穗揚花階段,還有個重要的病害需要預防,那就是小麥赤黴病,小麥赤黴病近兩年的危害威力,想必大家都領教過,而普通防治小麥赤黴病產品如三唑類殺菌劑,甚至是戊唑咪鮮胺也要加大計量使用,這說明赤黴病也在產生抗藥性。

今年的赤黴病預防,建議大家採用戊唑咪鮮胺+克菌丹的配方,連用兩次,應該會有不錯的防治效果。

再進行防治病害的同時,也可添加蕓薹素內酯+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霧,特別是小麥灌漿期,補充磷酸二氫鉀最為重要,對小麥增產能起到關鍵作用。


佰秀農業


小麥苗情不好,有幾種表現和症狀;

一,麥苗發細泛黃,二,缺苗斷壟,參差不齊,三,麥苗出土後逐漸死苗等……

以上種種情況今年普遍存在,特別是中原地區由於天氣溫度高熱,造成土壤水份流失。加上今年入秋以來很少下雨,更使農田乾旱。秋季作物收穫後用旋耕機旋的地塊,久經太陽曬後造成墒情不好。為了不務農時農民把地澆了一下,而有的則匆匆搶種上了小麥。

由於因墒情不好播種後的麥子出苗不齊,有的因用老式播種機使之斷壟而缺苗。

有的為提高小麥產量而盲目加大化肥的施用量,特別是氮肥過多造成幼小麥苗因"燒根"而發黃,甚至死苗。另外藥劑拌種不當因藥量過大而影響出苗,特別是"多菌靈""粉鏽寧"會更嚴重一些。

另外種子不合格也會造成發芽律低下,特別是蟲蛀的麥種。希望農民朋友多注意,以免給您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如果您在種小麥過程中遇到以上情況,首先應補充水分。視麥情而澆水,澆後會裂縫更宜斷麥根。所以要淺中耕或用專用工具劃鋤為好……

若小麥有斷壟且又歷害者,應儘早查苗補種。為防止蟲鳥及老鼠危害,應拌些農藥或加大播量以保證全苗和叉頭律。適時噴些植物調節劑保證苗齊苗壯安全越冬……






黃河奔流


小麥中後期如何管理,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管理目標。

保根護葉,促櫱增穗,促穗保花,壯稈防倒,爭害防垮技傑取穗大粒多。

②看苗巧施肥。

起身肥:小麥前期苗少,生長量不足的弱苗,在拔節前10〜15天追施尿素105千克/公頃;壯苗、旺苗不施。拔節肥:一般在拔節期趁雨雪天或澆水抗旱時或結合鬆土除草, 壯苗適時追施尿素60 ~ 75千克/公頃。氯化鉀75 ~120千克。 弱苗適當增施氮肥,旺苗不施氮肥。孕穗肥:未施拔節肥的,孕穗期有缺肥症狀時,一般在劍葉露 尖時追施尿素30 ~45千克/公頃。葉面噴肥:小麥抽穗到灌漿初期葉色轉淡的麥田,在下午5時 後,每公頃用0.2%磷酸二氫鉀和1%尿素混合液600 ~750千克噴施 1~2次,間隔期7〜10天。對抽穗期葉色濃綠不易轉色的麥田,可噴施0. 3% ~ 0. 4%的磷酸二氫鉀溶液600〜750千克/公頃。微量元 素葉面肥應符合GB/℃17420-1998的規定,噴期距成熟期不足20天 時,嚴禁使用。

③ 清溝排漬抗旱。

清理麥田“三溝”,做到能排能灌。

④ 防止倒伏。

在小麥分櫱後期至拔節前,用15%多效唑粉劑 750 ~900克/公頃,對水600 -750千克噴灑,或0.3%矮壯素藥液 1200 ~ 1500千克/公頃根外噴施。


總是所述,還是要了解小麥的具體情況,有問題及早發現,爭取產量最大化!


山嶺夫子


小麥中後期生長,就是小麥植株生長由營養和生殖生長一起逐步轉化為以生殖生長為主的階段,是小麥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注意預防寒流侵襲造成的凍害。在降溫之前,要及時灌水保苗、抗旱防凍,做好提墒保墒,改善土壤墒情,做到促控結合。

小麥拔節至抽穗期是決定小麥粒數的關鍵,小麥生長旺盛,生理需水量增大,但拔節期肥水管理要做到因地制宜。對於長勢偏弱的小麥,應在拔節初期進行肥水管理,促弱苗轉向壯苗生長;對土壤肥力中等、長勢好的小麥,應在拔節中期追肥澆水;對於肥力較高、偏大旺長的小麥,應在拔節後期追肥澆水,控小麥旺長,促進壯苗生長。


追肥時要注意將肥料開溝深施,不要撒施,以提高肥效。一般畝追尿素10—15公斤,在追施氮肥的同時,畝追鉀肥8—10公斤。

小麥中後期,尤其抽穗期以後是病蟲害集中發生盛期,主要有白粉病、鏽病、麥蚜、麥蜘蛛、吸漿蟲等危害。應科學選用高效低毒的殺蟲殺菌劑,認真進行科學防治,比如小麥紅蜘蛛,選用阿維菌素防治。

總之,做好小麥中後期的田間管理,對於減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數,保根保葉,增加粒重是重要環節,也是關鍵階段。


彝家山妮


小麥苗期生長不好,造成的原因很多:

①秸稈還田後播種的小麥,要在播種後一個星期內,澆一遍水,以利與小麥全苗。

②適時冬灌,以12月份的上旬為最佳時機。

③11月20日前,利用晴好天氣,溫度在15度以上,噴施除草劑,以解決雜草和麥苗爭水爭肥之弊端,這時的雜草才發芽,及時噴藥要比春季有事半功倍之效果。

④可在開春後返青期每畝噴施(蕓薹素8g十磷酸二氫鉀/1Og十粉鏽寧粉劑2Og)混合液,既可壯苗也可促進春季有效分櫱的形成,還可以防治紋枯病:白粉病,鏽病的發生。

⑤小麥出穗後至揚花前,結合“一噴三防”噴施磷酸二氫鉀,每畝15g,蕓薹素內脂8g,以促進麥粒灌漿,增加小麥對乾熱風等病害的抗性,以確保取得全面的豐收!


村野農夫天蒼茫


小麥苗期生長不好,首先影響分櫱及根系生長,其次不利於小麥安全越冬,不僅容易遭受低溫凍害影響,而且嚴重時甚至麥苗會凍死,進而嚴重影響小麥產量。所以為避免出現減產,既要加強當前小麥管理,促使苗情升級轉化,以增加畝穗數,同時也要做好中後期管理,以增加穗粒數,提高粒重來增加產量。

對當前及其越冬以前要以促進分櫱生長為重點進行管理。雖然目前已經立冬,但溫度仍然偏高,沒有進入實際意義的越冬,能滿足小麥生長,可以利用近期降雨及時追施少量尿素,能有效促進葉片生長及其分櫱增加,結合噴施碧護加美州星加磷酸二氫鉀,則促進分櫱,增強抗逆性,預防凍害更好。沒有降雨的宜結合條件及時進行澆水,一般越早越好,不及至少越冬水要保證澆灌,否則小麥越冬死苗率高,不利於高產。

明年春季小麥返青後要及早追施返青肥,同時儘早進行化除,避免雜草與小麥掙肥掙水等,以利小麥快速恢復生長,以補充年前分櫱不足,增加基本苗數,水分不足的,要及早澆返青水,或結合澆水追施返青肥。拔節後根據返青肥追施情況推遲拔節肥或不施拔節肥,在小麥拔節後群體葉舌褪淡時重視拔節孕穗肥,可以尿素為主搭配少量鉀肥,即可促進莖杆粗壯,同時利於小麥增加穗粒數,小麥抽穗揚花初期,可以及時畝追施6-8斤尿素做粒肥,葉面噴施尿素水溶液加磷酸二氫鉀加美州星或海藻酸兩次,7-10天一次,利於促進小麥灌漿,增加粒重,提高產量,一般只要確保小麥中後期田間水分適宜,小麥產量都會很高的。

另外,要想產量高,還要注意防治好小麥赤黴病,紋枯病等病蟲害,冬前至小麥拔節前,要重點防治麥蜘蛛,蚜蟲紋枯病等病蟲害,中後期,要重點防治赤黴病,紋枯病及蚜蟲等,尤其這兩年赤黴病對小麥產量是也很大的,一定要重視。

總之,除加強水肥管理,保持生長健壯外,還要注意根據當地小麥病蟲草害發生情況及時防治好,才能確保不會因年前長勢不好影響產量。


玉米花生大講堂


雷公雨神不會也移民了吧?好不容易回來一趟,還把咱壽光菜籃子給泡了,那可是咱全國最大的菜園啊!迴歸正題,今年秋天天氣有點特殊,出現大面積乾旱,導致相當大一般分小麥出苗不好,出現缺苗斷壟現象,今天立冬了,還有相當一部分小麥沒能播種。小麥苗期生長不好,為避免出現減產,現在就應該採取措施進行補救,對缺苗嚴重的地塊,首先要做的就是抓緊趁雨進行補種,當然,中後期管理非常重要,現在就著重分享一下小麥中後期如何進行管理:

1、防除田間雜草。糧食不值錢,大家多數都是播上種子就很少再去地裡看了,如果雜草防治不及時,很容易會出現雜草為害,爭肥爭水爭陽光,對小麥正常生長影響很大,如果播種結束後沒來得及進行噴霧除草劑,第二年返青期一定要進行補噴。

這不是花園,是麥田,是麥田!

2、防止凍害。在小麥孕穗期,容易發生倒春寒,有些抗凍性差的品種很容易遭受凍害,預防措施當然是選擇抗凍品種,但此時最好的管理措施是及時澆水,葉面噴霧磷酸二氫鉀和雲苔素內酯,儘快恢復葉片功能,減輕危害。

3、病害防治。小麥常見的病害有鏽病、紋枯病和赤黴病,這三種病害往往會同時發生,導致小麥後期出現枯枝白穗,造成較大減產,尤其被赤黴病感染的麥子對人畜都有毒,在小麥抽穗後多陰雨天氣,就要噴藥預防,常用的藥劑有戊唑醇、唏唑醇等。

細看圖中超過百分之十的麥穗感染了赤黴病(放大了看)。

4、蟲害防治。小麥常見害蟲主要是紅蜘蛛和蚜蟲,這兩種害蟲雖然個體小,但群體很大,危害非常嚴重,防治不及時就會造成大量減產。2010年山東小麥遭遇嚴重乾旱,紅蜘蛛發生嚴重的麥田幾乎導致絕產,防治常用藥劑有阿維噠蟎靈,防治蚜蟲常用藥劑有吡蟲啉、噻蟲嗪等。

5、防風災。在小麥生長中後期,經常會出現強對流天氣,短時間強風導致小麥倒伏,防止措施是選用抗倒伏品種,少施氮肥增施磷鉀肥,但一旦遭遇風災,可採取措施不多。

6、防乾熱風。小麥進入灌漿期,乾旱和高溫常有發生,因此,在小麥進入灌漿期,要及時進行葉面噴霧磷酸二氫鉀和雲苔素內酯,加快小麥灌漿成熟,促使籽粒飽滿。

小麥都倒成這樣了,你還能有啥好辦法?


五穀豐登農業


小麥苗期生長不好,避免出現減產,中後期

該如何管理?

小麥苗期生長不好首先要找到原因,安情況採取措施,一般有一下幾種情況。

1.病蟲害。

2.田間雜草多。

3.用肥過多或施肥不均造成燒苗。

4.由於麥種的質量問題或種植深淺等問題造成出牙率少,麥苗稀少。

基本就以上幾種情況。對產生病蟲害的麥苗要立即施藥,噴霧器噴藥時最好加點葉面肥,快速恢復麥苗正常生長。

田間雜草多的把草除掉,澆水追肥即可。用肥不要多,比喻尿素畝用量十斤左右。

用肥不對造成燒苗的要及時澆水,緩解一下。

以上是對麥苗症狀的及時處理,對於這些生長不好的麥苗過冬前要大水澆一遍,做好防凍措施。

麥苗開春返青前後澆水一次,追喂肥料,尿素一般畝用量二十斤,還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小麥拔節時必須澆一遍水,小麥秀穗後注意蚜蟲防治。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經驗而已,希望大家共同議論探討,寫出你的經驗,讓農民的小麥產量來年又是一個大豐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