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迎穴》有緩解咽喉腫痛、咯血、喘息、瘰癧、癭氣、高血壓等!

導讀:人迎穴歸屬足陽明胃經,有緩解治療咽喉腫痛、咯血、喘息、瘰癧、癭氣、高血壓等作用,人迎穴的位置:結喉旁開1.5寸,胸鎖乳突肌的前緣,詳見本文圖解人迎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人迎穴的準確位置圖】

《人迎穴》有緩解咽喉腫痛、咯血、喘息、瘰癧、癭氣、高血壓等!

【圖解人迎穴的位置】

【人迎穴】位於頸部,結喉旁開1.5寸,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

【3秒鐘取穴】正坐,從喉結往外側量2橫指,可感胸鎖乳突肌前緣動脈搏動處。即:取此穴道時要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仰靠的姿勢,人迎穴位於頸部,前頸喉結外側大約三釐米處。

【穴位解剖】有頸闊肌,在胸鎖乳突肌前緣與甲狀軟骨接觸部;有甲狀腺上動脈;當頸內、外動脈分歧處,有頸前淺靜脈,外為頸內靜脈;布有頸皮神經,面神經頸支,深層頸動脈球,最深層為交感神經幹,外側有舌下神經降支及迷走神經。

《人迎穴》有緩解咽喉腫痛、咯血、喘息、瘰癧、癭氣、高血壓等!

【穴名解說】

【人迎穴】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足陽明胃經。足陽明、少陽之會。別名:天五會、五會。

【穴義】胃經氣血由此輸供頭以下的身體各部。

(1)人迎。人,民眾也,指胸腹部。迎,迎受也。人迎名意指胃經氣血由本穴向胸腹以下的身體部位傳輸。本穴物質為地倉穴分流傳來的地部經水,其傳輸部位是頭部以下的胸腹手足。與大迎穴傳送上頭的氣血相比,頭部為君,其所受氣血為大、為遵,胸腹手足部則為民,氣血物質的配送方式不同,故本穴名為人迎。

(2)天五會、五會。天,指本穴所在部位在天。五會,指本穴的氣血物質由胃所受的五穀雜糧精微物質所化,穴內氣血包含人體五臟六腑等各個部位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故名。

《人迎穴》有緩解咽喉腫痛、咯血、喘息、瘰癧、癭氣、高血壓等!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性溫熱。

【運行規律】經水循胃經地部下行水突穴。

【功能作用】接收胃經氣血並分流胸腹。

【人迎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症】高血壓、咽喉腫痛、氣管炎、支氣管炎、氣喘、癭氣、胸滿氣逆、咽喉腫痛、食慾不振、高血壓。

【作用功效】人迎穴,理氣降逆、利咽散結、利咽散結、通經活絡。

【穴位配伍】咽喉腫痛配伍穴位:人迎穴。

氣喘配伍穴位:人迎穴、高血壓配伍穴位:人迎穴。

疾病概述:咽喉腫痛是口咽和喉咽部病變的主要症狀,以咽喉部紅腫疼痛、吞嚥不適為特徵,又稱"喉痺"。咽喉腫痛見於西醫學中的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和單純性喉炎、扁桃體周圍膿腫等。

按摩順序與技法:首先用中指按摩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的大椎穴2分鐘,接著以食指指腹按揉人迎穴1分鐘,最後按壓手部的合谷穴20次。

現代女性以瘦臉為美,以面部皮膚緊縮為美,以單下巴為美。為此,很多女性不惜重金購買各種各樣的高檔美容品,或者定期前往美容院做美容、按摩,有的甚至採用動手術等方式。根據中醫臨床理論,只要每天能夠堅持不懈地按壓此穴位,就可以輕輕鬆鬆達到美容的效果。

經常用手指按壓人迎穴,還有利於增進面部的血液循環,能夠使臉部的皮膚緊縮,並且可以去除雙下巴。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治法原則】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之。

【經穴用法】推拿:揉法、指推法、摩法。但人迎穴,被重力點中後氣滯血淤、頭暈。

【特效按摩】常用拇指指腹輕輕上下按壓人迎穴,每次1~3分鐘,可促進血液循環,調節血壓,清咽利喉。

【按摩療法】將食指中指併攏,兩指指腹揉按人迎穴100~200次,長期按摩,對咽喉腫痛、氣喘、高血壓等具有良好的療效。(經常用拇指指腹輕輕上下按壓人迎穴,每次1~3分鐘)。

【艾灸療法】不宜灸。《甲乙》:禁不可灸。

【刮痧療法】用角刮法,從上向下刮拭人迎穴2~3分鐘,隔天一次,可治療癭氣等。

【刺灸療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避開頸動脈。

【穴位相關閱讀】

【免責忠告】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位養生堂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