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掉“野生”作家:一場“沙雕文化人”的清潔運動

什麼樣的人在今天才能稱為作家?“新浪讀書拉力賽”讓人開了眼界。


幹掉“野生”作家:一場“沙雕文化人”的清潔運動



11月16日,微博讀書發起一波名為“2018你最喜愛的作家投票”的投票活動,該活動選擇在讀書領域且微博活躍粉絲較多的60位微博作家大V進入投票榜單。根據規則,每人每天能投20票,為期一個月,因為耗時過長,所以網友稱它為“新浪讀書拉力賽”。

這個打著“閱讀V時代”標籤的拉力賽可謂包羅萬象,既有咪蒙、李誕這樣的網紅,也有非天夜翔、蝴蝶藍、南派三叔等網文作者,更有莫言、周國平、席慕蓉、嚴歌苓等傳統作家。


幹掉“野生”作家:一場“沙雕文化人”的清潔運動



按理說這種投票沒有什麼水花,無人在意,可一夜之間,微博上突然掀起一陣“跨欄風潮”。究其原因,還要從如今的榜單首位作者江南說起。

一場因刷榜引發的“跨欄”運動

如今刷榜打投早已不是娛樂圈粉絲的專利,一些“網紅”作家甚至開始自立門戶,通過營銷拓寬賺錢道路,擁有不少狂熱粉絲。

在微博讀書發佈投票活動開始後,沈煜倫、沈肯尼兩人的粉絲就憑藉整齊劃一的打榜組織將“沈氏夫夫”刷到了榜單第一的位置。而碰巧,《九州縹緲錄》、《龍族》的作者江南看到了這個榜單,為自己投了一票後,不小心分享到了微博主頁上。


幹掉“野生”作家:一場“沙雕文化人”的清潔運動



江南作為暢銷小說的領軍人物,曾一度躋身2013第八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首富的位置,可見其作品銷售量之高,影響之大。粉絲看到江南的微博之後,也順手幫江南投了一些票,順便對江南“催更”。可是就是這麼“順手一投”,卻把江南投到了活動投票的冠軍之位。

“沈氏夫夫”的粉絲“賊喊捉賊”,聯合舉報江南投票注水,指責冠軍的投票結果有失公正。這一番荒唐的行為引起了廣大網友的注意,可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看到了這個榜單目前的現狀後,網友自發“打撈”各位作家和大佬。


幹掉“野生”作家:一場“沙雕文化人”的清潔運動


在網友的助力下,此事迅速擴散,上了微博熱搜。各位作家和大佬登上榜單前列後,“沈氏夫夫”的粉絲終於在網友的輿論和榜單面前低頭,官方後援會發佈道歉聲明,結束了這場鬧劇。


幹掉“野生”作家:一場“沙雕文化人”的清潔運動



在好作品和真作者面前,“網紅”寫手們紛紛變成“跨欄”,只有等著各家的粉絲帶著自己的作家們跨過的宿命。

流量“書生”的自我營銷

在這場投票刷榜的鬧劇背後,沈肯尼、沈煜倫這兩個人也引起了無數人的好奇。在看了他們的作品以後,吃瓜群眾產生疑問,這種“要故事沒故事、要內涵沒內涵、要文筆沒文筆”的三流寫手是怎麼搖身一變成了萬千女粉絲追捧的“明星作家”的?


幹掉“野生”作家:一場“沙雕文化人”的清潔運動



沈肯尼和沈煜倫在微博上是以情侶身份展現給大眾的。2012年,在沈肯尼的早期連載作品《沈肯尼的成長日誌》裡,描述了他和沈煜倫的戀愛經過,這是個“三角戀”故事,可以說是“又痛又虐”。

加上兩個人高學歷、優渥的家庭背景、特殊的男男情侶身份以及微博上兩個人定期的“賣腐”和互動,與很多小說設定相符,使他們快速收穫了一大批忠實的女粉絲。

在積累了一些人氣之後,沈肯尼、沈煜倫陸續出了幾本書,甚至開了自己的護膚品牌,使年輕的“才氣作家”加持了年少有為的人設。這幾本書均被粉絲熱捧進亞洲好書榜單。目前,“沈氏夫夫”在微博的粉絲數達幾百萬,不亞於一些主流明星。

除了“沈氏夫夫”之外,很多流量書生也在用此套路。名列榜單之內的麥洛洛、張皓宸等也是從日常取材,將自己的生活狀態寫成段子後出書,直戳部分女性的心理痛點,或做直播來圈粉,。


幹掉“野生”作家:一場“沙雕文化人”的清潔運動



如今的短視頻、自媒體行業發達,流量書生們熟悉了市場環境,通過包裝經營自己換取商業價值。不論是寫出的書,還是那些為他們沒日沒夜打投的粉絲,不過都只是他們賺錢的媒介。

文學偶像漸漸遠去

這次投票過後,很多網友也紛紛回憶作為“書粉”的時光,並表示如今的文學作品“一代不如一代”。


幹掉“野生”作家:一場“沙雕文化人”的清潔運動



2018年10月30日金庸逝世,一同帶走了幾代人的青春記憶。畢竟曾經有很多人在租書店裡找尋金庸作品傳閱觀看,默默在心中勾畫著金庸筆下的武林,這些記憶彌足珍貴。

金庸的作品可以說是空前絕後,讀者對金庸作品的探討,也是經久不衰。直至今天,金庸的作品無論被翻拍多少遍,人們依然懷揣著一種濃烈的“情懷感”。


幹掉“野生”作家:一場“沙雕文化人”的清潔運動



反觀如今的文壇,雖然看上去有聲有色、歌舞昇平,卻如同一個徒有包裝的空殼,少有內涵。真正能像金庸一樣引起朋友圈集體憑弔懷念的作者,幾乎是海底撈針。

文學偶像為何離我們越來越遠呢?

一方面,網絡的逐年發展使得網絡文學平臺漸漸興起,且更加多樣化。如今出版業成了夕陽產業,新媒體和電子書漸漸代替了紙媒。市場需求的變化、大眾的觀念、以及娛樂至上的現狀,漸漸造成了網絡文學扎堆的現象。如今精品內容的生存環境較以往甚至變得苛刻起來,大眾的選擇多了,無法對進行內容過濾。


幹掉“野生”作家:一場“沙雕文化人”的清潔運動



另一方面,網紅文學和網絡文學等新興品類既利於傳播,又符合一些年輕人的口味,加之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載體,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市場。

人口紅利、人氣至上的法則使得很多作品在商業化的選擇下被區分甚至淘汰,有人氣的可以變成影視作品,有內涵的卻不一定會被選擇。

金庸、王朔、王小波、韓寒……他們都曾是轟動一時的文學偶像,是一代人的共同回憶。喜愛王小波的讀者,將王小波的名字變成接頭暗號,憑此來辨識同類;金庸的影響力廣闊而持久,而今這種文化上的“共感”逐漸消失。


幹掉“野生”作家:一場“沙雕文化人”的清潔運動



反觀“新浪讀書”這次投票折射出來這個時代的作家群像,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需要“百度一下才知道是誰”的也許佔比重不小。“文學偶像”逐漸消亡,“偶像文學”大行其道,所謂文學,也成為“網紅經濟”的一個鏈條。

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野生作家”究竟能橫行幾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