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掉“野生”作家:一场“沙雕文化人”的清洁运动

什么样的人在今天才能称为作家?“新浪读书拉力赛”让人开了眼界。


干掉“野生”作家:一场“沙雕文化人”的清洁运动



11月16日,微博读书发起一波名为“2018你最喜爱的作家投票”的投票活动,该活动选择在读书领域且微博活跃粉丝较多的60位微博作家大V进入投票榜单。根据规则,每人每天能投20票,为期一个月,因为耗时过长,所以网友称它为“新浪读书拉力赛”。

这个打着“阅读V时代”标签的拉力赛可谓包罗万象,既有咪蒙、李诞这样的网红,也有非天夜翔、蝴蝶蓝、南派三叔等网文作者,更有莫言、周国平、席慕蓉、严歌苓等传统作家。


干掉“野生”作家:一场“沙雕文化人”的清洁运动



按理说这种投票没有什么水花,无人在意,可一夜之间,微博上突然掀起一阵“跨栏风潮”。究其原因,还要从如今的榜单首位作者江南说起。

一场因刷榜引发的“跨栏”运动

如今刷榜打投早已不是娱乐圈粉丝的专利,一些“网红”作家甚至开始自立门户,通过营销拓宽赚钱道路,拥有不少狂热粉丝。

在微博读书发布投票活动开始后,沈煜伦、沈肯尼两人的粉丝就凭借整齐划一的打榜组织将“沈氏夫夫”刷到了榜单第一的位置。而碰巧,《九州缥缈录》、《龙族》的作者江南看到了这个榜单,为自己投了一票后,不小心分享到了微博主页上。


干掉“野生”作家:一场“沙雕文化人”的清洁运动



江南作为畅销小说的领军人物,曾一度跻身2013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的位置,可见其作品销售量之高,影响之大。粉丝看到江南的微博之后,也顺手帮江南投了一些票,顺便对江南“催更”。可是就是这么“顺手一投”,却把江南投到了活动投票的冠军之位。

“沈氏夫夫”的粉丝“贼喊捉贼”,联合举报江南投票注水,指责冠军的投票结果有失公正。这一番荒唐的行为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注意,可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看到了这个榜单目前的现状后,网友自发“打捞”各位作家和大佬。


干掉“野生”作家:一场“沙雕文化人”的清洁运动


在网友的助力下,此事迅速扩散,上了微博热搜。各位作家和大佬登上榜单前列后,“沈氏夫夫”的粉丝终于在网友的舆论和榜单面前低头,官方后援会发布道歉声明,结束了这场闹剧。


干掉“野生”作家:一场“沙雕文化人”的清洁运动



在好作品和真作者面前,“网红”写手们纷纷变成“跨栏”,只有等着各家的粉丝带着自己的作家们跨过的宿命。

流量“书生”的自我营销

在这场投票刷榜的闹剧背后,沈肯尼、沈煜伦这两个人也引起了无数人的好奇。在看了他们的作品以后,吃瓜群众产生疑问,这种“要故事没故事、要内涵没内涵、要文笔没文笔”的三流写手是怎么摇身一变成了万千女粉丝追捧的“明星作家”的?


干掉“野生”作家:一场“沙雕文化人”的清洁运动



沈肯尼和沈煜伦在微博上是以情侣身份展现给大众的。2012年,在沈肯尼的早期连载作品《沈肯尼的成长日志》里,描述了他和沈煜伦的恋爱经过,这是个“三角恋”故事,可以说是“又痛又虐”。

加上两个人高学历、优渥的家庭背景、特殊的男男情侣身份以及微博上两个人定期的“卖腐”和互动,与很多小说设定相符,使他们快速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的女粉丝。

在积累了一些人气之后,沈肯尼、沈煜伦陆续出了几本书,甚至开了自己的护肤品牌,使年轻的“才气作家”加持了年少有为的人设。这几本书均被粉丝热捧进亚洲好书榜单。目前,“沈氏夫夫”在微博的粉丝数达几百万,不亚于一些主流明星。

除了“沈氏夫夫”之外,很多流量书生也在用此套路。名列榜单之内的麦洛洛、张皓宸等也是从日常取材,将自己的生活状态写成段子后出书,直戳部分女性的心理痛点,或做直播来圈粉,。


干掉“野生”作家:一场“沙雕文化人”的清洁运动



如今的短视频、自媒体行业发达,流量书生们熟悉了市场环境,通过包装经营自己换取商业价值。不论是写出的书,还是那些为他们没日没夜打投的粉丝,不过都只是他们赚钱的媒介。

文学偶像渐渐远去

这次投票过后,很多网友也纷纷回忆作为“书粉”的时光,并表示如今的文学作品“一代不如一代”。


干掉“野生”作家:一场“沙雕文化人”的清洁运动



2018年10月30日金庸逝世,一同带走了几代人的青春记忆。毕竟曾经有很多人在租书店里找寻金庸作品传阅观看,默默在心中勾画着金庸笔下的武林,这些记忆弥足珍贵。

金庸的作品可以说是空前绝后,读者对金庸作品的探讨,也是经久不衰。直至今天,金庸的作品无论被翻拍多少遍,人们依然怀揣着一种浓烈的“情怀感”。


干掉“野生”作家:一场“沙雕文化人”的清洁运动



反观如今的文坛,虽然看上去有声有色、歌舞升平,却如同一个徒有包装的空壳,少有内涵。真正能像金庸一样引起朋友圈集体凭吊怀念的作者,几乎是海底捞针。

文学偶像为何离我们越来越远呢?

一方面,网络的逐年发展使得网络文学平台渐渐兴起,且更加多样化。如今出版业成了夕阳产业,新媒体和电子书渐渐代替了纸媒。市场需求的变化、大众的观念、以及娱乐至上的现状,渐渐造成了网络文学扎堆的现象。如今精品内容的生存环境较以往甚至变得苛刻起来,大众的选择多了,无法对进行内容过滤。


干掉“野生”作家:一场“沙雕文化人”的清洁运动



另一方面,网红文学和网络文学等新兴品类既利于传播,又符合一些年轻人的口味,加之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载体,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市场。

人口红利、人气至上的法则使得很多作品在商业化的选择下被区分甚至淘汰,有人气的可以变成影视作品,有内涵的却不一定会被选择。

金庸、王朔、王小波、韩寒……他们都曾是轰动一时的文学偶像,是一代人的共同回忆。喜爱王小波的读者,将王小波的名字变成接头暗号,凭此来辨识同类;金庸的影响力广阔而持久,而今这种文化上的“共感”逐渐消失。


干掉“野生”作家:一场“沙雕文化人”的清洁运动



反观“新浪读书”这次投票折射出来这个时代的作家群像,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需要“百度一下才知道是谁”的也许占比重不小。“文学偶像”逐渐消亡,“偶像文学”大行其道,所谓文学,也成为“网红经济”的一个链条。

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野生作家”究竟能横行几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