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一個國家要改變其制度就一定要進行“革命”嗎?

藍海2018X007


這其實涉及到國際關係和國際政治學的常識,木叔很願意給大家普及一些自己對這個問題的基本看法。

先說個總體意見——

革命其實有很多種,有暴力革命,也有非暴力革命。甚至改革在某種程度上也被視為革命的一種形式,也就是對過去制度的命運的顛覆。

當然我們可能更多地認為革命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暴力形式,其實革命是具有木叔所言的這三種形式的。這也就意味著一個國家和社會的改變,是離不開革命的,甚至是一定要進行革命的。

下面分別解釋一下:

暴力革命:

這種方式比較常見,比如8年前的阿拉伯之春,突尼斯、埃及等國家民眾不滿長期統治的獨裁者,他們在街頭抗議,與獨裁政府的警方對峙,有的甚至引發了內戰。比如敘利亞問題。

最終有的推翻了諸如穆巴拉克這樣統治埃及30年的獨裁者,建立了基本的選舉和民主制度。有的還處在變化當中,比如敘利亞戰爭還沒完全結束,巴沙爾依然在臺上。

非暴力革命:

如果熟悉國際關係史的朋友,知道印度聖雄甘地,他領導的一場革命就是“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對英國殖民者的統治,他號召印度人不用暴力和起義的方式推翻,而是用非暴力的方式,以不合作和抵制的方式來促進英國人的改變。

主要的特點是和平、不合作。採取的方式主要是抵制參加英國殖民當局的政府和相關機構工作,拒絕進入英國人的學校,抵制英國貨、抵制英國人徵稅等。

這樣的革命好處是,此種方式與印度教的一些非暴力理念也很契合,因此在印度反抗英國殖民者運動中獲得了廣大民眾的支持。

改革:

與暴力革命和非暴力革命相比,改革有一些不同。主要是前兩者都是“對立面”主導的,而改革更多的是“統治者”主導的。

例子也很多,如果成功了結果也是顛覆性的,甚至於一場暴力革命沒太多區別。

比如100多年前日本的明治維新,就是天皇主導,日本資產階級和封建領主自上而下的一場帶有革命性質的改革。

說這個具有革命性質一點也不為過,它等於徹底顛覆了日本2000年的制度,無論在政治、老百姓生活、經濟體系、軍事發展、乃至國家戰略上,都有了幾乎徹底的變化。

儘管保留了封建殘餘,但基本上明治維新讓日本簡直換了一個模樣。從之前被西方人壓迫的東方小國,幾十年時間就成長為和西方列強並列的資本主義強國。

至今日本人一直把自己看作西方國家,本質上就源於明治維新。

這樣的改革,與一場暴力革命達到的效果相比,或許差不多吧!


你如何看待這個話題?


木春山談天下


如果一個國家產生大量的腐敗,國民對此深惡痛絕,然而一大批貪官被懲治了,然後一大批官員又前赴後繼,腐敗不能根除,反而變本加利。這說明制度出了問題,政策同樣出了問題,那麼,這就是制度性的腐敗,政策上的腐敗。如果統治者堅持這個不合理的制度,不改變現狀,民眾對此肯定提出很多批評的言論。可是統治者對民眾的不滿置之憫聞,反而變本加利實行維護其既得利益,成為少數人的政府。就產生了專制的特權制度。而使大部分的人置於水深火熱之中。當雙方的尖銳對立,矛盾不斷加劇惡化,到了矛盾爆發的臨界點,就形成了水火不能相容的局面。就產生了鬥爭,也可以說叫革命。試圖推翻這個制度。所以,一個國家要改變其制度,在通常情況下,一定要通過革命來改變其制度。當然,如果統治者通過深化改革,實行全面民主,法治,公平合理,平等普世的制度。做到剷除權貴的特權,得到民眾的認可和擁護。這不處乎是一個以和平的方式,或稱民主政治的的手段,或稱非暴力的革命來改變其國家不合理的,或者是專制的國家制度。


偉岸的根


只要是獨裁,專制,暴政的話想改變成民主,自由的體制,必須要革命的。


user1819773726841


革命不革命要看統治者自覺不自覺,如果死抱著既得利益不放,死抱著權力不放,死抱著專制制度不放,只有革命!


大公異聞


專制國家必須要暴力革命,因為利益集團不可能自願放棄即得利益而讓利於民眾。在中華5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改朝換代流血最少的算是清朝向民國過渡,其他都是血流成河。 民主國家,當然是指真正的民主國家,不是掛羊頭賣狗肉的民主國家,政權的更疊,即所謂的改朝換代是用選票決定的,不需要暴力革命,是社會成本最少的變革。


手機用戶69567364494


不改革就革命,全面民主憲政。


高舉公民的話語權


只要人民有直接選舉權,就不會出現動亂。


天馬行空192322275


如果拿自己的歷史

尋找答案

要麼是搶

要麼是陰謀奪權

權謀是中國最令人迷醉的文化。

但從世界眼光看

從不同民族的歷史看

政權輪替並非要革命

啟蒙運動的思想家已經論證出來

人民才是國家主權的擁有者。

現在世界上大部分國家

都是由人民選擇總統、議員、市長、鎮長

誰的為人民服務方案好

得票就高

就有機會當選。


透視線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認為改變制度其實是一種經濟問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而要改變上層建築首先得在經濟基礎上下功夫。這其實就是一場革命。當然,流血犧牲和改朝換代也是一種革命,制度改良也是一種革命,有時制度改良比流血犧牲更困難。

改變制度其實也是一種經濟利益的讓度,因為各種制度已嚴重製約了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前進,這種社會制度已成了嚴重製約社會進步和公平的障礙,成了影響社會財富分配均衡的絆腳石。

而要改變制度必然需要既得利益者放棄已有的利益,也就是統治社會的階層必須犧牲自己的利益,甚至完全放棄自己的利益,這顯然有點與虎謀皮的味道,既得利益者是不肯輕易放棄既得利益,必然採取阻止措施,甚至會利益自己手中掌握的權力和專政機器扼殺改良者,這就必然引導中下層無產者對上層的反對與反抗,也就讓流血犧牲的革命不可避免。

尤其,如果一個國家政府極度腐敗,其貪婪的程度 讓中下層人民無法生活才揭杆而起將原來的朝代連同他的制度推翻。所以,改變社會制度是最終是離不開革命的。


財經深思


可用民主選舉的辦法啊。美國的首任總統華盛頓打下江山後,就當兩屆總統就讓位了。以後美國國家規定國家行政領導人,只能選舉產生,並只能是當選兩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