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高新區30年 · 寄語

中關村:當好創新發展的旗幟 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國家高新區30年 · 寄語

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主任 翟立新

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國家高新區成立30週年。作為我國第一個高新區和科技體制改革重要發源地,中關村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與經濟相結合的新路子。特別是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關村以來,中關村改革開放持續深化、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新經濟新業態蓬勃發展,取得了全方位、突破性成效,成為世界知名的“創新名片”。

一是充分發揮“試驗田”作用,始終走在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最前列。探索建立了科技人員創辦民營科技企業的新機制,率先開展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企業產權制度、企業信用、知識產權、“新三板”等重要改革試點。2013年以來,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進入由科技體制改革向全面創新改革轉變的新階段,有力地破除科技成果管理、鼓勵創新創業稅收、人才管理改革等一系列束縛創新創業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障礙。近5年來,有20餘項試點政策推廣到全國或其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科技成果轉化試點政策納入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

二是充分發揮科教資源集聚優勢,湧現出一批自主創新重大成果。作為我國科教創新資源最集聚的區域,中關村以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以產學研合作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催生重大創新成果。近5年來,在中關村誕生了百度無人駕駛平臺、龍芯通用CPU 3A3000、芯視界量子點芯片、紫光展銳移動智能通信芯片、寒武紀商用深度學習處理器、中芯國際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製造工藝、大唐5G標準、航材院石墨烯材料製備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目前,中關村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8萬件,是2013年的2.8倍;累計主導創制發佈標準7858項,其中國際標準330項,是2013年的2.5倍。

三是充分發揮技術創新引領作用,培育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無論是PC時代、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還是人工智能時代,中關村一直引領著我國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潮流。先後誕生了聯想、方正、紫光、用友、搜狐、百度、新浪、中星微、京東方、龍芯等代表性公司,特別是近年來,京東、小米、奇虎360、今日頭條、美團、地平線、曠視、商湯等一批新生代科技企業快速崛起,初步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健康、智能製造和新材料、節能環保、現代交通、新興服務業等六大新興產業集群。2017年,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已發展至2.2萬家,企業總收入達5.3萬億元,是2013年的1.7倍。

四是充分發揮創新要素集聚優勢,引領創新創業蓬勃發展。發揮人才、技術、資本“三駕馬車”要素集聚優勢,中關村積極搭建平臺、整合資源,推動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各類人才、創業孵化機構和風險資本融合互動,形成了有利於創新創業的生態系統。截至目前,中關村擁有留學歸國人才和外籍從業人員超過4萬人,“千人計劃”專家1343人,約佔全國的19%。2017年中關村發生股權投資金額1557.1億元,約是2013年的12倍,佔全國1/3以上,已成為全球風投最活躍的區域之一。目前,中關村擁有191家創新型孵化器、29家大學科技園,以及上千家法律、會計、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和產業聯盟、行業協會、民辦非企業單位,形成了覆蓋企業成長全生命週期的服務體系。2017年新創辦科技型企業近3萬家,約是2013年的5倍。

五是充分發揮輻射與鏈接作用,成為我國開放創新的橋頭堡。作為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主陣地,中關村形成了“一區十六園”的京內發展格局,並輻射帶動全國創新發展。2017年技術合同成交額3549億元,佔全國近1/3。與津冀等多個地區共建24個合作園區和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實現了技術輸出、政策輸出、品牌輸出。中關村積極鏈接全球創新網絡,聚集了300多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或研發中心,境外上市公司101家,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或分支機構千餘家,在美國硅谷、英國倫敦等地設立10個海外聯絡處,並每年舉辦上萬場國際交流合作活動。

中關村的創新發展成效是黨中央、國務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與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每個重要時期,黨中央、國務院都作出了重大決策部署,為中關村的發展指明瞭方向。我們體會,建設好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要做到“五個堅持”:堅持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在發展大局中體現使命擔當;堅持以深化改革為動力,先行先試探新路;堅持以創新為引領,著力構築競爭新優勢;堅持廣聚天下英才,形成獨特的創新創業文化;堅持發揮好市場和政府兩個方面作用,營造良好創新生態。

面向未來,中關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和中關村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抓緊實施中關村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加強高質量科技創新供給,加大制度供給力度,進一步支撐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重慶高新區:不忘初心 砥礪奮進 開創新時代重慶高新輝煌

國家高新區30年 · 寄語

重慶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劉小強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國家高新區成立30週年,也是重慶高新區獲批國家高新區27週年。作為全國首批國家高新區,我們始終篤定初心,秉持“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宗旨,在不同歷史階段為重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領跑重慶。

二十七載砥礪奮進,深化改革跑出創新發展“加速度”。重慶高新區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為統攬,不斷深化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激發市場活力。深化科技體制綜合改革,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改革全國率先成功試點,在重慶市率先成功試點“渝新券”,科技成果初始權益分配等改革啟動試點。制定鼓勵自主創新專項政策“龍九條”,在人才綠卡、知識產權作價融資等9個方面努力營造成為重慶市最優的創新政策環境。

二十七載砥礪奮進,創新創業活力持續迸發。重慶高新區建成清華啟迪、創客邦等市級及以上孵化器和眾創空間12個,形成“苗圃—孵化—加速—產業化”的孵化鏈條。創新工場、網易聯合創新中心、創業黑馬等落戶,建成重慶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市級及以上創新平臺94個。設立我國西南地區首個科技要素交易中心和重慶市首家綜合性科技服務大市場。聚集中央“千人計劃”等市級及以上科技創新創業人才69人。研發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4.6%、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6.5件。提速打造以人工智能為引領的重慶創新創業中心和重慶科學城。

二十七載砥礪奮進,高新技術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引進英特爾、臺聯電等全球行業領軍企業,推進格力、秦安機電等龍頭企業智能化改造升級,培育形成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新材料、高技術服務等主導產業集群。打造國家質檢基地、國家生物產業基地、重慶數碼城、重慶集成電路產業園、重慶石墨烯產業園、重慶新媒體產業園等現代產業基地。

啟航未來,重慶高新區將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加快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躋身全國一流高新區行列。

重慶高新區將全面深化改革,打造重慶創新驅動新引擎。從管理體制、開發範圍、政策環境等方面,推動重慶高新區體制機制全面升級。高水平推進重慶創新創業中心和重慶科學城建設,打造中國首座人工智能城市,建設投資者創新創業、老百姓宜居宜業的重慶首善之地。

重慶高新區將強化自主創新,建設重慶創新創業高地。集中精力抓好政策、平臺、服務、氛圍四個方面的工作,著力解決創新創業必需的陽光、土壤、養分和空氣。著力培育引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打造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一批新型研發機構,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打造科技創新戰略高地。

重慶高新區將加快動能轉換,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新經濟、新產業。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及未來信息網絡、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及生命科學、新材料、高端裝備、現代服務業六大千億級主導產業集群。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重慶高新區正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弘揚“知行合一、激情創業”的重慶高新精神,加快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西部創新中心和全球功能性創新中心。

西安高新區:奮力譜寫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國家高新區30年 · 寄語

西安市委常委,西安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航天基地黨工委書記 鍾洪江

歲序更替,華章日新。2018年,既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國家火炬計劃實施30週年、國家高新區建設30週年。西安高新區作為全國首批批准設立的國家高新區之一,1991年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肩負著時代發展重任,開啟了“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史詩般征程。

回首27年發展歷程,西安高新區從零起步,創業時可謂是“一窮二白”。窮,是因為沒錢;白,是由於經驗空白、產業空白。在這樣的基礎上,西安高新區踏上了艱辛的創業路,經過一次和二次創業,譜寫了輝煌的奮鬥史。如今,西安高新區創造了眾多西安第一、陝西第一、全國第一,邁入了國家高新區的“第一陣營”、“第一梯隊”,成為西安市和陝西省乃至西部地區強勁的引擎、靚麗的名片。

27年來,西安高新區累計設立企業超過7萬家,先後有120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區內設立了177個公司和機構,聚集形成了電子信息、先進製造、生物醫藥、現代服務四大主導產業。去年,西安高新區營業收入超過15000億元人民幣、GDP達到1000億元人民幣、進出口總額逾2000億元人民幣,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保持了兩位數高速增長。

凡是過往,皆為續章。新時代、新起點、新徵程、新作為。在三次創業和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西安高新區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嚴格落實陝西省委“五新戰略”和發展“三大經濟”部署。圍繞西安市委“聚焦三六九,振興大西安”奮鬥目標,確定了西安高新區“三次創業”三年行動計劃暨2018年“八大攻堅行動”,吹響了“大幹123,建好首善區”的衝鋒號,確立了“五城一體一根本”的新路徑,即著力推動“創新之城、富強之城、美麗之城、時尚之城、幸福之城”五城同建,實施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西安高新區將在創新創業和高端產業發展上,當好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建設創新之城;在經濟建設和收入提升上,當好決勝小康的排頭兵,建設富強之城;在生態環境和城市形象上,當好品質西安的排頭兵,建設美麗之城;在國際化、現代化、智慧化、文化引領上,當好開放創新的排頭兵,建設時尚之城;在提升人民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上,當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排頭兵,建設幸福之城;在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一元化管理上,以“十個一”為抓手,大力推進城鄉一體融合發展。另外,始終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作為根本保障,持續加快建好大西安都市圈首善區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先行區。

為進一步提升自身發展水平,西安高新區今年全面對標深圳南山區,快速制定了《全面對標深圳南山區,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建好大西安首善區三年行動方案》。同時,高舉改革創新大旗,讓融合發展的理念深入骨髓,以科技與金融互乘放大為抓手,統籌推進科技和金融體制改革,打造科技金融一體化服務平臺,充分釋放科技與金融的互乘效應,全力把西安高新區打造成為大西安高端產業的聚集區。

在三次創業的新徵程中,西安高新區將堅持“六個新”的總要求:以“大幹123 建好首善區”為新目標;以“事不過夜、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為新節奏;以“靠作風吃飯、憑實績說話”為新要求;“以幹就幹最好、幹就幹第一”為新標準;以“支持一線、關心一線、理解一線、相信一線、強化一線”為新導向;以“想清楚、幹到底”為新方法,在實幹中體現擔當、在實幹中攻堅克難,鍛造一支忠誠、乾淨、擔當的高新鐵軍隊伍,爭當排頭兵、建好首善區,為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貢獻更大的高新力量。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千言萬語匯成一個字就是“幹”,兩個字為“實幹”,三個字則是“幹到底”。西安高新區將迎著新時代的陽光,提振精氣神,以更加昂揚的鬥志,在追趕超越的路上,重整行裝再出發,艱苦創業再奮鬥,續寫西安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杭州高新區(濱江):堅持四大戰略 聚力高質量發展 加快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國家高新區30年 · 寄語

杭州高新區(濱江)黨委書記 詹敏

近年來,杭州高新區(濱江)緊緊圍繞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目標,始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堅持“產業引領、創新驅動、產城融合、民生優先”四大戰略,綜合實力不斷跨上新臺階,經濟持續保持了快速發展的態勢。

杭州高新區(濱江)以創新驅動強化內生增長動力,堅持把人才放在第一位,以人才帶技術,技術變項目,項目融資金,實現產業化,成為園區招商引資和產業發展的重要路徑。積極踐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持續深化“5050計劃”,實施人才新政30條,“把人才搞得多多的”。今年1-9月,杭州高新區(濱江)引進各類人才26805人,已超過了2017年全年,全區本科學歷人員佔企業總就業數50%。

近年來,杭州高新區(濱江)創新能力綜合評價持續名列浙江省各區(縣、市)第一。堅持“把技術搞得棒棒的”,全區R&D佔GDP比例12%以上,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增速穩定在20%左右。2017年,專利申請量14010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5894件;專利授權量7474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1893件,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列浙江省首位。堅定不移喊響“濱江就是一個大孵化器”,“把孵化器搞得大大的”,努力追求“萬樹梨花春滿園”的產業發展新境界。擁有市級以上科技孵化器、眾創空間49個,其中國家級19個。

在發展產業方面,杭州高新區(濱江)以產業集群打造高端優勢產業。大力支持企業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幫助企業解決不同發展階段的痛點和難點,幫助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壯大,形成了以阿里巴巴、網易為首的智慧互聯產業集群,以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宇視科技為主的智慧安防產業集群,以新華三、華為通信為代表的通信製造產業集群,以正泰太陽能、聚光科技、英飛特等為標杆的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集群,以恆生電子、信雅達、連連科技、pingpong為引領的網絡金融服務產業集群,以創業軟件、丁香園、醫惠科技為代表的智慧醫療產業集群等,走出了一條主導產業突出、高新特色鮮明的產業發展之路。

同時,杭州高新區(濱江)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優化城市環境作為著眼未來的最基礎工作,以產城人融合建設科技新城典範。以一流的環境集聚一流的資源,以一流的資源支撐一流的發展。大力推進全域城市化、全域景區化,牢固樹立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土地的理念,獲得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稱號。加快完善城市基礎設施,五年來城市河道、交通、教育、醫療養老、文化體育、商業服務等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國際濱”成為杭州高新區新的代名詞。

近年來,杭州高新區(濱江)全面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進省級科技體制改革試點工作,以改革先行構建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在浙江省率先推行商事制度改革。2017年在杭州市率先完成商事登記、不動產登記、社保醫保等7個事項的“一事、一窗、一次”改革。在浙江省率先推行“1+X”多證合一改革並在全省推廣。今年1-9月新增註冊資本383.7億元、7.6億美元,外資註冊資本總額是去年同期的4.3倍。目前全區在冊科技型企業16637家,佔企業總量的40.5%。建立投資項目集中服務區,13家涉審單位提供一站式集成審批服務。全面實施方案模擬聯合審查、方案和初步設計“二合一”審批,樁基先行施工審批,建設項目審批時間縮短至項目備案後100天內。率先推出海外引才計劃,率先設立浙江省首個知識產權法庭,率先設立政府投資基金,率先佈局科技金融服務中心,率先建成浙江省惟一的全景網路演中心。

進入新時代,面向2035,杭州高新區(濱江)要圍繞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目標,聚焦產業國際化、全域城市化、全域景區化和人文特色化,努力把人才搞得多多的,把技術搞得棒棒的,把孵化搞得實實的,把企業搞得強強的,把產業做得大大的,把環境建得美美的,把改革抓得緊緊的,以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優化升級,推動和實現區域創新能力和產業核心競爭力的跨越式發展,在浙江現代化世界級大灣區建設中、在杭州擁江發展中彰顯杭州高新區(濱江)首位度、貢獻率,努力建設“快樂創業幸福生活”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重要支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高新區的新貢獻。

國家高新區30年 · 寄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