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劉姥姥逛完大觀園回家,賈府送的東西值多少銀子?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締美妍邯鄲ZD



劉姥姥是紅樓夢裡被塑造最成功的角色之一,雖然前八十回裡她一共只進了兩次賈府,但每一次出場,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我們今天來說說劉姥姥兩次進賈府,帶回了多少價值的東西。

我們都知道,劉姥姥一進榮國府,是因為世道艱難,家裡揭不開鍋了,就帶著外孫板兒到賈府乞食,最終從王熙鳳手裡要到了二十兩銀子和一吊錢。

這二十兩銀子是多少錢呢?在當時又有多大的購買力呢?我們知道,賈府的小姐月例是二兩銀子,一年下來是二十四兩,所以劉姥姥一進榮國府得到的這筆銀子,幾乎相當於一個千金小姐一年的零花錢。

到了劉姥姥二進賈府時,曾算過一筆螃蟹賬,由此也能看出這筆銀子的購買力,原文有這麼一段話:

劉姥姥道:“這樣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錢,五五二兩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兩銀子。阿彌陀佛!這一頓的錢夠我們莊家人過一年了。”

由此我們知道,王熙鳳給劉姥姥的這二十兩銀子,即便他們一傢什麼莊稼活都不幹,也足夠生活一年了。如果放到我們現在,一家人一年不不幹活光吃喝,普普通通的怎麼也得一兩萬吧?

紅樓夢雖是清朝小說,但生活背景似乎又是明朝,我們就按明朝來算。根據資料記載,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買兩石大米,當時一石米差不多94公斤,兩石米就是184公斤,也就是368斤,就按360斤算。按照我們今天米價2元一斤來換算,那時的一兩銀子相當於今天的720塊錢,劉姥姥的二十兩,差不多就是一萬五千塊!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就得了這麼多銀子,二進賈府因為投了賈母的緣法,結果就得了更多財物,這些財物加在一起算起來,價值遠遠超過了第一次。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不再是為了乞求資助,而是因為曾得到了賈府的資助,一家人活了命,莊稼收成也好了些,就唸著賈府的好處,帶了許多瓜熟菜蔬來賈府報恩,沒想到走的時候比來的時候帶的東西更多。


原文第四十二回,劉姥姥在賈府住了幾天後,要回家去,先是在王熙鳳那裡得了許多東西,後來去辭賈母,又得了許多東西,我分門別類地大致梳理了一下,劉姥姥這一次得到的財物清單如下:

金銀:一百零八兩銀子、兩個筆錠如意錁子。

布匹:青紗一匹、月白紗一個、繭綢兩個、綢子兩匹。

衣物:兩件襖兒、兩條裙子、賈母衣服數件、鴛鴦衣服數件、荷包兩個、包頭四塊、絨線一包。

藥物:梅花點舌丹、紫金錠、活絡丹、催生保命丹等。

米食:御田粳米兩鬥、園子裡果子和各樣乾果子若干、各樣內造點心一盒、面果子一盒。

器具:成窯茶盅一個。

別的不說,單是銀子劉姥姥就得了一百零八兩,而兩個錁子按照原文描述,應該是金錁子,第七回第五十三回皆有提及,根據換算,兩個金錁子也值十多兩銀子。

這樣劉姥姥得到的金銀有差不多一百二十兩左右,如果按照前面一兩銀子相當於720塊來換算,那麼劉姥姥這一次單是銀子,就從賈府得了86400元!

這些財物裡,除了可以直接拿來購物的銀子,還有幾樣值錢的東西,不能不提。

一個是妙玉不要了的成窯茶盅。我們知道妙玉有很多名貴茶具,寶玉說她的茶具俗,妙玉來了一句“只怕你家裡未必找的出這麼一個俗器來呢。”可見妙玉茶具之精貴。

劉姥姥最終帶走的成窯五彩小蓋鍾,最開始又是妙玉煮了茶奉於賈母使用的,妙玉用以給品味很高的賈母泡茶用的茶具,自然不會是凡品,所以這個成窯茶盅絕對是值大價錢的。

資料記載,成窯是明成化年間官窯燒製的一種瓷器,其中又以小件和五彩的最為名貴。由此可知這件成窯五彩小蓋盅應該屬於稀世珍品了,如此價值連城之物,妙玉竟然棄之如敝屣,不知柴米貴的寶玉,更是順手送給了劉姥姥。

明人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中亦有關於成窯杯價值的記載:至於窯器最貴成化,次則宣德。杯盞之屬,初不過數金,餘兒時尚不知珍重,頃來京時,則成窯酒杯對博取銀百金,予為吐舌不能下……

意思就是窯器中最名貴的是成窯,這些茶杯酒杯起初只要數金,幼年的時候很常見,但是不知道珍重愛護,後來到了京城,才知道成窯杯已經被炒到數百金的天價了,看看囊中羞澀,只能吐舌咂嘴。

《明神宗實錄》也有關於成窯杯的記載:神宗時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這時候成窯杯已經價值十萬錢了,按照十錢銀子一兩來算的話,十萬錢就是一萬兩銀子!別說一萬兩,就是縮水十倍,一千兩對劉姥姥來說,已經是天文數字了。

今人一個成窯雞缸杯就能拍出2.8億元的天價,這樣的珍品可以說是無價之寶了,雖然劉姥姥未必認得此物,但以她的精明世故,只要是從賈府裡拿出來的東西,自然都是非常名貴且價值連城的,絕不會輕易送人。


第二個是兩鬥御田粳米。兩鬥是多少斤呢?我們依然按照前面的單位來換算。一石=十鬥=188斤,取整數的話,一斗米就是18斤,兩鬥米就是三十六斤左右。

按照重量來看,這點米實在不算多,按照如今普通米價算的話,也就是六七十元的樣子,但貴就貴在這不是普通的米。

據資料記載,這個御田粳米就是御田稻,最早是康熙皇帝培育和種植出來的。《康熙璣瑕格物篇》中記述了這件事,說這個御田稻“高出眾稻之上,以米色微紅而粒長,氣香而味腴,以其生自苑田,故名‘御稻米’”。

這種米最初只供皇室內部享用,後來才漸漸推廣,五十三回裡烏進孝到賈府交租,裡面就提到了“御田胭脂米二石”,這裡的胭脂米應該就是御田稻米。

田莊一年才收了兩石(二十鬥)御田稻米,而之前劉姥姥進賈府,一下子就拿走了二斗,可見其稀有和名貴了,這種米在當時,即便有錢,平常人家可能也是很難買到的,只有皇親國戚和達官顯貴之家才能吃上。

七十五回裡再次提到了此米,這時候賈府已經搖搖欲墜,入不敷出,靠到處典當東西度日,賈母平時喜歡吃的“紅稻米粥”都要限量供應了,別人都沒口福吃了,可見此米珍貴。


第三個是賈母的幾件衣服。放在我們今天,給老年人買幾件衣服,花不了多少錢,但賈母作為國公府的老太君,貴妃元春的祖母,她穿的衣服,可想而知一定都是用最好的絲綢做出來的,價值幾何,想想便知。

原文鴛鴦說“這是老太太的幾件衣服,都是往年間生日節下眾人孝敬的,老太太從不穿人家做的,收著也可惜,卻是一次也沒穿過的。……”

這裡的眾人,指的自然是賈母的兒孫媳婦們,甚至也包括混的有頭臉的豪奴,他們送給賈母穿的衣服,無論做工還是面料,自然都是極好的,一套衣服價值數十金再正常不過,不然如何入的了賈母之眼?

劉姥姥得了這些用頂級面料和做工做成的衣服,作為一個經常要幹農活的農村老太太,她自然是捨不得穿這些綾羅綢緞的,在關鍵時刻將這些從未穿過的新衣拿到當鋪,就能換來一筆非常可觀的銀子。

所以我們看,即便不算別的小東西,單是妙玉棄之不用的成窯杯,稀有的御田稻,賈母從未穿過的幾件衣服,已經價值不菲了,尤其是那個賈府都沒有的茶盅,價值可達數百金到上千金不等。

我們按照最保守的價值估算,成窯杯估價一千兩銀子,兩鬥御田稻米估價五十兩銀子,賈母的幾件衣服估價三百兩銀子,其他藥物、布匹、小食品加在一起估價三十兩銀子,加上一百二十兩現銀,一共是1500兩銀子。

按照一兩銀子相當於今天的720元來換算,劉姥姥這一次進賈府,一共得到了超過100萬元的財物!去賈府送一趟菜,逗這群貴婦人貴族青年們開心一下,就能賺100萬,不得不說,劉姥姥才是紅樓夢裡最大的贏家!


少讀紅樓


劉姥姥逛完大觀園,當然是指劉姥姥第二次進賈府了。第一次是得了王熙鳳給的“太太賞給丫頭們做衣裳”的二十兩銀子。這第二次,我們得給她開一個清單了。

1、王夫人給了兩包銀子,一包五十兩,共一百兩。可以置幾畝地的;

2、鳳姐給了八兩銀子;

3、寶玉給的從妙玉那兒討來的成窯杯;

4、鳳姐給的青紗一匹,實地子月白紗一個,作作襖兒裙子的兩個繭綢,兩匹綢子,一盒子各樣內造點心,兩鬥御田粳米,園子裡果子和各樣乾果子;

5、平兒送的兩件襖兒和兩條裙子,還有四塊包頭,一包絨線;

6、賈母給的兩套衣服,面果子,藥:梅花點舌丹,紫金錠,活絡丹,催生保命丹,每一樣是一張方子包著,兩個荷包;

7、鴛鴦送的幾件衣裳。

一百兩銀子夠劉姥姥家五年的生活費的,一個成窯杯在當時的價格我們不得而知,但肯定也是不菲的,兩個荷包裡裝著兩個筆錠如意的錁子,不知道是金的還是銀的,但既然是賈母給的,肯定也不會太寒磣。

當然,這些東西於賈家而言真的算不上什麼,過個生日的費用都不止,對於劉姥姥而言,卻是極大的一筆財富。財富,只有在沒有錢的那裡,才會顯示其真正的實用價值,劉姥姥從中得益了,日後也給賈家回報了。這就是“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的由來。巧姐母親種下的因,在巧姐身上結了果。


蘇小妮


劉姥姥在小說《紅樓夢》前八十回一共到榮國府兩次,第一次是家裡揭不開鍋了,到榮府打秋風尋救濟,鳳姐打發了她二十兩銀子,解決了她一家大小的活命和生計,來年糧食瓜菜收成不錯,劉姥姥是個懂感恩的人,背了兩袋子瓜菜果子到榮府謝恩來了。令她自己也沒想到的是,這次二進榮國府她的表現投了太太奶奶們的緣,哄得榮府主子們上下高興,臨走,賈府一干人送了他半車的錢物,也正因為這些錢財,劉姥姥一家脫貧致富,進入了中產階級的行列。

那麼劉姥姥第二次進榮府,帶走的東西到底能值多少銀子呢?

小說四十二回寫的清楚,劉姥姥辭別賈母鳳姐到平兒這邊屋裡,見堆了半炕的東西。這些東西財物可分三大類:一為衣物、綾羅綢緞;二為各種吃食藥品;三為銀錢古董。

第一類:綾羅綢緞和衣物

賈母逛園子時曾交待:“再找一找,只怕還有青的……送這劉親家兩匹……”這是在賈母談起眾人都沒聽說過的軟煙羅時說的話,所以,這種青紗叫軟煙羅,連薛姨媽、王夫人都沒見過。一匹規格有三丈或五丈,也有十丈的,一匹就算五丈吧,共十六七尺,古時一尺可比今天的33.3釐米要長的。另一匹實地子月白紗,

“是奶奶(鳳姐)另送你做裡子的”,兩個繭綢,兩匹緞子。

平兒送了兩件襖兒、兩條裙子,四塊包頭,一包絨線。鴛鴦送來老太太的幾件別人孝敬的從未穿過的衣裳,鴛鴦又自己送她三件衣裳。共四五匹高級綾羅綢緞和十幾件貴族家裡的衣裳,這夠劉姥姥家穿大半輩子了,關鍵是莊稼人幹農活需要的是耐造,哪裡捨得用這些料子做衣裳和穿這些精緻衣服去糟蹋?我們千萬別用現代思維去考量那個生產力低下的時代,邢岫煙這樣寒素之家的女孩子的衣服自然不可能用上等官造、宮造料子和繡工工藝,她的棉衣進當鋪尚能當得幾吊錢,像眾人孝敬賈母的衣裳誰不拿最好最精的來奉上,賈母之所以不穿,那是因為老祖宗從來不穿外人做的衣裳,實際上賈府里正位太太奶奶小姐,包括寶玉都是不穿外人做的衣裳的,這叫貴族氣派。這一干布料衣物那至少是官造,極大可能是內務府定製,別說那些鄉紳,就是一般的官宦人家也沒有,有錢沒地方買去,不多說,就算是進當鋪,怎麼也能換三四十兩兩銀子,以劉姥姥的精明她可是很會打這種算盤的。

第二類:各類吃食

內造點心一盒,兩鬥御田粳米(兩鬥約二十五斤),園子裡果子、各色乾果一口袋,面果子一盒,一包藥。這些個吃的東西以劉姥姥當時的家境倒不至於去賣錢,能擋一陣子口糧倒是真的,再有,送送街坊鄰居以至鄉下的頭頭腦腦,這東西倒是可換得實實在在的人情和提升王狗兒家的威望,因為這些劉姥姥所說“我們那裡最巧的姐兒們,也不能鉸出這麼個紙的來。我又愛吃,又捨不得吃,包些家去給他們做花樣子去倒好”

的吃食東西,鄉下人別說吃過見過,聽也沒聽說過。

第三類:銀錢古董

鳳姐給了8兩銀子,王夫人給了100兩,賈母送了個有兩個筆錠如意錁子的荷包,以賈母的地位氣度,她是把劉姥姥當親戚看,必是兩個金錁子,作者小說裡還真有這方面的描寫,第五十三回,賈府準備過年時就有傾制金銀錁子的例:一包碎金子共是一百五十三兩六錢七分,共總傾了二百二十個錁子。裡面就有筆錠如意樣式的,那麼一個金錁子0.7兩重,價值7兩銀子,兩個值14兩銀子,實際價值應該高於這個,因為這裡面又有了工藝和文化的意味了。再就是寶玉送劉姥姥一個成窯盅子,成窯是明代成化年間專供宮廷而燒造的瓷器,存世不多,在當時已屬珍貴,到了清代,已經少見並價值相當高了,屏山未能找到成窯杯在清代的價格,但找到另一參照,清代《在園雜誌》有記:

曹織部子清(曹寅)始買得脫胎極薄白碗三隻,甚為賞鑑,費價百二十金。並未說是否官窯。櫳翠庵品茶妙玉給眾人用的茶碗就是官窯脫胎白瓷,這個官窯應該是當時官窯燒造的,至少不低於曹寅所購,成窯盅子又是妙玉用蟠龍雕漆小茶盤親捧奉予賈母的,成窯在此時本身就屬於稀有的古董了,又高出不少檔次,按說這樣高出檔次的,就算加個零也不一定能估算它的價值,我們就保守點,不加零,就相當曹寅買那三隻脫胎白碗的價值吧,算100兩吧,哈,真是我自己都覺得對不起這隻成窯盅子。今天成窯一個杯子隨便拍出千萬元甚至億元的天價。算下來銀錢古董有220多兩銀子。

總體保守低調的算下來,劉姥姥帶回家的這車東西價值250兩銀子以上。這個數字相當賈母、王夫人、李紈一年的工資,鳳姐這樣的管家奶奶月例5兩銀子,一年60兩,得好幾年的工資喱!不過人家鳳姐不靠這點錢過日子,弄權鐵檻寺一筆就撈了三千兩,這是旁話。總之,劉姥姥這一趟榮府之行,把沒見過、沒吃過、沒經過的都算經歷了,還有更重要的,這個鄉野老太太收穫了賈母鳳姐一干人的尊重,連巧姐的名字都讓她起呢,和姑奶奶這關係算瓷實了,看看鳳姐為她考慮的周倒就明白了。劉姥姥七十高齡,揹著沉重的瓜菜,牽著板兒,一路蹣跚跋涉至榮府,回去呢?鳳姐親自派了車,並兩個小廝,妥妥當當的將東西和姥姥祖孫送回家,這份愜意,這份榮耀,這份滿足,我們常人都不難想象,關鍵,這輛車上的東西對賈家是不值得一提,可謂九牛一毛,可是對王狗兒一家,就是一家人下半輩子的保證。

劉姥姥這個老太太這叫真本事!真智慧!

(我是屏山,歡迎點評、關注,為您探究紅樓一夢。)


屏山語紅樓



大家都知道,劉姥姥一進榮國府,是因為揭不開鍋了,厚著臉皮來榮國府打秋風,後如願以償被王熙鳳20兩銀子給打發了。有了這20兩銀子,莊稼人的一年生計就有了著落。

因為一進榮國府獲得了救命錢,所以才有了第二次帶著家鄉的時令蔬果前來報恩的事。而幸運的是,二進榮國府得到了賈母的待見,獲得了遊大觀園的禮遇,因為劉姥姥土裡土氣的鄉巴佬形象和那種詼諧搞笑的言語,為榮國府增添了不一樣的熱鬧氣氛,逗得榮國府上下一片歡喜。因為得到了賈母的賞識,又逗得了眾人的開心,因此二進榮國府收穫巨大。單王夫人就給了100兩銀子,這可是個大數啊!不要忘了姨娘的月例錢也不過二兩銀子。這100兩銀子可以吃五年了,為什麼這次會如此大方呢?通過平兒傳達“這100兩銀子置幾畝地,今後就不用投親靠友了”的信息,委婉的告訴劉姥姥,這次拿了錢,下次就不要再來了。就連王熙鳳也給了八兩銀子。還有青紗一匹,實地子月白紗一個,作作襖兒裙子的兩個繭綢,兩匹綢子,一盒子各樣內造點心,兩鬥御田粳米,園子裡果子和各樣乾果子。賈母給了兩個裝有不知是金還是銀的粿子的荷包,一些丹藥還有舊衣服。寶玉給的從妙玉那兒討來的成窯杯。就連平兒和鴛鴦也送了自己不穿的衣裳和裙子。這些綢緞衣裳之類的,雖然值不了多少錢,但是拿回家修改一下,湊合著穿,也能省下不少錢。此次收穫最大的也就是真金白銀的108兩銀子,還有就是賈母給的那兩個荷包裡的東西(金銀粿),以及妙玉的那個成窯杯,這可是個古董啊,變賣了,能換不少銀子啊!


樂樂愛收藏


有點意思,回答一個

劉姥姥兩次進賈府

從賈府得到的



現金應該兩次加起來有128兩銀子

布什青紗一匹,月白紗一匹,2匹綢子,2件繭綢,8件衣服,包頭4塊

糧食有御田梗米兩鬥

4種藥

雜物包括荷包錁子6個,成窯杯一隻,麵店,乾果子等

現在核算現金總值

明清時期,產地棉布一兩銀子30匹,高檔絲綢類,可以到10兩銀子一匹,賈府送劉姥姥的應該在5兩銀子的水平。同時有個故事,一件好衣服7兩銀子的故事,這裡送給她的衣服應該價值每身不少於一兩銀子,所謂包頭就是方塊布,兩塊應該也值5錢銀子。所以布匹衣服值39兩銀子。

大米,明清時期一兩銀子一石糧,但是御田梗米應該二兩銀子,兩鬥米就值五錢銀子

4種藥,按照藥無十倍不出門的中藥銷售理論,值4兩銀子。

雜物,六個錁子6兩銀子,杯子值得5錢銀子,其他就是自己種植的東西不值錢了

總計,128,39,.0.5,4,6.5,

合計178兩銀子。

按照當時的購買能力,這個體量

劉姥姥說20兩銀子過一年,是作為他這個階層的人家,家裡有小丫頭子的人家。

當時10兩銀子一畝地,對比當下,在一個鄉鎮裡算富有的家庭了。


慕容曉春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陪賈母逛了一趟大觀園,可謂賺了今生最大一筆財富。我們先梳理一下。

一,鳳姐兒房中半炕東西,一百零八兩銀子。

劉姥姥辭行,平兒給劉姥姥看賈家上下送她的東西,足足堆了半炕,平兒說一樣,劉姥姥念一句佛。其實大多是日常吃用的東西,青紗一匹,月白紗一匹,兩個繭綢(兩匹),綢緞兩匹這,這六匹紗綢起碼有十兩銀子。至於吃的果子,園子裡的乾果並不值什麼,不過日常買不到的稀罕吃食罷了,也不至於賣了。兩鬥御田粳米,雖也能值三五兩銀子,但應該不至於被賣掉。這半炕東西,算價值,應該可以有十五兩左右,當然,這是本人猜測。

王熙鳳送了劉姥姥八兩銀子。別小看這八兩,王熙鳳一個月月錢也才五兩。王夫人更是送出了整整一百兩銀子。告訴她買田做生意,別投親靠友了——言外之意,別來了。所以在王熙鳳屋裡這些東西,就有大約一百二十兩左右的銀子。這還不算贈送的舊衣服。


二,賈母房中鴛鴦代賈母的饋贈。

賈母房中看著沒有多少東西,有藥:梅花點舌丹也有,紫金錠也有,活絡丹也有,催生保命丹也有,還都有藥方,這是鄉下有錢也買不到的,當時藥價很貴,最少也有五兩銀子。兩個筆錠如意的荷包最少值二兩。這些東西價值有七八兩。但最值錢的是賈母的兩套衣服。

賈母送劉姥姥的兩套衣服,是年節下眾人送的一服。小輩送長輩的衣服絕對不可能很便宜,賈母一個月的月錢是二十兩,用現在的購買力來說差不多兩萬塊,那也大概是兩套名牌服裝的價值(別買迪奧,GUCCI等)。所以賈母的兩套衣服,起碼每套價值十兩才算不掉價。這兩套最少二十兩。賈母房中,劉姥姥收穫小三十兩。


三,賈寶玉送的妙玉成窯茶盅。

成窯的瓷器價格在明清就是巨貴的。妙玉手裡都是古董,必然不可能是清朝仿品。這一隻成窯的茶盅,絕對不比王夫人的一百兩銀子少。所以賈寶玉為何會張口要下來,實在是這個很值錢。

綜上我們大致算一下,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最少收穫二百五十兩的東西,其實當初我們算過,劉姥姥救巧姐兒,最少也要二三百兩的銀子,所以加上一進榮國府給的二十多兩,劉姥姥應該在賈家拿走了小三百兩的銀子。只有這樣,劉姥姥才可能傾盡家財救了巧姐兒。這也是劉姥姥的偉大之處。畢竟這和“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是一個道理。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歡迎關注,歡迎吐槽!


君箋雅侃紅樓


《紅樓夢》一書我是讀過幾遍的。越讀越感到其內涵的博大精深奧妙無窮,真心是字字珠璣,句句精彩,回回經典啊!

要說這《紅樓夢》中給我印象至深的人物不是寶黛釵,也不是賈母王夫人王熙鳳賈政們,可能是因為更熟悉的緣故吧。最讓我記憶深刻的,一個是秦可卿,雖然書中寫她的章回並不多,但正是由於她的芳華早逝,讓我心裡始終耿耿終於不能放下。再一個讓我唏噓不已的就是這個劉姥姥了。



可惜我記性不好,又不喜歡翻書來一番“引經據典”,只能在這裡談一些內心的感受了。

我以為,這劉姥姥可是《紅樓夢》眾多人物中的典型的典型。說來她只是賈府的一個遠房親戚,還是一個窮親戚,且與賈府多時不來往了,但她兩進大觀園,備受榮寵,足見她可不是個一般人物呢!

我觀這個劉姥姥,雖然出身鄉俗,卻是世故老道,頗有心機,機靈的很哩。

第一,這劉姥姥實在是臉皮太厚了。不管主人家好臉賴臉,別人無論怎麼戲弄她取笑她,她都不當回事,就是能恬著臉硬往前湊,任誰都沒脾氣,由開始煩她到最後接納她。



第二,這劉姥姥實在是太有“眼力件”了。最會察顏觀色,見風使舵。她初進賈府,很快便看出這賈府中誰是主事的人。這個功夫可是了得。

第三,這劉姥姥實在是太會“說話”了。極善溜鬚拍馬。她對賈母、王夫人、王熙鳳等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一門心思討主人的歡喜,每每用之恰到好處,使賈府的主人們個個感覺心裡很受用。而其他一些人特別是那些Y環傭人是很看不慣她甚至討厭她的。這些以劉姥姥的精明自然是全看到了的,但她全然不放在心上。



如此有眼色會說話會來事的劉姥姥自然是不會吃虧的了。所以在一進大觀園嚐到甜頭後,劉姥姥總結經驗,再接再勵,來了個二進大觀園。這次表現更加伶俐乖巧,滿載而歸也就是順理成章意料之中的了。



劉姥姥二進大觀園究竟收穫幾何?我沒有計算過。我覺得這個並不重要。我覺得更重要的倒是這個劉姥姥的“為人處事”很值得“研究研究”。

其實,現實生活中像劉姥姥這樣的人並不鮮見,一些人正是因為具有劉姥姥一般的“本事”而一步步發達起來的。


誰憐一燈影


王夫人下令給她兩包銀子,一包五十兩,兩包一百兩。王熙鳳給了八兩銀子,鴛鴦給了兩個筆挺銀稞子。這樣一算就是一百一十多兩銀子。

賈府又給劉姥姥很多布和舊衣服。其中劉姥姥要的一匹青紗應當值不幾個錢,也就幾兩銀子,但是賈府主動送兩匹繭紗卻是比較貴的布匹,應當值幾十兩銀子。加上賈府送的舊衣服。——那時候的衣服是值錢的,相對比較好的衣服是很貴的——賈府送的衣服,特別是賈母送的兩件衣服應該都很值錢。連衣服帶布匹,帶一些糕點和糧食,總共下來一百多兩銀子是有的。另外寶玉送的成窯的杯子,也應該值些錢。

所以保守估計,劉姥姥在賈府一共拿走的東西大蓋值二三百兩銀子。二三百兩銀子在那時肯定是鉅款。那時賈府一個大丫鬟一個月才掙一兩銀子,小丫鬟才掙幾百錢。

二三百兩銀子,按現在價格算,也就是幾萬塊錢。可是那時的銀子是貨幣,和現在的銀子根本不是等價的。前面說過一個大丫鬟一個月的工資就是一兩銀子。那時的丫鬟相當現在的保姆。——這個比喻不太恰當,但是工種是一樣的——現在領導幹部家當保姆,一個月怎麼也得給四五千塊錢。二三百乘於四五千,就是上千萬塊錢。

當然這種算法也許不對,那時候的人工是很廉價的。那麼咱們再用另一種算法。劉姥姥說賈府一頓螃蟹宴花了二十兩銀子,這二十兩銀子是他們農戶一年的花銷。事實上劉姥姥還是應當多說了,從丫鬟一個月的工資最多一兩銀子,趙姨娘一個月才二兩銀子來看,一般一家農戶一年也就是十來兩銀子就夠用。而現在農村一年怎麼也得兩三萬塊錢才夠用。這麼一算,那時候的一兩銀子就是現在的兩三千塊錢。領導幹部家的保姆掙這點錢,工資已經夠低了。兩三千乘二三百,劉姥姥從賈府拿走的那些東西,值五六十萬塊錢應當合情合理了。

劉姥姥從賈府拿走這麼東西后,家境一下子殷實起來。為後來救巧姐,埋下伏筆。


東北老農


劉姥姥逛完大觀園(當然是第二次)賈府送的東西,最值錢的就是那個成窯杯。

銀子、衣服、藥材等等這些都是有數的,總共也就是一百多兩銀子,多點有限。

但那個成窯杯可就難講了。2014年香港一個成化彩雞缸杯賣了2.8億。那個杯子是妙玉給賈母喝茶用的,從成化年到乾隆年間已經過了兩百多年,可以說是用一個古董杯給賈母獻茶。

妙玉的幾件茶具都大有來頭,按照她對賈寶玉的說法:這是俗器?不是我說狂話,只怕你家裡未必找得出這麼一個俗器呢!賈府是何等人家?如果都沒有,可想不是尋常之物。

周汝昌考證此杯價值萬兩,震驚朝野,可能有點誇張,但價值遠超那些銀子、衣服、藥材概率還是挺高的。


wlzy2016


兩位太太給了100兩,一個成窯鍾子,,面果子若干,兩個筆錠如意的金錁子,一包藥,一些衣服,青紗一匹,白紗,兩個繭稠,兩匹綢子,一盒點心,散碎銀子8兩,王熙鳳20兩,不知道都算上沒有,加起來價值千八百兩的價值是有的,正如劉姥姥說的:您老拔根汗毛比我的腰都粗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