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溼氣,怎樣祛除?

Michelle8888666


溼氣屬於一種陰邪,性質重濁粘膩,它能阻滯氣的活動,障礙脾的運化。

所謂“不通則病”,人體發生淤堵,也可以分成“有形”和“無形”兩種。有形的,就是血出了問題;無形的,就是氣出了問題。它們最終都會影響到人體的循環。

如果說脂類是導致血液流通不暢的元兇,那溼邪就是導致氣流通不暢的元兇。

溼氣分兩類,內溼和外溼。顧名思義,內溼,是機體氣化異常,水液代謝失常的產物,溼邪在體內停滯,表現為食慾不振、腹瀉、腹脹、小便少、面黃、下肢浮腫;外溼的指接觸風、寒、暑、溼、燥、火六淫過度,超出人體正常調節能力,溼邪停滯在某部位,常見體重腰痠,頸項痠痛,四肢睏倦,關節肌肉疼痛,痛常限於一處不移。

關於祛溼,已經經說過很多,有幾條建議供需要祛溼者參考:

1.給溼出路

“大禹治水”的故事都聽過吧?把溼“放”掉,是祛溼最快捷便利的辦法。一般認為,利溼是祛溼的通用之法,藉溼之重濁、趨下之性,使溼從小便而解,可謂順勢而為,效果最好,代價最小。

但是要注意,久病者、陰虛者、形虛氣弱者、口乾非渴而不喜冷者、脈證多寒者是不宜用這種方法的。

2.多管齊下

溼邪具有溼濁粘黏滯特性,病證纏綿難愈,單一的祛溼法常常力不能及,難獲速效。因此,祛溼應從多個途徑著手。需要服藥則服藥,飲食、運動、作息也一定要配合。

脾為生溼之源,阻斷或減少溼的生成自然需改變脾的狀態,一則要強壯其用,通過健脾以恢復能力;二則要減其負擔,通過調整飲食結構減小脾運壓力。

3.隨機應變

祛溼應視情而定,變通應用。如常見的溼與熱合,儘管有溼多或熱多之分,但均應注重祛溼,因溼祛則熱孤。病勢較盛時,還可啟用另一個祛溼途徑,即通腑法,使溼邪從大腸而解。

4.有針對性

具有祛溼功效的藥物食物不知凡幾,但是這些東西往往只針對某一類情況的作用較大,所以不能因為有“祛溼”功效就一概而論,還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祛溼才更顯成效。

方法上,《素問·至真要大論》裡說“溼淫所勝,平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洩之。溼上甚而熱,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汗為故而止。”一般而言,溼邪偏上偏表者,宜微汗發之;溼邪滯於脾胃者,宜芳香化溼、苦味燥溼,或健脾除溼;溼邪偏下偏裡者,宜從小便利之。以外,還須審其寒化或熱化的傾向,分別採取溫化與清利。

1.芳香化溼

此類材料氣味芳香,性偏溫燥,揮發溼邪,解除脾困,適用於溼自外來、困阻脾胃而致嘔吐洩瀉、脘腹脹滿、食少體倦者,常用藥物如藿香、佩蘭、蒼朮、砂仁、白豆蔻、厚朴花、代代花等。

2.苦味燥溼

即運用苦溫或苦寒藥物以祛除溼邪,主要用於溼阻中焦證。其中健脾燥溼常用白朮、蒼朮等;理氣燥溼常用陳皮、厚朴等;清熱燥溼常用黃連、黃柏等。

3.淡滲利溼

即用淡味藥物以滲利水溼,適用於溼揨中、下二焦者。所謂“治溼之病,不下小便,非其治也”也就是說需要利尿,常用茯苓、豬苓、澤瀉、滑石、車前子等。

4.宣散除溼

即用風藥除溼。所謂風藥,是指一類具有辛散祛風作用的藥物,也稱解表藥。這類藥物多輕清上升,向外趨表,可通過開啟腠理以發汗解表、達邪外出。一,風藥可解表發汗,使溼邪隨汗而解;二,風藥多入肺可助之宣降,使內停之溼化為汗尿而解;三,風藥因質輕味清而稍具疏肝之力,肝舒則脾不壅,運化正則溼不生。常用如麻黃、防風、羌活、獨活、柴胡等。此外,在治療脾虛生溼病證時也每加用風藥以助除溼。


純鈞LHGR


溼氣,可以說大多數都,只是輕重的問題,它是一種陰邪毒:侵入人的身體,影響血液循環,導致氣血阻滯,形成血於血脂高粘稠,人體只要氣血堵塞可以生成很多的疼痛疾病,是誘發各種重病重症的誘因,也是罪魁禍首,開始導致抵抗力低下,渾身疼痛,影響人體器官運化不良,生成各種疾病,溼與寒互相配合形成疾病,千寒易去,一溼難除,溼重了,就麻煩了。


手機老用戶寒冬白梅146342291


脾主運化水溼,與脾有關,腎主水與腎有關,肺為水之上源,肺通調水道,與肺有關,治法宣上暢中滲下


醫林一尹


身體有溼氣每個人表現出的不一樣,有的人愛出溼疹,有的是尋麻疹這一類的在皮膚表面出現問問題


Justwant212606827


溼氣帶水,長期生活在水淋冰溼的環境下溼氣隨著毛孔進入體內,最常見就是風溼骨病,風溼骨病有貼藥,也有個偏方用吹風機。最常見的就是拔罐、艾灸。


眼部健康諮詢


所謂溼氣重是那些賣保健品和中藥的中醫捏造出來騙人的名詞,醫學上沒有溼氣這個病。相關症狀也不是大病,而是一些飲食、生活習慣問題造成的各種病因不同的小病或者亞健康狀態,不要被人忽悠亂吃藥。


飛出太陽系的鳥


一般會長很多痘痘


皮皮先生的王者榮耀


用暖手袋膚。


鍾love鍾


溼氣通過各種方法,比如陰天下雨,比如辣椒,比如吃涼,祛溼可以喝祛溼茶,加上運動出汗,溼氣會減少。


一本健康研究官


偽科學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