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歷史書是怎樣記載中俄尼布楚條約的?

共跳滴水線子


關於《尼布楚條約》的簽訂,中國和俄國方面有著截然不同的歷史敘事。

明朝末年,中國各地再次陷入分裂割據的局面,割據勢力多達十數個。除了作為中央王朝的明王朝外,在關外有滿清和蒙古人的各個部落,在外東北地區還有野人女真(包括達斡爾人、鄂溫克人等生女真部落),在西南和西北地區則有蒙古人建立的各個汗國。在青海和西藏一帶的固始汗在明朝末年勢力正強,與清朝也建立了冊封關係。在西北地區的阿爾泰山地區,衛拉特蒙古的準格爾部正在變得強大起來。

(明朝中期:俄羅斯還在吃土)

俄國人在1598年開始翻越烏拉爾山,擊敗了當地了蒙古部落,開始在廣袤的西伯利亞圈地。當時整個西伯利亞有600萬平方公里,而人口僅僅只有20萬人,所以當地政權的武裝抵抗聊勝於無,俄國人的推進速度非常快,半個世紀不到,就已經到達了太平洋沿岸的楚科奇半島。俄國人將視線轉向了南方,相比於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溫暖而肥沃的南方才是俄國人夢寐以求的土地。滿清統治者的注意力始終都被來自南方的消息吸引,1643年的明帝國接連在東北和西北喪失了最為精銳的部隊,陷入了嚴重的亡國危機。與此同時,俄國人侵入了黑龍江流域,建立了阿爾巴津要塞(雅克薩),並以此為根據地,沿著黑龍江修築了大量的工事,以備進一步吞併黑龍江流域。

在這一地區的土著原是達斡爾人,是野人女真的一支,在1630年時就已經納入了後金戰略腹地。只是當地人數太少,後金只滿足於當地酋長的臣服,從而過一把上國的癮,並沒有派遣士兵屯駐。俄國人打破了這一地區的勢力平衡,在達斡爾酋長的急件中,滿清皇帝已經得知了北疆的變故。可與此同時,多爾袞還收到了吳三桂請兵助剿的書信。

(1643年的割據勢力圖)

此時的滿清並不如後來那樣兵多將廣,他們只能有一個戰略方向。相對而言,儘管南下佔領中土的風險更高,可與驅逐沙俄侵略者獲得外東北的冰天雪地相對比,他們的選擇就很容易理解了。滿清入主中原後,戰事頻興,在關內一直打到了1683年才算穩住了局勢。至遲到1682年起,清政府才算真正對北疆日益造成的威脅引起重視。此前的譴責和交涉,因為缺少軍事實力作為後盾,都不了了之。康熙二十四年(1685 年)正月二十三日,為了徹底消除沙俄侵略,康熙命都統彭春赴愛琿,負責收復雅克薩。

在雅克薩之戰中,雖然俄國人的抵抗也算英勇,但是最終還是在地利、人和優勢下的清軍的打擊下潰不成軍。在第二次雅克薩之戰爆發的同時,1686年1月20日,俄國的索菲婭公主政府任命費多爾.阿列克謝耶維奇.戈洛文以全權大使身份前往西伯利亞,同中國的博格德汗派遣的使者進行談判,平息事端。如果使者不到,就與為此目的派來的軍隊長官談判。為此,俄國人先行派遣了兩位使者來到北京遞交了國書。

畢竟路途遙遠,俄軍頭目在雅克薩再生事端,因此即便受到了俄國的國書,清軍在第二次雅克薩之戰中依然打的很是英勇。826多名俄國侵略軍最終只有66人存活了下來——不要覺得俄軍人數太少,俄國人在西伯利亞的擴張的兵力從來沒有超過1200人。在雅克薩之戰中,俄國人已經當成了大戰役來打了。俄國人被打急了,派出了急使,商定了談判地點及時間。

(雅克薩之戰:豈是無主之地?)

中國的史書記載詳實,前因後果交代的清清楚楚。不管是作為中華故土,還是清朝皇帝作為蒙古共主的博格德汗,都對西伯利亞草原地帶擁有合理合法的所有權。對於沙俄急使的談判要求,滿清朝廷認為是俄國人軟弱的表現。來而不往非禮也,清政府也同意進行談判。

1688年5月29日,康熙皇帝召見了索額圖、佟國綱和阿爾尼三位主要使臣,同他們進行了談話,然後賞賜他們每人一匹馬、一把軍刀、一張弓、一件長袍和其他貴重物品,以示諸臣使命之至關重要。第二天舉行了盛大的送行儀式。使臣們有騎兵隊和輜重隊隨行,踏上了遙遠艱難的旅途。不過,此時的使團的氣氛應該是歡欣鼓舞的,因為在北方的戰場上,清帝國獲得了軍事優勢,因此在談判桌上的籌碼和底氣自然要多的多。清帝國的全權使臣索額圖上奏給康熙皇帝的奏章稱“鄂羅斯所據尼布楚,本系我茂明安部遊牧之所,雅克薩系我達呼兒總管倍勒兒故墟,原非羅剎所有,亦非兩界隙地也。尼布楚、雅克薩、黑龍江上下,及通此江一河一溪皆屬我地,不可棄之於鄂羅斯。”這也得到了康熙的首肯,此即可作為清帝國的底牌,即要求獲得黑龍江以及該水系所有河流的流域土地範圍。

可是,當使團走出漠南蒙古地界,來到了漠北時,皇帝派出的使者截住了使團。喀爾喀諸汗與噶爾丹開戰,這不僅阻礙了使團通過蒙古,還大大改變了整個邊境地區的形勢。噶爾丹戰勝了喀爾喀諸汗,使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的版圖合併,使得致力於征服蒙古地區的北京感到不安。而且,極有可能出現的情形是,噶爾丹有可能與俄國結盟威脅到清帝國的國威。

(準噶爾汗國改變了清朝的策略)

衛拉特蒙古的準葛爾部的噶爾丹用了10年時間整合了西北蒙古各個部落,已然成為了一股強大的勢力。在1678年就噶爾丹就成為了“博碩克圖汗”,喀爾喀蒙古部落也參加了典禮,算是承認了噶爾丹的勢力。可是噶爾丹並沒有打算就此收手,他在西北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整合更多的力量,再次恢復元朝的疆域。對於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部落對北京的博格圖汗(清朝皇帝)的臣服,噶爾丹視其為蒙奸。因此,在1688年噶爾丹大舉進攻漠北喀爾喀蒙古。喀爾喀蒙古的王公們需要尋找外援來對抗噶爾丹,在綜合權衡了盤踞在北方的俄國全權大使戈洛文和北京的博格圖汗後,最終派遣了使者來到了北京尋求庇護。

俄國人也感到很不安,本來俄國人就已經被清軍擊敗,處於弱勢地位,因此才著急忙慌地跑到北京,冒著被奚落的風險請求談判。好歹清朝政府同意談判了,結果又整出了這出變故。談判不成還在其次,如果清朝與蒙古人達成了某項協議,共同對付俄國人在西伯利亞的勢力,那麼俄國人就將無立錐之地了。所以,莫斯科政府對戈洛文也發出了指示,如果清朝代表不到邊境,就直接向北京派遣專門的使團送交俄中條約的文本,在北京籤條約。

“信件範本”和三種“條約範本”都是在莫斯科制定的,他們聯通詔書和國家外務衙門給戈洛文的要旨一併送達到戈洛文處。俄國人的底牌分別是:

第一個範本:確定以阿穆爾河(黑龍江)為邊界,並載入條約,這是基本立場。此外,還制定了備用方案,如果中國的使臣不願以阿穆爾河為界,就進行談判,以到貝斯特拉亞河或結雅河為止的阿穆爾河為界。

第二個範本:如果以上的條件談不攏,就力爭以阿爾巴津要塞(雅克薩)為界,但要爭取到阿穆爾河及上述貝斯特拉亞河沿岸的漁獵場。

第三個範本:如果經過最後的努力,中國方面仍不願意以阿爾巴津為界,那麼,就同意拆除阿爾巴津要塞,兩國人員都不進入這一地區。

可是戈洛文並沒有像莫斯科那樣驚慌,他冷靜地評估了形勢,決定在受到北京關於使團會議的答覆和澄清與蒙古諸汗之間的關係之前,暫緩派出使團到北京簽約。按照戈洛文的私心來看,他可能丟不起這個人。如果俄國人果真選擇在北京簽約,以第三個範本來考慮,那麼可以想象的是,整個東西伯利亞都將成為待議地區。

1688年9月,戈洛文主動征討拒不與俄國合作蒙古的兀魯斯(牙帳),以平定敵對的諸汗,用以解除外貝加爾地區不再受到蒙古騎兵的威脅,戈洛文此時手中的兵力不過2000人左右。

由於北疆的突然變故,康熙自然也派遣了大量的諜報人員。當獲悉俄國軍隊戰勝了拒不合作的蒙古人,康熙皇帝就意識到要做好軍事外交兩手準備了。康熙皇帝集中了大批軍隊,人數約合2萬人,做好一切準備在春季開赴俄國邊城色楞格斯克和涅爾琴斯克。同時,還命令使團帶著大批軍隊和武器彈藥前往參加使團會議,一路去色楞格斯克,一路去涅爾琴斯克。這根本就不是去談判的,就像是秦趙澠池之會,雙方都是劍拔弩張的態勢。

戈洛文也沉不住氣了,在給莫斯科的信中,戈洛文表示擔心滿清軍隊聯合蒙古軍隊發起兩路進攻——一路攻向涅爾琴斯克,一路攻向色楞格斯克。他擔心,他手裡的兵力太少,不可能在兩路設防。因此,俄國使者決定加速締結俄中條約,以免夜長夢多。可是,當俄國的使者帶著三個條約的範本前往北京時,俄國使團內部發生了分歧,涅爾琴斯克的督軍伊.葉.弗拉索夫拒絕在規定拆除阿爾巴津堡的第三個條約範本上簽字。

俄國代表團到達北京後,很快就獲得了接見,與上次的會見相比,速度快了很多。這也表明了清朝內部因為噶爾丹的變故,也引起了猜疑之心。康熙皇帝決定接受喀爾喀蒙古的投誠,在1688年就已經開始準備與噶爾丹作戰。因此,為了減少一個敵人,清王朝需要儘快與俄國人解決邊境衝突。因此,經過一番不太冗長的談判,康熙皇帝決定派遣使團再次前往色楞格斯克。

(尼布楚談判情景)

沒有想到清朝如此痛快地答應再次派遣使團,俄國使者就沒有出示三個範本——既然總要談,現在出示豈不是太跌份了?1689年5月17日,俄國使者在向戈洛文發出使團即將出發的函件後,也很快離開了北京。在清帝國使團出發前,索額圖請示上意:“尼布楚、雅克薩既是我屬所居地,臣等請以前議,以尼布楚為界,此內諸地皆歸於我”。但是與噶爾丹的戰爭開始時並不是很順利,康熙認為應該儘快與俄國達成協議,因此指示不要堅持尼布楚土地的歸屬,“爾等初議時,仍當以尼布潮為界。彼使者若懇求尼布潮,可即以額爾古納為界。”

如此,俄清雙方,都力求儘快消除相互間的糾紛,並締結和約,而且雙方都有領土劃界談判方案的備用方案。康熙皇帝甚至派出了大批軍隊提前來到涅爾琴斯克,並授意使團,可以在必要的時候進行軍事行動,向俄人施加壓力。康熙為此派出的軍隊總數約15000人,裝備精良,因此在俄國人看來,這一場談判就像是在清軍武力威脅下的城下之盟。

莫斯科政府給予戈洛文的指示是,不惜一切代價締結和約,甚至決定一退再退,實在不行,就留下一些軍事人員,將大隊人馬撤回莫斯科。因為當時的俄國內憂外患,政府軟弱乏力,還面臨著土耳其的咄咄逼人的攻勢。

然而最後的談判結果,如果單純從領土方面來看,清朝是吃虧的,因為俄國人的底線幾乎是沒有的,而且歷來屬於清朝的尼布楚地區,成為了俄國的領土。但是更令人詫異的是俄國人的態度,俄國曆史學家對《尼布楚條約》有兩種看法,一種是積極的,認為大體上是個平等條約。另一種則完全相反,他們認為自己吃了虧,而且是奇恥大辱。

這些人的理由有很奇葩,他們認為俄羅斯是在清朝的槍炮下,被迫簽訂的,而且中國利用該條約佔領了俄國在黑龍江領域的固有領土,持這種觀點的而且不在少數。早在1740年,俄羅斯科學院院士米勒就是這麼評價《尼布楚條約》條約的:“由於戈洛文的畏懼,迫不得已幾乎完全按照中國方面提出的條件來進行談判的”,“這個條約使俄國人不僅喪失一大塊領土,也喪失了阿穆爾河的航行權”。他們已經完全忽視了戈洛文在莫斯科政府毫無底線的底牌前,為俄國爭取了那麼多的領土和權益。在他們的設想中,清帝國的邊界應該是在阿穆爾河以南數百公里的柳條邊。

俄國人對此的解釋是清帝國無視俄國人已經在此開拓30年(1643-1688)的事實,而固執地以領土安全而不是以客觀現實為由要求獲得阿穆爾河流域所有的土地這一無理要求。由於清帝國有著天時、地利、人和,所以俄國人屈辱地放棄了自己的土地。由於有這樣的論調,所以在1858年的《璦琿條約》和1860年的《北京條約》中,俄國人對獲得外東北地區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10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視為對1689年的《尼布楚條約》的補償和修正,是正當而且是正義的。

(清軍向黑龍江流域進發)

可是俄國人選擇性失憶的表述,是站在俄國人的立場上的。他們認為黑龍江流域是無主之地,可是這一片土地歷史上數次內屬,在明王朝和蒙古人的勢力逐漸南移,滿清在1630-1635年也重新確立了該地的主權。如果真要往上追溯,肅慎、獩貘等東北族系都是中華帝國的屬民,永樂時還在黑龍江出海口立了一塊界碑,以宣示主權,何來無主之地的稱謂?只是中國傳統的朝貢秩序,只滿足於邊疆民族的朝貢,加之是少數民族的遊牧地,向來缺少內地郡縣制的改土歸流,如此才為強人所乘。俄國人以此為由,豈不是強盜邏輯嗎?可見中國即使放棄了尼布楚地區數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並且在事實上也確認了外東北地區以外的土地為無主之地,也沒有換得俄國人的友誼。

更有人認為《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和俄國兩國聯手瓜分蒙古人的土地,這一論點就更是大謬。中國是多民族國家,蒙古系出東胡,也為華夏遺脈,所屬土地自然也是“五族共和”法理之內的土地。何談要瓜分?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

近代以來的中國,不知有多少人吟唱著《七子之歌》,投身於救亡運動,拋頭顱、灑熱血,用無量的犧牲才換回瞭如今的國土。土地乃是民族生存之根本,怎麼可輕易予人?必然寸土必爭。《尼布楚條約》在中國看來雖然勉強算是一個平等條約,如從深層次去探究,卻也是一場談判場上的失敗以及土地意義認識上的無知。


而知而行


沒看過俄國曆史書,中國歷史書上講是中國勝了籤的尼布楚條約。


萬年老山參


但是未來俄羅斯可能會進一步分裂,到時候也許就沒有俄羅斯了。分成了無數個小國家。


捕到一條小鯨魚


任何條約都是由勝方主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