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代風靡全國的北島舒婷席慕蓉等人,為什麼“沉默”了?

tuoshan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八九十年代,是浪漫主義風靡的一代。北島、舒婷、席慕蓉、海子……一大批浪漫主義詩人,一篇篇優秀的詩作,一句句朗朗上口的詩詞都傳遍了祖國大地。

直到今天,這些詩詞、散文讀起來還是那麼的浪漫、激情。但可惜,此後再也讀不到這樣的詩詞了,而這些詩人也從我們的視野裡消失了,有的徹底走了,有的卻選擇了心靈歸隱。我想,原因主要有2個。

第一,人的價值觀念被改變了

八九十年代,人們剛剛解決溫飽問題,不再被吃不飽飯而發愁,所以開始了一些精神追求,這才也有了現代散文、詩詞,以及這些作家的興起。

但到了九十年代至今,人們不僅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且精神世界也開始越來越豐富。單純的吃飽飯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了,必須要吃的“好”。單純的讀散文、詩詞也不能解決需求了,必須要有更高水平的東西才行。

又恰逢互聯網出現,房價變高,人們又開始進入生活壓力很大的時期。所以,在現實生活面前,在每個月的賬單面前,浪漫,是不頂事的。

第二,這些人的思想或許枯竭,而又沒有優秀的接班人

詩詞是需要傳承的,正如任何手藝一樣。前幾年周杰倫的歌曲不再火爆,人們紛紛說周郎才盡。同樣,寫詩詞、散文也需要靈感,北島、舒婷等人也不可能隨手就能寫出一首膾炙人口的文章、散文。

而且,隨著教育的普及,以及人們觀念的轉變,真正去學習詩詞、散文的人少之又少,現在一聽說你本科學的是中文系,都會認為以後去當老師吧,而不是想到你會去寫詩詞、散文。

所以,老一代已經老去,可能才華、思想不再敏捷,而新生代卻還不足夠成熟,這才有了當下的僵局。

我偶爾也喜歡寫散文、詩詞,不過那是10年前大學時候的事了。

而今,已棄筆多年。

我是千城,就是那個要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的男人。

歡迎留言說出你的想法。公眾號:千城撩書。一起打開新的世界!

千城Slash


八九十年代風靡全國的北島、舒婷、席慕蓉,異常榮耀的朦朧詩流行,一代人心中的記憶!如今這些人都怎樣了?不同的道路和經歷給予了他們不一樣的人生!

1、北島:海外流浪與迴歸

北島,著名朦朧詩代表人物。1989年移居國外,一度旅居瑞典等七個國家並進行創作。1990年移居美國,同年在北島的主持下《今天》文學雜誌在挪威復刊,至今仍在世界各地發行。1994年任教於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後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在杜倫大學中文系擔任講師。2001年10月回國為父奔喪。2007年北島收到香港中文大學的聘書,同年8月正式搬到香港,與其家人團聚,結束近20年的歐美各國漂泊式生活。

近年來,北島不斷迴歸參與中國大陸的一些活動。2004年北島的散文集《失敗之書》在中國大陸出版,這是時隔15年北島首次在大陸出版書籍。此後,北島的散文集《青燈》、《藍房子》、《午夜之門》、《城門開》相繼在大陸出版。2010年北島全票通過當選《鐘山》雜誌當代(1979-2009年)十大中國詩人之首。

2011年8月8日,北島獲准入境參加青海湖國際詩歌節並接受了新華社的專訪。此後,相繼出席汕頭大學國際詩歌節、杭州“第三屆大運河國際詩歌節”、深圳“第一朗讀者”跨界詩歌活動、第四屆香港國際詩歌節、兩岸詩會、“藝術慶雲詩歌交流會”等活動。


2、舒婷:鼓浪嶼的詩意人生

舒婷,著名女詩人、朦朧詩派代表之一。從小隨父母定居於廈門,1969年下鄉插隊,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9年4月,《詩刊》從《今天》上選發了舒婷的《致橡樹》,兩個月後,又發表了她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和《這也是一切》。

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工作,從事專業寫作。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2008年,獲得《詩選刊》雜誌社主辦的“中國2008年度十佳詩人”榮譽。2012兩岸詩會桂冠人物獎得主。

2013年04月28日,再次高票當選廈門文聯主席。2016年12月,舒婷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現一直居住和生活在廈門鼓浪嶼。

3、席慕蓉:生命裡永遠有一種等待

席慕蓉,當代畫家、詩人、散文家。原籍內蒙古察哈爾部。席慕蓉出生在動盪不安的戰亂年代。自幼隨父母輾轉重慶、上海、南京,最後到臺灣,之後又去歐洲留學。

著有詩集、散文集、畫冊及選本等五十餘種,《七里香》、《無怨的青春》、《一棵開花的樹》等詩篇膾炙人口,成為經典。作品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淡雅剔透,抒情靈動,飽含著對生命的摯愛真情,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長曆程。

2002年,受聘為內蒙古大學名譽教授。2013年,獲得“中華文化人物大獎” 。2014年,獲得臺灣年度詩選“年度詩獎” 。現一直居住和生活在寶島臺灣。

2017年9月18日,74歲的女詩人席慕蓉還回到祖國大陸,在九零後扎堆的復旦大學開講座,現場座無虛席,掌聲、笑聲不斷。


麓風軒


最近,90後詩人左秦自殺了。我認為左秦自殺依然是朦朧邪詩流毒結果。他在自殺前向某朋友贈送《海子詩選》,說明他在死前讀過《海子詩選》。而海子就是因寫朦朧邪詩而抑鬱自已,最後臥軌尋死。可見朦朧邪詩在我國詩壇危害多麼嚴重!

這裡,我將我以前寫的《再次揭露朦朧邪詩本質並堅決予以抵制》轉發於此,請網友詩友再次瞭解朦朧邪詩是怎樣危害我國詩壇,誘導詩人自殺的!

一,就其朦朧詩來說,首先出現在臺灣地區。當國民黨在大陸戰敗退往臺灣,一些大陸文人也隨之跟去臺灣,剛去時這些人受蔣介石政權怱悠幻想反攻大陸再回來,到了六十年末老蔣也未能反攻大陸,這些人對蔣失去信心又不能公開反蔣,於是創作朦朧詩來表達自己心情。在1974年左右我國《參考消息》曾經屢次摘文並發表相應詩歌反應這個情況。當時我在企業詩創組曾討論臺灣朦朧詩,對臺灣詩人處境及言表詩詞表示同情。記得有一位從蘇州去的臺灣詩人,當天公司應給他發薪水時宣佈破產,他幹了一整月分文未得。家裡太太因家中無錢一天未吃飯,他也是飢餓難耐。晚上他到一家咖啡館寫了一首朦朧詩,“問君今夜何所有,一輪殘月照吳鉤。“表達他的悽慘心境和思鄉之情。末了,他從高樓跳下自盡了。全國恢復高考後,北大以顧城等六位大學生興起了朦朧詩,我認為他們所興起的朦朧詩只不過是臺灣朦朧詩的移植。一些知名老詩人也對朦朧詩給予大力支持,尤其是名詩人顧工,屢次著文讚揚朦朧詩,使朦朧詩大興,當時寫詩不朦朧媒體報刋不予刋發,桎梏了其他流派詩的流傳與發展。當時我國東北工業企業為活躍職工文化生活,大都建立企業詩創隊伍,僅東三省機械工業的詩創隊伍就有十幾萬人,他們大都訂閱《詩刋》以指導詩的創作。當時我最欣賞賀敬之,李學鰲,李瑛,顧小丹,胡宏偉的詩篇,然而這些詩篇再難以見到(僅看到胡宏偉的《長江之歌》填詞),《詩刋》被朦朧詩佔據,引起了許多企業職工詩創人員不滿,他們不再訂閱《詩刋》,使《詩刋》發行量急劇下滑。

二,當我國詩壇興起朦朧詩後,朦朧詩的始湧者很是興奮,這些人文化與政治素養不夠,沒能對朦朧詩發展與社會文化發展如何相適應進行引導和探討,依然用因文革壓抑所形成的詩創方式繼續詩的創作。因此,追求晦澀悲傷詩句成為朦朧詩的主流。這就使詩壇出現這樣一個局面,一方面國家改革不斷深入和社會文化欣欣向榮犮展,另一方面詩壇上因朦朧詩偏離社會生活在晦澀悲傷哀號,使得朦朧詩遠離人民而不受歡迎。於是詩壇上朦朧詩始湧者在繼續寫朦朧外,哀嘆我國詩歌“小眾化“,認為朦朧詩是陽春白雪,埋怨廣大老百姓不懂詩,不接受朦朧詩。由於朦朧詩陷入追求晦澀悲傷哀號的創作怪圈,這就要求詩人一要以抑鬱心理進行創作。二要創作以朦朧為主要目標,一切都追求朦朧,表現朦朧,生活也要朦朧表述。三要發掘陰暗悲傷面。其中包括人生的陰暗面,生活的陰暗面,社會的陰暗面,以尋求和積累創作素材。因此,朦朧詩的創作者就會出現這樣狀態,心理不健康的易患抑鬱症,生活或事業不順的易於情緒低落,找不到前進目標,過渡發掘陰暗面的就易於仇視社會,仇視生活,仇視人生。請看後來的朦朧詩作品和詩人命運,無不表現這三個方面,使朦朧詩向朦朧邪詩方向發展。顧誠是朦朧詩始湧者之一,朦朧詩創作使他心理不健康,不能正常處理生活鎖亊,導致他殺妻又自殺。最令人憐憫的是他父親顧工,支持了朦朧詩,卻出現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家庭悲劇。

三,有必要探討詩人的生存與作品創作問題。我個人觀點是,中國詩人千千萬。在這個前提下,專業從事詩詞創作又有工資收入的詩人是極少數。現實中有許多不是有工資收入的詩人,他們靠投稿犮表賺取稿費,這些人收入是不固定的,詩稿被採用發表就有點錢,不被採用就沒有收入。即便被採用,由於詩的篇幅字數有限收入並不高,生活水平常在貧困線以下,儘管他們做著“一詩成名,一詩暴富“的春秋大夢,但現實並不給他這個機會。還有的詩人是業餘時間從事詩創的。這些詩人首先做好本職工作。這並不影響詩人的作品創作,相反會給詩人的作品創作提供堅實的創作基礎和生活體驗。但是有些詩人不是這樣,將詩創放在第一位,力圖“一詩成名,一詩暴富“,尤其是朦朧詩的詩人,這種表現極為突出。那位自殺的海子,他是有工作和收入的,在中國政法大學從事哲學研究的,但受朦朧詩驅使和誘導,自尋絕路。當這些朦朧詩的詩人實現不了“一詩成名,一詩暴富“目的,除了心態不好的選擇自殺外,有的是誇大自己是著名“詩人“,在多少刋物發表多少詩,有多少頭銜等。有的把挖掘陰暗面寫成詩,攻擊現實生活和社會,與負面文化和虛無主義絞和在一起。

還需要指出的,北島是朦朧詩始湧者之一,現已是七十多歲老人,並患中風後治癒。前些曰孑參加廈門詩人會與另一詩人舒婷柤見,也開始質疑朦朧詩。這位為朦朧詩忙了一輩子詩人,也看到中國出現朦朧詩後果,自己已有內疚之意,不再承認自己是朦朧詩人。



遼海醉仙


北島舒婷等人的近況我並不瞭解,但因為前幾個月我剛見了席慕蓉老師。這裡跟大家介紹一下。

提起席慕蓉老師你們會想起她創作的什麼,是“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還是“歌中有我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正如後者所代表的,席慕蓉老師已經迴歸她的民族身份,她的草原。近幾年中,她寫了《英雄噶爾丹》《英雄哲別》《鎖兒罕·失刺》,今年還帶來了她的新詩集《英雄組曲》,可能因為帶有很強的民族文化色彩,還有席先生的年齡問題,這本詩集席先生只在呼和浩特作了宣傳,再沒有聽說其他城市的宣傳。

相對於其他幾位詩人,席先生年長不少,創作上現在更傾向於寫英雄史詩,讀起來與早些年相比是另一種風格。

附一張席先生今年在內蒙古大學作講座時的圖片。講座具體內容大家可以去內蒙古大學官網上看一下。



山君淳言


北島舒婷席慕蓉等一系列詩人,是一個時代的共同記憶,隨著那個年代的遠去,漸漸地,他們似乎也沒有那麼吸引大眾的目光。至於為什麼這樣,只能說個人境遇不同吧。



北島於1989年移居國外,輾轉了了多個國家。2007年結束了近20年的漂泊生涯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並在香港定居,北島直到近年才被獲准入境。2016年他已年近古稀,據他自己說,“祖國是一種鄉音”,“只能對著鏡子說中文”。詩人孤獨了太久,沉默是他被迫的選擇。





而舒婷和席慕蓉,其實從未離我們很遠,舒婷於2013年4月28日高票當選廈門文聯主席;2016年12月,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還擔任過第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席慕蓉在2013年獲得“中華文化人物大獎” ;2014年,獲得臺灣年度詩選“年度詩獎” ;2017年9月18日,74歲的她還回到祖國大陸,在九零後扎堆的復旦大學開講座,現場座無虛席。其實她們從未沉默,只是離我們熟知的詩人形象遠了。


簡江的奇妙冒險


其實,他們並沒有沉默。只不過浪漫的詩歌時代過去了,現在是大眾消費主義、娛樂至死的時代。北島、舒婷他們仍在寫詩、做事,只不過眾聲喧譁之下,他們的聲音顯得薄弱,從而不為人知。

八十年代的詩人有多火呢?我記得以前讀過一則很令人神往的故事,就是有位詩人兜裡沒有錢,肚子餓,走到飯店裡跟老闆說,我是寫詩的,我寫首詩跟你換頓飯。老闆爽快地答應了。故事的主人公是誰,我已經記不清楚了。這則故事側面說明了八十年代詩人的地位之高,詩人之受社會歡迎。況且,當時中國剛剛改革開放,百廢待興,文化上的禁錮已經放開,詩人的吶喊與反思受到歡迎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北島有首著名的詩,叫做《回答》。其中有一節寫道:新的轉機和閃閃星斗,正在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來人們凝視的眼睛。“聯繫一下當時的社會背景,讀起來是不是覺得激情澎湃,充滿了力量?再如顧城、海子等人的詩歌,亦是充滿了激盪人心的力量。

可詩歌畢竟是陽春白雪,不是下里巴人。它們的傳唱還是在精英、文人的手中,等改革開放以後,市場和經濟急速發展,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渠道已經不僅僅只有詩歌和文學刊物,還有電視、電影以及遍地開花的KTV等等。詩歌迴歸到它的小眾地位上。

北島、舒婷等詩人很重要,他們註定會被寫進中國文學史。北島最近幾年其實經常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上,比如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他編書、出席活動,網絡新聞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文學愛好者稍稍注意,就能獲取許多關於北島的消息。比起北島,舒婷倒是沉默多了。總而言之,沉默是生活的常態,像八十年代的詩歌熱本身就是一個偶發的、激情的現象。


輝城啊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要理解北島舒婷為什麼“沉默”了,就要知道文學史上從朦朧詩派到新生代詩歌的轉變,作為文學專業的學生,學到這一段歷史時也是十分唏噓感慨。

一、朦朧詩的興起

朦朧詩是興起於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伴隨著文學全面復甦而出現的一個新的詩歌藝術潮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當時現實主義創作原則一統詩壇的局面,為詩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時也給新時期文學帶來了一次意義深遠的變革。食指、北島、顧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楊煉是朦朧詩的代表詩人。他們在詩作中以現實意識思考人的本質,肯定人的自我價值和尊嚴,注重創作主體內心情感的抒發,在藝術上大量運用隱喻、暗示、通感等手法,豐富了詩的內涵,增強了詩歌的想象空間。

“朦朧詩”沒有形成統一的組織形式,也未曾發表宣言,然而卻以各自獨立又呈現出共性的藝術主張和創作實績,構成一個“崛起的詩群”。


二、新生代詩歌的興起

新生代詩歌於八十年代中期崛起,這股思潮也被稱為“第三代詩”、“後崛起詩潮”“朦朧詩後”等,並立即形成星火燎原之勢。它的出現使朦朧詩不再處於先鋒位置,使當代詩歌創作發生了新的變化,真正呈現出百花爭豔的局面,併為當代詩歌創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選擇空間。

新生代詩歌是一個異常紛雜的詩歌浪潮,旗號林立,各流派各團體都有自己的理論主張和藝術追求。但是透過他們的理論主張和創作實踐,可以看到眾多的流派和社團事實上已由其共同傾向形成兩大板塊:新傳統主義和後現代主義。前者更多地向古老的民族文化探求、展示,展示遠古的生命狀態,體現著20世紀80年代大陸文學的文化尋根傾向,代表詩人有廖亦武、歐陽江河等,後者更趨向於平民化與世俗化,展示普通小人物日常生存狀態和感受,具有更明顯的前傾態勢,代表詩人有韓東、李亞偉等。限於篇幅,這裡僅就後現代主義詩歌的內容和藝術特點作些探討。

後現代主義詩歌鮮明地體現了不同於朦朧詩的美學品格。在創作上,它已形成兩個主要標誌:“反英雄”、“反崇高”的價值觀念和“反意象”、“反優雅”的形式特徵。這兩點構成了後現代詩歌的基本內涵,同時也決定了後現代主義詩歌的基本價值。

李亞偉《致中文系》


可以看出,新生代詩歌的興起,基本上就是對朦朧詩的顛覆。“反英雄”“反崇高”的理論其實也就是“反朦朧詩”,因此,作為前一代詩人北島舒婷席慕蓉等,被長江後浪推前浪地倒在了沙灘上。

我曾有幸聽過北島老師、韓東老師的同場講座,他們分別作為朦朧詩、第三代詩人的代表,韓東老師對他們曾經想要打倒的“朦朧詩人”北島老師非常尊敬,北島老師也十分欣賞韓東老師。在詩歌的發展上,可以說他們都相當重要,相當值得尊敬。


一往文學


【寫給舒婷】

周延龍/文


[十年]

我現在住的地方

離舒婷住的地方很近

這一點很重要

要知道,十年前的機票特別貴

曾設想用詩歌鋪成的小道

定會成功製造一場偉大的邂逅

.

可是

那棵橡樹長得很高大威儀

不知是快消失了

還是正在生成

[斧頭]

詩歌和斧頭

是否有些關聯

不然,自那以後

那個小島,那些詩稿,那些故事

為何統統沒了音訊

.

我知道

是你給“木耳”付了玩具的錢

那你再受受累

可有顧城的消息

[舒婷不再寫詩]

如果信息不準

那問題一定出在度娘

不能全賴我

舒婷不再寫詩

是因為有了回車鍵

據說,學會此技

謊言和廢話都成了詩

.

又有說舒婷開始了散文

有機會我一定當面提醒

現在的人們挑剔得很吶

他們總說

詩歌很短

散文很散

[英雄]

詩人都是英雄

酷愛孤獨

龐大了自己

但卻不是梟雄

你看那片

曾經被詩歌蔥鬱了的原野

荒蕪得甚是可憐

長使英雄淚滿襟

誰之過也


周延龍詩歌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在我最美麗的青蔥歲月,我遇見了北島、舒婷、席慕蓉等人,並且和他們結下一段塵緣。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

北島《回答》教會了我理性的思辨問題。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痴情的鳥兒,/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裡。……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


舒婷的《致橡樹》為我憧憬中的理想愛情模式豎立起一棵高大的橡樹。

  

"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數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我是你額上燻黑的礦燈/照你在歷史的隧洞裡蝸行摸索/我是乾癟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 

——祖國啊/我是你十億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你以傷痕累累的乳房/餵養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去取得/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激發了我對祖國的強烈熱愛。

而席慕容的詩,則伴著我即有甜蜜,又有憂愁的戀愛,她的散文則伴著我走進婚姻。”無緣的你啊/不是來得太早 /就是 太遲” ,“不是所有的夢 都來得及實現/不是所有的話 都來得及告訴你/我並不是立意要錯過/可是 我一直都在這樣做/錯過那花滿枝椏的昨日/又要 錯過今朝”。


她的許多詩,至今我還能脫口而出。


可以說,北島、舒婷、席慕蓉的詩,(應該還有顧城、汪國真等)是八九十年代青年的心靈雞湯。


北島——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他最著名的詩歌如《回答》、《一切》、《宣告》、《結局或開始》等,曾經震撼了無數國人,表達了在文革中成長的一代人信仰失落後的批判與否定、懷疑與茫然。


北島以一種清醒的理性精神,用青春作賭注,對人性的扭曲和異化作出了自己的審判。


他善於使用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悖論式警句,如《祖國》:"她被鑄在青銅的盾牌上/靠著博物館黑色的板牆","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


"我不相信天是藍的/我不相信雷的回聲/我不相信夢是假的/我不相信死無報應。"這些詩句雖帶有強烈的悲觀情緒,卻仍鏗鏘有力,展示作者堅定的挑戰宿命的信念,給人以重生抗爭的勇氣。


1987年春,北島去了英國,在大學當訪問學者。


1990年,北島移居美國,曾任教於加州戴維斯大學,後來,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在杜倫大學中文系擔任講師。2007年受聘於香港中文大學,並定居香港。


這些年,北島仍然活躍於國內外詩壇,寫作不斷,但主要寫作散文和小說,出版了不少散文集和小說集。


曾先後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瑞典筆會文學獎、美國西部筆會中心自由寫作獎、古根海姆獎等,並被選為美國藝術文學院終身榮譽院士。


現在的舒婷,隱居在鼓浪嶼的家中,做著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婦。她不寫詩了,也不再把自己當詩人看,偶爾寫散文。


做為一個地地道道的鼓浪嶼人,她的詩人光環也成為政府旅遊宣傳的招牌資源。2013年4月舒婷再次當選廈門文聯主席,2016年12月,舒婷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席慕蓉的專業其實是美術,具有畫家和詩人的雙重身份。席慕容的詩歌多寫愛情、鄉愁、時光和生命,愛的抒發是席慕容詩歌的第一主題。


著有詩集、散文集、畫冊及選本等五十餘種,《七里香》《無怨的青春》、《一棵開花的樹》等詩篇膾炙人口,成為經典。


席慕容的散文以一個女性特有的細膩視角,抒情靈動,寫得極美。親情與愛情,總是輕柔的流動在她的字裡行間。

席慕蓉一直居住和生活在臺灣。現在她仍然畫畫寫作,還寫歌詞。2017年9月18日,74歲的席慕蓉曾回到祖國大陸,在復旦大學開講座。


其實現在他們也都還在進行文學方面的工作,他們“沉默”,一是因為現在是碎片化閱讀時代,人們需要輕鬆、歡快、快餐式的文化消費產品,喜歡的是心靈雞湯。


詩歌在這些方面沒有優勢,因其對讀者的文學素養要求更高,所以讀者越來越少,詩集越來越難以出版,導致許多詩人轉行寫容易出版和賺錢的小說、劇本等。


二是即使他們寫出了一些好的詩歌,在文化生活如此豐富多彩且″金句"氾濫成災的現在,大家看完也就忘了,也不可能像當年那樣廣泛流傳。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


有書共讀


席慕蓉:

1966年,獲得最佳優等第一獎、杜特龍·德·特利基金會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頒發之金牌獎及比利時王國金牌獎。

1967年, 參加在比京舉行之“歐洲藝展”,得歐洲美協等頒發之兩項銅牌獎。

1981年12月,《出塞曲》得唱片類最佳作詞金鼎獎。

2002年,受聘為內蒙古大學名譽教授。

2013年,獲得“中華文化人物大獎”。

2014年,獲得臺灣年度詩選“年度詩獎” 。

北島:

曾先後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瑞典筆會文學獎、美國西部筆會中心自由寫作獎、洛哥阿格那國際詩歌節詩歌獎、古根海姆獎、馬其頓斯特魯加國際詩歌節最高榮譽金花環獎等,並被選為美國藝術文學院終身榮譽院士。

舒婷:

詩歌《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獲1980年全國中青年優秀詩歌作品獎;

《雙桅船》獲全國首屆新詩優秀詩集獎、1993年莊重文文學獎;

《真水無香》獲第六屆華語文學傳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授獎”;

《在那顆星子下——中學時代的一件事》 入選滬教版六年級下的語文教材;

2008年,獲得《詩選刊》雜誌社主辦的“中國2008年度十佳詩人”榮譽。

2012兩岸詩會桂冠人物獎得主。

席慕蓉寫愛情和鄉愁,北島寫道德和政治審判,舒婷寫人生哲理。北島和舒婷都是“朦朧詩”代表人物。

儘管這三個紅極一時的詩人曾經取得如上非凡成就,但今日詩歌的受眾和詩歌的熱點都有所變化。

文學邊緣化,寫詩的比讀詩的多。

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和現代主義已經被後現代取代,所以餘秀華成為熱點。

北島最著名的詩: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我曾經篡改為:

卑鄙是高尚者的通行證,高尚是卑鄙者的墓誌銘。

後工業社會、商品經濟,道德審判似乎已不似農耕社會那樣順理成章。

至於愛情、鄉愁、人生哲理,在物慾橫流、及時行樂的今天,有多少人還會看得那麼重?

整個世界,整個人類,詩意和資源一樣正在一天天減少,產生詩意的環境正在被飛速發展所向無敵的科學所破壞。

應該向中國詩歌里程碑的三位詩人致敬,他們不但曾經參與創造和代表著中國詩歌的輝煌,並且現在也還在發出自己的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