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學閱讀理解課與作文課?

啟點王老師


小學閱讀理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但體現在課外閱讀內容篇幅的長短,也體現在對文章內容的把握和問題的解析難易程度的不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定不可揠苗助長,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引導小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再逐步深入的認識和解析語文閱讀理解較專業問題的思路和技巧。下面我就各年級語文閱讀理解的考點和解析作一

一個例題解析和教學方法分析,希望能給我的家長和學生朋友們一些直觀的參考。

一、一二年級閱讀理解

考點:

  1. 語文基礎知識的滲透,如選詞填空、給多音字選出正確讀音、寫出(找出)反義詞,認識並找出表顏色的詞、表心情的詞等。
  2. 數段數句

  3. 對照原文找出問題答案

  4. 準確認知文章所描述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主體及結果。

  5. 聯繫生活實際的答案不唯一的開放題

教法點拔:

考點一、涉及語文基礎字詞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家長和老師務必要多講一個字詞的意義和用法通過大量的實例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感,同時加強對錯題的整理和複習。

考點二、讓孩子把握段落標誌和句子標誌,告訴學生一句話的標誌不僅有句號,還有問號、感嘆句、省略句等。引導學生逐段逐句標數字法,且標註完後要檢查,看有沒有落標的段與句。

考點三、牢固樹立“答案就在原文中“”的文本意識,凡是題目中字和原文中的字有重複的內容,那麼找到這個字在原文中的位置,再看上句和下句,就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如下圖所示一年級閱讀理解題型:

第1題數句子標誌並標數字法。

第2題找到題目佔與原文中重合的詞語,看相鄰詞句找出確切答案。

第3題熟悉表顏色的詞。

考點四、弄清文章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主體或者起因、起過、結果是學習記敘文最重要的能力,也是最常設題的地方,涉及概括段落和全文內容以及初步感知文章類題的考查。對於一二年級來說就是要反覆訓練按順序說出事件的時、地、人、事各要素的能力。

如下圖所示二年級課外閱讀理解題型中第1題就考查了這點,這題的答案也在文中找。

考點五、聯繫生活實際的開放題,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只要不跑題,符合題目要求即可給分,如上圖一年級閱讀題中的第4題和二年級的第三題,教這種閱讀題時,一要要求學生務必讀完整個題,再思考答案,防止答題時因沒有理解清清楚題意而脫離題目本身。

三年級閱讀理解

三年級閱讀理解題對三年級學生來說是最難掌握的一個階段,一方面閱讀理解文章篇幅明顯加大,另一方面其閱讀理解題的難度大大增加,和高年級段所考查內容基本除了難易程度不同外,考點範圍接近相同,但總體側重考對文章的總體感知和對字詞句較表層意思的理解。

考點主要拓展為:

  1. 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或故事的主要情節。

  2. 考查對常見修辭的認知和表達效果的解析。如比喻、擬人、誇張、反問是考查重點。

  3. 重點句段,特別是中心句的準確把握。

  4. 把握文章的主旨。

  5. 給文章加標題。

教學點撥:

考點一:故事情節可以不交待時間、地點,僅高度概括文中人物做了什麼事,結果如何,如下圖三年級閱讀理解第2題。如果是概括段意或全文內容,一般要把記敘文的時、地、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概括出來,語言要簡潔,概括力強。

考點二:三年級學生修辭學習是一個重點,要求孩子們既要會運用修辭寫表現力強的句子,還要會分析不同修辭的表達效果。重點分辨並理解比喻句的三要素“本體、喻體、比喻詞”之間的關係,明確本體和喻體必須是有相似點本質不同的兩種事物。具體如下圖所示:

考點三、四、五的具體教學方法和解題思路見下圖三年級課外閱讀理解期末訓練題的題例中的第3、4、5題的詳細解析。可以引導孩子根據文章實例,端正解題思路。

四年級閱讀理解

四年級的閱讀理解題型更加細化,不僅僅滿足於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和表層意思的把握,對文章中人、事、景物的理解和考查更加的細化、突出理性分析。選文內容也更加有深意。

考點較之三年級拓展為:

  1. 對文章內容的分析有跨度,不僅限於一段。如下圖四年級題例中的第1題,答案分別在第一段和第三段。
  2. 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概括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如下圖中的第2題和第4題。
  3. 特殊標點符號和用法,重點是破折號。
  4. 更加突出對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

教學點撥和思路解析如下圖所示:

五六年級閱讀理解

五六年級的閱讀理解無論從選文的長段和深度上還是出題的深度和廣度上都明顯高於其他年級。另外對文章重點運用的表現手法也有考查。

考點如下:

  1. 對文章中心思想和寫作目的的分析考查更加突出。

  2. 分析重點句段的含義和作用。

  3. 分析較複雜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分析其性格和精神面貌。

  4. 分析文章的開頭、結尾的好處

  5. 分析標題的含義和作用

  6. 分析文章所運用的表現手法及表達效果。

  7. 記敘文的順序,倒順的好處,插順的作用等。

教學點撥及部分題型的解題思路如下圖五六年級課外閱讀題實例解析:

希望有了例題的依託,同學們對小學生閱讀理解題有一個更具體深刻的認識,至關作文的教學及寫作方法的解析,大家可以參考小徐老師之前的頭條號文章和悟空問答,那裡有更詳細的解答。

本文由指尖教育帝國原創,禁止抄襲,小徐老師期待你的關注。


指尖教育帝國


作文是學生對生活中人與事的認知和想法,想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除了讓孩子讀大量的課外書,尤其是有故事性,哲理性的書外,還要豐富他的人生閱歷,讓他多與人溝通,多動手做些事。讓孩子從人與事中得出感悟和想法,再把感悟和想法寫出來,那就是一篇真情實感的好文章了。建議做到以下幾點。

1.多讀些課外書,如成語故事,人物勵志類的書,山水風景與春夏秋冬描寫的書。建立他的語言描述能力。

2.多讓孩子身體力行,去感知大自然的變化無常,日出日落,春去秋來,高山流水,海納百川等眾多自然現象,並引導他與人生百態,喜怒哀樂,生老病死等聯繫在一起。

3.多與人溝通,多做些事,如幫父母做家務等,讓孩子感受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讓他的心靈達到觸動,這樣才會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

總之,好的文章,是表達生活的千姿百態,是人生的縮影,藉助與自然山水,花草,鳥獸,四季來表達人的內心感受。不需要太多炫美的文字,只要把人與自然聯繫在一起,發出自己的聲音就是完美的作文。

寫作文是用自然景色來描述生活,用有形的東西去展現無形的東西。


千教萬學


關於寫作文,你可以關注‘’沐清風明月‘’,我寫了很多指導孩子寫作文的文章,就不在這裡囉嗦了!謝謝!


沐清風明月


從基礎知識歷練,從淺入深。一個人如何不歷練,不可能生下來就什麼都知;天才出於勤奮。現在的小學生,輔助條件佔絕大優勢,常見一些學生放學就進輔導班,還專有老師在接管,究竟怎麼樣未去了解,總有明白的一天,暫不敢妄評論,各地習俗或願意。本來小學生是剛剛接受教育,對很多事情問題感到新鮮、新奇,處於似懂非懂狀態,這個時候,在學校老師是最好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我沒有去作調查,常從校園囗過和輔導班門前過,見一些學生聚精會神,離得兩米左右未聽說什麼,但我反問一下自己,如果老師講課像講故事一樣,那些閱讀課不功自破。語文知識,很多人在講如何難,先得從基礎學起,步步爬上。閱讀對小學生怎樣去理解,老師指引,學生多讀、熟讀、復讀,這樣就可以熟能生百巧,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學會在閱讀時,便於理解,多對字典裡的字、義、意、引申義等多看,必要時抄寫下來,使之永遠記住。

讀讀寫寫,讀書,就是為了更發揮自己,寫些該寫該記的,時間長了,轉化為自己使用。閱讀能力強了,對一些好的語言好的細節,平時積累起來,總結一些經驗,也可反寫一些語言句子,有利於維持思路平鋪。讀書多,寫也容易,站得高,看得遠。橫看成嶺倒成峰,說明作者在讀書時邊:學、看、寫、聽,很多事例,現在的老師還有內參及課本書,稍有用心,處處春風。小學生的作文課,分教學經驗,沒規定格式,可以室內也可野外,看老師如何去抓住這個問題,引導教育。一般都是命題式,老師在課堂上講後,例如《那一次,我很激動》為是突破主題,可以多選或單選角度,以自己喜歡的或者在學校參加集體活動有意義寫出來了,可正可側,這就要自己經歷寫得很自然。寫這東西小學老師引導學生,方法太多,不一一舉例,生動形象的還可以帶學生出教室門,實地考察一路所見所聞,寫些事情,口角小,有影響時代口頭禪,加以敘述。小學生文章不是一天兩天寫好,來日方長,只要有心,沒有辦不好事。

千百次試飛,總會飛上藍天。任何事情沒有一帆風順,只有在逆境中迎接挑戰,勝利屬於那些不怕死的強鷹。當她翔翔旋轉在空中時,她的光彩奪目,但付出的代價同樣重大。


歐紹永


1.這是一篇記敘文,看是寫人的還是記事的?

2.先確定文章中心,圍繞中心選材

3.確定寫作方法:總分,總分總,分總,倒敘還是插敘?

4.列一個題剛:計劃寫幾段?

5.動筆寫文章

要寫一篇好文章,就在於平時的積累,多看,多記,多寫(寫日記),為作文積累素材。


龍德




我們知道,語文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其實這四種能力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語言的初步學習應該是以聽、說為主的。但是由於考試試卷中沒有聽說方面的試題,老師們為了應試,就忽視了聽、說能力的培養,直接講起了閱讀和寫作。有的老師還讓家長給學生買了大量試題,美其名曰:強化訓練。孰不知,這樣做違背了小學生的心理思維狀況:感性的、形象的。不但加重了學生的負擔,而且使學生產生應付厭學的情緒,事倍功半,也收不到好的效果。

基於普遍存在的上述情況,愚以為上好小學閱讀理解課和作文課可以如下去做:

先說閱讀理解課。作為老師,要把那些冰冷的語言閱讀材料或教材課文變成生動的故事,講給學生聽,講前可以先提出問題諸如什麼人、在什麼地點、什麼時間、為什麼做了什麼事、取得了什麼結果等。講完故事後,既可以讓學生回答前面提出的問題,也可以佈置學生復講故事,讓學生聽聽復講和老師講的相比漏掉什麼內容。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的聽力,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又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引發了學生的興趣,還強化了細心品質,避免了做閱讀理解題的枯燥無味,當然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再說作文課。無論寫人記事描景,學生的每篇作文都有人、事、景,只不過各有側重罷了。在上作文課前幾天就佈置學生細心觀察要寫的人、景、事,上作文課還從聽、說入手。先讓學生構思幾分鐘,把自己觀察所得按照一定的順序講給大家聽,比一比,誰講的好,誰聽的好,然後再比誰寫的好。老師要及時誇讚獎勵。這樣一來,既起到了觀察共享、豐富寫作材料的效果,又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慾望,調動了積極性,他們就會去認真觀察、認真講述、認真寫作文。同時克服了作文難、沒啥寫的問題。效果也比只讓學生寫好許多!

我們都是教語文的,我相信上述雖文不達意,只要堅持去做,假以時日,一定會取得好的效果。你說呢?


高考語文齋


讀寫本來就是一體的。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學習者的是通過同化和順應學習新知識和技能的。所以,閱讀正好是寫作的支架,幫助學生寫作。老師就需要利用這個幫助他們構建自己的語言。在閱讀的時候,要有意識的反思作者的意圖。


啟航020


閱讀理解要教會孩子怎麼分析一篇文章,首先是寫景寫物寫人,主要敘述對象是什麼,每一段分別描寫了什麼,注意運用的寫作手法,(在提到寫作手法的同時可以加強告訴孩子如何運用這些寫作手法。)特別是在作者描述的時候能不能找出某些規律或者描述圍繞的中心,以及所要表達的感情,最後可以讓孩子用自己的話來概述一下。(提高敘述和表達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