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亮劍》楚雲飛炮擊趙莊對比:一個用大哥大,另一個用步話機,哪一個更接近歷史?

司馬長史


《亮劍》主要寫的就是李雲龍各種和楚雲飛合作,開始合作的不錯,戰役打的很漂亮。後來因為國共的關係變化,以及一些很複雜的實際情況變化。兩個人的合作不斷出現摩擦,直到最後成為了政治屬性完全不同的人。



主要就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這幾個重要的歷史時期。那個年代是一個動盪的年代,世界不是很太平。我們國家就更不用說了,很多土地淪喪,窮的能發出響聲來。各種武器裝備都很落後,而且落後的都不能做到充足,還很缺少呢,可想而知那是一種多麼艱苦的掙扎。

李雲龍這個革命軍人就是在那樣的一個情況下,用自己的全部智慧帶領著軍隊抵抗。沒有怕過,也沒有喪失過希望。軍人的本色始終不變,終於迎來了一個全新的中國。

而這個楚雲飛是李雲龍的好友兼對手,是一個國民黨很優秀的軍官,可以說國民黨軍官的所有優點他都有,當然缺點也不少。他本人是很敬佩李雲龍的,在打鬼子的時候沒少和李雲龍合作。但是在兩軍開戰後,兩個人的內心都是毫不留情的想把對方消滅掉,很現實,但也很正常。

當時攻打平安縣城就是他們兩個合作的,李雲龍攻城,楚雲飛就打援。兩個人配合的很好,最終取得了勝利。當然了這個還是抗日戰爭時候的事,兩個政黨是合作關係。


後來到了內戰的時候,兩個人就是敵人了。在淮海戰役的時候,共產黨要李雲龍奪取趙莊,這個時候的對手正是楚雲飛。李雲龍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看家寶,能想的辦法全想了。楚雲飛也不是吃素的,什麼美式裝備飛機大炮的也全都招呼李雲龍了。

但是終究是沒有佔到一點便宜,特別的自信受到了失敗的打擊。當然了當時楚雲飛是有點看不起李雲龍的傢伙事了,表現的很狂妄。或許輸也就是是輸在了這個方面。這個戰役在電視劇裡被表現的很細緻,出現了用不同的通訊工具指揮作戰。

楚雲飛那一直是美式裝備,通訊也用的是大哥大。這個沒錯的,大哥大最早確實是美國的摩托羅拉公司出的。這個看上去楚雲飛用的很先進,很符合他的裝備特點,但其實是不應該的。


淮海戰役的時間是1948年11月到1949年10月。這個最早的大哥大,人家美國1973年才研發出來,是手提電話的一種。他沒有連著的那個線,用起來比較方便。但是時間差的有點遠啊,差了20多年。那個年代有都沒有,楚雲飛怎麼可能用的上,大哥大可並不存在穿越的事。

而李雲龍用的那個步話機,在那個年代是有的。各種電視劇中,部隊求救啊,發消息啊什麼的用的都是這個。弄不好就不能用了,還很不安全,別人就監聽了怎麼樣。這個是很真實的,那個年代確實也就是這個。他並不是落後裝備的代名詞,何況他本身也並不是落後。

那個時候共產黨很多部隊用的那個步話機都不是自己買的,那個東西不便宜。很多都是打贏了鬼子繳獲的,有的還是捐助的,數量很少。雖然我們看上去好像是那個大哥大很符合楚雲飛的身份,但其實還是步話更符合所有人,這個步話並不能作為李雲龍裝備落後的代表,它是很符合真實的歷史的。


電視劇有電視劇的考慮,但是我們要更多的去了解真實的歷史哦。


史之策


很棒,非常專業的問題!喜愛戰爭電影的答友應該記得《大決戰遼瀋戰役》的劇情,國軍第九兵團司令部在胡家窩棚被解放軍小部隊搗毀,司令官廖耀湘只好逃到新6軍軍部,竟然違反軍事條例在電臺裡用明語給各部下達突圍命令,結果被東北野戰軍一字不落全部監聽,也註定了這十萬大軍的覆滅下場,連林彪都笑了:“敵人在哪,廖耀湘都已經告訴你們了”。



二戰美軍的戰場無線通訊工具主要有兩種,其一是大名鼎鼎的“BC611D”手持步話機,也就是九十年代那種“大哥大”的雛型產品,由著名的摩托羅拉公司前身“加爾文製造公司”生產。這款步話機在美軍中裝備非常廣泛,一直配備到“排級”部隊。

美軍步兵連長可以通過這玩意在戰場上跟各排保持聯繫,甚至可以實現三方通話功能。但BC611D有個顯著缺點,即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通話距離較短,超過一英里(約1600米)就基本失去效果了。



另外一種遠距離無線通訊工具便是“BC1000”無線電臺,它既可以拍發電報,也可以調頻進行語音通話,在那個年代就已經非常牛叉了。廖耀湘對各軍喊話所用的就是這款無線電臺,常用的操作當然是電報用密碼,通話用暗語,因為同頻道的其他電臺都可以收到內容,廖耀湘屬於“急不擇言”了。

在美國電影《風語者》裡,對這款軍用電臺有充分的展現,是一線步兵呼叫後方炮火支援時的必需品。



《風語者》劇照

登陸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一線步兵,距離海上提供火力支援的戰艦肯定超過1600米了,所以只能用“BC61000”進行聯繫;而“BC611D”則是在登島以後的戰鬥中,步兵各連排之間的短距通訊工具,這個區別淺顯易懂。

國民黨軍隊的美械王牌師,才有機會獲得這兩種通訊電臺,比如《亮劍》裡楚雲飛的第89師等等,雜牌軍那是沒戲的。但國軍沒有美國軍隊那樣財大氣粗,一般情況下“BC611D”手持步話機僅可以配備到營級,團以上戰術和戰役單位則配備“BC1000”無線電臺,所以從理論上講,楚雲飛可以同時擁有這兩種無線電臺。



(兩種通訊工具並列)

那麼,楚師長呼叫炮兵火力壓制應該用什麼通訊工具呢?這恐怕還要分為兩種情況,如果是呼叫上級單位的軍屬、兵團屬炮群,根據重炮部隊的戰場縱深配置特點,必須用“BC1000”無線電臺,因為距離都在幾公里以上;如果楚雲飛使用手持式步話機在那舞舞扎扎瞎喊,就有些假了,因為炮兵根本聽不見,從這一層說,新版《亮劍》要更嚴謹和接近歷史一些。

如果是呼叫第89師自己的師屬炮兵陣地,其實更合理的是使用第三種通訊方式:有線電話,這是解放戰爭時期雙方的戰場慣例,師屬通訊連或通訊營主要就是幹這活的。



(阿登戰役中的美軍)

再退一步,就算有線電話線路被炸斷等意外情況出現,以楚雲飛的師指揮部級別,也應該使用“BC1000”無線電臺,用“BC611D”有點不倫不類,美式M2A1型105榴彈炮射程高達11公里,炮陣地怎麼可能距離師部如此之近。

順便說一句,楚師長手裡那傢伙顏色也不對,應該是軍綠色,這事有點穿越。


度度狼gg


首先,老版亮劍楚雲飛用的不是大哥大,也是步話機的一種,只不過這種步話機技術比較先進一些而已,這種步話機在主要用於二戰時期,而《亮劍》中這段劇情所處年代是1946年前後,當時肯定有這種步話機,擁有全套美式裝備的楚雲飛用這種步話機很合理的啊。

不僅合理,也符合劇情,楚雲飛的隊伍一直用的都是先進的設備,這一點楚雲飛強調了很多次,而老版《亮劍》給楚雲飛用類似大哥大的步話機正是為了呼應楚雲飛強調過的內容,可以說老版《亮劍》處理的很細心,在這一點上新版《亮劍》做的就不夠仔細。

同時,老版《亮劍》的楚雲飛人物性格塑造的也更具張力,楚雲飛是一個自信且有著高傲的人,在炮擊趙莊這一段,楚雲飛拿著步話機指揮前沿炮兵作戰的姿態頗有大將的風度,言語間透露著一股運籌帷幄的自信,反觀新版中的這個橋段,我總能聽出楚雲飛有一些慌張感。

並不是老版《亮劍》先入為主,平心而論,老版確實比新版優秀很多,單是從楚雲飛炮擊趙莊這一段就能看出來,老版情節緊湊、毫不拖泥帶水,人物性格刻畫的深入人心,而新版給人感覺就是在模仿,企圖在模仿中尋找新意,然而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新版《亮劍》楚雲飛炮擊趙莊這一段臺詞幾乎和老版一樣,但是聽來卻很生硬,沒有一個大將臨危不懼的風度,同時劇情也比較拖沓,老版一到兩集的劇情新版愣是用四集,新版的40集完全喪失了老版30集的快感,多出來那10集的劇情讓人感覺很生硬。

總之,老版《亮劍》楚雲飛用的不是大哥大,也是步話機,新老版《亮劍》中的步話機都符合歷史,只是老版更符合劇情,同時老版在很多方面都要比新版優秀很多,反正我是這麼覺得的。


草根說電影


我原來是在部隊炮團指揮班專業報話員,訓練用709B單兵報話機,演習使用81式單兵報話機!這裡先要說一下電臺的使用介紹:電臺分大中小三種功率,功率決定信號的傳輸距離,電臺的信號分四個波段,長波、中波、短波和超短波。波長越短信號越清晰,特別是語音。長波一般都是使用在超長距離信號傳輸,功能強,距離遠,信號穿透能力也強,但是長波主要作為報務方面使用,就是我們影視上看到的那種用手按的那種嘀嗒、滴滴答的那種,不是用嘴巴直接用的語音通訊。

新老《亮劍》中楚雲飛使用的兩款不同的步話機和報話機都沒有問題,都很接近歷史,我為什麼這麼說!其實我們在看電影中的很多使用通訊器材的時候,為了增加劇情和節省時間,會把一些不必要的現實情節給過濾掉了!就像老闆《 亮劍》中的楚雲飛使用的單兵步話機一樣,那是美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後期使用的BC611

這種單兵步話機都是小功率的,主要是語音密語和明語通話為主,其實雖然語音通訊距離不到2公里,但是可以通過大功率電臺接續,只要在通訊最佳距離內在使用一臺大功率的單邊電臺,在和步話機同頻率情況下就可以實現10-20公里內的語音通訊。不過該單兵步話機只能語音通訊,不能實現報務收發功能,所以只裝備連以下部隊。

而新版《亮劍》中的楚雲飛使用的是電臺,那麼電臺的功能就比BC611 小功率步話機的功能多的多了,可以收發報務,也可以報話,還可以作為通訊電臺和報話業務的接續機使用,該種電臺一般主要作為團營級使用最多,而且直接語音報話傳輸距離可以在5公里以內。直接報務傳輸距離可以達到30公里以內,通過信號放大天線還可以實現上百公里的報務收發。如果通過多臺電臺接續可以實現上千公里的通訊。而且電臺還可以接上電話機,在報話5公里內實現我們普通的電話語音通訊。

所以說新老亮劍的道具使用都沒有錯!只是對於當時的解放戰爭,我們解放軍還很難達到國軍的通訊水平,一般一營能有一部電臺已經是很奢侈的水平了,絕大多數都是團以上級別才有電臺,而且都是一部電臺。團營一下單位大多數還是靠兩條腿的通訊員還有馬和旗語來進行落後的方式通訊。


鰟鮍1


《亮劍》以主人公李雲龍的個人經歷為主線,反映了從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直至新中國成立後的歷史,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歷史。



根據劇情發展,在炮擊張莊應該是在淮海戰役期間,戰役於1948年11月6日開始,1949年1月10日結束



而大哥大最早是美國摩托羅拉公司工程師在1973年發明,是手提電話的俗稱。



因此當時使用步話機更接近歷史


溫味經典


步話機更貼近歷史!


孫方錄


當然是步話機 那個時候沒有大哥大


中國禪音


新亮劍拍的那叫一個慘不忍睹啊!還是老亮劍接近歷史!


吉林市江南人


步話機 當時的歷史更接近 時代的烙印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