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好的高中應該是怎樣的?

捌島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個問題。對於高中,學校之間的區別無外乎師資、生源和管理這三項,有的學校可能三者俱佳,而有的則哪一項都不具備優勢(這裡適合有例子,但小編害怕被打,就不列舉了,只舉一個正面的,譬如像華師附中這樣的學校,查查它的各種數據都非常可怕,單說一個,普通學校求一人而不可得的清華北大生在每年從這裡走出去的可以排成一個班。為什麼呢,它生源優厚,特、高級教師眾多,如何不能讓學生排隊進清北?)。上前一類學校,你更有可能來到一個學風良好的班級,擔任你學科老師的可能是省級名師或高考常勝軍的掌舵者,他們的授課模式、訓練戰術多半能直擊高考,這對於你三年後的高考戰更加有利。所以毫無疑問,上一個“好高中”確實非常之重要,它能迅速俱備我們成功的某些條件。\r\r但這是比較極端的兩種情況,很多時候,有可能一所很一般的學校裡卻有一位很優秀的教師(班主任),他有獨特的管理方式和非凡的個人魅力,能成就一個良好的班級。也有可能一所聲名赫赫的學校中有一名很普通的教師,儘管他學識不錯,但管理能力成了短板,上了高中,班級的管理和老師有關,也與這個班的學生有機組合有一定關係,這種組合能否組成一個非常有利於學習的班級誇張一點講,甚至是隨機的。這些因素,讓我們完全不可能精確預見你高中會處於一種什麼樣的學習環境。\r\r有同學在初中可能在班裡名列前茅,老師的關注和某種優越感能讓他奮進;但“山外青山樓外樓”,到了高中很可能在班裡平淡無奇,也不受老師重視,導致失去鬥志。相反一種情況是初中無名小卒的你到了新班級成了一顆學習小星星,這種角色轉變讓你興奮、鬥志昂揚,從而有利於學習。這種因素又開始模糊了所謂“好”與“不好”的界限。所以客觀上講,儘管學校確實有好與不好之分,但始終還有一句話是: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大家好不一定是真的好。至於搞好成績什麼的,那更得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專研精神,任何名師都無法像植入芯片的那樣給你增加知識,這就是為什麼牛頓、愛因斯坦都很偉大,但他們的學生卻沒有他們偉大呢?此之謂修行在個人。\r\r第二個問題,從同學們在牆上的各種留言來看,許多同學確實很想考上理想的高中,但“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一旦我們未能如願,那又該如何呢?\r\r我認為最緊要的就是搞定自己的心態,轉變我們求學的態度。如果說第一個問題著重解決外部因素,那這個問題則著重於解決我們自身的因素。我們要抱著“是金子哪裡都能發光的態度”,也要有“天生我材”的自信。剛考完試,我們還記得《送東陽馬生序》一文吧,不記得面壁去,它告訴我們一個腳踏實地的求學者沒有什麼可以攔得住,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在今天這樣信息互通的時代,外在的許多限制因素早就能解決了,最關鍵的是自我認識。互聯網時代,只要你肯上課,沒有什麼課程你找不到;只要你想做題,狀元做什麼題你同樣能做什麼題。上不了理想高中,不是放棄的藉口,而是臥薪嚐膽的動力。所以,從現在就該釋懷,無論考試的結果如何,考好了我們大笑,沒考好,我們微笑,都坦然面對,因為你只要準備著用智慧和汗水迎接下一個三年,你才是笑到最後的那一個不是嗎?


提示有你


我認為好的學校是要有好的老師,我們學校曾經有老師把頂撞自己的學生,關在辦公室挑釁學生,而且還是叫了個幫手的,因為這個老師很矮,是動手了的,後來是他們班學生衝進去救了這個同學。這個老師以前在我們班說過,當老師不是他想選擇的路,他根本就不想當老師,他平時上課也懶散,反正教學質量那些也不好。一個對自己職業都不喜歡的人,甚至厭煩的人,怎麼去讓學生喜歡學習。再說一個相反列子,我姐的老師就特別好,對學生很好,然後學生們對老師也很好,三年高中,每一年的生日學生們都想方設法在外面帶一些學校不允許的蛋糕還有零食什麼的,當然我姐成績也挺好。 我是一個高二的學生,現在是休學在家,大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班主任老公,也就是我們的地理老師才休的,嗯,他曾經把一個內向的學生逼去了普通班,並且是被冤枉的那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