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對孩子會有多大的正面

懶癌晚期_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負面影響非常深遠,有些影響甚至讓人意想不到,並伴隨一生!

那原生家庭到底對孩子有哪些方面的影響呢?它影響著孩子的安全感,婚戀觀,甚至關係到未來是否幸福。美國家庭治療大師維吉尼亞·薩提亞說過:無論國王還是農夫,只要他家庭和睦,便是世界最幸福的人。

夫妻關係要先於親子關係而存在,所以在成為好爸爸、好媽媽之前,你應先是一位好丈夫、好妻子如果夫妻關係不好,經常吵架,關係惡劣,甚至離婚,則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安全感的建立

我記得小時候,爸爸媽媽經常因為意見不和爭吵,爸爸掀桌子的情景至今還能清新浮現在腦海裡,說實話在那種情景下,真的讓我很害怕!那時候很長一段時間,我覺得自己自卑,膽怯,總覺得很難融入到同年孩子之中。至今回想起來,才知道這些事情對我安全感有著很大的影響!

安全感就是讓人感到穩定和可控的感覺,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非常重要。安全感建立好的孩子往往自信、樂觀、積極向上,在面對任何問題的時候,都能夠做到相信自己,並且有克服困難的決心。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常常擔心自己會被拒絕,容易焦慮,人際交往也會受到影響。

所以,當原生家庭沒有給足孩子安全,他這一生也許都在尋找。

其次,原生家庭影響著孩子的婚戀觀。俗話說“婚姻嫁娶,講究門當戶對”,我想說的不是物質經濟上的對等,而是三觀方便的匹配。如果原生家庭不幸福,孩子長大一定不會和一個類似自己父母的人組成家庭;相反,如果父母關係融洽,家庭和睦,那這對父母一定是孩子未來想嫁或取的人。

再者,原生家庭的不幸遭遇會影響孩子一生。也許等孩子長大了,在學業,事業上都很成功,但是那些都不能彌補他內心曾經的傷害,這將會成為一輩子的遺憾。

以上是我個人的理解,歡迎大家積極發言討論!


快樂親子育兒幫


一、脾性,父母脾氣性格好的孩子,一般孩子也會有好脾氣,反之孩子做錯事,你吼他,下次他也會吼別人,性格也會變得急躁,用耐心去教導孩子,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下次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情緒的管理確實是挺難的,我也做不到百分百的不去打罵孩子,打罵的孩子是最錯誤的,變得膽小懦弱,傷害了孩子的生理跟心理,所以每次孩子做錯事,我就告訴我自己我要做個好媽媽,好媽媽的第一標準不打孩子。

二、品行,品行影響了孩子的很多觀念,我家孩子是從來不會撒謊,要什麼東西都是會問可否買,或者別的小朋友是否會給予,從來不會不經過別人允許就去拿別人東西。這點我是很欣慰的。教他正直,勇敢,就比如打架,我是告訴他別人打了你,你就打回來,但是不能打對方的頭部,跟眼睛,孩子會問,為什麼,因為這樣的打架小朋友會受很重的傷。所以孩子能明白打回對方只是為了公平,所以下次你也別想再打我,因為我會打回來。

三、觀念的影響,父母對金錢,對孝道,對感情的觀念都會影響孩子。經常可以看到和諧的家庭,是大家族都和諧,而多分歧的家庭往往是從大家庭到小家庭。

現在是信息化的社會,很多孩子從小都會接觸到很多信息,怎麼引導孩子很重要。從自己的原生家庭中去總結,哪些對孩子好的繼續延續,不好的一定要改正過來,不求孩子多麼拔尖,做人正直,勇敢,陽光,有追求即可。


銳寶媽的小發現


我和一個同學的例子大概可以說明這個問題。同學在復旦大學法學院讀碩士,出身中產家庭,父母雙全,家庭幸福。今年一放寒假,同學依靠家裡的關係去著名企業實習直到過年前一天。大年初五又飛到東北做企業家論壇志願者。非常充實,非常有收穫。我出身最底層的階級,父母離異,只有媽媽一個人用微薄的薪水辛苦撫養我。我每年假期都不得不回小縣城裡的姥姥家,在不到50平米的小黑屋裡伺候姥姥姥爺,給表弟輔導功課(因為我是全家幾輩第一個大學生),照顧兩個三四歲的小侄女。在重男輕女的家庭氛圍裡,我作為孫子輩裡唯一的女孩得做所有的家務。同學的原生家庭很幸福,條件很好。可以讓他充滿自信的、不計成本的做自己想做的一切。這讓人很羨慕。我的原生家庭充滿著種種矛盾,也沒有太好的條件供我隨心所欲。但是,即使這樣今年我高分通過了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的研究生初試,目前正在準備複試。我努力聯繫大學裡的教授,自告奮勇幫他做項目。最終他同意帶我陪同美國教授去南方几個城市做學術調研。從小英語學的不好。我就把新概念每個單詞,每篇課文都背下來。最後美國教授都誇讚我的口語。我沒有好的資源去大機構實習,那就在家鄉僅有的幾個小券商裡努力實習,總有一天,我會到我想去的平臺裡施展身手。原生家庭給每一個人的烙印是無法去掉的,它可能是你的助力,也可能是你的阻力。但是烙印僅代表過去,未來的道路是自己爭取的。以上


我頭上是顆傻瓜


我還是第一次接觸到這個詞請原諒我的無知

我要是按照題主的題來答的話,用句商業的話來說《溝通成本太高了》 我需要鋪墊大量的知識來普及,所以我就以簡單的話題來解答你的需求

題《家風》家風對孩子的影響大嗎?有多大?有什麼正負影響?

毫無疑問的家風對家族後輩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大到一輩子。

有什麼正負能量影響?其實我也不喜歡用正能量和負能量來形容家庭的

家風正則正,家風歪則歪,一個好的家風則人才輩出,人傑地靈。一個歪的家風則雞飛狗跳,不得安寧。當然大多數都是平平無奇的家風,所以也就平平無奇。這是傳承性的,為什麼世界上都說家族血脈,傳承特別是中國。

不說了再說的話就超出題的範圍了,以上足夠對的起題主了。

喜歡答者請點點贊吧!你的點讚我的動力。


孤王306


對於孩子來說,跟爸爸、媽媽和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的家庭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是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並且這種影響因為是長期的,有一時段是處於孩子的幼兒期甚至是嬰兒期,所以多半會進入孩子的潛意識。即是說,有時孩子也不知道這種影響的存在,不清楚為什麼自己會做出那樣的舉動。

如果是正面的影響,當然是多多益善的,但是如果是負面的影響,就要等孩子長大後,有機會去面對自己的潛意識,才可能得到改變。

我有個朋友,他自小就在媽媽的打罵中長大。因為當時家庭貧窮,媽媽生活得很辛苦,所以心中一有什麼不如意,眼中就會把他的缺點放大,經常用語言攻擊他,甚至打他。所以他自小就很自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後來,他長大後有機會進入了大學,學習了心理學,才明白了自卑的原因,開始學習悅納自我。再後來,他結了婚,與妻子生了一個可愛的兒子,一家人生活得很是美滿。但是當孩子有一些事情做得不如他意時,他總是忍不住用難聽的語言罵孩子,甚至動手打孩子。

但每次他打罵孩子後,都很後悔,因為他已經知道打罵並不是他的本意。多年被打罵的烙印已深入到他的潛意識,控制著他的行動,讓他有時無法自控。因為看見了打罵孩子的根源所在,他時時提醒自己,現在已逐漸能夠控制自己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不容輕視,在此,希望所有的爸爸媽媽們都能給自己的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愛孩子,就應該給他一個愛他的家。

如果你同意我的觀點,記得點贊,關注我還可以獲取更多育兒資訊哦。如果你有更好的觀點,歡迎參與討論。


育兒路上與你同行


我覺得我自己問題更大一些。 我家兄妹四個,有一個姐姐,一個哥哥,還有一個妹妹。生在中間的我原本不討喜,性格又敏感,比較執拗,可是入學以後的我成績太好,至少比他們三個好太多,我爸對我才算有了關注,所以我很小就知道成績就是我的武器。後來慢慢的就叛逆起來了,跟父母幾乎都是對立的,當然跟其他姐妹的關係也不好,中間無數挫折與心酸,不想多說,有好多年,我寧願在外遊蕩,都不願意回家,。 其實我覺得我爸三觀一點兒都不正,他脾氣挺差,我媽又很懦弱,他們覺得有錢就好,而我覺得有錢固然好,可是善良應該是排在第一位的呀。 我爸一方面覺得我聰明,一方面又覺得我太窩囊,應該在霸道一些,像他不講理就最好了,我只想回他一句:呵呵噠。 前天我媽住院了,我在孕期,我老公一直跑前跑後,跟我爸一起輪班值守,我哥就露了兩面,還把他兒子給我放家裡了,你覺得我有精力照顧他嗎?關鍵是他老婆在家也沒事幹。我姐也在我家住,她在哺乳期,照顧她兩個女兒加我侄子,反正吧,照顧父母應該,只是我姐他們都覺得我老公都理所當然的啥都管,沒人說兩句安慰的話,我就覺得心裡不舒服。 可能兒子就是重要,我媽在病床上說怕我不讓我侄子在我家住,我心裡超級超級超級不舒服。 我真的不喜歡聽我爹跟我哥調笑我,說我倔驢一頭,對,他們把我當外人,我也不想把他們當自己人。如果我出意外死了,或者生孩子的時候出事了,我很怕對不起我老公,如果我早知道這樣,我寧可從來不認識他,也不要結婚,不要孩子。 生而為人,我沒做好,對不起。


CFP你


原生家庭是孩子性格養成的最重要的因素。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原生家庭——生活於父母的家庭,而這個原生家庭基本伴隨著我們,直到我們結婚組建自己的家庭。


孩子養成性格,主要是童年時期,也是跟父母待在一起的原生家庭裡。那麼什麼樣原生家庭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我有幾個朋友,他們性格多為開朗,信心對生活有盼頭。交往久後,我發現他們跟父母關係還不錯,父母關係在我這外人看來和睦,一家人有說有笑。


跟他們相比,我有個表哥性格較為內向,不善言談,甚至有點軟柿子。表哥的父親跟奶奶不和,但住在同個屋簷下,難免會產生一些口角。加上父親性格固執,當表哥做錯事就會採用棍子教育。


通過我朋友和我表哥相反的性格,我們驚奇地發現,他們的原生家庭的環境也是對立的。很慶幸,我表哥後來到外面上學,交到了一些樂觀的朋友,性格也不像原來那麼內向。


哈佛大學一教授對200個犯罪的人進行調查發現,超過97%犯罪的人的童年是不幸福,父母離異,受到他人的欺負等。


當不健康的原生家庭,如父母離異、後父後母的欺凌、父母的暴力等情況,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負面的影響。倘若不加以引導,孩子在家庭長大不是成長,而是獲得扭曲。



卡拉丘養娃研究所


為人父母從來都不需要學習,烤考試,相對我們這80.90這一代往上,外公外婆輩,基本上都是農民家庭多,天天都是做農活,也生的多,能養大養活就不錯了,哪有什麼教育,不知道,也不懂,全靠自己摸索,不聽話就打罵也不少,那下一代,就照樣這樣做,生活越來越好,顧著掙錢,忽略孩子的大有人在,自己是怎麼被教養大的,基本上也這樣下去,不過來到我們這一代,慢慢也變好了,教育好了,大家接觸的,學習的機會多了,自然很多當年不懂的問題就漸漸明朗,那麼多專家教,對吧。對於孩子來說,父母都在是常態,是一種基本,因為大家都是這樣的,能有這樣父母都在的家庭長大當然是最好不過了,但是也看父母的情況吧,有些真的不懂做父母的,也怪不得他們太多,以前也沒人教,誰也不懂,都靠摸索,有些摸索到好的,就好,有些真的,就只能是暴力革命了。在原生家庭裡面不好的,漸漸因為人們認知認識多了,也會慢慢改變的。在他們組成自己的新生家庭時也會避免重蹈原生家庭不好的情況了。


A蘇子572


家庭是整個世界、整個社會的濃縮,而個人是整個家庭的濃縮,原生家庭對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原生家庭的影響

1、對個性的影響

一個人個性的養成,受到遺傳、環境—包括社會、學校、家庭、以及學習的影響。因著父母的遺傳,停留在家裡與父母相處的時間也最多,原生家庭給我們的影響當然也就很大了。

2、 對擇偶的影響

我們的價值觀、道德觀、信仰、自我形象、父母親婚姻的模式等,都會成為我們擇偶時選擇的因素。

3、對婚姻的影響

父母親彼此的互動,及對待兒女的方式,都會影響兒女將來在婚姻中對婚姻的委身,與配偶的互動,及教養兒女的的方式。正面、積極的影響,給兒女帶來祝福;負面、消極的影響,讓傷害代代相傳。

4、對兒女的影響

在挑剔中長大的孩子,苛責他人

在敵對中長大的孩子,喜好爭鬥

在懼怕中長大的孩子,忐忑不安

在求憐中長大的孩子,自艾自憐

在嘲笑中長大的孩子,畏首畏尾

在嫉妒中長大的孩子,憤世嫉俗

在羞辱中長大的孩子,有罪惡感

在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充滿信心

在包容中長大的孩子,學會忍耐

在稱讚中長大的孩子,欣賞他人

在接納中長大的孩子,付出愛心

在讚許中長大的孩子,自愛自重

在認可中長大的孩子,迎向目標

在分享中長大的孩子,寬宏大量

在公平中長大的孩子,伸張正義

在誠實中長大的孩子,認識真理

在安穩中長大的孩子,滿有自信

在友善中長大的孩子,樂天開朗

5、對人際關係的影響

人際關係的好壞,取決於如何認識、並辨認自己的情緒,知道每個人需為自己的情緒,知道每個人需為自己的情緒負責,還有如何以正面的方式來表達負面的情緒等;這些對與自我情緒的建立及認識,都會受到原生家庭的左右。

原生家庭不但影響我們的思想體系、價值觀、道德觀、信仰、自我價值、自我形象,也會影響到我們的人際關係、家庭生活、夫妻相處、親子關係,以及自我情緒的管理。原生家庭的探索,讓我們發現、並瞭解問題產生的原因,而加以處理和改善,讓過去的陰影和創傷,成為現在的祝福。沒有孩子有能力選擇自己的父母和原生家庭,所以這種影響是深切的、久遠的。而作為成年人,我們卻可以選擇自己過什麼樣的生活,給自己孩子什麼樣的原生家庭。自我覺察和自我接納即是改變的開始。換句話說,不管父母有怎樣的過去,文化程度是高是低,道德上是否零瑕疵,只要有心,都不妨礙我們成為好的家長,給孩子一個幸福的成長環境。


中華瑜伽


一個“新生家庭”的離情悲歌

1、“新生家庭”在孩子教育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新生家庭即孩子的父親、母親與孩子組成的家庭,其父親、母親的成長分別受到各自父母即孩子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影響。孩子父母的性格已無法有大的改變,特別是成長曆史更是無法改變。但對於現在孩子的成長卻有著借鑑作用和反思作用,作為教育孩子的主體和法定監護人要用心的去運用好這些資源。

2、對於即將要登場的這對父母,在家庭中有著令人豔羨的幸福,也有令人嘆息的不幸,孩子父母所經營的新生家庭剛開始可謂是甜如蜜,穩如山。父親在外打拼,轟轟烈烈,小有成就,母親在家裡操持家務,教育孩子雖有小打小鬧,但總體還是很關愛孩子。小學階段孩子幸福茁壯成長,而且成績優異。可是孩子到了初中,所有的隱患顯現了出來,父母開始吵鬧,孩子的學習成績每況愈下,夫妻倆在多次的無奈和衝突中勞燕飛分,這個新生加成變成了離異家庭。對於孩子來講,這個新生家庭的教育耐心和教育能力急劇下降,孩子的習慣、性格、品行都出現了根本的變化,再加上叛逆期,孩子發展岌岌可危,前途一片昏暗。

3、先把孩子的嚴重問題放一下,我們先看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指父母的家庭,即孩子的祖父母與父母組成的家庭,或外祖父母與父母組成的家庭,父親的成長是在祖父祖母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還以上述的家庭為例,孩子父親的成長,作為長子從小聰明能幹,為原生家庭做出了巨大貢獻。大學畢業後進入大城市,進入國企大單位,進入社會自己打拼,可以說是春風得意,馬到功成。但同時也形成了獨斷、自我、急躁的心理姿態。

4、再看孩子母親的原生家庭,作為最小的女兒自然是掌上明珠,自小就任性、灑脫,但總體還算聰穎、重情、持家。按道理從原生家庭中成長起來,蒙受無盡的呵護與關愛。在新生家庭中也應適當收斂,使之心理姿態與丈夫形成新的家庭心理合力(互補或互諒),但是在原生家庭中,父母及孩子外祖父母依舊沒有改變其自身的,在原生家庭中每個人的心理姿態,一味的“包容、縱容”女兒在新生家庭中的所作所為,從而導致了家庭悲情的產生。

5、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現在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決定著孩子的未來家庭。未來家庭是虛擬家庭,就是孩子將來組成的家庭。未來家庭存在的意義在於警示孩子,現在一舉一動的重要性。也是警示新生家庭和原生家庭中所有成員可能涉及孩子舉動的嚴肅性和關鍵性。如果不借助於外力(如學校教育家風文化社會心理機構,鄰里朋友等)的干預幫助,孩子的未來家庭註定是不幸的,至少幸福度是黯然失色的。

6、我與來訪者——孩子母親的溝通交流中,首先引導其認識對於孩子教育的至關重要性。“你已失去了(至少法律上)生命中的一位最重要的男士,你曾經深深的愛著他。但從你現在的無限的憎恨中也能看出你有多麼的在乎這位男士,這還不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你正在用曾經的錯誤形成對孩子的新的傷害,生命中的又一位重要的男士——現在的兒子,因為從法律上你是孩子的監護人,也是具體監督人。”從母親的眼神中透出的恨中,我深深的體會到他在無意識的將氣憤,自覺不自覺地傾瀉在無辜的孩子身上。但此刻他似乎已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我頓了頓,堅定的告訴她要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來教育好孩子,她目光微微凝聚,淚水在眼眶中打轉,緩緩的點了點頭,我又堅定地對她說,你要走出這段陰影,開始正常的生活。

7、我與來訪者——孩子父親的溝通交流中,首先肯定其對新生家庭的巨大貢獻和對孩子曾經的良好教育。接著說道:“你很優秀,也很成功,在職場和事業上呼風喚雨,縱橫馳騁,當你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的港灣。你發洩、訓斥……沒錯,可是你的另一半——心愛的妻子,不適應家庭港灣的角色。也不能怪他,這是由她的父母——孩子的原生家庭。外祖父母當年鑄就的,你作為男子漢,不,作為頂樑柱,發洩和尋求解脫的途徑是很多很多的。為什麼就不能為了心愛的人調整一下自己。”這位優秀的父親低下了頭。似乎若有所思。他很是健談的,無非是職場上的豪言壯語,滔滔不絕。我不得不多次打斷他說:“有時人們真的要接納你這樣的父親,你要接納自己的妻子與兒子,因為生命中這個聰明活潑、充滿銳氣的兒子是你一生的驕傲,你要珍惜,你要教育好他,你必須教育好他。”此時,這位父親熱淚盈眶,我也是感慨良深。他也深深的感覺到陪伴孩子、陪伴妻子的時間太少了,太少了。

8、我在與來訪者——孩子的溝通交流中,我俯下身子與孩子平視而坐雙手,撫著孩子的肩膀,儘量放鬆下來,緩緩地對孩子說:“孩子,請你用真誠的目光看著老師說話。你也很了不起,在家庭如此波動的狀態下。儘管學習成績有所滑坡,但在個人成長、學習生活等方面能如此堅強的面對。老師真的佩服你。尤其是在與母親相處、相容之中,很有孝心的能去照顧母親的深切感受,雖然有時說些謊話,但老師相信也是善意的謊言。在父親缺位的家庭中,你依然很像一名男子漢撐著這個家,可能在你身上還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老師相信,依你現在的腦重量和腦容量足以應對這些變故。下來咱們一起想辦法,讓昔日朝氣蓬勃、活潑開朗、睿智孝順的你重新煥發出新的姿態。”從孩子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孩子向上的信心和對溫暖的渴望。

9、我在與班主任的溝通交流中,回顧了孩子以往的優勢、劣勢和班主任所採取的切實可行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效果。我們經過分析後共同要求家長做到:(1)保持常態化的溝通(至少每週一次)。(2)父母以及祖父母、外祖父母。都應該從自身找問題,特別是父母要與孩子進行面對面的認責溝通,多做自我批評,多陪伴孩子。重新構建新生家庭的希望,為孩子的未來家庭奠定基礎。(3)幫助孩子重新迴歸自我,重拾奮鬥成功的信心。(4)在具體上課聽講、作業書寫、生活起居、活動參與、週末安排等方面形成良好的習慣。(5)每週進行總結反饋,及時調整措施。

10、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實孩子的成長關係到社會的穩定與和諧,關係到所有家庭的幸福度和獲得感。讓所有的教育參與者都堅守住心靈深處的教育底線,用一顆赤誠之心,默默耕耘,細心播撒,耐心澆水施肥。我們的生命定會綻放出亮麗的光彩。我們人生的遠方和深處一定會散發出熠熠的光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