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31至今沒有第三架驗證機出現,珠海航展無蹤跡,是沈飛已無力進行後續研發了嗎?

麻辣戰爭


與目前殲20在各個場合高調亮相不同,我國另一型四代機FC31我們所得知的信息,就是僅僅只造了兩架驗證機。並且行蹤神秘,FC31最近的情況如何我們還不得而知。並且在今年的航展當中也沒有見到FC31的身影,既然如此殲20是不是完全碾壓了FC31,並且把FC31趕下臺了呢?對於沈飛來說,還可以再繼續研發嗎?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先要明白FC31的設計地位,以FC開頭的一般目標都是瞄準著國外的市場。在當今四代機的格局逐漸形成,世界上眾多國家對於四代機的需求也與日俱增。但是研發四代機目前只有中美俄可以做到,目前真正用來外貿的四代機是美國的F35。F35主要裝備美國空軍及其盟友,並且價格比較昂貴,對於很多想擁有四代機的國家而言無法得到F35。這些國家可能會把目光轉向FC31,甚至為FC31的後續研製提供資金,這樣FC31的研發進程就可以繼續下去。

對於我國下一代艦載機的選型,FC31也是很有潛力的。就目前的殲20來說,為了追求高速性犧牲了太多,對於航母艦載機來說肯定不大合適。如果殲20上艦可能會出現機翼無法摺疊的尷尬局面,佔用太多的甲板面積。但是對於FC31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上艦平臺,因為體積更小可以裝備的數量就更多,而且機翼也便於設計成摺疊形式,在上艦的改型來說FC31要遠遠比殲20要便於設計。

目前FC31的研發進程還很神秘,它的後續情況怎樣,我們還無法收到任何消息。但是對於FC31這樣一個很好的平臺來說,沈飛應該不會輕易放棄。從2.0版的FC31來看就可以發現它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進,性能大幅度提升。或許有了足夠的資金之後,FC31將會再一次出現在世人的面前。


諸葛小徹


哈哈,這個問題回答好了估計能值五十萬。


我來說說自己的看法吧: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骨頭鷹之前肯來航展,無外乎是兩個原因:一是證明沈霍伊雖然在五代機競爭中落敗,然依然是世界上一流、中國頂尖的航空公司。

二是看看有沒有狗大戶能融點錢,把骨頭鷹好好升級一下,僅憑沈霍伊一家的家底,燒出一個新五代機還是壓力很大。

而最近骨頭鷹沒有啥新版本在公眾前面露面,但是經常有大佬爆料不是軍方有意,就是要上艦,再就是某土豪投資了。。。

在沒有具體官宣之前,我們軍迷聽聽就好了。

不過為啥我說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呢?看下面這則新聞就知道了,仔細讀讀官八股,細思極恐啊。




9月18日至19日,航空工業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楊偉到黨建聯繫點瀋陽所檢查指導工作。

19日,楊偉一行參觀了瀋陽所新型功能結構設計與驗證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電磁環境效應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等多個試驗現場及科技創新展區,並就相關內容同現場人員進行了深入交流。這是瀋陽所的新黑科技搖籃,3d打印,隱身實驗室都是鶻鷹戰鬥機設計的關鍵亮點。



楊偉聽取了瀋陽所科研工作專題彙報,並就型號技術狀態管理、外場管理、培訓等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楊偉強調,要加強集團內專業技術交流,搭平臺、建機制,促進專業能力共同提升。

我是以史為鑑墨上桑,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我在1年多以前就發文章說鶻鷹沒有未來。空軍不可能裝備,海軍不可能裝備,出口更是不可能。當時就有很多人不服,有的還長篇大論的逐條駁我。現在眼看就是2018年底了,我就是想問問:還有誰?

我在2017年就說了,如果鶻鷹在2018年還不出第3架,那就可以確定這個項目徹底涼了。現在離2019年還有1個多月,咱們是不是可以提前宣佈結果了?

就在昨天我在頭條還看見有文章在那說:鶻鷹要出口。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但凡什麼沙特看中鶻鷹,巴鐵有意購買,這些都已經不算標題黨炒冷飯了,這都是把扔到垃圾桶裡長了毛的飯又挑出來炒1遍。

大家記住了,鶻鷹、殲31出口有意向,被狗大戶、巴鐵相中,這類的標題,都是這些自媒體的小編實在沒靈感了,沒題材了,換個馬甲拿出來刷流量的。

關於鶻鷹的問題咱們不用探討太多,只要看1個數據就行:時間。

殲20從首飛到服役用了將近7年的時間,生產了10架左右的原型機。作為參照,我們能大概知道,鶻鷹要想達到能服役的狀態,它至少還得再生產8架原型機,一切順利也得再用6年的時間。

鶻鷹最大的賣點是:便宜。但這個便宜是不成立的。殲20現在已經正式服役1年了,已經有4條生產線。以後的生產規模會繼續擴大,6年以後的殲20會非常的便宜。而鶻鷹就算的成熟了,但生產線是新建的,產能上不去,它最開始的價格根本就下不來。6年以後,新生產的鶻鷹幾乎必然會比殲20還貴。

而且如果裝備鶻鷹,空軍就需要2套飛行大綱,2套武器系統,2套後勤保障,這又會導致成本大幅度的增加。所以從成本上看,裝備500架殲20的價格肯定要比裝備200架殲20+300架鶻鷹要便宜。但在戰鬥力上看,肯定是全部裝備殲20要強悍得多。

鶻鷹機體小,方方面面都不如殲20,繼續開發這款戰機會面臨1個滑稽的局面:費了9牛2虎的力量開發1款戰機,結果它的戰力還不如8年前的老戰機,然後成本還更高。

現在殲20每年的產量能達到48架,6年以後就是將近300架。現在的價格大約是1億美元1架,考慮到通貨膨脹,6年以後的殲20應該還是這個價格。但6年以後的鶻鷹,算上通貨膨脹,它的價格也下不去1個億的美金,根本就便宜不了。生產3年,成本能下來,問題是那時候,也就是9年以後,殲20都得400-500架了,要你何用?

6年以後,甚至是10年以後,你給我1款還不如殲20的戰機,我瘋了,要你?就算鶻鷹能達到殲20的水平也不行啊,畢竟提前玩了這麼多年的殲20早已經熟了。

這個是作為路基戰機的時間,如果上艦,那得是10年以後,在一切順利的情況下。1款戰機怎麼也得服役20年。鶻鷹上艦其實得考慮到2049年左右的作戰環境?它能勝任嗎?

咱們僅按陸基戰機的6年來考慮,6年是什麼概念?

楊偉總師已經公然宣佈咱們國家在研究6代機。考慮到咱們歷來有著裝備1代欲研1代的傳統,實際上6代機的論證工作早已經開始了。6年以後,6代機的設計工作最起碼也已經到了尾聲。

6代機已經有眉目了,前面還有殲20扛著,中國軍隊裡壓根就沒鶻鷹的位置。6年以後,6代機準備生產原型機,殲20大批量普及,你生產1款不如殲20的鶻鷹不是胡鬧嘛?

鶻鷹在國內絕對是沒有位置的。如果咱們自己不裝備,那麼出口也就是不可能。

外國要想買鶻鷹,必須他自己先掏錢建生產線,然後生產出來的戰機賣給自己,問題是誰能缺心眼到這個程度?而有這個實力的,不論是財力還是智力,全球就1家:沙特。

不過戰鬥機不是大白菜,1手交錢1手交貨,大家2不相欠。這裡面涉及到飛行員的培訓以及未來的維修以及零件供應。你的戰機都是我供應的,你戰機在我的眼裡沒有秘密,你的飛行員還是我培訓的,你戰機的零件補充還得依賴我......你買我的戰機,其實就是把你的空軍,軍隊乃至於國家的安全都交給了我。1國大批量購買另1國的戰機,實際上已經算結盟。

沙特敢拋棄老美來跟咱們結盟?他要是把這幾百億美金的生意給咱們,到時候老美找茬揍他1頓,咱們能派兵過去幫忙?這都是不可能滴。

如果是哪個國家真正有意向購買鶻鷹,誰最清楚?沈飛自己。要是什麼狗大戶、巴鐵真有意向買,沈飛還不得趕緊顛顛的生產後續的驗證機?很明顯,沈飛沒有,沒有繼續生產鶻鷹驗證機的動力。這說明什麼?沒人買!半點希望都沒有。所有的消息都是自媒體小編在做標題黨刷流量。他們刷,我再刷,給他們蓋住。

我上面說的,沈飛自己最清楚,帳也早就算明白了。所以,鶻鷹也就一直沒有第3架出現。說穿了,這就是沈飛練1下手,培養1下隊伍,摸1下5代機的思路和流程。


銳視覺何老師


FC31實機這次沒有來參加航展,令很多軍迷頗感意外,不過更加期待在下一次航展看到FC31閃亮登場。FC31實機沒有參加這次珠海航展的原因,主要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FC31的研製定位和目標發生了大的調整。2.0版的FC31已經公開試飛,其外型變化非常大,極有可能更大的變化會出現在3.0版本上。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變化是源於研製目標和定位發生了變化。原來是定位於主要供出口的低端隱身戰機,但是這種定位後來發現存在問題,巴基斯坦看不上,國內使用方更看不上,因此,調整研製思路和定位,目標是要成為國產航母未來艦載機,同時成為可以與F35在國際市場競爭的一款隱形戰機。顯然,隨著研製目標的提高,研製要求和難度也在加大。



二、確定性的國際用戶的保密要求。傳聞沙特防務官員到訪沈飛,合作內容是否與此有關?如果有關,極有可能FC31的保密級別會上升,那麼沈飛就不能隨意派機參展。



三、脫胎換骨前的等待。研製總師親赴貴州黎陽航空發動機研發單位,瞭解和諮詢有關WS19的研發情況,WS19是推比10一級的發動機,是原來為替換俄羅斯RD93發動機與WS13“泰山”發動機同步開始研製的,研製進度已經接近完成,處在完善性能的階段,可以預料,此款發動機會配備推力矢量噴口。那麼FC31會是一款什麼樣的戰機呢?肯定不是低端戰機,也並非刻意瞄準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而是要與F35形成比較優勢:超音速巡航,超機動,隱身化,多任務化,值得期待。

WS19“黃山”發動機

十月懷胎,等待那分娩時的陣痛,過後就是彩虹。

『關注鶇飛天,感謝圖片作者』


鶇飛天


前幾天頭條某消息靈通人士發表了一副意味深長的圖片,意思就是殲31即將取得戶口本,轉正為海四代。消息真假莫辨,反正沒有官宣,大家也不知道,但總歸是個好消息。

殲31本來就是個技術驗證機,在空軍四代機方案競爭中,沈飛沒有幹過成飛,不甘於沉淪的沈飛,同時也是為了保持先進戰鬥機研發的能力,自籌資金搞出了殲31。


1.0和2.0版殲31


說的可憐點,這只是沈飛顧影自憐,在唱一出沒有觀眾的獨角戲。殲31沒有大爺買賬,花出去的錢就報不了,錢是自己出的,能搞出來,並且改進了一架,已經不容易了。沒有買家、看不到希望、還要不斷的往裡砸錢,換誰也要考慮考慮。所以沈飛沒有動力進行後續的改進,並不奇怪。

沈飛有沒有實力,繼續把這個項目完成下去,我覺得實力還是有的。雖然最近幾年沈飛被擁有殲20的成飛搶了不少風頭,帶頭大哥的地位有點動搖。這麼多年的積累還是有的,最難的一步就是飛起來,都成功了,後續的研發都能慢慢搞,只要錢到位,這都不是事。

殲31和F35



現在海軍看上了殲31這個平臺,或許能迎來轉正的機會。其實殲31也不差,內埋式彈倉、隱身外形,氣動佈局不錯、只是我們的要求太高了,放到其他國家,絕對是當做寶貝。

如果殲31後續改動和試飛頻繁,估計海四代這事就穩了,如果依然是不溫不火,可能有點懸。


一坑四彈


殲31戰鬥機目前的發展方向有兩個,一個是出口創匯,一個是轉為艦載機使用。這兩個方向都會導致他現在沒有消息,為什麼?且聽海事先鋒為您分析。

圖為海軍艦載型殲31的設想圖。


首先說出口吧。如果殲31現在已經確定為是主要供應出口市場使用了,那麼他的試飛經歷了這麼長的時間,而且也造出來兩架驗證機的情況下,確實也取得了幾乎所有應得的數據了。出口的飛機自然是要賺錢的,後續如果有人購買,那麼購買國注入資金後,殲31可以重新按照需求進行改進後繼續試飛,但是在此之前,殲31在目前的階段下,已經完成了試飛和宣傳了,幾乎不需要再飛多少了。

圖為殲31的首架原型機。


再說改為海用。如果殲31轉為海軍艦載機,那麼現在這兩架飛機確實可以停飛了。因為這兩架都不是艦載機的驗證機,如果殲31取得了海軍的戶口,那他就需要推出第三架原型機了,而第三架必須要根據海軍的要求進行諸多的改進,所以說,殲31目前也確實沒有必要繼續飛行下去了,這兩架可以從飛行轉為地面測試了。

圖為殲31的第二架原型機,不論是首架還是第二架,他們都不是艦載機。


現在還有一個消息是,殲31需要按照海軍的要求進行放大處理,加上側彈倉等設備,這樣看來,殲31現在確實需要較大的改動。但是不論是哪種情況,最終都會導致目前的兩架驗證機停飛,所以我們現在很久沒有看見殲31飛行了。


海事先鋒


先說說31歷史吧。

起初31試飛跟20試飛時間相差無幾,當時轟動一時,於是就有謠言流出,31是跟20競標失敗品,然而大家都明白哈,謠言被攻破。跟20競標的根本不是31,31是培養新人的一個項目,而且還是自費的。

然後31繼續火爆,幾乎有20的地方就有31,而且各種大v評論可能形成高低搭配,於是可能一說在各種無良小編上面說成真事一樣,然後2.0版本出來了,這個話題更是火爆,在這期間因為31的廉價可以兩條腿走路,另一個就是外賣。這麼多年過來了,我們都知道這倆基本上是完蛋了。(有些人拿fc1舉例,你們覺得合理嗎?)

於是兩條腿就斷了31,時不時謠言竟出,比如戶口本不止上了一次,更有傻x小編說服役量產,再有慎者說跟f35一樣要三軍通用,這些經過時間鑑定全是忽悠。

現在2018珠海航展之際,沈飛某領導人去參觀了某地方的發動機研究,於是又有一波吹b浪潮了。又說什麼發動機馬上出來,31馬上服役了,那些看不起31的是不是該打臉了,過了一段時間專業人士出來闢謠,那位領導視察的發動機根本不是運用在31身上的,而是像利劍這樣的無人機身上。

其實在這些年的後半段時間裡面31也時不時有著拿到海軍戶口一說,支持點無非就是沈飛的j15研究麼。。。而且現在講究競標,在以前吹b嚇唬人時候,無良小編都不說競標,直接上艦。航展之前也有一個大v發佈一張圖片,於是一波上艦浪潮又開始了,從開始可能,到最後一定,司空見慣了。

最後你說31無聲了。。。我感覺並沒有啊,浪潮是一波接著一波啊。而且珠海上面有模型展示啊,並沒有沒來啊。


WHLL涵


經過中國工程院多位航空航天院士對比:殲-31的氣動佈局優於殲-20,各項技術指標性能優於殲-20,殲-20的鴨翼設計使該機的隱身性減小,殲-20機翼過於龐大,使其隱身性大打折扣,而殲-31恰恰相反。再說上艦,殲-20機體與機翼較大,機翼摺疊困難,有誰見過類似殲-20這樣的機型是可以摺疊機翼的?而殲-31就是為上艦設計的,加上尾鉤即可。試想在同樣安裝WS-15發動機的情況下,殲-31的機動性會比殲-20優異多少,更不用說其隱身性了。


白雪藍天74


舉國之力支持下的沈飛就沒做成 過一款飛機,做殲七的 拉長款殲八 搞了二三十年還性能不穩定 一大堆問題,摔死了好幾位優秀的空軍飛行員,逼的 很多軍隊將領說出了 自主研發不如去買國外飛機這樣的結論,如果不是既沒資源 又缺少國家支持的成飛的拼死一博,中國的航空業幾乎是一片荒漠…


努力到無能為力520


中航肯定不會放棄fc31,畢竟投入了上百億的資金。有傳聞說楊偉接手後期改進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