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用的讀書方法,不是記住多少,而是忘記了沒有!

01 讀書無用的現象

我們在讀書、學習上有很多的假象。

比如訂閱了很多的專欄,買了乾貨滿滿的書籍、各種各樣的課程,想著是讓我們提高的。但經過了一段時間,發現這些都沒有太大的效果。

我們讀了很多書籍,懂了很多道理。可還是兩點一線,還是會懶床,工資還是那麼低,還是會遇上各種困惑。

看了那麼多書籍,好像是沒有用的!書中不是有黃金屋麼,不是有顏如玉麼,不是有千鍾粟麼?怎麼把這些搬到現實生活中?

而且我們也發覺身邊的一些看書的人變化很少,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懶的還是懶,勤奮的還是勤奮,思想淺薄的還是淺薄。很少能夠看到他們身上有什麼明顯的變化!

於是,讀書無用論,幾乎是很多人的痛點。

我們聽到最多的觀點是,多讀書總算是好的。也有很多的人不斷向我們推薦:這本書很好,那本書也不錯。這個課程很棒,那個也非常好!

但是別人的書籍再好,課程再棒,與我們又有什麼關係,能夠解決我的問題麼?滿遺憾,好像並沒有!

最有用的讀書方法,不是記住多少,而是忘記了沒有!

02 什麼是有用的讀書

成年人所說的讀書有用與無用,並不是什麼高大尚的詞彙,他們並不是想要獲得什麼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高雅氣質。更多的是實打實地,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利益。

畢竟成年人沒用了那麼多精力,讀書就想著就很功力些,成績遠比雞湯來得重要。那些風花雪月,那些詩詞歌賦,那些大道理,統統都不喜歡!

更想要的是,讓讀書對自己有一個好的幫助,解決工作上、生活上的問題。不說改變命運,最起碼生活越來越好,過上健康快樂幸福的生活啊。

就像是有讀者在我評論裡的留言,你咋還沒變成首富?

最有用的讀書方法,不是記住多少,而是忘記了沒有!

03 為什麼讀書無用

就算是關於閱讀的經典書籍《如何閱讀》,也只是亂七八糟的介紹了很多讀書方法,洋洋灑灑幾百萬字,卻沒教會我們如何去運用書中的這些知識,如何去轉化讀到的知識,如何改變這種狀況。

我們發現很多讀完的書籍,等再過了一段時間後,發現裡的知識都忘記了。

因為知識的學習,只是瞭解了,知道了。就像是我們上學的時候,覺得自己已經掌握了知識,啥都很懂。但是一到考試就考不上高分去。

很多人讀書無用,太注重了閱讀,每年要讀了多少本,卻現實中一點用沒有用上。

分享講我上小學三年級時,老師講給我的笑話,記憶尤深。一個學拖拉機的學者,學了拖拉機的各種理論,整天給別人講得特別牛逼。某天,鄰居買了輛拖拉機,讓他教教怎麼開。這位專家上去一開,鑽溝裡去了。

我們看書學習,也是這種狀態。尤其是現在網絡發達,看了各種文章,讀了一些書,感覺掌握了一些知識。但到了具體場景下,去運用知識,解決事情的時候就用不出來。

書籍上面的知識,就算是記住了,也沒有去使用。就算是使用了,也只是運用一段時間。很快還是會恢復原來的自己。

就像是一些書籍教我們早睡早起,我們做不到。一些書籍教我們要學一門外語,做不到。我們書籍中看過的思考方法,忘記了……

覺得看了書後,提升很多,這些可能是一種虛假的幻象吧。

因為知識是知識,實踐是實踐。大部分人把知識與實踐區分開了!實踐中是具體的事情,不同的條件,不同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不同的思維模式。如何去運用,這些都是不同的。

最有用的讀書方法,不是記住多少,而是忘記了沒有!

04 真正學會了知識是什麼樣子

舉一個學汽車的例子。

網上有很多馬路殺手的視頻。這些人,他們學過駕照,四個科目,從理論到入庫,再到上路,各種交通安全知識學得都挺好的。但是一到了馬路上就慌了手腳。

這個就是我們讀書後,覺得掌握了知識的狀態:雖然擁有了知識,卻無法熟練運用。我身邊認識的幾位,考完駕照後,還是一直不敢開車。

我經常寫作,為了更好的寫作,我學了一些思維方法。每次思考問題的時候,就把那些思維方法拿出來對照著。筆記合上了,就感覺都忘記了。

再後來我把這些知識都掌握了,每次思考一些觀點的時候,就想想這些思考的方法,然後再對照著去使用。

如果一個知識,總是得拿起筆記來,對照著看,才按照著這些知識去做事。那真的知識還沒有變成你的知識。那些知識還是停留在你的工作區域。

我的假設:知識最重要的在於忘記。已經忘記了我們會這個知識,但是在行為當中,無時不運用這些知識。達到一種不知道自己知道的狀態,一切都在自己的身體體用中,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知識內化!

讓知道的知識形成你的本能。行動中自然而然去運用著,甚至體會不到你正在使用這些知識。

就像是開車,熟練之後,你已經意識不到要緊握方向盤,轉向打燈,觀察各種交通信號。你是已經自然而然去做這些事情了。那些知識已經像是你的血肉、骨骼一般了。

最有用的讀書方法,不是記住多少,而是忘記了沒有!

05 學知識最好的方法

讀書、學知識最好的方法就在於達到忘記的水平。這個需要對知識的反覆運用,反覆練習,以至於熟練。

任何最會學習的人,都是渴望著知識的熟練運用。

《學習之道》的作者奧克利·芭芭拉,曾經她的數學非常差勁,見到數學老師就害怕。上大學後,因為非常羨慕那些數學好的人,就想著開始學習數學。

數學從頭開始學起,大二的她竟然還趕不上那些大一新生的學習進度。

不過她致力於對數學公式的精熟。她用學俄語一樣的方法學習數學,對公式的熟練就像是語言單詞一樣熟練的掌握。到後來數學學習越來越快。最後竟成了數學方面的工程教授。還專門開了一個網站教大家如何學習。

芭芭拉提出來:知識如果沒有達到精熟地運用,就是還沒有真正掌握這個知識。

再往外一點擴展:真實的掌握一個知識,是我們大腦裡面神經元形成新的突觸,形成新的神經迴路。這是我們腦子裡長出來的新物質部分。我們再運用知識的時候,是自然而然發生的,體會不到這個過程的發生。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真的能夠進化成更牛逼的人。人的可塑性非常大。

最有用的讀書方法,不是記住多少,而是忘記了沒有!

06 記著我們讀書的目的

很多人讀了書,沒有效果,是因為他們以為自己掌握了知識,然並沒有。

知識掌握在於你忘記了這個知識!就像張三丰教張無忌太極拳。當把所有的拳招都忘記了,這時候無招勝有招。不用招數,卻時時刻刻在運用著最高深的招式,這已經是拳意了。

就像是巴金寫作,根本就不去運用什麼修辭手法,寫作技巧。但是已經在字裡行間運用著最高明的寫作技巧、方法、寫作的知識。

成年人的讀書目的,確實很功利,就是為了幫助我們思考,提升我們的生活質量,改變命運。

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學會自己去挑書、選書。別人說某本書多麼深奧、文采多麼吸引人,感情多深,思想多麼深沉,都與我們沒有關係。而是選擇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提升生活質量的文章、書籍。

我們要的是讀書有用,而且,真正地把書籍轉化成我們的能力、價值!

最有用的讀書方法,不是記住多少,而是忘記了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