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不能大幅提高糧食價格,從而增加農民收入呢?

加油建業


飲鴆止渴!

農人脫貧之路:

有勞動能力的別留戀那幾畝地,憑不辭辛苦務農幹勁安心打工!開始會不適應,但挺過去慢慢就會好的!

首先肯定目前單說農業在不補貼的情況下平均利潤率與工商業相比是不低的。一個農民像產業工人一樣連續有效從事農業生產,可能辛苦點但收入也不會低於產業工人。

適合工業化機械化生產的產品,你非手工打造,累死也富不了!

工業企業生產沒有停產時間長不破產也不會盈利!

商業利率再高銷售量小也會虧損破產!

農民守著幾畝地,不就是企業間斷生產,商業銷量不足嗎?工作人員一天打漁十天曬網嗎?

解決三農問題提農產品價格、增加補貼就是飲鴆止渴!就是像給農業大煙抽,越吸越無力!

農村窮,農民苦,

人多地少是因素。

補貼多,糧價高,

幾畝良田富不了。

要脫貪、想致富,

外出打工是條路。

忙耕種、閒外出,

兩項難顧窮跑路。

棄良田,背水戰,

創出天地一片片!

人入城、地拋荒`,

規模經營路寬廣。

城域廣,農村亡,

農家柴雞變鳳凰。

農業興,農村旺,

國家強盛民富康!


LGS1012



石仁炎


提高糧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糧價一漲,有關糧食品的都漲,物價新一輪飛漲,而且中國的糧食價格高於國際糧價。進口的美國大米還不到三元一斤,而國內糧價都在三元以上,有機米最高價三十元一斤,沒有理由靠漲糧價讓農民致福。從上海農民情況看基本上不種糧食吃的糧食也是買商品糧。土地分到戶,農民土地被大戶承包,大片土地種種蔬菜,即使種糧食也是承包大戶種。個體農民種糧也發不了財,即使糧食買十元一斤,一人二畝地種糧畝產1000斤,這有二千斤,十元一斤二畝地也就是二萬元,去成本二萬元也不到,農民能致富嗎?農民想致富,這能農村城鎮化,農民不當農民去做工,大片農田大戶承包機械化科學化種田,才是農村脫貧致富的出路。


用戶7965832030674


大幅度提高糧食價格是極端錯誤的想法。

糧食是國民生存的必須物資,也是許多工業工業原料的重要來源。糧食價格提高以後,工業成本升高,工業產品必須漲價,這樣會帶動社會各種產品全面漲價。社會商品漲價引發通貨膨脹有什麼不良後果在這裡就不提了。

現在世界各國商品貿易頻繁,中國如果提高糧食價格,工業等商品成本提高,商品在國際貿易中競爭力下降。國內太高的糧食價格使得國外便宜的糧食更容易進入中國市場。

國家現在在鄉鎮沒有糧食收購部門和倉庫,只有糧食儲備庫,能夠容納的糧食有限。農民生產的糧食都是賣給了糧食商人和糧食加工企業。商人和企業要獲利,不可能給農民實際價格,農民也無法真正得到實惠。

中國農民收入低最主要的原因是農民種植的土地數量太少。中國農民人數多,人均土地少。大多數農村農民一家三口人只有5畝地可以種植,種地一年收入只有幾千塊錢,如果糧食價格提高3倍,農民種地收入也只有1萬元,還是無法維持生存。

解決農村發展問題還是要依靠工業和其他產業。現在農民在城市做工,一隊夫妻一年存5萬沒有問題,這相當於種植幾十畝到100畝田地的收入,差距好大。大量的農民進入工業和其他產業,農村人變少了,剩下的農民能夠種植的土地數量變多了,收入也自然提高了。


荊楚之梓


若糧食,蔬果價格走高,會形成其他物價普遍上升。比若菜10元一斤,糧價10元一斤,豬內25元一斤,豆類30元一斤,房租500元(民房),估計一個低收入打工仔的月支出詳表:1米(15x10=150),肉(10X25=250),蔬菜(100x10=1000)水果(25×10=250),房(500元),水電費150元,加其他小雜費200元,合計2500元,只是一個人收支,不計負擔父母小孩等,每月3500元工資,能活命嗎?(當前3一4千工資的人多的很),這層人無法生存,會佔國民的百分之七十,這不是小事,所以糧價等必須保持低價!!!


碧水藍天心樂天下


國家為什麼不提高糧食價格來增加農民收入?看來提問者根本不瞭解什麼是計劃經濟,什麼是市場經濟。

計劃經濟時提這個問題是對的,而且,這樣做的確可以提高農民的收入,因為,計劃經濟時代全國的所商品價格或職工的工資標準都是國家制定的,若提高某一商品價格,絕對會給這個行業帶來不少的利益,由於國家權威在那裡,其它行業,也只能乾瞪眼,大不了就是少交點利潤罷了。

市場經濟就不同了,市場經濟的商品價格主要由市場來調節,市場經濟也非一國經濟,它必須與世界接軌,其商品價格也必須得到世界級商人的平均認可,就是一個國家也無力改變它的經營規則,一個理信的國家政府,只會是引導和宏觀把控,並無權力和必要去決定某一行業商品價格的定價,更不可能為了本國某一行業的利益去破壞國際市場與本國交易的價格,否則,人家不會認可你的市場經濟,你國面向世界搞發展的願望就會落空,國家也會倒回到閉關自守中去。

中國糧食價格低。不在農民的勤勞被人低估,也不在國家收糧價格過低,而是傳統落後的耕耘方式與世界農業發展水平的不協調,也就是地少人多制約了我國農業與世界農業的同步發展,從而造成了如今的,農民認為種糧吃虧,國家以為農業補貼基本到位。

中國農業的出路在那裡?不解決地少人多的問題,不實行機械化、科學化的耕耘方式,不搞農工商為體的聯營模式,三農問題難解。


休閒666288


上漲一倍也解決不了農民富裕問題,不但富不了,還嚴重影響國家全面富強戰略。以往每家每戶的小農經濟已經一去不復返,農村要走工業化模式道路:集約化,規模化,商品化,市場化,及未來高附加值化。三權分置很好的解決了農民捨不得土地,怕丟土地思想,既土地是你的,經營讓給有才能有實力的能人志士去經營,你有田租,他有營收,你還可以城市裡打工,賺雙份錢何樂而不為呢!可以肯定未來兩到三年,糧價都不會高,原因就是國家要倒逼農民進城,如果效果還不明顯那麼糧價將會降到讓你懷疑人生。但國家也不是隻降不升,對專業種養殖大戶,上規模的家庭農場,合作社,大規模補貼,做到有的放矢。我們要讀懂國家對農民的一片好意。未來的農村是詩與麥浪海,鳥與花的海洋。


獵鹿


對這亇問題提得好!怎樣認識這個問題?首先提高糧食價格是能增加農民收入,這是必須肯定的道理。但國家為什麼不大幅度提高糧食價格呢?怎樣提高農民的收入呢?我從以下四亇方面簡要分析。

一,正確認識我國的國情。總的來講我國是發展中國家,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我國由於過去是一個弱積弱貧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建立新中國我們站起來了!原來世界帝國瓜分中國的陰謀破敗。但是,站起來真窮啊!我們這些年嶺的人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出生在蘆壁草房裡的,看看現在普通人過的日子,真是天堂日子,我們是怎樣活過來的總不敢想。我國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現在已立於世界之林。農村分田到戶後吃飯問題解決了,特別工業發展從無到有,中國製造己讓世界刮目相看。實際上深圳丶浦東崛起,帶動了全國工業飛速發展,城市發展全國突飛猛進,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己佔到全國經濟的大半壁江山,但隨著工業的發展,城市化的推進,目前的矛盾己經暴露,鄉村和城市發展不平衡,農民和城鎮居民資產和收入出現了巨大反差。這個矛盾上世紀九十年代並不突出,但到現在己經很明顯。農村丶農業丶農民三農在整個社會和同一民經濟中是塊短板。黨中央在十九大報告中己把三農工作放在首位。這就體現出黨的決心。單從糧食價格解決農民增收不是根本性解決的辦法,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矛盾問題,習總書記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針。告訴你們不是說得玩的,我們農民可以試目以待!

二,從世界經濟的格局看能不能大幅上漲糧食價格?

世界經濟實際上己成一體,它互為關聯,互為促進,互為發展,它己形成大宗商品價格體系大格局,一個國家關起門來定國內大宗商品價格,自說自話不按價格體系規律辦事的時代己成過去。這一點大家應該明智。我講一個現代故事聽聽:鋼材是世界大宗商品,幾年前價格跌到最低位,羅紋鋼在每噸兩千元左右,這個時期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鋼廠虧損,而且持續好幾年,我國是鋼材產出大國,2O|8年我國鋼材佔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五十點三!這樣的大產業,我國年產&4億噸左右,一個幾萬億的產業連續好幾年虧損,按以上的邏輯這要國內自定漲上來就不虧損可以贏利。能自說自話漲嗎?不能絕對不能,從市場的規律來說你亂漲打亂了世界價格體系你是會受市場懲罰的。因此不是平常人所想的為所欲為就此了事的,因此鋼材價格沒有自說自話亂漲,最近幾年自然漲上去了。價格體系是由市場決定的!因此糧食價格和鋼材石油等大宗商品是有國際市場價格體系決定的,萬萬不能亂來。

三,不能用亂漲價的方法保護落後的生產模式落後的生產方式。首先要查清我國農業短板的根源,再來從發展規律找出農業發展的方向。

1,落後的生產模式落後的生產方式是保也保不住的。我再講一個故事。服裝生產原來我國是大量的裁縫在做衣服,最旺盛的時期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延續到九十年代初旺盛期時大街小巷裁縫鋪子到處可見,但這個鋪子遇到了服裝企業化的發展,九十年代後期大量的裁縫鋪子少了,現在己基本消失了!你們認為這個裁縫鋪子能用什麼政策保護嗎?回答沒有迴天力,機械化生產代替了人工沒辦法保護!現在我們的種田模式,確實還存在一家一戶生產模式,國外先進國家都企業化,一家一戶怎樣能和企業化競爭。生產方式人家是規模化丶科技化丶機械化丶智能化。我國用釘鈀翻田,六七十歲在種田,人家一種成百上千上萬畝,我們一種幾分幾畝能參與競爭嗎?肯定不能!人家肥水藥利用率百分之九十幾,我們利用率百分之四十以下,能不汙染嗎?能參與競爭嗎?肯定不能!你說你用漲價來保護這個落後模式,落後方式行嗎?肯定不能!裁縫的例子和現在種田的例子相差多少。大家可以思索!思考!

2,農業的出路在何方?

(l)多元化。所謂多元化就是參與農業生產的組成成份。可以家庭的,可以集體的,可以國有的,可以外資的,這就象我國的工業一樣開放。才有出路!我國:工業生產國有土地四十年,外資一樣進來,農業為什麼不行?

怕是沒用的,保護落後是徒勞的!為什麼工業有特區農業就不能搞!:

<2),企業化。農業企業化己是世界先進國家成熟的經驗,:可以用拿起就用的方法,要總結原因衝破阻力能快則快!

(3),科技化,實際上是國際先進科學種田,己是成熟成功的生產方式,但我國才有零散的出現。該引進的一定要加速引進,示範引領到實際的農企中去才是道理。

<4)機械化丶智能化,要引領丶要扶持丶要加速,要示範,對農業有利,對工業產品門類增多有利!對工業增長點有利,對經濟工作整體有推動作用。

<5),規模化。規模化肯定是方向,作天今日頭條報道,一個普通上海人家種水稻二十四萬畝,取得了成功,能規模化的土地應傾向於規模化,這有規模化才有竟爭力!

我認為搞農業一定要與時俱進,瞄準世界先進國家的經驗向他們虛心學習,單從價格上去考慮不是根本性措施,適當補貼,加強服務才是根本大計!發展就是硬道理!

四,農民的收入如何增加呢?黨中央對農民增收問題己經動了很多腦筋,但對農民增收之事已採取的措施正在落實應採取的措施正在逐步實施。

1,有種田特長的農民,應發揮特長。研究種田如何擴大規模,加速機械化智能化科技化的進程。搞創新多學多開眼界做大做強。政府對這類農民既要關心更要關照,他們是領頭羊,政策要傾斜。

2,擇業自由。這是改革開放的紅利,政府應象關心城鎮居民一樣的支持農民,搞農業電商,農業的養殖業,農民經紀人,農產品加工業,農產品銷售業的農民就業,政府更應支持加鼓勵加便利,要大開綠燈,稅收政策要減免。

3,我國的扶貧政策措施是優惠貧困地區農民的得力舉措,惠及的主要是農民。我國多部門多行業的扶貧己有了大成果,驚動世界。

4,國家在多年前就免除了農業上的千年皇糧:國稅,還逐年加大種田補貼,這個18億基夲農田乘起來是一個大數目,這些惠及的是農民。此項國家支出主要得益於城市化工業化取得成功才拿得出來的,這些優惠就是惠及於農民的。

(5〉國家對糧食價格國內價格往往超越了國際價格,這個超越部份也是為保護我國農業人員的收入。

6,農民的問題老年人的保護事實是大家的心病,黨和國家對城市己徵地的農民己給出了社會保障,經濟條件好的市區對農民也實現了社會保障,前天我到蘇州的東山鎮聽當地農民講,他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有了社會保障。當然這個問題面廣量大,怎麼解決?能否土地轉包出去先保社會保障,農民自身少貼一點,國家再貼一點,未失地的農民社保收入略低一點,總之比一個不解決好多了,當然國家這能量力而行,可以這樣講國家富裕了事情就好辦。

7,城市化的推進會使農村的農民逐步減少。我們想要不是城市化工業化的發展,原來進城的農民都擠在農村,整體農民的日子更難過,因此國家加快經濟工作的發展。城市和工業所需的人員會更多,再加農業企業化也是就業的一條路,農民變少了,就業的渠道變多了,農民的收入就會增加。

最後,我相信發展永遠是硬道理,中國的農業短板補齊了,城市農村同步發展,農民富裕了就是我國強大的體現。不能單從糧食大幅度漲價增加農民的收入。應從全局出發,多種措施,從發展是硬道理中尋找農民增收才是根本之道。夲文的觀點代表個人,可能存在錯誤的地方,請閱者提出批評指正。塮謝大家!


黃浩榮279


我是農民,我以前也種十幾畝地,一年收成好弄個萬把塊錢,孩子唸書,家庭支出都不夠,真是沒指望,後來一狠心把田送給老農種了。如果一個農民靠種幾畝田地生活,只能混個肚飽,經濟來源全靠打工,所以現在種田的都是老農,出外打工沒人要了,生活確實困難。糧食是國之根本,不能漲價,補貼又少,總之做農民確實難!


朱益平2


人可以不看電視電影,可以穿著不凍著,但不能餓著,因為這是人的最起碼活著條件,歷史上歷代農民起義造反都是吃不上飯飢餓所致,其力量能推翻一代政權,人活著就要吃,這是活著基本條件,一旦活著基本條件成本過高,社會就要動盪,糧價一漲,其他都會隨著漲,經濟會被打擊垮掉,通貨膨脹加速,錢更不值錢了,多米諾骨牌效應,各行業都會衰落,其次即使政府強制提高糧價,與國際糧價差距太大,同樣玉米,酒精廠與油脂廠你說買誰的?美國玉米港口卸貨3角,本地玉米8角,誰幹買賣不求利潤?政府會強制讓它買本地玉米嗎?都是與國際接軌時代,市場自由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