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訴訟能直接報案嗎?法律上是如何界定虛假訴訟的?

風清雲淡84620301


面對虛假訴訟,我們到底該如何處理呢?夫妻一方虛構債務,後果到底有多嚴重呢?

【律師點評】

以下為真實案例,以案說法!

本人剛剛辦結的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中,對方當事人涉及虛假訴訟,目前有關人員已被刑事拘留。

【案件經過】:2017年,妻子姜某與丈夫紀某感情出現裂痕,後丈夫紀某便與網友隋女士傾訴。有過相同遭遇的隋女士聽後非常氣憤,二人商定為紀某偽造一份借款合同讓姜女士從此背上債務。於是,隋女士和紀某很快偽造了一份10萬元的借款合同,準備了相關的取款記錄作為輔助證據,紀某還將購房合同複印件和結婚證複印件提供給隋女士作為抵押,然後由隋女士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紀某和姜女士共同償還借款。

一審庭審中,隋女士謊稱已將10萬元交付紀某,而紀某同樣謊稱收到款項,並提交紀某父親親筆書寫的證人證言,證明款項已用於給母親治病、翻修房產、償還債務等。本案一審判定借貸關係成立,姜某與紀某需連帶清償上述10萬元債務及隋某支付的律師費、保全費、訴訟費等費用。

之後,姜某提出上訴。本案歷時一審、二審,耗時一年有餘,最終中級人民法院經過審理判撤銷一審判決,由紀某和隋女士承擔法院起訴的有關費用。

隨後,姜女士到轄區派出所報案,就紀某與隋女士虛構債務關係進行虛假訴訟的行為,要求警方進行查處。目前,紀某和隋女士因涉嫌虛假訴訟罪已被當地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當中,等待他們的將是法律的嚴懲。

結合本案,本人想告知:涉及虛假訴訟需要有關法院進行查實,如果查證屬實,當事人可以根據有關證據到轄區派出所直接報警處理。公安機關可以依據案情需要到法院進行取證,法院的查實結果是犯罪嫌疑人涉嫌虛假訴訟的有力證據。

【法律規定】:

《刑法修正案九》將虛假訴訟行為入刑,明確了虛假訴訟罪的入罪標準及刑罰規定。

  在刑法第三百零七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三百零七條之一:“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律師提醒:

據理力爭無可厚非,投機取巧決不可為;莫被利益衝昏頭腦,知法犯法必受懲處!






柳基偉律師


近些年來,部分個人員基於謀取不正當利益,通過故意捏造事實或者夥同債務人,通過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獲取法院生效的判決或調解,並根據法院的文書履行或者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嚴重侵害其他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增設了虛假訴訟罪。虛假訴訟是指為謀取不正當利益,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

根據最高法最高檢頒佈的《關於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捏造的事實主要是指以下行為:

(一)與夫妻一方惡意串通,捏造夫妻共同債務的;

(二)與他人惡意串通,捏造債權債務關係和以物抵債協議的;

(三)與公司、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經理或者其他管理人員惡意串通,捏造公司、企業債務或者擔保義務的;

(四)捏造知識產權侵權關係或者不正當競爭關係的;

(五)在破產案件審理過程中申報捏造的債權的;

(六)與被執行人惡意串通,捏造債權或者對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優先權、擔保物權的;

(七)單方或者與他人惡意串通,捏造身份、合同、侵權、繼承等民事法律關係的其他行為。

(八)隱瞞債務已經全部清償的事實,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他人履行債務的,以“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論。

(九)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基於捏造的事實作出的仲裁裁決、公證債權文書,或者在民事執行過程中以捏造的事實對執行標的提出異議、申請參與執行財產分配的。

對於妨害司法秩序或侵犯他人合法權益主要是指造成以下結果:

(一)致使人民法院基於捏造的事實採取財產保全或者行為保全措施的;

(二)致使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干擾正常司法活動的;

(三)致使人民法院基於捏造的事實作出裁判文書、製作財產分配方案,或者立案執行基於捏造的事實作出的仲裁裁決、公證債權文書的;

(四)多次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的;

(五)曾因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被採取民事訴訟強制措施或者受過刑事追究的;


葉律師


[如何界定♦如何報案]

一、虛假訴訟罪如何界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如何界定刑法規定的虛假訴訟犯罪行為,是《解釋》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之一。《解釋》明確,單方或者與他人惡意串通,採取偽造證據、虛假陳述等手段,捏造民事法律關係,虛構民事糾紛,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屬於刑法規定的虛假訴訟犯罪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刑四庭負責人就虛假訴訟刑事案件司法解釋答覆中,明確提出實踐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對於如何界定虛假訴訟罪說得很清楚:

第一,虛假訴訟犯罪僅限於“無中生有型”行為,即憑空捏造根本不存在的民事法律關係和因該民事法律關係產生民事糾紛的情形。如果存在真實的民事法律關係,行為人採取偽造證據等手段篡改案件事實,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不能認定為虛假訴訟罪,構成犯罪的,可以以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或者妨害作證罪等罪名追究其刑事責任。捏造事實即可以是積極行為,也可以是特定形式的消極行為。行為人隱瞞他人已經全部清償債務的事實,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對方履行債務的,也可以構成虛假訴訟罪。

第二,虛假訴訟犯罪行為的具體實施方式可以表現為“單方欺詐型”和“惡意串通型”。刑法中的虛假訴訟犯罪行為與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的虛假訴訟行為並不完全等同,除了當事人雙方惡意串通之外,一方當事人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意圖使對方當事人敗訴,以達到非法佔有對方財產等目的的,也可以構成虛假訴訟罪。

第三,民事執行程序屬於虛假訴訟罪中的“民事訴訟”。以捏造的事實申請人民法院進行民事執行,同樣可能妨害司法秩序和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需要採取刑事手段予以規制。實踐中存在的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基於捏造的事實作出的仲裁裁決、公證債權文書,或者在民事執行過程中以捏造的事實對執行標的提出異議、申請參與執行財產分配,均可以構成虛假訴訟罪。

第四,為了突出打擊重點,方便司法實踐中正確適用和準確把握虛假訴訟罪,《解釋》對實踐中常見多發的夫妻債務認定、以物抵債、公司債務、知識產權侵權和不正當競爭、企業破產、民事執行等類型案件中捏造民事法律關係的行為作了列舉式規定,並在兜底條款中對捏造民事法律關係的行為應當如何界定作了進一步明確。這種規定方式屬於不完全列舉。從理論上講,虛假訴訟犯罪行為可能存在於幾乎所有類型的民商事案件中。實踐中,需要根據刑法和《解釋》的規定予以正確理解,準確適用。

二、如何報案?

問題中虛假訴訟是否可以直接報案?答覆很簡單:當然可以直接報案。難在去哪報案?如何報案?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虛假訴訟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按照管轄範圍立案偵查。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虛假訴訟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司法機關報案或者控告。也就是公安局和檢察院都能根據管轄受理立案。

然而,虛假訴訟都是法院在民事訴訟中發生的,法院在某種意義上屬於被欺騙者、受害人,虛假訴訟罪的啟動者由法院發起最合適,但法院由於缺少相應的偵查手段,很難查明案情。目前,虛假訴訟案件容易出問題的環節恰恰在報案環節,公安直接立案有可能插手法院的民事審判;法院直接移交公安處理,又面臨著要承擔否定自己民事判決的後果。

♦♦♦有些事,法律規定看似清楚,實踐操作很複雜,具體案件具體分析,有興趣可私信!



黑貓警長之矯情包子


虛假訴訟在法律上有二種解釋,一是刑法上的解釋,二是司法解釋上的解釋。刑法上概括,司法解釋具體。虛假訴訟是發生在訴訟行為過程中,對虛假行為的認定,民事訴訟活動中,民事法官可以不釆信,不釆納,嚴重的,可以釆取民事強制措施,這是在訴訟中被民事法官發現了可以使用的手段。但有許多民事法官沒有發現,發現不了或故意放縱、串通等,甚至被判決書漂白了,那就是事後追究了,如果認為犯罪,應當向檢察院舉報,公安無法插手。


阿福150298048


1.訴訟中,如發現存在虛假訴訟,可以向法官舉報,也可向履行正常的刑事自訴程序,主要是有足夠證據證明。

2.2018年9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關於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虛假訴訟犯罪做出了最新規定,對虛假訴訟的各個行為做出了規定。


身邊法律諮詢


虛假訴訟是指訴訟雙方為了達到某種非法目的,串通一氣採用虛構事實的方法提起訴訟以實現非法目的的行為。

如果是訴訟一方虛構事實提起訴訟,則只會導致民事敗訴或構成詐騙犯罪,不會構成虛假訴訟。

所以,虛假訴訟不存在當事人刑事報案,只會在虛假的民事訴訟中被主審法官給予司法處罰或移送刑事立案偵查。


不糊塗時塗糊不


虛假訴訟的出現和增多,恰恰狠打了那些整天高喊程序合法高於實體正義的人的臉!程序和實體之間的邏輯關係紊亂,將充分條件當成必要條件,不出現虛假訴訟才是怪現象!


朋友1966


我本人經歷了此類型的案件(惡意虛假訴訟)一先取證二到公安局丶檢查院、紀檢院、看看哪一型的就到那個部門。


用戶7164529122393


已經構成刑事犯罪,必須向公安機關報案,調查取證。


分陝石1


只要冤假錯案的判決都成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