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糧價沒有上漲太多?

用戶魏金保


這個問題是問的好,不過關於糧價,主要分為稻穀,小麥和玉米。

這裡就單純講一下稻穀的市場價格,實際上今年江西部分地區的水稻收購價比2017年下降了10-15%每百斤。2016年每百斤在120-130元之間,2017年同品種每百斤銷售價在105-115之間,下降非常明顯!

如果就水稻價格來講,不是上漲,而是下降!

而種植水稻的成本卻是全面上漲,這也造成了部分農民放棄種地,但由於小塊水田,卻無法種植其他作物,只能拋荒的問題。


三農大觀


為什麼感覺糧價沒有上漲太多?



這個問題題主提的是揣著明白裝糊塗,這不是感覺糧食價格沒有上漲太多了,而是現實情況十幾年來糧食價格幾乎原地踏步,而且保持的很穩定性,甚至個別的糧食價格出現了下跌,比如說小麥的價格,現在只有1.2元左右每斤,而在2008年小麥的價格達到了1.5元/斤的價格。

糧食價格沒有上漲當然有現實原因,也有客觀原因,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糧食作為人類生存的最基本的保障,必須對糧價實行穩定性。否則的話,糧食價格過高會出現低收入家庭挨餓受凍的現象,也可以用直白的語言來說就會餓死人。

糧食價格過高會對於沒有種植糧食的人群,也就是上層人群來說的,每天的生活消費開支增加,影響其經濟利益,所以任何一個國家必須對糧價進行宏觀調控,如果糧食價格過高,就會開倉放糧,降低糧食價格。這主要是為了穩定社會,畢竟糧食價格牽扯到國計民生。



一般國家對糧食價格的控制穩定糧食價格,主要的方法是對糧食種植的補貼增加,以降低農民的種植成本,穩定糧食價格,這也是西方國家採取的首要的控制糧價的主要方法。我國目前也用農業補貼,對糧食價格進行穩定加大了補貼才能增加農民種糧積極性,把自己的飯碗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近幾年來糧食價格沒有出現上漲,也是由於現在糧食的畝產量增加,主要是農業專家研究的糧食的新品種以及栽培技術,使得糧食價格產量增加,當然也離不開化工企業的刻苦鑽研的結果,比如說農藥、化肥的使用,一些生物激素的使用直接刺激了糧食的高產。



總之,糧食價格的確上漲的幅度不是太大,在這物價飛速高漲的時代,而糧食價格卻是像烏龜爬行一樣穩步向前,讓人們感覺出來,確實沒有上漲,甚至有些糧食因為生產量過剩,出現了供過於求的現象,導致了價格下跌。

當然糧食價格的穩定性對於人類的發展和繁衍有一定的好處的,也是社會穩定的基礎,畢竟農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糧食才是保障人類生存的主要的戰略資源,民以食為天。


宗元


如果你說今年的玉米和去年相比,價格有所上漲,我比較認可,畢竟經過了三年的收儲制度改革,我國玉米市場已經逐漸好轉,價格回暖也是正常。

可是除了玉米以外,包括小麥,稻穀和大豆在內的其他糧食作物的價格最近今年的表現可以說是一年不如一年啊。

我國大豆價格持續低迷難改

大豆我覺得已經沒有什麼好說的了,指望它的價格出站大幅度上漲已經不可能了,今後我國的大豆產業發展只能靠國家補貼來維持了,不管是進行國產大豆加工的企業還是以種大豆為生的農民,缺少了國家補貼,他們都無法繼續。



在進口大豆麵前,國產大豆始終無法發揮自己的優勢,別說動手還擊,爭取市場份額了,能夠保持住目前的狀態就已經是萬幸了,別再指望國產大豆價格恢復到歷史最高值的2.4元每斤了,不可能了。

還是盼望著今後大豆種植補貼可以一直保持較高的狀態比較現實。這不,昨天公佈的2018年黑龍江大豆生產者補貼標準為320元每畝,比種植效益高多了。

今後的國產大豆種植效益,就得看國家補貼是多少了。

稻穀,小麥價格未來仍會走低

至於說小麥和稻穀這兩大糧食作物,其口糧的獨特屬性也難以改變未來幾年其繼續進行收儲制度改革的宿命。

和玉米一樣,逐漸下調,直至取消收儲政策改為市場化收購加生產者補貼,是未來我國這兩大口糧所面臨的考驗。

這也就意味著,今後幾年時間裡,我國的小麥和稻穀市場價格別說上漲了,能夠少跌一些就不錯了。


鍾情三農


我本身就是農民,關於有人說糧價上漲了感覺沒漲太多。恕我直言。漲太多是漲多少。我們作為農民來說。現在考慮糧價上漲多少。不如去想一想我們怎樣把自己的這塊土地收益最大化。我麼能最大化。這幾年國家政策都是鼓勵農民種植優質的經濟作物。比如,扣大棚,輪作種植黃豆,乾糧等等 那為什麼說。種這些就好呢。收入就能增加呢?本身去年黃豆國家每畝就給補貼400元。再加上黃豆本身成本低。所以要比單獨一味的種玉米強很多。在一個就是去年前年 土地承包價格每畝地都在600元左右。然後出去打工。又增加收入。所以我認為我們農民不要只把眼光盯在糧價上。要自己尋找增加收入的方法。


逆行蒼鷹


為什麼感覺糧價沒有上漲太多?這幾年我國糧食價格基本沒有多大變化,價格波動幅度都是在小範圍內。糧食價格除了受到市場影響以外,還會受到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畢竟糧食是國民一切生活的物質基礎,是保證人民一切生活生產能夠順利進行的基本保障,糧食價格一定是不會出現大幅度波動的。



稻穀方面,以早秈稻為例。今年我國早秈稻收購價在1.1~1.4元/斤之間比較多,多地價格相差不大。就在上月底,我國已經有四個身份啟動了中晚稻託市收購工作,受到目前政策影響,稻穀行情也逐漸走強,本月底中晚稻價格會出現小幅度上漲局面。

從各省份收購稻穀來看,湖北收購304.2萬噸,同比增加57.21萬噸,安徽收購210.3萬噸,同比增加80.6萬噸,除此之外多地省份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託市收購,整體行情看好。



玉米方面,目前我國大部分新季玉米已經上市,作為東北比較收割比較晚的玉米種植基地也基本進入上市階段。目前玉米市場價格比較樂觀,整體呈現穩中偏強的價格走勢,多地新季玉米價格可以達到1.15元/公斤,少部分優質玉米售價也可以達到1.2/公斤,隨著臨儲玉米拍賣結束,市場玉米存量逐漸減少,玉米價格也會再次出現一定幅度的上漲。



小麥方面,今年小麥整體價格和去年相比高了不少,主要由於今年受到自然惡劣條件影響,我國小麥總體減產30%左右,整體小麥供應相對不足,特別是優質的新麥,價格持續看好,而普通新麥結合上漲幅度不大。根據中華糧食樣數據顯示,我國小麥價格普遍在2100~2440元/噸之間,由於品種、質量問題,小麥價格也略有差異。


鄉村波比


糧價始終是農民關心的話題,糧價上漲沒上漲通過對比就明白了。大家都知道,商品和物資的流通都是用錢來結算。那麼改革開放以前的商品價格我統計一下,小麥73年至80年每個(500)克在三角五分以上,六角五分以下。當時的煤每斤七釐五,不足一分,豬肉每斤七角五分,香菸最便宜八分一盒。現在小麥每斤一元二角上下,豬肉每斤十三元上下,煤每斤二角上下,香菸每盒最便宜三元錢。由此可以算,小麥價格是改革開放前兩倍左右,豬肉漲價將近二十倍,煤漲價將近三十倍,香菸漲價將近四十倍。


治民145


二十年前小麥五六毛,職工工資四百,二十年後的今天小麥一塊一毛,職工工資五千多。小麥漲了兩陪,職工幹部工資翻了十幾個跟頭。你說糧價漲了啥?這就是農民苦,農民累的根源。所以我們的所謂的專家不要整天想著坑農害農的事了。


農村農民三農話題


但願國家不要讓農民過不去,把所有的補貼收一收把糧食價格提一提,這才是王道,必竟幾億人指望地活著,當然西方國家虎視耽耽,一心想把中俄搞垮,但願國家把錢都用在刀印上,別花沒影的錢,別讓錢都讓地方政府挪用私吞多造先進武器,能戰方能止戰,國家才能安定!!!!!


等待95134491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糧食太重要了,但是說實話農民辛苦種糧,卻獲得的回報太少。糧食價格,國家控制了的,雖然有補貼,但是依然太低。


賓梟龍


我沒有買過米 看新聞也沒有留意到 好尷尬 這麼重要的民生我竟然沒有注意到

不過大米如果漲的太狠 完的第一反應是 國家出手了還是外資又耍牛逼了。嘿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