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美食六十一——鹹菜打滷豆腐腦

民間美食六十一-------鹹菜打滷豆腐腦

齊鳳池

農家新村飯店的豆腐腦小米飯很有名,每天中午吃飯的人比結婚辦喜事一樣熱鬧。五六十張桌子坐得滿滿的,剛走一撥又來一撥,生意非常紅火。到飯店吃飯的,就是為了吃它的豆腐腦小米飯。

客人落座後,先上來一壺豆漿,每人先喝一碗後再點飯菜。人們點菜時間不長,一簽子豆腐腦先端上來了。

用籤子成豆腐腦是飯店的特色。木製的籤子兩頭翹,像工藝品的小船。籤子底鋪一張像過濾紙一樣錫紙,上面是雪白細嫩的豆腐腦。隨後幾樣打滷和小料也端上來了。打滷有兩樣,一是鹹菜肉丁打滷,另一種是木耳雞蛋打滷。小料有辣椒油,蒜泥,韭菜花醬和滷蝦油。幾樣小料和打滷用精緻的小碟盛著,很藝術,吃起來很有文化品位。

如果想喝酒,還可以點菜,各種新鮮的蔬菜擺在菜架上,像自助餐一樣可以上自選,燉肉熬魚排骨清燉牛肉大菜有好幾十樣,青菜每盤五元。

今年開春我和報社幾個朋友小聚這裡,在品嚐豆腐腦喝酒的時候,探討起豆腐腦的製作過程。很多人都吃過豆腐腦,但做豆腐程序和方法就不清楚了。我在農村下鄉時,在生產隊學做過豆腐腦,點豆腐,攤餎餷。

點豆腐腦,有兩種點法。一是用石膏點,另一種是用滷水點。大多數賣豆腐腦的用石膏點,因為石膏便宜,成本低。不管是用石膏還是滷水點,點出來的豆腐腦嫩度差不多。但做豆腐腦的程序就費事了。先要泡上豆子,泡豆子是相當講究的。時間一定掌握好,時間長了,出漿少,出豆渣多。磨漿後還要抖包,過濾漿。豆包是用紗布做的,兩根竹竿十字交叉,四個布角綁在四個竹竿頂上。把磨好的豆漿倒在包裡,然後搖動兩個角,把豆漿搖晃起來,這樣不停地搖晃,豆漿就出去了,包裡就剩下了豆渣。

豆漿過濾好後,先熬漿,漿熬開了,盛在一個桶裡,把瀉好的石膏倒在缸裡,用炊帚攪動起來。然後把漿倒進缸裡。這叫砸漿。砸完漿後,幾分鐘豆腐腦就成型了。撇去上面的沫子,用嘴一吹,豆腐腦出現小米粒,就說明豆腐腦點成功了。如果用滷水點,就更簡單了,只要掌握好滷水的比例,將滷水倒入漿裡攪拌幾下,就成腦了。

我小的時候,母親早晨起來,拿個搪瓷盆打兩毛錢的豆漿,叫賣豆漿的給點上滷水。中午吃飯前蒸幾分鐘,豆腐腦就熟了。在蒸豆腐腦前,先把滷打好。那年代,打滷就是鹹菜,把鹹菜切成丁,在大鍋裡炒熟了,舀上兩瓢水,再瀉點澱粉。然後搗點蒜,炸點辣椒油,就這麼簡單。有時母親手頭富裕了,買上幾毛錢的肉,連皮也不去切成小丁,打一鍋肉丁滷,就很奢侈了。

那幾年,母親很吝嗇,真不割捨的給我們做肉丁打滷豆腐腦。因為我們吃飯還成問題呢,母親只好攢點錢給我們添糧食,只要母親手頭有幾毛富裕錢了,才給我們點盆豆腐腦打點肉丁鹹菜滷解解饞。

後來,家裡的日子好過了,母親就不摳希了,蒸一大盆豆腐腦叫我們敞開吃,她打的滷也是肉多鹹菜少了。而我們吃的感覺卻不如以前那麼香了。

如今,吃豆腐腦,純屬生活調劑,吃膩了大魚大肉,就想起了吃豆腐腦玉米餅子。我琢磨,人哪,就是賤胚子。吃不上飯的時候,吃什麼都是香的。整天想吃大魚大肉,而天天吃魚肉,又想吃棒子粥玉米餅紅鹹菜。真讓人難理解。

我說的不光是他們,其實也包括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