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神:17岁放弃保送清华北大,别再瞎努力了

总有人拼尽全力,却对生活无能为力。

名校对于每一个辛勤拼搏的学子,都是最大的奖赏、最大的荣誉。每年都有很多学子为名校拼尽全身力气,但也只拼了个一般二本。

你感慨学海无涯,感概还可以再努力一点。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精英都拼尽全力。

在哈佛大学,有这样一位90后妹子。17岁放弃清华北大保送机会,考入华盛顿大学读本科,毕业后又进入哈佛大学继续深造。被誉为“哈佛学习力女神”

她就是:鲁林希

1

明明可以靠颜值,偏偏要选择才华

哈佛女神:17岁放弃保送清华北大,别再瞎努力了

90后的鲁林希,正是风华正茂,白皙的皮肤,秀美的五官,脸上时常带着自信的笑容。

谁曾想过,这样一个学习力女神,确曾是老师的眼中钉,不务正业的“坏学生”

哈佛女神:17岁放弃保送清华北大,别再瞎努力了

17岁,林希考入美国华盛顿大学,3年完成别人5年的课程,还拿到了经济学和德语双学位的最高荣誉。

哈佛女神:17岁放弃保送清华北大,别再瞎努力了

20岁,怀孕,每天吐十几次。开始自学儿童心理学,带着孩子还一边申请哈佛大学研究生。

22岁,作为哈佛最为年轻的教育学院研究生,成绩全A,带娃接受学位授予仪式。

哈佛女神:17岁放弃保送清华北大,别再瞎努力了

2

逃学翘课,却被保送清华北大

从高中开始,逃课便成为林希的家常便饭,看电影,参加各种活动,学习时间要比其他人少一半。但成绩一直还是班级第一。

林希说:自己擅长在提问中反思,汲取知识的能力非常强,这样让她能更高效地完成作业。

家长老师也是又气又爱,林希即没有耽误学业又发展了兴趣爱好。

一切都取决于:学习力。

正如林希所说,找到知识点,多维度分析知识点,可以使学习更加高效。

哈佛女神:17岁放弃保送清华北大,别再瞎努力了

大多数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能力都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就在于发现问题,给自己提问,举一反三的能力。

“最优质的学习往往不发生在埋头苦读里,而是发生在对生活的观察和体悟里”这种学习方式从高中到大学一直到工作一直适用!

3

没有人天生没有挫折一帆风顺

风光的林希也并非一路开挂,牛逼的路上,一样要有无数个挫折等着你。曾经的林希也是一个被人嘲笑的对象。

刚上小学的林希,一个字都不会写,甚至连名字都不会写,同学都嘲笑她,老师也觉得她是个“笨孩子”

每次年级考试都要从下向上看,倒数第一都是家常便饭。想想看,一年级想倒数第一也是很困难。

周围的环境对于一个心智不成熟的小姑娘来说,就是巨大的打击,

很多人在小时候被环境贴上的标签甚至一辈子都无法取下来。

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林希长的又矮又胖,是班上最不受欢迎的人。想和暗恋的男孩子一起玩,却被男孩子羞辱一番:“想和我玩?你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索性,当时的林希没有被环境带来的压力打倒,那时候她便心里暗暗发誓:“等着看,我不是你们眼中的废物”。

当她下定决心学习的时候,便开启了十分努力模式。一直学习、归纳、总结,边学边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她渐渐发现,多思考问题要高效率的多。而且学习会变得更生动有趣。于是便产生了学习的乐趣。

哈佛女神:17岁放弃保送清华北大,别再瞎努力了

这是林希在哈佛的毕业全A成绩单。

这就是高效学习的魅力,哈佛大学的柯比教授也曾经提过:用传统的方法去学习是一个迅速减值的过程,而以学习力去获取知识,则是不断增值的过程。

用林希的话来说就是:积极思考,终结低效率,不做99%的假装努力者。

4

不瞎努力,学习力制胜才是关键

那么,究竟什么是学习力呢?林希把它总结为:动力、毅力、能力三部分。

有动力没能力的人会把学习变成死读书,每天都很辛苦,但很难学有所成;

缺乏动力的人,他可能根本就不会开始学习;

而缺乏毅力的人,他可能每天都学了一点两点,但是每样都不精通。

大卫•库伯(David kolb) 认为,经验学习过程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包括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

哈佛女神:17岁放弃保送清华北大,别再瞎努力了

大多数人和努力,为什么就是学不好,是因为还在观察经验之间徘徊,这样只会是流失性学习,“假装性”努力。

最后要强调一下:

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制胜的法宝,别让你的努力的汗水变成无用的功劳。

经历的事情不一定是经验,也不是所有的经验都能成为智慧,反思总结的经验才有可能成为运用在生活中积极循环的模式。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