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類人容易得胃癌?

ft2883407


胃癌的死亡率在世界中各種惡性腫瘤中佔據很大的地位,名居第二位,而我國的發病率幾乎佔全世界的2/3,在這個龐大的數字面前,越來越多的年輕患者也加入了這個龐大的行列中,那麼哪些人容易患胃癌呢?

1、因為胃癌發生與幽門螺桿菌的感染關係密切,所以患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人群相比其他人群易患胃癌。當然這也是個比例問題,不是每個幽門螺桿菌陽性的人都會發生癌變;

2、患有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多發胃息肉以及胃息肉較大等癌前病變的患者發生癌變機率較大;

3、平素喜歡吃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食品如醃製鹹菜,暴飲暴食,吃飯速度較快等不良飲食習慣的人;以及長期嗜酒成性者和抽菸的人群也容易得胃癌;長期處於灰塵較大的工作環境中;

4、最後一個就是遺傳因素。有研究表明如果家族中親屬有胃癌病史,那麼相比較其他沒有家族史的發生胃癌機率會很高

那麼生活中對於胃癌我們有什麼具體的預防措施呢?

首先我們要及時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有胃癌家族史的高風險人群應該每年定期進行胃鏡的普查,特別是平素就有胃病史的患者,尤其當出現上腹部不適、黑便、食慾下降、體重下降等主要臨床症狀的!早發現早治療,對於患有早期胃癌的患者經及時治療後大部分會提高生存率以及生活質量,而發現較晚治療較晚的患者一般治癒不太理想。

本期答主:閆玲玲,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胃癌是我國居民綜合患病率第二的癌症。總的來看,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飲食高鹽高脂者、胃部有病變著易罹患胃癌,需要採取必要的措施進行預防。


哪些人容易得胃癌?

胃癌指的是發生於胃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 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感染會破壞胃黏膜正常保護屏障、損傷細胞,還會引起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等慢性疾病,而這兩者有一定的幾率觸發癌變。

  • 飲食習慣不佳。高鹽、高脂飲食、低維生素飲食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酸菜、泡菜,容易形成亞硝酸鹽,從而導致癌變,被真菌汙染的食物或燻、油炸食品也可導致癌變。

  • 遺傳因素或者家族史。如果直系親屬中或者近親中有患胃癌的病人,那麼可能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 胃部良性疾病。胃部良性疾病如胃潰瘍、胃息肉、萎縮性胃炎、胃黏膜腸上皮化生等如果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隨著時間的延長,會增加癌變的風險。此外,有胃部手術史、惡性貧血的也會增加患癌的風險。

  • 吸菸。吸菸會增加胃癌的患病風險,平均每日吸菸量越多、煙齡越長風險越大。


胃癌有哪些早期症狀?

可能出現的早期症狀包括:

  • 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即在沒有節食、沒有加大運動量、壓力也沒有增大等明顯會導致體重下降的情況,卻出現了體重下降;

  • 食慾不佳、“早飽”,比如坐下吃飯時還很餓,但剛吃幾口就沒有食慾了,這種“早飽”現象可能是胃癌的警示信號;

  • 大便或嘔吐物中有血,大便可能是栗色會柏油樣的黑色,嘔吐物中的血則可能是鮮紅色或是咖啡渣樣(已部分消化);

  • 持續燒心(胃灼熱)或消化不良、腸道不適,更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但也可能是早期癌症信號;


  • 胃痛且是胃中鈍痛,不是某一天有疼痛感、等過兩週又痛的那種絞痛;

  • 腹部有模模糊糊的不適感,通常在肚臍以上的位置;

  • 腹脹,即使只吃了一點東西也覺得有飽脹感,可能是腫瘤壓迫引起的;

  • 腹部腫脹或有積水,癌細胞侵入周圍的組織時,血管和淋巴結也會發生變化而導致積液;

  • 噁心嘔吐,可能是癌細胞代謝副產物引起的;

  • 貧血,紅細胞計數低。

如果上述症狀持續不消失或是有惡化,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確診病情。


胃癌該如何篩查?

胃鏡是最常見的胃癌檢查手段,也是公認最好的檢測胃癌方法,特別是診斷早期胃癌,準確度很高。以上胃癌高危人群,且之前未做過胃鏡檢查的,建議到45-50年齡後,及早進行胃鏡篩查。

如果檢查沒有發現陽性或高危因素,3—5年內可以不用再複查。如果發現有慢性萎縮性胃炎並伴有腸上皮化生或異型增生等胃癌危險因素,應結合醫生建議進行定期複查和隨訪。一旦發現早期病變,就必須及時正確地治療。


以上內容由“問上醫”為您編輯整理,想了解更多科學防癌的知識,歡迎您關注我們,點擊查看《科學防癌遠離謠言:銘記4個原則》專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