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一流已出爐,為何大家還是以985的概念選擇學校?

阿凡達41227986


對於211,985工程,不少公眾存在誤解,認為這就是一個榮譽稱號,一張獎狀或者一枚金質獎章的事兒。



其實不然,211也好,985也罷,雖然現在已經成為了名校的一種身份標籤,一種頭銜,一種榮譽。但歸根到底,這是兩個工程項目,都是國家拿真金白銀出來,給大學輸血,提升大學的辦學質量。一般來說,普通211大學,每年能獲得千萬級的建設經費;而入選985大學,則能額外獲得上億的經費。不可否認,教育不能完全靠錢,但要辦好高等教育,絕對是個燒錢的事兒。

目前,211和985工程雖然已經終止,也就是說不會再以211或985的名義給大學提供經費。但畢竟已經建設了那麼多年,該發展的已經發展起來了,名校的格局已經形成。這就好比,爹媽給小兒子開小灶,開到18歲就不開了,但畢竟多吃了18年的小灶,小兒子的身體骨骼還是比沒吃小灶的大兒子健全些。



也正因此,雙一流建設不可能拋棄211、985的成果另起爐灶,這樣費力不討好。雙一流是我國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衝鋒號,也正是因為有之前建設的基礎,才有現今衝鋒的資本。

雙一流大學名單一共42所,即原來的39所985大學,新增加了三所政策照顧性大學:雲南大學,新疆大學,鄭州大學。這也可以看出,我國在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政策連續性。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上庠


首先,不管你改成雙一流、三一流或者四一流,原來那三十九所985院校,在人民心中已根深蒂固了,花樣百出的搞些名堂出來,短時間內無法讓人信任!雙一流應在985、211基礎上縮減名額,進行重點建設。如今反而擴大名額,導致雙一流認可度不如985、211。

其次,看看網友們的此事的看法:

1 雙一流就是又搞一個新名稱,好大學不是給個名號,而是實實在在搞了幾十年甚至一百多年,正常人都知道哪個學校好。

2 211、985的教學資源已生成鑄就了,國家就是少給他奶喝他也是體魄健壯。

3 沒有一個學生好會211重點大學不上,去上所謂的新選的雙一流大學;

4 雙一流讓考生有了新的認知,那就是重視學校同時還要考慮專業。

5 優秀教育資源應更多人分亨,建議十年八年換一批985.211名單,應把錢現在主要投在非985.211身上,縮小學校差距!

6 都是鬧劇,看往年錄取分數就好了,群眾眼睛是雪亮的。

7 中國人思想比較陳舊,用老眼光看問題,現在都雙一流了,很多人理解不了;

8 985是在之前211高校中擇優選取的,數量大大少於211,雙一流也應該在39所985中擇優入選而不是全盤端,這樣含金量才高!

結束語:非985一流學科學校的畢業生,比985非一流學科畢業生更牛。


遊戲大咖王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雙一流是近年推出的一個全新的計劃,而985工程是國家戰略在雙一流大學前推出,兩者是兩個不同的國家戰略。

985大學名單:


985是投資扶持工程,是幾十年前的補貼大學的政策。985高校只有39所,是重點大學中的重點。而雙一流是在985的基礎上的放大規模。雙一流中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是在原有39所985的基礎上增加3所原211高校。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也是在原有的211基礎上增加若干所非211的高校。雙一流也不是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是一個變化的過程,是一個起點,逐漸向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過渡歷程!


總體來說,小編認為39所985都是中國名校,排名都是靠前的,能考上985的同學都是非常優秀的。而雙一流學校在某些特色專業特色領域都是非常出色的,也是很多同學報考的首選!

安達曼海的藍


在以前,大學中“985工程”和“211工程”大學為我國較好的高等院校,但是為了適應中國發展的需要,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後的又一國家戰略,即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簡稱“雙一流”,雖然雙一流已出爐,但是大家還以985的概念選擇學校,這是為什麼吶?



現在大家還以985的概念選擇學校是因為大家對985工程大學非常瞭解,但是對雙一流大學不太熟悉。雙一流大學是近期才剛剛提出的,眾多的學生及家長對雙一流大學還不是太瞭解,但是他們對985工程大學還是非常瞭解的。由於雙一流大學戰略剛剛提出,還沒有達到家喻戶曉的地步,985工程卻已經是根深蒂固了,所以大家還是以985工程大學的概念選擇學校。

另一個原因就是985工程提出時間早,各個大學在國家的扶持下,已經建設完好,綜合實力都有很大的優勢。985工程早在1998年5月時就提出了,經過接近二十年的發展,各個學校的綜合實力大大提升,在全國綜合實力排名榜單中也都名列前茅,師資力量、教學設備以及發展前景都是比較好的,所以大家還是選擇這些已經建設好的,並且很有實力的985工程大學。

其實雙一流大學名單中包含了985工程中所有的高校,即一共39所高校,還新增加了三所政策照顧性高校,即新疆大學、雲南大學、鄭州大學。國家提出新的發展戰略都是以各個學校的綜合實力為前提,不會另起爐灶,選除去985大學之外的大學來進行雙一流大學建設,所以雙一流大學與985大學會有許多重合之處。但是雙一流新增加的三所大學,均為政策照顧性大學,綜合實力不及其他大學,而其他的大學均為985大學,所以大家還是以985的概念選擇學校。

雙一流大學是國家順應時代發展所提出的,而985工程大學也是當時國家為了發展而提出的,兩者中包含的高校基本相同,只是在雙一流大學中新增加了三所大學,所以大家還是以985大學的概念選擇學校,因為這些大學都是綜合實力相當強的大學,選擇了這些大學,也就相當於選擇了美好的未來。你們有什麼看法吶?歡迎在下方評論!


大三老學長


雙一流是什麼?有哪些雙一流?

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簡稱“雙一流”。

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佈《關於公佈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正式確認公佈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共計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A類36所,B類6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雙一流建設學科共計465個(其中自定學科44個)。

雙一流如何評定?和985區別在哪?

雙一流大學中的39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出自原“985工程”,另外新增了新疆大學、雲南大學、鄭州大學三所高校。

“雙一流”建設以學科為基礎,對建設過程實施動態監測,實行動態管理。根據期末評價結果等情況,重新確定下一輪建設範圍,有進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終身制。

“211工程”“985工程”是“雙一流”建設的邏輯起點和繼承基礎,比較現在的雙一流院校和以往的“985”“211”院校,可以證明,以往的高等教育重點建設已取得的成效,也是開展“雙一流”建設的重要基礎。

雙一流建設該如何看待

傳統的“985”“211”院校的建設已經過去許久,如今隨著習近平大大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講話,教育部等多個部門也制定方案,在原來的基礎上(“985”“211”院校建設)稍加改變,用更加動態,更加全面的方式設置雙一流學科建設標準,希望能通過這一些改變使得國內大學向世界一流院校更加看齊。


學生素質並非影響中國大學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的重要因素,而差距更在於專業的人才培養制度和科研管理的制度。

此外,雙一流大學並非大學實力排名,不能完全反應國內大學現在的師資力量和建設方案效果的差。雙一流大學的名單公佈並非說是作為同學們選取大學的參考標準。

然而,這可能會對未來的學校實力作為一定的影響,在雙一流方針的建設下,某些大學非專業優勢學科可能會在方針的帶領下發展成為優勢學科。

但目前,各個大學最重要的目標是向世界看齊。不要發展惡性競爭,為師生的優質資源進行搶奪,而應該共同合作,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地向世界的標準而發展。


狀元橋


“雙一流大學”建設工程已出爐很久,但是大家在填報高校志願時往往還是以985概念做參考,

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歡迎留言探討。

一是概念提出時間不同

985工程是1998年5月我國政府提出的建設一批高水平大學和世界一流大學的重大教育工程(簡稱“985”,連續3年拿出中央財政收入的1%,作為建設資金)。“雙一流大學”建設工程,自2017年9月啟動。

前者啟動近20年,雖然在2016年教育部宣佈一系列關於“985工程”建設的文件廢止,但是國家從未表態淡化“985”,985概念已經深入人心,後者才啟動1年,還沒有普遍引起公眾認同。

二是院校組成上有大同

國家世界一流建設大學有42所,其中39所原985大學,3所(新疆大學、鄭州大學、雲南大學)原211大學,因此從組成上來看,一流大學與985大學相差無幾。

三是招聘條件標識不同

諸多名企喜歡用“985/211”大學界定畢業生水平,有時明文標識只接收“985”大學畢業生簡歷,而很少標識“雙一流”大學畢業生。


清爽自然考研與高考


這個很容易理解的。

一、985、211已經形成了品牌,一時半會是不會在人們視野裡消失的。

二、所謂雙一流的高校,其實大多數也是原來985、211的高校,大家比較一下就知道。

三、雙一流的定義,有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之分。一流大學不用說了,就是過去的985大學,外加新疆大學、雲南大學、鄭州大學。這三家大學,除雲大外,其餘兩家是充數的。而一流學科建設大學是指有一個或三兩個好學科的大學,這樣的大學就多了,除了原來的211基本入選外,還外加了一批不怎麼為人知道的大學。這些一流學科建設大學剛入選,效果還未顯示出來,人們還有一個認識過程。

其實即使認識了,人們還是會看過去的985、211的,畢竟,一些所謂的一流學科建設大學,靠個把好學科,是撐不起一間好大學的。


50後男人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繆老師認為依照985的概念選學校並沒有錯誤,而且還很有道理

第一、985高校全數入選了雙一流建設高校,所以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只是有三所985掉入了雙一流B檔,又再增補了三所211高校入選

第二、985、211的概念已經形成很久,目前的狀況依然有很多用人單位的HR和高校裡面負責研究生招生的老師尚且分不清985、211的區別,甚至還有連116所211名單也認不全的。雙一流剛剛在2017年評選完畢,距離社會廣泛認可還有很久的距離呢

第三、認真思考,反向思考,認真利用這種“跟風雙一流,忘掉985”的傾向去填報,反而可以去的好的結果


第一、兩者名單無大差別

雙一流建設大學的評選結果雖然在意料之中,但還是有一些出人意料的地方。比如人為把其劃為A、B兩檔,三所傳統985高校

東北大學、湖南大學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進入了B檔。這其實是在給三校提醒,已經被前面的大學拉開距離了哈哈。

增補的三所211高校,分別是雲南大學、新疆大學和鄭州大學,除了平衡地域的想法之外,也算是遞補新鮮血液的過程。

相對於985工程39所的規模,增補過後,雙一流建設大學的名單也不過是擴充到42所而已,並無實質性變化

更加值得注意的,其實是,教育部、發改委和財政部的評選結束後,官方確認雙一流名單為流動制。也就是說該名單並不固定,各高校完全可能因為自己建設程度不同,進入或者掉出這個名單,無疑,這種流動性機制比此前985、211工程的固定名單機制要好很多,會促進高校之間的競爭


二、固有觀念影響

目前在社會認可度上面,通常在單位用人和大學深造這兩個方向對學歷還是比較講究的,用人單位對於簡歷的篩選,很容易掉入唯學歷層次論的怪圈,也就是非211畢業生連面試的機會都不給,而這種用人單位基本以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大型企業、銀行、高校為主。這樣的用人標準,通常也是很難改變的,憑藉一紙雙一流,還真的很難改變。

在高校的深造上面,很多高校的教授目前都說不清985、211的116所高校都有哪些,在面試的時候經常出現讓人啼笑皆非的狀況。而從天而降的雙一流,自然也很難就一夜之間改變長久以來根深蒂固的院校認知觀


三、反向思考,巧妙填報

2017年,雙一流被刷成了網絡熱點,所以通常人會根據雙一流名單去考慮高考志願,而看過這篇文章的你,恰好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通常的社會認知是三所掉入雙一流大學B檔的大學是降級,報考的熱度下降,但是考慮到雙一流名單是變動的,而且未來還有增補的可能性,他們反而是非常好的機會

新入選的三所高校,通常認知是分數一定會上升,而且有潛力,這個時候你就可以避其鋒芒,選擇同樣優秀的一些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等待他們因為發展強勢進入雙一流建設大學範圍的時機,都聽說過某某學院一旦改名大學立刻身價倍漲,原理實際上是相同的。


本文由繆登峰老師原創,所有圖片親手拍攝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湖南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研究院,謝絕一切未經許可的轉載,仿冒必究。

我是大學活地圖,我為自己代言。


繆老師妙筆生花


雙一流已出爐,為何大家還是以985的概念選擇學校?

首先,雙一流雖然已經“出爐”,但在大部分人眼中,無論是“雙一流”還是“十一流”或者“百一流”,985的含金量還是要高一些。這是因為,“雙一流”的概念目前如果是處於“播種”的階段,那麼“985”的概念應該處於“開花結果”的階段。

985大學的概念已經提出多久了?整整20年!從1998年到2018年的這20年的時間,足以讓“985”這三個字牢牢“釘”在普羅大眾的記憶深處。而一流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則是在2017年的9月21日才“出爐”,在“年齡”上較量,二者相差太多太多了!

其次,原來的“985”,現在的“雙一流”,換個“馬甲”,大體上“換湯不換藥”。原來的39所985大學全部躋身雙一流中的“世界一流大學”之列,只不過又有3所非985的211大學也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一員,那就是位於河南省的211高校鄭州大學、位於雲南省昆明市的211高校雲南大學和位於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的新疆大學。這3所211大學佔據“世界一流大學”中B類大學的“半壁江山”。有人說雙一流中的世界一流大學是985的“翻版”,在某種程度上也有一定的道理。

第三,985的概念在國人心中“性價比”更高:一所大學,屬於985工程院校的範疇,那鐵定是好學校,全國只有三十多所,簡單明瞭,不用傷任何腦筋,無論是用人單位還是高考填報志願,都對此“情有獨鍾”。就目前來看,很多用人單位招聘大學生,首先看你是不是985大學畢業的;很多高三畢業生填報高考志願,選擇報考的學校也把大學分為這三種:第一種是985、211,第二種是普通一本,第三種是二、三本。而剛“誕生”不久的“雙一流”,在認可程度上和985還有一定的差距。

同時,在很多人的思維定勢中,39所985大學中被安排在B檔的東北大學、湖南大學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要比新入圍的的3所B檔大學更有底氣,一方面,晉級“世界一流大學之列”的三所大學,今年的高考招生並沒有出現漲分的現象;另一方面,其他三個985大學的逼格依然飽滿,也沒出現降分錄取的情況。

當然,一個學校如果既是985,又是雙一流,有“雙重保險”、兩重標籤,人家自然覺得這個大學貴不可言,牛氣沖天。隨著時間的推移,或許10年之後,或許20年之後,985和211的概念就會逐漸淡出人們的視聽,雙一流會成為主流概念,您覺得呢?


微雨潤苗


211,985尤其是985高校,已經成為我國眾多高考考生的首選。題目中的這個問題問的很有意義。

我長期在高校工作,而又參與過本校的高考招生工作,經常接到一些電話諮詢一些關於211,985的事情。去年又有了雙一流的概念。

要徹底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從頭開始,從211說起。

211工程

上世紀90年代,我國政府為了面向21世紀,舉全國之力,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大學和一批重點學科專業,使其達到世界一流大學的水平的建設工程,簡稱211.

重要事件:

(1)1995年,三部委(原國家計委、原國家教委、財政部)聯合發文《“211工程”總體建設規劃》,意味著211工程正式啟動實施。

(2)2002年,三部委(原國家計委、原國家教委、財政部)聯合發文《關於“十五”期間加強“211工程”項目建設的若干意見》。

(3)2011年,國家不再增設211、985工程院校名額。

(4)2016年,教育部發布一系列通知,意味著211工程成為歷史。

截止2016年,我國共有117所211院校。

985工程

985工程是我國在世紀之交做出的重大決策,又稱世界一流大學工程。

1999年,985工程正式啟動。一期建設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率先開展,後來又加入哈工大、西交大、中國科大、南大、浙大,復旦、上海交大等7家單位,稱為C9聯盟。之後,先後有30家大學加入。

2011年,國家不再新設985高校,並且引入競爭機制,實施了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

2016年,隨著教育部一系列文件的發佈985成為歷史。

截止2016年,我國共有39所985高校。

雙一流

雙一流是“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的簡稱,是繼211、985之後對我國高校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又一個國家戰略,不是之前211、985的翻版。

2015年,雙一流建設總體方案通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

2017年1月,三部委(教育部、財政部、發改委)聯合發佈《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

2017年9月,三部委(教育部、財政部、發改委)聯合發佈《關於公佈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以文件的形式公佈了137所批雙一流建設高校(世界一流高校共42所,A類36所,B類6所;95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465個雙一流建設學科,其中44個自定學科)

與以往985,211工程入選機制不同的是,雙一流的遴選不僅打破了封閉固化的做法,同時充分考慮到我國大學的佈局,同時又繼承了211,985建設的成果。

從公佈的結果來看,共有45所大學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名單,其中原985高校全部入圍。此外,還有95所大學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從總數上超過了原有的985,211得規模。


影響分析

從上述分析能夠看出,985其實就是211中的211。眾所周知,部分211院校含有一定的照顧成分,在保證一省一校的基礎上進行實力比拼。而985則不同,那是純粹的學校實力的體現。

從1995年提出211工程概念、1998年提出985概念至今,已經20多年。這六個數字,211,985,影響了幾代人,20年來,但凡是上大學或者找工作言必稱211,985.

高考考生以考入211,尤其是985為榮

誠然,隨著“雙一流”概念的提出,我國高等教育步入新階段,但是,由於時間短,在我國廣大考生及家長中尚未完全普及,所以導致了這種現象的出現。

隨著時間的推移,雙一流的概念必定深入人心,而985,211則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