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藝術,為什麼有的人說油畫能在中國遍地開花,國畫卻沒有在西方國家綻放呢?你怎麼看?

藝術快遞


個人觀點:目前在國內比較“普及”的油畫重在寫實中創作,創作用材料和成品都比較直觀,諸如素描、水彩等等門類區分又比較細,所以“普及”也很好理解。中國畫重在寫意,所用的材料在生活中不常見,特別是學中國畫之前需要經過中國書法的鍛鍊,成品中的每一個線條都很直觀,不像油畫中有些地方可以覆蓋或者修改,“敗筆”可能毀掉一幅畫。

所以,不僅僅是在國外,國內中國繪畫的普及也是很有難度的。


東營十八度影視傳媒


大家都喜歡更直觀寫實的東西,還有五彩繽紛的色彩。更通俗易懂。😄




藝術快遞


國畫油畫,合二為一,國外很流行!



能量加持


自郎世寧那個三流的油畫家雲遊到中國,被清朝的皇室捧為座上賓,到中國第一批留歐學生對油畫藝術的學習開始,油畫就不可逆轉地實施了它對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衝擊。

不得不承認,油畫最大的好處就是它的視覺效果強烈,直觀,逼真,在沒有照相機的年代,油畫的藝術震撼力是空前的。



如果當初不是囿於人才的匱乏,就是郎世寧之類的油畫人才大清國奇缺,否則,油畫早就走向民間,走向更多有需要的有錢人家裡,成為記錄他們日常的重要工具和大廳中堂上祖宗的畫像了。

當年,西方的油畫也正是這麼發展起來的。



定單油畫與和藝術贊助是同時展開的,需求帶動了油畫的發展,發展起來的油畫又反過來帶動了更多人的需求。

油畫的特點決定了它在創造三維空間幻覺的能力和表現自然對象的真實程度以及豐富、深入程度都大大超越了其它畫種,油畫作品很容易讓人感受到藝術作品的自然之美以及人的精神之美。



現在西方的一些人家裡,往往要掛上十幾幅油畫作品作為裝飾;不少的中國家庭或者一些其他公共建築裡也喜歡歐式風格的裝修,那麼油畫作為重要的點綴裝飾物也必不可少。

相反,中國的國畫卻難以走出國門。



其癥結就在於中國畫的玄妙:傳統的國畫作品,表達的往往是作者自我生命狀態的一種情感表達,這種精神意象是一般人難以理解和解讀得了的。

因此,油畫開始了在中國的擴張,國畫則因為難以被解讀而走不出國門。


名師巨典


因為油畫一裸女相最多


bright61059016


這個問題在我看來,西方人更注重寫實,而東方人更注重意境。

這也解決了為啥早期的西方畫家都是醫學家的問題,因為人家是真的要解剖人,分析人的骨骼和肌肉特點再來進行作畫的。

而國畫與油畫不同,國畫在創作上更注重的是意境,是靈魂的欣賞。對於國畫的賞析與勾勒中,不單要表現看到的內容,更要賦予其悠遠的意境。

這對於普遍看到什麼畫什麼的畫師而言,就顯得沒那麼輕鬆與容易了。所以,國畫未在西方得到全面推廣,也是自然之事。


鑫時空


為什麼油畫能在中國遍地開花,國畫卻沒有在西方國家綻放呢?估計題主的這個問題觸碰到某些國畫藝術家的“痛點”了,但願也可以引起人們的思考,是我們的國畫“技不如人”還是我們的國畫缺少在國外宣傳推廣呢?或許是“崇洋媚外”的思想在作祟嗎?



論國畫的文化底蘊絕對不會低於西方油畫,同時國畫的發展也不會晚於西方油畫,那就奇怪了,難道是因為國畫的題材沒有油畫題材豐富?我曾經把國畫比喻成一道素菜,油畫比作一道葷菜,從人性慾望角度來講,人們更喜歡吃山珍海味的葷菜,即使是沒有七情六慾的出家人,看了西方人體油畫都會想著要“還俗”,



從藝術的創作技法來分析,國畫講究太多了,就“筆墨”兩個字都足夠讓人研究幾十年才會懂其內涵,所以很多國畫藝術家的藝術造詣都沒有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那麼不懂中國傳統文化的西方人又怎麼會把國畫創作好呢?藝術創作是講究靈活,而不是一味的“知難而進”,這樣只會浪費時間和精力,



相比起國畫,油畫就簡單純粹的多了,完全就是掌握好“色彩的特性”就可以了,稍微複雜點的就是素描的基本功,可以這麼說,油畫創作是不需要有任何的文化底蘊的,因為油畫是追求簡單的藝術,在乎的是視覺上的效果,而人也有“惰性”喜歡簡單的思考、簡單的做事情,自然油畫就更受歡迎了,


從國畫和油畫的用途來理解,西方油畫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就已經成為資本家用來商業上的炒作,讓藝術利益最大化,所謂的商業價值,這樣無形中把油畫進行了宣傳推廣,然而,國畫是用藝術的形式傳承中國文化,提升人們的文化素養,僅此而已,綜上所述,這就是油畫能在中國遍地開花,國畫卻沒有在西方國家綻放的原因。


詩夜城主


不是專業人士,不追究藝術分歧的原因

簡單類比:

西服 夾克滿大街都是

漢服 長衫 全球都少見吧

西方作為工業文明的先行者,在過去一個世紀確立了權利強者的地位,隨著征戰殺伐,西方文化四處傳播。

弱國國民在渴望強大,師夷長技的過程中,主動或者被動的被同化,讓西方文化成被設定為了一種高級文化,受到追捧。

同時弱者的文化被視為腐朽糟粕,棄之不及,何來傳播,何來追捧。

具體到繪畫,一點淺薄見識:

普遍的油畫本身更具象,看的到的色彩,感受到的光線,像物理學。

國畫多數抽象,高下分辨在於沒有畫出的留白,像哲學甚至玄學。

那麼物理學和哲學那個更普及,更為當時所追捧?


肆有意思


一個真實的故事。當年中國駐法國大使吳建民先生。為了搞中法文化交流,帶了幾個中國的畫家,到法國搞文化交流。在交流現場,邀請了法國方面總統以及文化官員等等。中國的幾個畫家,現場揮毫寫字畫畫。活動進行不到五分鐘,先是總統離開,接著其他官員陸陸續續離開了。吳建民先生還以為法國人他們是上洗手間去了。結果等到中國的畫家現場把畫畫完。也沒見到法國人再回到現場來。吳建民先生事後瞭解到,原來法國人對中國人畫畫,他們看不懂。藉故離開。由此可以看到中國畫要想走向世界有多麼難!

西方油畫內容表達直接了當。中國畫講究意境含蓄。

西方油畫色彩豔麗。中國畫水墨黑乎乎。

歸根結底,藝術品服務的對象是大眾化老百姓,不是專業人士。哪一種藝術作品老百姓喜聞樂見,哪種藝術作品就有生命力。




趙寒翔


油畫不僅在中國遍地開花,而是在世界各地都遍地開花。

這樣,我們就不得不提到油畫藝術是世界性藝術語言的話題。


自從留洋的徐悲鴻先生和劉海粟先生把西方的美術教育體系帶到中國以來,中國的美術教育就是以西方的繪畫理論為基礎來進行的,這讓中國的繪畫界懂得油畫的藝術家非常多,油畫在中國的普及是一種必然的結果。

反觀西方繪畫藝術對中國畫的態度就大不相同了,首先,中國畫的美學理念與西方繪畫不同,中國畫講求的是意境,是感覺,是建立在中國文化基礎上的一種美術體系,其中包含著書法,文學,詩詞,金石多方面的元素,這與西洋繪畫比較直觀和寫實的美學觀是截然不同的,在西方的文化氛圍中,對中國畫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感性的,他們看中國畫,特別是寫意畫往往覺得很抽象,對墨色的濃淡乾溼完全不能理解,他們會認為中國畫造型不準,有的作品完全就是亂七八糟的墨塊,因為文化層次的不同,導致西方美術界對中國畫不能完全理解,到了民間這種現象就更嚴重了,有人會說,畫的不像的能叫畫嗎,這就是中國畫在西方不被認可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