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缺愛的人,該怎樣去改變?

貝店店主林詩妮


缺愛的人應該怎麼談戀愛?

在我進入這個行業之前的幾年,數段感情都是無疾而終,我經常會想一個問題,為什麼最開始先靠近我的人是你,最後放不下的卻是我?

我之前是個極為缺愛的人,缺愛有什麼表現?

最常見的表現就是“作”和“沒有分寸感”

先來說沒有分寸感,什麼是沒有分寸感?

就是隻要別人表現出半點善意,你就會掏心掏肺的對他好。

正常的人在乎的是:“別人對我的好,是不是我想要的。”

而缺愛的人在乎的是:“只要有人對我好。

所以當你一個人百無聊賴的生活,突然有人只是簡單的對你做出一些善意的小舉動,你就會異常感激對方的注意,感覺自己就像千里馬遇到了伯樂一樣,會輕易的對對方產生好感,但你並不能正確區分對方的行為其實只是僅限於正常朋友的交往。

就像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

“只要別人對我好,不管多麼微不足道的好,我都忍不住把所有希望寄託在他身上。”

但其實在這種情況下,會帶給你的伴侶或者是你喜歡的人很大的壓力,他們並不覺得自己可以做到承擔起你所有的希望,這種情況下對方就會產生逃離的想法。

你越是掏心掏肺,對方越是逃離,你和他都越是痛苦。最後他走了,留下你一個人繼續痛苦。

缺愛的人會這樣往復不斷的惡性循環。

這是缺乏分寸感的表現,缺愛另外的一個常見表現就是“作”,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你可能經常聽到看到或親身經歷過一個女生質問男生:

“你喜不喜歡我?”

“那你喜歡我什麼啊?”

“那要是我xxx了,你還會喜歡我嗎?”

一個缺愛的人會希望伴侶不斷的通過各種行為去表達自己的愛,讓她們每時每刻都要知道對方有多愛她,如果伴侶不會主動表達,她們就會採用各種方式去證明你愛不愛她,有多愛她。

我曾經問過我的一個諮詢者,我說你知道自己缺愛,那你知道你是缺什麼嗎?

她說,我缺他的關心體貼,包容。

我說,那他對你足夠關心體貼包容,你就不缺愛了嗎?假如之後你又遇到另一個人,他對你也不夠關心,你還是會覺得自己缺愛。你從一開始就沒有改變自己,而是試圖用改變別人來填補自己的需求,你自己本身依然是不完整的。

缺愛,不是缺關心缺體貼缺包容,而是缺自我。

不管是你沒有分寸感還是作,都是因為你缺乏自我,你對自己沒有一個清楚的認知,所以你經常會看到一個明明很優秀,長得也還不賴的女生,為什麼甘心為了一個渣男作踐自己?因為她們不知道自己優秀,自己沒有過肯定自己,潛意識的認為自己配不上美好的東西。

“作”也是如此,因為缺乏自我,自己得不到自己的肯定,所以就會渴望獲得外界的關注,通過外界事物的肯定建立自我,而有伴侶的人就會要求伴侶不斷的給予肯定和認可來獲取自我,一旦對方對自己不再關注,他們就會失去自我。

失去自我的感覺是可怕的,所以往往缺愛的人都會想盡辦法去留住這段感情或是迅速的轉入下段感情,從而上演了一段段愛恨糾纏。

自我,簡單的來說就是一個人對自己客觀的認知。也是自己理智建立起來的一個目標。

很多人對自己沒有認知,不清楚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活著要做什麼?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他們的人生充滿著迷茫和焦慮,很輕易的就把愛情當成唯一的港灣,成為逃避現實和失敗的安全屋,只有想到戀人和愛情,自己才能得到片刻的安寧。

當你沒有自我,你就沒有了你自己,當你沒有了你自己,別人會愛你嗎?

所以建立自我很重要,首先你要知道自己是個怎樣的人,想清楚自己要做什麼而不是為了別人去做什麼。嘗試著自己堅持去完成一些事情,就像健身,學習,變美等等這些,只要你去堅持並取得成果,你對自己的肯定就會變強,進而建立自我。

對於輕易掏心掏肺沒有分寸感,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價值,去試著用一套價值標準對比別人來判斷自己,也可以詢問別人眼中的自己,去幫助建立自我。

其次要清楚別人做什麼事情會令你動心,動心又分怎樣的程度?

拿我來說:

對方跟我聊得來,對我表達認可,我會感謝對方,看到對方有麻煩,我也會上前幫忙,但並不代表我會把對方當成知心朋友。

對方跟我聊得來,性格契合,彼此尊重,互相欣賞,甚至會主動表達關心,我也會花費同等的時間在對方身上。

對方跟我聊得來,三觀契合度很高,互相可以滿足對方的需求,就會去用心經營。

套用看到過的一句話,缺愛的人必須經過刻意的練習,才能擁有正常人“判斷對方能成為何等程度的好友”的能力。

你必須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才能得到什麼。



從小缺愛的人,一生都在找安全感


電影《重慶森林》裡,王菲飾演的阿菲喜歡上了梁朝偉飾演的警察663。

663剛失戀,前女友把他家的鑰匙留到了阿菲打工的快餐店。

阿菲偷拿了鑰匙,每天下午,趁663不在家的時候,就偷偷溜到他家裡,去幫他收拾衛生,逐漸換掉了他的金魚、毛巾、牙刷、襯衫、玩偶、CD,潛移默化的改變了663的生活。

原來沉浸在失戀中,毫無生氣的663逐漸恢復了生機。

當663撞見阿菲在自己家時,才意識到阿菲對自己的感情。於是約阿菲出來見面,但是驚慌失措的阿菲,只留下了一封她以為永遠不會拆開的信,落荒而逃。

類似阿菲這種對愛情既渴望又矛盾的心理並不少見。

塞林格也在他《麥田裡的守望者》中寫道:“愛是想觸碰,又收回手”。

為什麼明明喜歡一個人,卻要推開對方?

為什麼本來想說我愛你,說出口的卻是我不愛?

為什麼我們既渴望愛情,又在愛裡充滿了不安和焦慮?

01

缺乏安全感的人,都是怎樣談戀愛的

我有一位朋友,她形容自己在感情裡很“作”:

凌晨兩點讓男友去便利店買零食,男友電話沒接就連環奪命call,隨時隨地翻查男友手機,吵架的時候鬧分手刪掉對方所有聯繫方式……

她說自己也知道在感情裡這樣做“太過”,但是總也控制不住自己。

她說,自己好像在用這些方式“測試”男友,測試男友是不是真的愛自己,會不會離開自己。

如果男友通過了測試,她才會覺得安心一點。但是各種新的測試又會不斷扔給男友,搞得對方很消耗。

為什麼我的這位朋友會在愛情中那麼沒有安全感?一邊“作”,一邊又渴望對方愛自己?

這可能要追溯到我們的依戀關係上了。

我們現在與戀人建立的親密關係,其實是我們小時候和母親依戀關係的複製與延續。

美國心理學家艾斯沃斯通過“陌生情境”的實驗,發現了三類依戀關係類型。其中一類,他稱為矛盾型依戀。這類依戀關係體現在:

嬰兒在母親離開前會顯得很警惕,而當母親離開時,他們會表現出淹沒性的悲傷。

但是當母親回來時,他們對母親的態度又是矛盾的,既想尋求母親的接觸,又反抗與母親的接觸。

與母親之間並不愉快的重聚,既不能緩解矛盾他們的悲痛,也不能終止他們對母親行蹤的時刻擔憂。即便當時母親在場,他們好像也一直在尋找一個缺失的母親。

這類嬰兒的母親對孩子的情緒或生理需求並不敏感,她們的給予通常是無法預期或不規律的。母親自身的不穩定和不敏感,也阻止了嬰兒情緒穩定性的形成。

這類孩子在長大後情緒會變得不穩定,過度激活的情緒讓他們感到在這一刻親密是有希望的,而下一刻親密關係又會失去,他們有很強的被拋棄感,在親密關係中,常常顯得很焦慮,歇斯底里。

02

愛是想觸碰,又收回手

  • 1.我害怕你不喜歡“真實的我”

電視劇《一起去看流星雨》的主演鄭爽和張翰因戲結緣,但是沒多久,媒體發現原本就很漂亮的鄭爽整容了,在追問下,鄭爽才說,是因為在和張翰的感情中,自己常常感到自卑,不自信,才會去整容。

也許我們常常在感情中,懷疑自己,懷疑對方,我們擔心自己不“美”了,不“好”了,對方就會離開我們。

還有的人,總是在感情中找對方的“茬”,甚至先做出放棄感情的決定,故意將對方推遠。

因為距離越近,一個人的弱點就會暴露得越多,也許,我們不想讓對方看到不完美的自己,我們害怕沒有人會喜歡真實的自己。

  • 2.內心缺愛的人,都渴望一種無條件的愛

矛盾型依戀的人,習慣用憤怒、疏離、焦慮、冷漠等情緒來推開對方,他們試圖表現出自己的親密關係中的強硬、獨立和控制力。

但是恰恰相反,

他們內心中感到愛是失控的,他們真正渴望的,其實是伴侶的陪伴,不離不棄。

他們渴望的是無條件的愛。

但是他們並不會告訴伴侶,因為他們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無條件的愛。他們在感性上,渴望相信,但在理性上,卻又不相信。所以他們需要“測試”伴侶,因此一些看似不可理喻的行為就發生了。

他們可能千方百計地考驗對方,用非理性的方式折磨、推遠對方,看對方會不會真的離開自己。

如果對方離開了,他們似乎就證明了對方“不愛我”的結果,他們就會回到理性的部分說,看吧,你果然是不愛我。

伴侶也會被他們帶有迷惑性的情緒和行為所困擾,難以發現他們的真實的需求,而是隻會覺得他們反覆無常,陰晴難測。

03

安全感,是愛別人也愛自己

  • 1.知道自己“要什麼”,才能擁有什麼

當我們沉浸在憤怒、焦慮的情緒中,或是我們“虐待”、推遠、拒絕對方的時候,我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情緒和行為背後的心理需要。

也許,當下次再遇到類似的情況,你可以嘗試去反思:

你為什麼會有這些情緒,你為什麼想要推開Ta?

去看看你這些行為背後,到底有什麼心理需要?

你到底在害怕什麼?

你又渴望些什麼?

試著將自己從情緒中抽離出來,去想想“我渴望”什麼,“我想要”什麼,而不是“我不要”什麼。

  • 2.真誠地表達你內心的需要

當我們還是一個嬰兒的時候,我們不知道怎麼用語言表達的時候,會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需要。

但是,當我們長大後,我們需要用語言來表達我們的需要,特別是當你覺察到你情緒和行為背後的心理需要後,你可以真誠去和對方溝通。

你可以嘗試用這樣的句式來表達:

我(這樣做)是因為我感到(某種內心的感受和情緒),我希望(表達渴望或願望)。

比如:我砸碎杯子是因為我覺得被你忽視了,我感到很難過,我希望你和我在一起的時候能關注的是我們的談話,而不是一個人低頭玩手機。

表達你的內心需要,而不是指責和攻擊對方。

這樣做的好處是,你給到了對方一個去理解你的機會,也只有這樣,你們才可能達成一致,從而更瞭解彼此,增進感情,而不至於你獨自陷入對感情的懷疑和否定中。

  • 3.好的愛情,建立在愛自己的基礎上

當你不相信侶會接受不完美的你的時候,其實是你不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你總是認識自己不夠好,不夠優秀,所以不值得被人愛。但是這些其實和你好不好,優不優秀並沒有關係。

其本質,是你自己並不喜歡自己。

好的愛情,首先是建立在愛自己的基礎上。只有先愛自己,我們才可能去愛別人,也才能感受到別人的愛。

所以,雖然自我接納真的很難完全實現,但是,這卻是我們這一生,需要不斷修行的課題。

當你真正學會如何愛自己,真正感到自己是值得被愛的時候,你才不會那麼焦慮,才不會“收回渴望觸碰的手”,而是會勇敢伸出手,給對方一個溫暖的擁抱。


蕊屹


感覺缺愛是無安全感和少自信的表現,與性格和成長經歷有關。

可以多注重學習,增加閱歷豐富自己,會有所改變。




學民思考


其實我覺得 愛是一中與生俱來的東西,是埋在骨頭裡的,你希望別人給你愛,就必須是你要有你值得別人愛的地方,施捨的愛是可憐的,理性的愛是有目的的,感性的愛才是真的,其實每個人都不會缺愛,是我們不知道怎麼展示自己的可愛,刻意的展示是短暫和造作的,內心的善良 熱情 高雅 氣質才是長久吸引人的磁石,能感覺到你的話語充滿了抱怨和不公,你要學會先了解自己,還要多溝通多學習才能樹立正確的愛情觀、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特別是要學會愛別人上帝創造了你,一定還會創造一些愛你和你愛的人,只是你不知道你們接頭的暗號是什麼,所以你發現不了他們 相信自己 改變自己 才能改變別人 改變世界這樣都做到了你就不是一個缺愛的人


滇西小馬哥


缺愛,想得到別人的愛。

別人的一舉一動牽動著你的心。

想靠著別人。

如何改變?把寄託放在自己身上,要想明白,誰都不是能靠一輩子的,靠自己才是永久的。

你得自己強大起來,你得心靈得強大而堅韌。

你要相信自己,把自己當做另外一個人,對自己內心對話。這樣從心靈上你就獨立了。



朝陽下的奔跑


有些人由於各種原因倒致缺失各樣的的愛,我想這時的你應該多多關愛別人,在關愛別人的同時別人也在關愛你,那樣你就不缺乏關愛了!


無怨無悔1427282


你要改變什麼?想改變成什麼樣的人?


金生水起李青浩



行者1538


愛是分親情,有情,愛情,可以嘗試著去關心,愛護別人,人都是互相尊重,互相關心,才有永恆的真愛


15886051620


若想改變,先細細體會自己的需求,學習著照顧自己的感受,在別人愛自己之前,先愛好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