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美豔動人的“埃及豔后”,一生傳奇,是為何而死?

最涼的涼


回顧歷史,能成為一代領軍人物的女將沒有幾個,中國歷史上有個武則天,而埃及也有個聞名於世界的皇后——埃及豔后。論手段計謀,她可要比中國古代的呂后、慈禧等更勝一籌,她甚至不能被稱作為皇后。她在位時便掌控了埃及的最高權力,作為埃及最後一任女法老,她為埃及發展做出了不少貢獻。



埃及豔后的中文名為克婁巴特拉七世,是埃及國王的女兒。在父親去世後根據遺囑,克婁巴特拉七世與同父異母的弟弟托勒密十三世成為王位繼承人,共同執政。但無奈王室權力之爭過於激烈而導致二人失和,克婁巴特拉七世被逐出亞歷山大。後來克婁巴特拉七世與托勒密十三世結為夫婦以緩和局勢。

克婁巴特拉七世表面上與托勒密十三世共同治理埃及。但實際上,克婁巴特拉七世野心勃勃,她希望能夠掌握埃及的最高權力。但是她的力量太薄弱了,所以她必須要給自己找個合作伙伴來幫助自己。然而這時,這對姐弟關注到了一個大人物——因龐貝而臨近埃及的凱撒大帝。

從而這對姐弟動了想法,克婁巴特拉七世想借凱撒之力殺死弟弟從而成為女王,而托勒密十三世也想借凱撒之手殺死姐姐奪取政權。為了奪得大權,姐弟倆挖空心思如何取得凱撒之心。弟弟托勒密十三世將龐貝獻給凱撒,但是凱撒卻淡定地沒有什麼表示。


得知這一消息的克婁巴特拉七世,知道自己要做出不同之舉才能吸引凱撒。但是卻怎麼也想不出上策,所以克婁巴特拉七世決定將自己獻給凱撒。 克婁巴特拉七世收買了一些商人,讓這些商人帶著一批禮物去拜見凱撒,而自己則裸著躲在毛毯裡,讓商人們抬到凱撒跟前。

克婁巴特拉七世如此出現在凱撒面前,凱撒瞬間就被俘獲了,他對克婁巴特拉七世的美貌和勇氣感到佩服。 最後克婁巴特拉七世成功達到自己的目的,兩人由敵對走向了戀人。有了凱撒撐腰,克婁巴特拉七世獲得大量埃及內部大部分勢力,並且秘密將托勒密十三世殺死,從而如願以償,被世人稱為“埃及豔后”。

隨後作為羅馬首領的凱撒大帝不斷向外擴張,而埃及是盛產糧食的大國,必然將稱為羅馬的徵用之地。鑑於凱撒與埃及豔后相戀,埃及就沒有其他國家那麼倒黴了。羅馬的實力不斷增強,正當埃及豔后暗喜之時,誰知半路殺出個陳咬金,凱撒被暗殺,埃及豔后從此失去了依靠,只好回過頭守著埃及。


而羅馬也分裂為東西兩側勢力,分別由凱撒手下安東尼與凱撒養子屋大維掌控。而意欲外擴的安東尼需要找尋外方勢力支持,埃及豔后得知後,立刻準備好金銀珠寶與安東尼商談,並用自己身體誘惑了安東尼,可想而知,最終安東尼也拜倒在埃及豔后的石榴裙下。

陷入美人漩渦的安東尼,開始向埃及劃分國土,這一舉動無疑引起了內部人民的不滿。屋大維乘亂率軍攻打安東尼並且將其在埃及殺死。埃及豔后也被屋大維抓獲,本想要故伎重演,但是20多歲的屋大維並沒有被已經40多歲的埃及豔后所迷惑。

然而因為自己是凱撒養子,而凱撒又曾與埃及豔后是戀人,所以於情於理,他不能直接處死埃及豔后。然而他的存在始終是根刺,最後屋大維秘密用毒蛇殺死埃及豔后。 雖然埃及豔后用了“美人計”,但是她確實是靠自己的力量幫助埃及能夠繼續存在。這傳奇的一生,不愧是被但丁、莎士比亞等稱為“曠世的性感妖婦”。


文|姜樂樂


史之策


首先,題目中關於“美妙絕倫”的描述有欠考證。其次關於她的死,在史學界上一直是個未解之謎。
原來這麼多年我們確實一直被騙了。考古學家們經過多年的悉心研究,終於從鳳毛麟角般的考古學資料中證實了豔后的雕像圖和還原圖,得出來的結果讓我們大跌眼鏡——埃及豔后克麗奧佩特不是什麼妖豔的美女,站在人群裡可能壓根沒人會注意,但是她的政治才能和人生智慧的確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頂峰。

影視形象

美國好萊塢1963年拍攝的電影《埃及豔后》給我們塑造了一個鮮活而成功的“豔后”形象,美豔、妖嬈、典雅、性感、嫵媚、高貴,所有女子鍾情的詞語用在她身上都不為過。
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她命人將自己用毯子包裹起來,送到大帝凱撒的房間,她用柔情、用美貌、用聰慧征服了這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獨裁者。
後來帶著與凱撒的兒子高調、隆重的來到羅馬,飽受禮遇。在丈夫凱撒被刺亡後又連夜潛逃回埃及。

後與羅馬大將安東尼產生深厚感情,安東尼的作為激起羅馬民憤,在情人敗給對手屋大維後,女王也失去了保護傘,埃及被羅馬士兵佔領。隨著情人失去、權利的喪失,女王以毒蛇噬胸的方式自殺而去,年僅38歲。

在電影裡克麗奧佩特除了擁有傾國傾城的美貌和勾引男人的獨特技巧以外,似乎沒有任何能力,然而歷史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真實歷史——被神話的顏值、被忽略的智慧

在德國的柏林博物館就存有一尊被稱為全世界保存得最為完好的埃及豔后的肖像。她不是什麼美豔絕倫的美女,站在人群裡可能壓根沒人會注意,也沒有高貴的珠寶修飾,風格樸素、裝扮普通。
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也曾舉行過“埃及豔后”展覽,展覽中同時展出了11具克麗奧佩特的雕像,根據英國考古學者研究的成果,“埃及豔后”身高僅僅一米五,身材矮胖,長相也平平。
然而克麗奧佩特卻有著驚人的國際關係處理能力和科研精神,她思想豐富、學識卓越。
根據英國學者的研究成果,她精通五種語言,除了母語希臘語外,她還靈活掌握了埃及語、拉丁語、亞拉姆語和希伯來語。

因為酷愛科學,他的宮殿成為了知識分子的聚會場所。據研究,她很有可能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哲學家、化學家和數學家。

既然相貌平平,那麼凱撒為什麼會選擇一個“被牽制國”的女王聯姻呢?

聯姻——雙方的政治陰謀

埃及豔后所處的托勒密王朝從建立之初就與羅馬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內部的不斷紛爭迫使整個國家必須要倚靠羅馬支持。
到王朝末期時,托勒密王朝已經危及四伏,靠每年向羅馬進貢來勉強維持統制,更是隨時可能慘遭羅馬帝國鐵騎的洗禮。
將自己獻給凱撒,再用智慧征服凱撒,以換來托勒密王朝統制地位和埃及更為長久的“有限的獨立”的政治格局。這就是她的政治陰謀
而對於凱撒而言,若立馬吞併埃及,那麼需要另外委派一位總督來監管和治理埃及,這樣他的軍事權利便會有一部分被剝離,同時地方官員的權利會得到增長。

基於這樣的政治原因,雙方的合作似乎水到渠成,他們的結合也是因為志同道合。

雖然雙方有合作的基礎,但是網友一定會質疑,凱撒可以與當時的托勒密十三聯合,為什麼一定要幫助克麗奧佩特戰勝路易十三奪得皇位再娶她呢?

聯姻的契機

凱撒駐入亞歷山大里亞時是帶著傲人的姿態進入的。雖然打著埃及保護者的旗號,但是明眼人都能瞧出其“統制”意圖。
雖然凱撒在戰場上戰功赫赫,成績傲人,但是進入亞歷山大里亞時,凱撒所帶士兵數量不超過四千。

而托勒密十三正秘謀著刺殺凱撒的大計,面對敵我力量的懸殊,克麗奧佩特的出現無疑是多了一個實力雄厚的戰友。

在這樣的政治與歷史背景下,凱撒扶持克麗奧佩特並與之聯姻似乎成了必然。

歷史誤讀的原因

凱撒去世後,克麗奧佩特有了新的情人——安東尼,此時的安東尼正於屋大維之間展開激烈的鬥爭,他們的鬥爭是未了爭奪羅馬最高統治權的戰鬥。結局我們都知道了,安東尼失敗了。
為了達到屋大維政治宣傳與政治鞏固的目的,他精心編制了埃及豔后克麗奧佩特和她兩個情人的一生。
她將克麗奧佩特描述成一個天生麗質具有誘惑性的女性,故事中的她狡詐、貪婪、私生活混亂。
他用紅顏禍水論成功的激起了羅馬人民對克麗奧佩特的敵意,並讓戰爭看起來是針對克麗奧佩特這個妖婦而不是安東尼。
同時,他通過安東尼對克麗奧佩特俯首帖耳式的“臣服”成功地將自己與安東尼之間的矛盾上升到了封建社會男權主義與女權主義之間的矛盾。

從此以後屋大維的“埃及豔后”版本成為了最為權威、最為官方的版本,這個版本一直廣為流傳,在政治和文化史上盛行了2000多年。

可惜,克麗奧佩特的自殺一直是考古學界的未解之謎,至今無人破解。

博聞歷史


有人說,克婁巴特拉是"尼羅河畔的妖婦",是"尼羅河的花蛇";有人說,克婁巴特拉是世界上所有詩人的情婦,是世界上所有狂歡者的女主人;羅馬人對她痛恨不已,因為她差一點讓羅馬變成埃及的一個行省;埃及人稱頌她是勇士,因為她為弱小的埃及贏得了22年的和平。

關於埃及豔后的容貌,有人說:"若克婁巴特拉的鼻子長一吋,或短一吋,或許世界就會改變",這可能更多的是因為後人對她的崇敬和臆想,而克婁巴特拉七世對凱撒和安東尼的影響力,可能主要還是因她的智慧。

羅馬年輕的將軍安東尼因沉迷於埃及女王克莉奧佩特拉的美色而無暇於國家大事,終日與她在埃及廝混,天天醉生夢死。後來,羅馬受到塞克斯特斯·龐貝的叛亂,海盜的入侵,東方帕提亞人的人侵以及安東尼妻子因向凱撒挑戰失敗而死的


ZEDUC


有人說,克婁巴特拉是"尼羅河畔的妖婦",是"尼羅河的花蛇";有人說,克婁巴特拉是世界上所有詩人的情婦,是世界上所有狂歡者的女主人;羅馬人對她痛恨不已,因為她差一點讓羅馬變成埃及的一個行省;埃及人稱頌她是勇士,因為她為弱小的埃及贏得了22年的和平。

關於埃及豔后的容貌,有人說:"若克婁巴特拉的鼻子長一吋,或短一吋,或許世界就會改變",這可能更多的是因為後人對她的崇敬和臆想,而克婁巴特拉七世對凱撒和安東尼的影響力,可能主要還是因她的智慧。

羅馬年輕的將軍安東尼因沉迷於埃及女王克莉奧佩特拉的美色而無暇於國家大事,終日與她在埃及廝混,天天醉生夢死。後來,羅馬受到塞克斯特斯·龐貝的叛亂,海盜的入侵,東方帕提亞人的人侵以及安東尼妻子因向凱撒挑戰失敗而死的消息終於讓他重新振作起來,毅然回到羅馬,為祖國效力。安東尼遂因形勢需要與屋大維和好,並娶其妹來鞏固彼此的政治關係。這也讓克莉奧佩特拉又傷心又憤怒。終於,各種戰事和解消停後,安東尼迫不及待的回到了埃及女王身邊。後來龐貝被殺,同僚萊皮德斯被廢黜導致了最後安東尼和屋大維的兩虎對峙。在海上對戰中,安東尼不明智地跟隨埃及女王逃跑而戰敗,最終傷心自刎,克莉奧佩特拉也終於看清屋大維的真面目,自殺身亡。

關於克婁巴特拉死亡的原因有以下幾種觀點:

有人認為女王事先安排一位農民帶進墓堡一隻盛滿無花果的籃子,裡面藏有一條名叫“阿斯普”的小毒蛇,讓它咬傷了自己的手臂,導致中毒昏迷而死。

也有人認為她早就把毒蛇餵養在花瓶裡,用一枚金簪子刺傷它的身體,引它發怒,直到纏住她的手臂。另外,還有一種相反的意見,認為女王不是死於毒蛇,而是用一枚空心錐子,刺入自己的頭部所致。還有一種說法是她死於一杯有毒的雞尾酒。然而,也有不少人反對上述意見,因為死者的屍體上沒有發現刺傷或咬傷的痕跡,在墓堡中也未找到任何有毒的小蛇。反對這一論據的人則根據考證材料,提出墓堡朝向大海的一側開有一個窗戶,受驚的毒蛇是可以從這裡溜走的。另據女王的醫生認定: “在她的手臂上確實有兩個不太明顯的疤痕。”看來,她死於毒蛇的論斷屋大維也是深信不疑的,因為在他的凱旋儀式上,克婁巴特拉七世的塑像上被安排了一條毒蛇纏繞在她的手臂上。儘管如此,這個“謎”並沒有徹底解開。

毒蛇自殺事件疑點

疑點一:毒蛇自殺事件 

第一大疑點是:埃及豔后克麗奧佩特拉用毒蛇自殺的敘述,最早見於公元一世紀希臘哲學家普魯塔克的名人傳記中。可問題是,普魯塔克是在埃及豔后死去75年後才誕生到人世,他敘述的內容中充滿了太多矛盾、錯誤和不可能的巧合。

疑點二:自殺有悖常理

第二大疑點是:克麗奧佩特拉在自殺前,曾向屋大維送出了一封自殺信。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犯罪研究專家帕特·布朗說:“這顯然不符合自殺者的性格。一個決心自殺的人絕不會事先向某人先送出一份示警性的遺書,好讓他跑來拯救自己。”

疑點三:中毒死得太快 

第三大疑點是:如果克麗奧佩特拉是中蛇毒身亡,那麼她死得實在太快了。 史料記載,克麗奧佩特拉用於自殺的是一條埃及眼鏡蛇,在實驗數據中,被眼鏡蛇咬中最快的死亡也要兩小時;儘管醫學史也記載著一些中了眼鏡蛇毒後20分鐘內就死亡的事件,可屋大維的衛兵接獲命令衝到埃及豔后住處時,距她遣人送信僅相隔幾分鐘時間,但當衛兵抵達現場時,埃及豔后已經香消玉殞了。

疑點四:女僕之死存疑

第四大疑點是,克麗奧佩特拉的兩個女僕之死不合情理。英國牛津大學熱帶醫學和傳染病學教授戴維·沃熱爾說:“這兒有一個誤解,並不是毒蛇每次咬人都能釋放出毒液。如果三個人一起被毒蛇咬中,那這個概率將更低。”

疑點五:屋大維有嫌疑

眾多證據都顯示埃及豔后之死十分可疑,她很可能是死於一場精心策劃的政治謀殺。歷史事實顯示,最有嫌疑的正是後來成為奧古斯都大帝的屋大維。一個歷史事實佐證了法理學家對屋大維的懷疑,他後來又殺死了克麗奧佩特拉和凱撒的私生子凱撒利昂。

關於埃及豔后神秘的死亡,以上均是很早以前的說法。據有關考古科學家的考證,克里奧帕特拉並不是死於自殺,而是被謀殺的!據考證,若是自殺的,則很多條件均不符合,當時她雖在密室之中,但她這樣一個要強堅韌的女性,怎麼會輕易的自殺呢!至於真正到底死於誰之謀殺,考古學家還沒有定論。但事實是,卡里奧帕特拉可能是被謀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