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預習,可以節省80%的複習時間,我們該如何進行正確預習呢?

上一篇文章我們講到了預習的一些重要性,這一篇文章我們著重為大家講解一下預習中的一些常用方法以及預習的一些誤區。

正確預習,可以節省80%的複習時間,我們該如何進行正確預習呢?

預習的基本要求

第一,認真讀書。先將教材粗讀一遍,領會基本大意,然後再反覆細讀,細讀時可以用筆在課本上初步勾畫出重點、難點、疑難問題。

第二,認真思考。預習時要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有關的參考資料,進行積極的思考,多問幾個為什麼,弄清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和新內容中的每一個概念、定律、公式等,若有初步的體會和感受,也可以適當的做一些批註。

第三,適當的做一些練習題。預習,可以適當的做一些練習題以便及時檢查預習的效果和鞏固、神話知識系統。如有可能,還可以做一些必要的操作,現場觀察、調查研究等,從而為上新課做一些必要的準備。

第四,認真做好筆記。寫預習筆記是預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們一定要引起重視。具體來說,預習筆記主要包括5各方面的內容:一是每一章節或者每一個課時總的重點結構或者提綱、摘要。二是每堂課中包括的幾個緊密聯繫的主要問題,三是尚未解決的疑難問題,四是所查資料中有關內容的摘要,並註明出處。五是主要心得體會,當然,這五個方面不一定每次筆記都要記全,要從實際出發,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靈活處理。

正確預習,可以節省80%的複習時間,我們該如何進行正確預習呢?

預習的方法

第一,課前預習。在閱讀教材進行預習的時候,同學們可以按照以下5個步驟來做:

首先,認真通讀教材,邊讀邊思考找出重點,難點和疑點,可以適當做筆記或者批註。其次,利用工具書,參考書掃除障礙,對不懂的問題進行分析,如果是由於舊知識被遺忘了或者存在知識的缺陷,一定要及時的補充,對經過努力還是不懂的問題,一定要記下來,在上課的時候要努力的聽老師講解。最後,讀完教材後合上課本,圍繞預習的內容在思考一下,教材講了哪些內容,主要的思路是什麼,哪些是新知識,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是什麼,還有哪些問題不理解,等等。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以試做一些課後練習題,檢查一下預習的效果。課前預習一定要抓住教材這個關鍵,不要還要在沒讀教材的情況下去看大量的參考書。

第二,階段預習。一般來說,階段預習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單元目標法。單元目標法是根據單元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進行預習,預習後再對照目標要求檢驗預習效果。例如,可以利用教材中每小節前方框中的學習基本要求和每章後面的“小結與複習”中的知識點,學習要求進行預習,再以他們為標準檢查預習效果。

2、單元教材研讀法。單元教材研讀法是指通過對單元教材的認真閱讀,研究教材的重點、難點和疑點,達到對單元內容的整體瞭解,並能瞭解各章節在單元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係。

3、圖標整理法。圖標整理法是指通過預習把設計到的概念、原理、公式、定理用圖表的形式列出來,找出規律和聯繫。由此可見,通過階段預習,可以使我們的整個學習更加有針對性。

第三,學期預習。學期預習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序言法。預言法是指通過認真閱讀教材的序言,瞭解教材的內容,結構、重點、難點等內容的方法。

2、目錄法。目錄法是指通過閱讀課本的目錄,瞭解教材的內容與結構

3、瀏覽教材法。瀏覽教材法是指通過認真的閱讀課本的序言、目錄的基礎上粗讀正本教材,瞭解教材內容的概貌。

4、教材分析法。教材分析法是對整冊教材進行歸類並寫出教材分析。例如,語文的教材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部分:列生字表、列生詞表、語法知識歸類、列文學常識表、習題歸類表、寫出單元分析等。

學期預習的最佳時間一般是在寒暑假進行,如等到開學則為時已晚。

正確預習,可以節省80%的複習時間,我們該如何進行正確預習呢?

提高複習的效果

第一,靈活安排預習時間。預習時間的安排,要在服從學習整體計劃的前提下靈活安排,根據每天的空餘時間,決定預習的科目以及每科的時間,要保證所選擇的重點學科,課前預習一般在20分鐘左右,時間多時可以預習的更加充分一些,鑽研的深一些,閒時可以多搞一些階段性預習和學期預習。閒時向前學是優等生的學習經驗。

第二,要持之以恆,逐步提高。有的同學經過一段時間的預習之後,感到學習成績並沒有明顯餓提高,就想放棄預習,這是不可取的,因為學習成績是與多種因素相關,只有在做好預習的同時,也做好其他學習環節,才能取得滿意的結果,另外,預習的質量也有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因此,預習不能淺嘗輒止,持之以恆,方能奏效。

第三,要防止兩個極端。一個是預習過於粗放,流於形式,達不到應有的目的,二是預習過細,以至於上課沒有什麼可聽的,甚至打亂了整體的計劃,影響了其他學科,雖然有成效,但是時間利用的不經濟,效果不好。總之,如果同學們能夠抓住預習中的這三個關鍵問題,就能最大限度的提高預習效率。下面是一位同學總結的對語文進行課前預習的方法,同學們可以適當的借鑑一下:

第一步要粗讀,遇到生字、生詞等攔路虎(尤其是文言文)那就用工具書來掃清,第二步細讀,能使自己大體瞭解課文的基本內容,看出作者的行文思路,體會出文章表達的中心思想。第三部是持研究態度閱讀,這正如宋代教育學家朱熹所說的情形,讀書時讀為之有益,如果精力與水平都具備的話,可對預習中發現的疑點進行考證,則以問難,這是發現與創新的前提。

正確預習,可以節省80%的複習時間,我們該如何進行正確預習呢?

那麼複習中我們會有哪些誤區呢?

首先,預習不是越全越好。預習的好處固然很多,但需要一定的時間,為了保證預習的質量,我們最好先從基礎學科(語文、數學、外語)或者個人感到有困難的學科中選出一兩門學科作為試點,當取得一定經驗或者成效的時候,再逐步展開,對於個人的優勢學科或者交易掌握的內容可以不預習或者少預習。第二,預習時間不是越長越好。預習時間的長短,要根據自己的學習計劃以及當時學習的實際情況而定,時間的安排要服從整體的計劃,預習的時間要根據實際可能來安排,不要因為預習而佔用了大量的時間從而打亂了整體的學習計劃。時間多的時候,可以多預習一點,時間少的時候可以少預習一點,鑽的淺一點。有些疑難問題解決不了是正常現象,預習不可能將全部的新內容全部都鑽透。而且,預習不是越深越好。要處理好預習中的深與淺的關係。能夠從容自學而掌握新知識是最理想的狀態。盲目求深只能事倍功半,得不償失。如能理解基本的,找出不懂的,就可以為高效奠定基礎。其次,預習不是越獨立越好。在預習時,要處理好自己獨自鑽研與請教別人老是的關係。自己鑽研固然好,但若抱著一定要自己試試自己能力的態度而死啃硬骨頭,費時費力,還收效甚微。而請教別人卻可以使難題能夠得到迅速的解決,那我們何樂而不為呢?最後,預習不能代替聽課。我們要認真處理好預習與聽課的關係,預習時已經掌握的內容,上課還要聽聽老師的分析思路,從而訓練自己的思維,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為同學們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不同,所以如何預習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問題。各人可以遵循基本的原則,自己在實踐中摸索,怎麼做收穫大,就怎麼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