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五改”促“四变”创新财政扶贫资金精准到户机制

脱贫攻坚战以来,重庆市紧扣“精准”方略,突出“产业”带动,构建“联结”机制,强化“绩效”管理,改变过去简单给钱给物、直接补助业主的做法,探索财政扶贫资金“改补为奖、改补为贷、改补为借、改补为股、改补为酬”,推动扶贫方式变“济”为“激”、贫困群众变“农”为“工”、新型主体变“小”为“大”、集体经济变“弱”为“强”,丰富了扶贫资金精准到户方式,放大了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一、改“补”为“奖”,变“平均分配”为“多干多补”。创新产业补助到户方式,改变简单发放产业发展补助资金的做法,制订“菜单式”项目清单,设计多种增收模式和政策支持方式,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事后奖补等办法,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如:酉阳县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规模、不建不补、先建后补、控制总额、乡镇负责、部门监管的思路,按每户2500元的补助标准,引导所有贫困户自主选择产业项目,只要具备一定基础、规模和效益,均给予资金奖补,做到多干多补、不干不补,实现到户产业全覆盖。同时,创新“奖”的方式,改补“现钱”为补“保费”。如:2018年在18个市级深度贫困乡镇开展“产业精准扶贫保”试点,财政扶贫资金对贫困户每户补助200元保费,商业保险机构提供27个品种、1.5亿元的生产风险保障,贫困户根据自身产业项目“自助式”投保。截止9月底,共有9809户贫困户参保,获得保险赔款50余万元,惠及639户。

二、改“补”为“贷”,变“现金补贴”为“风险补偿”。财政扶贫资金支持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给予贷款贴息补助,为贫困户提供“3年以内、5万以下、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的信贷支持,解决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资金短缺难题。突出扶贫小额信贷的带贫惠贫作用,在坚决防止“户贷企用”的前提下,将贫困户是否参与并融入产业发展、扶贫小额信贷是否用于发展生产和经营作为核心要件,探索贫困户利用扶贫小额信贷“抱团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同时,成功创建141个市级金融扶贫示范点,形成以“银行+产业+贫困户”为核心链条的多元化金融扶贫模式。截止今年9月底,全市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7亿元,撬动信贷资金70亿元,历年累计贷款金额44.18亿元,贷款户次97589户,基本实现有贷款需求、有产业项目的贫困户全覆盖。

三、改“补”为“借”,变“无偿补助”为“有借有还”。在有条件的贫困村组建资金互助社,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建立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的生产发展资金,方便快捷、手续简单、便民实惠,成为农村金融扶贫的有效补充。截止今年10月底,累计发放借款12.5亿元,惠及贫困村农户12.4万户,其中发放贫困户借款4.36亿元,扶持贫困户4.38万次。同时,支持区县结合村级集体发展、资产收益扶贫等,创新互助资金使用方式。如:城口县创新“财政+金融+龙头企业或合作社+贫困农户”互助金运作模式,采取农户借款、带资入股、务工分红的方式,在22个乡镇76个村成立农村互助资金协会,资金规模达4000万元,累计为贫困户发展生产、改善居住条件以及因灾因病等应急资金需求提供借款近1亿元。巫溪县将国家水利部定点帮扶的500万元资金,作为贫困户股金入股到25个运行良好的村级资金互助社,以“产业帮扶+入会分红”模式,带动260户贫困户每年稳定收益950元。

四、改“补”为“股”,变“松散带动”为“股权激励”。一是全面推行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涉农区县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将财政补助给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等,量化为所涉村集体、农民和贫困户股份,结合土地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2017年落实股权化改革资金10.5亿元,涉及1400多个农业项目,惠及1300多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15.5万农户(含2.5万贫困户)。二是积极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先期在38个村试点(贫困村11个),盘活农村闲置土地3.78万亩,量化形成股金6383万元,6.54万农民变成股东。如:巫溪县谭家村组建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贫困户以承包地等资源入股,财政扶贫资金投入150万元量化为贫困户股金,贫困户通过股权收益分红户均增收2500元。三是全面推进资产收益扶贫,将产业项目资金的一半,交由流转土地的农民和当地集体经济组织持股,每年按5-10%固定分红,优先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兼顾“临界”贫困户,重点保障深度贫困户,让贫困户搭上产业发展“顺风车”。

五、改“补”为“酬”,变“不劳而获”为“劳而有获”。通过财政扶贫资金一次性建设补助、带动就业示范奖补等方式,引导企业在贫困村发展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先期在18个深度贫困乡镇试点,每个乡镇发展2-4个扶贫车间,目前全市已建成116个,吸纳当地村民就业3886人,其中贫困人口1498人。开发保洁、治安、护路、护林、管水、扶残助残、养老护理等扶贫类、基层公共社会服务类等公益性岗位,财政资金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安置贫困人口3万人以上。如:林业部门面向贫困户选聘生态护林员1.7万人,每年人均报酬5000元。酉阳县从财政扶贫资金、易地扶贫搬迁融资资金中整合3600万元,综合考虑贫困群众需求、身体状况、技能水平等情况,开发公共环境绿化、公共区域保洁、公共设施维护、治安服务、助残服务等6类公益性岗位1万个,按照300元/人/月标准兑现公益性岗位补贴,引导贫困户通过劳动自力更生。奉节县三沱村通过财政扶贫资金购买新型农机设备,成立脐橙专业服务队,就地招募和培训村民开展专业化服务,服务范围拓展到周边区县和乡镇,年收入达60万元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