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不醒的是朱丹,還是吃瓜群眾?

去年35歲的週一圍,經過了十幾年的事業起伏,最終在一檔表演綜藝上作為“演技派”誕生了。

舞臺上能讓章子怡、舒淇這樣的女神級演員少女心氾濫,舞臺下也開始了流量劇、綜藝、時尚各項資源全面開花的第二春。

叫不醒的是朱丹,還是吃瓜群眾?


照理,他應該最能印證徐崢的那句爆款名言:“好演員的春天到了”。

可一旦好演員一夜爆紅之後,事情就開始起了變化。

過分展現才華和個人看法會被視作炫技狂妄

新出作品質量不行時會被質疑“初心不再”“不過如此”......


叫不醒的是朱丹,還是吃瓜群眾?



好演員沒戲演的時候我們可惜,時常出現在大眾面前又被厭棄。

於是看他的人也覺得油膩了,看他的表演也覺得浮誇了,甚至窺探其私生活也在拼命印證自己對他們的猜想和臆測。

上次夏BB為大家講了週一圍在表演方面的爭議,今天小十君著重來探討一下大眾對他婚姻關係的質疑。

導火索大家都知道,最近週一圍連續兩次因為“別的女人”登上熱搜:

一次是“週一圍和女助理共用吸管”:


叫不醒的是朱丹,還是吃瓜群眾?



一次是“週一圍和神秘女子燒香”:


叫不醒的是朱丹,還是吃瓜群眾?



前後間隔不超過三天。

儘管男女之間間隔著正常的距離,儘管朱丹立馬出來為其闢謠,儘管週一圍工作室首次做了回應:


叫不醒的是朱丹,還是吃瓜群眾?

已被刪除


但在網絡的發酵下,兩件沒有實錘的事件,幾乎已被定性為“出軌”。

吃瓜群眾一邊在譏誚週一圍“人設崩塌”、“要糊了吧”;

另一邊對“傻女人”朱丹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她只是不想被叫醒”


叫不醒的是朱丹,還是吃瓜群眾?



遇到類似的事,瞧瞧人家暴脾氣的應採兒和李湘是怎麼處理的。

親自下場開撕,及時撲滅小火苗。

家有虎妻如此,男人還能翻出什麼大浪。

這樣的當眾調教,才是丈夫面臨質疑時,明星太太正確的公關方式啊。

叫不醒的是朱丹,還是吃瓜群眾?


叫不醒的是朱丹,還是吃瓜群眾?


山雞哥聚會只跟狗玩,一直流傳為人夫界的佳話;

王嶽倫雖然個性軟懦,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的“懼內”也保證了他遠離形象危機。

可是週一圍就不這樣。

他從來不在微博上提及妻子朱丹和孩子。

而朱丹時不時就會秀恩愛,微博恨不得一半內容是關於她的“周先生”。

兩人的婚姻生活在外界看來就是:朱丹一直在倒貼。

這種固有印象在去年《演員的誕生》總決賽結束時達到巔峰。

週一圍奪冠感謝了很多人,唯獨不提背後支持他的朱丹。


叫不醒的是朱丹,還是吃瓜群眾?



而那邊的朱丹,卻是拳拳愛意的微博長作文。

再一次,週一圍沒有做出任何互動和回應。

兩相對比之下,女愛男多、男尊女卑的婚姻悲劇已然在網友的腦海中循環上演。

這還沒完,又有網友扒到以前的採訪來佐證自己的猜測。

2014年在電視劇《金牌律師》播放期間,週一圍直言不想跟朱丹合作,因為她“不專業”。

今年的《魯豫有約》,他照樣表達了相似的觀點。

叫不醒的是朱丹,還是吃瓜群眾?


你不夠愛她就算了,你還否定她的能力???

能不能學學教主,ab演技再爛也都是他心中有才華、有靈氣的小公舉啊!

叫不醒的是朱丹,還是吃瓜群眾?

圖源自網絡


這下子,更加加深了這個男人自戀狂、無視妻子感受的負面形象。

乃至前兩天週一圍破天荒地為朱丹新節目《丹行線》發聲打call,評論裡也是清一色的不買賬。

說他在表演啊,看著尷尬啊,為了名利低頭啦......等等。


叫不醒的是朱丹,還是吃瓜群眾?


不管朱丹在微博怎麼解釋,“他真的對我挺好的”,“我們過得挺幸福的”,根本沒人聽。

週一圍就是個壞男人!朱丹就是在騙自己!

吃瓜群眾難掩心中憤慨,想拼命擦亮朱丹這個不幸的女人的雙眼。

一些女性媒體也趁熱打鐵,將朱丹視作了婚姻中那些放棄自我、委曲求全的反面案例。


叫不醒的是朱丹,還是吃瓜群眾?


還有某些自媒體大號,義憤填膺地直接蓋棺定論週一圍是“傻逼”。


叫不醒的是朱丹,還是吃瓜群眾?



更有甚者,說週一圍是PUA男,將朱丹馴化成了一個百依百順、死心塌地的家庭主婦。


叫不醒的是朱丹,還是吃瓜群眾?



不知道這是對週一圍的毀謗,還是對朱丹的侮辱。

所有人在那兒自我代入,“你會允許你老公跟別的女人喝一杯奶茶嗎?”

在那兒借題發揮,“一開始就覺得他做作油膩,果然不是什麼好人。”

在那兒施捨同情,“可憐朱丹,一個女強人為他相夫教子還撈不到好。”

朱丹和週一圍作為自己婚姻的當事人,反而成了最沒發言權的兩個人?

小十君覺得沒這個道理。

兩人公開的第二年,朱丹在《非常靜距離》聊到了自己的這段感情。

她坦言是跟週一圍在一起之後,才學會了撒嬌這種小女人的把戲。

叫不醒的是朱丹,還是吃瓜群眾?


他的氣場、內涵和安靜,讓大一歲的朱丹很有安全感和崇拜欲。

慢慢地也讓急躁的她,沉靜了下來,學會享受當下。

叫不醒的是朱丹,還是吃瓜群眾?


話裡話外,週一圍於她而言,就像撿到的寶。

這種幸福而滿足的神態,是演不出來的,也絕不是靠自己單方面為愛發電可以營造的。

叫不醒的是朱丹,還是吃瓜群眾?


週一圍生活中是什麼樣的人,朱丹本該比我們有發言權。

在《魯豫有約》中,談到外界對自己婚姻的猜測,朱丹說“他是在外面假裝知識淵博和清高,其實是個老婆奴,回來再治他”。

當然,不相信的人會覺得這是找補。

週一圍在採訪裡表演求生欲的一面,不符合大眾對一個霸權男人的想象,被徹底無視。

叫不醒的是朱丹,還是吃瓜群眾?

被問到他和朱丹在《金牌律師》裡誰演得好


為什麼我認為週一圍對朱丹演技上的評價根本不足為怪?

因為這件事在他整個人身上是自洽的、成立的。

跟愛不愛沒有關係,只不過就是不合時宜的較真

許多人認為週一圍的高冷藝術家性格是人設,但他沒火的時候便已經是這樣。

喜歡《繡春刀》就說“終於有一個像電影的電影出來了”;

拍了《創業時代》之後,仍然覺得偶像劇不算是戲;

記者問他體重問題,他直接說你談論的不是演員。

叫不醒的是朱丹,還是吃瓜群眾?


無時無刻地不在較真,觀眾會覺著累。

而要適應外界對自己的期待,他也覺得累。

所以他最常見的兩個動作是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和無奈的聳聳肩

他必須要適應他看不起的演藝圈現狀,演自己認為不算戲的戲,甚至捯飭那張想弄粗糙的臉。

他挺彆扭,別人也有點膈應。

正如魯豫說的,他是個心氣高的人,經歷過辛酸苦辣後再度翻紅,甚至還有些疲憊感

叫不醒的是朱丹,還是吃瓜群眾?


他已經不再是那個紅起來就會誠惶誠恐的新人。

觀眾想看什麼樣的明星,就將自己包裝成什麼樣兒。

他說,我只想盡量保持真實。

關於真正好的表演、名利給他的侷限和危機,其實他都有清醒的認知。

這份清醒和坦誠,在現在醜聞和緋聞佔半邊天的演藝圈是越來越少見的。

叫不醒的是朱丹,還是吃瓜群眾?


觀眾一邊呼喚演員的差異性,一邊卻視這種袒露個性的演員為“裝逼犯”。

如果連這種包容度都沒有的話,活該我們被工業化生產的演員和作品包圍。

今年,經歷過渣男危機的郭富城已經向我們證明,想要扭轉觀眾緣,能靠的只有後續作品和硬打硬的實力。

所以,週一圍無需給誰交代,只需對自己負責。

叫不醒的是朱丹,還是吃瓜群眾?


觀眾對他的演技有再多質疑和爭論,都實屬應該。

但是拿這兩件都夠不上道德範疇的破事兒大做文章,那就是可笑。

每對夫妻有每對夫妻相處的模式,夫妻中的雙方也有各自的個性和表達方式。

那些恨不得衝進人家的臥室教育人家怎麼做夫妻的人,難道不是更加可怕的人嗎?

就像週一圍說的,他沒問題,為什麼還要證明自己沒問題?

叫不醒的是朱丹,還是吃瓜群眾?


叫不醒的是朱丹,還是吃瓜群眾?


像不像警察抓了人,還要向對方說:“你怎麼證明自己沒罪?”

“因言獲罪”,上一次被黑這麼慘的人,是許知遠。

李誕跟其對話時,還教他如何說話才能不得罪人,如何既能表達自己又把錢給賺了。

叫不醒的是朱丹,還是吃瓜群眾?


結果現在呢,招黑的人成了李誕。

被全網造神後,又被拉下神壇。

現在又有疑似出軌的視頻曝出,估計長相、才華、人生態度連帶著都要被一一攻訐。


叫不醒的是朱丹,還是吃瓜群眾?



人性經不起凝視,婚姻也經不起拿放大鏡來瞧。

我無意為任何人的人品進行擔保,只想說:

生活是複雜的,是很難用三觀來進行黑白切割的。

關於幸福、關於價值、關於意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和發言權。

當年馬伊琍原諒了文章,陳羽凡站出來替白百合頂鍋,程麗莎願為郭曉冬挨100多針......

於是他們就成了大眾眼裡卑微、可憐的那一方。

叫不醒的是朱丹,還是吃瓜群眾?


可是請大家審視真實的生活、審視真實的自己:

婚姻裡的忠貞一定是最重要的嗎?愛情真的是聖潔不可玷汙的嗎?兩性關係中全情付出那一方就是弱者嗎?

如果把孩子感受、家庭團圓甚至是共同財產看得更重要,是不是就是保守愚昧?

熱愛工作的女強人值得崇拜,就愛圍著老公孩子轉的賢妻良母值不值得尊重?

甚至,愛情真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嗎?婚姻真的可以判別一個人的人品嗎?個人的道德瑕疵可以決定他的社會價值嗎?

叫不醒的是朱丹,還是吃瓜群眾?

比如美國傳奇演員馬龍·白蘭度,一生風流成性、私生子無數,死後還因為《巴黎最後的探戈》“黃油事件”遭受質疑。但同時他也為黑人和印第安土著等少數派和弱勢群體爭取利益,憑藉《教父》獲得影帝時拒絕出席,同時讓一位印第安女孩上臺宣講印第安人在美國遭受的不公待遇。

以上,相信每一個不同生長環境、不同教育背景的人都擁有不同的想法。

還是我們將三觀強行套用在他人的生活上,以此來滿足我們對人性、道德、婚姻、人生的想象?

我們罵了渣男婊女,我們就不是渣男婊女了?我們罵了無知蠢蛋,我們就不是無知蠢蛋了?我們罵了雙標狗,我們自己就不雙標了?

算了吧,我們都知道自己的不堪,和生活的真相。

將三觀這把槍對準不符合自我期待和想象的藝人,斃掉了他們,你也並沒有更厲害一點

簡單粗暴的三觀一刀切,並不能讓我們更加理解生活。

而我們的三觀正確與否、穩定與否,只能基於自我生活的實踐。

演員就是演員,ta的角色決定了ta提供的社會價值。

除了作品,我們本該對他們一無所求。


該原創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第十放映室(ID:dsfysweixin)

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ID:dsfysweixin,微信搜索關注:第十放映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