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16世紀西班牙入侵,明朝抵擋得住嗎?

良春喊我才才


那時候明朝戰力還很強,西方的火器也威力不足,鴉片戰爭史200年以後的事情了。

在明朝如日中天的時候,有一個遠隔萬里的國家,夢想著吞掉明朝……

這個國家就是“日不落帝國”西班牙。

世界上最早的日不落帝國,其實是西班牙,擁有無敵艦隊。英國只不過是後來強大起來,從西班牙頭上搶走了這頂金光閃閃的帽子。就在明朝正德皇帝到處花天酒地、嘉靖皇帝到處修玄念青詞的時候,西班牙正在橫行除了明朝之外的世界。而就在明朝東南角的呂宋群島,彼時已成為西班牙的囊中物。

西班牙是典型的貪心不足蛇吞象,吃完包子還想把驢肉火燒吞下肚去。西班牙人早在歐洲時,就知道東方的明朝是個遍地黃金的國家。比利牛斯半島的口岸,就沒少迎接來自明朝的貨船,那一箱箱的瓷器、絲綢、茶葉,讓洋人驚歎不已。有一個叫馬丁-德-拉達的修士,他曾親自來到明朝,那是明萬曆三年,公元1575年。拉達是從呂宋半島直接去明朝的,這位修士到了明朝福建之後,簡直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左右看不夠。

因為時間的關係,他只在福建轉了一圈,但福建的繁華打動了拉達。他回到呂宋,寫了一本札記,記載著他在明朝的兩個月時間的旅行。這本札記的全稱是《菲律賓群島奧斯定修道會神甫馬丁-德-拉達與其同伴赫羅尼莫-馬林以及與他們隨行的士兵在中國觀察與體驗到的事物》,你能一口氣、一個字不錯的唸完嗎?

西班牙人看到這本書,便動了打劫的念頭,面對這麼一大堆金銀財寶,誰不想撈兩把?

怎麼才能實現夢想呢?西班牙人微笑著說:以前怎麼對付印第安的,那就怎麼對付明朝。我們有火槍,可以征服整個世界,明朝不可以例外。明朝有啥武器?無非就是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钂棍槊棒、鞭鐧錘抓,柺子流星……

這夥伊比利亞半島的強盜們功課做的很差。他們甚至都不瞭解明朝的基本概況,有多少人口,有多少城市,有多少軍隊,戰鬥力如何。他們想象中的明朝,不過就是像印第安人那樣,幾個傻乎乎的酋長,在篝火前跳著草裙舞,對著月亮仰天長嘯。西班牙人滿腦袋盤算的是,征服明朝後,讓明朝人改信西班牙的宗教,所有人都要改用西班牙的名字。比如佩雷斯、席爾瓦、拉莫斯、蘇亞雷斯等等。還有更絕的計劃,西班牙人打算在征服明朝之後,讓明朝的女人嫁給西班牙男人,從血統徹底改變明朝人。如何統治呢?西班牙打算在征服之後,把明朝劃分成6個省,每個省派一名總督。

西班牙不相信明朝比600萬印第安人還難對付,只不過他們並不知道明朝當時的人口已超過一個億。殖民頭目雷克爾給西班牙國王寫信,說不需要陛下派給我千軍萬馬,您如果信得過我,調給我60名士兵,我就能把明朝酋長的腦袋送給您。

真是癩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氣。也許明朝的宰相們知道西班牙蠢到這種程度,無不笑掉大牙。但當時信息不對稱,西班牙有足夠的信心做到這一點。只不過國王菲利普二世覺得西班牙士兵雖然無敵天下,可只派60名士兵還是有些扯淡。他諮詢西班牙駐呂宋的總督德桑德,問到底需要多少士兵。德桑德操起一把古董算盤,噼裡啪啦一通算,然後告訴國王:6000人,少一個人我都滅不了明朝。

6000名士兵對西班牙來說不是個小數目,但即使是6000人,還有一個殖民頭目龍基略認為你們也太不把明朝當盤菜了,這可是東方第一強國。那需要多少人才夠呢?龍基略表情深邃地說:至少10000人。扯了半天的牛皮,最終決定出1.2萬名士兵,同時需要東方人當嚮導,又從日本請來了5000名賊眉鼠眼的倭兵,準備消滅明朝。

當時的明朝,一代強相張居正已去世,萬曆皇帝親政。此時此刻的皇帝,並不知道西班牙把自己想象成了土、肥、圓模樣的酋長,還穿著草裙跳著神秘的舞蹈。

知道了也沒啥。西班牙再牛,牛得過朕的神機營5000精銳?更何況,當時明朝國勢正盛,名將都在,怕什麼西班牙。明朝是有底氣這麼想的,就在幾十年前,嘉靖時期,就在屯門把葡萄牙的軍隊暴打一頓,葡軍死傷慘重。西班牙軍如果來了,也不會有好下場。

西班牙並沒有機會實現他們征服明朝的計劃,還差點被英國給征服了。從1588年開始,西班牙那支擁有150艘戰艦、3000門大炮的“偉大而幸運的海軍”(無敵艦隊),被英國零敲牛皮糖的海戰戰術搞得筋疲力盡。西班牙的日不落帝國成為歷史,英國取而代之。

至於征服明朝,哪還有那個閒心。


地圖帝


那要看是什麼程度了,如果想要征服明朝或者迫使明朝像晚清那樣基本是沒有可能的,但是給明朝帶來巨大傷害還是非常有可能的。

第一,16世紀中後期,西班牙國力雄厚,而當時的明朝內部矛盾尖銳,加上剛結束的三大徵,國力虛弱;

第二,明朝後期東南沿海防衛空虛,加上衛所制度潰散,很容易讓西班牙人乘虛而入。


16世紀,隨著地理大發現,西班牙帝國先後摧毀了美洲的阿茲特克、印加與瑪雅文明,在全球各地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而憑藉殖民地源源不斷的財富,西班牙也建立了當時歐洲乃至世界上最強悍的軍隊之一,尤其西班牙的陸軍,當時可謂無敵於西方(比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要名副其實)。

冷兵器時代,西班牙的國力在西方算得上相當強悍,然而對於東方的主宰者明帝國來說,表面上似乎不堪一擊,但真是如此麼?


16世紀後期,西班牙不斷崛起的時候,明帝國內部出現了眾多的變數——江南地區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而朝廷內因為“國本之爭”而不可開交,北方的女真、蒙古與南方的土司、東南沿海的倭寇等紛紛作怪,頻繁的動亂與朝廷內激烈的黨爭,使得當時明朝的國力不斷衰弱。

明朝名義上有近三百萬的常備軍,然而這都是建立在明太祖時代建立的衛所制度的基礎上,然而到16世紀後期,明朝真正能夠動用的軍隊規模並不多。尤其是東南地區,萬曆初期倭寇入侵浙江數月,抵禦的明軍僅僅四千多人,而名義上這一地區有十多萬軍隊。

當時如果西班牙真的按計劃派2萬人入侵,給明朝會帶去什麼,真的不好說。


澹奕


個人認為,16世紀時的西班牙並不具備入侵明王朝的實力。不是西班牙總體實力弱,而是因為西班牙能夠用在入侵明王朝身上的資源太有限。
(西班牙國旗)


(明朝對外貿易活動的日月旗)

首先,儘管有著日不落帝國的光榮頭銜,有著龐大的海外殖民地,但是同樣,他的開放,他的繁榮的海外交流,使得他的敵人同樣很多。所以說,在考慮如果16世紀西班牙入侵時,必須考慮到當時西班牙帝國在歐洲的局勢。而這段時期的形勢,可以說是圍繞著哈布斯堡家族勢力而進行的一連串鬥爭。

查理五世的登基,將奧地利和西班牙的王室血脈維繫在了一起,伴隨而來的也是法國,英國,奧斯曼土耳其等國的敵視。

由於宗教改革運動的爆發,天主教國家之間的信仰歸屬感弱化了,所以才會有奧斯曼帝國和法國聯手組建反哈布斯堡的非神聖聯盟,1542年,兩國的艦隊還聯手進攻尼斯。而直到1571年的勒班陀海戰之前,西班牙在地中海的霸權都是弱於奧斯曼土耳其的。


同時,西班牙的經濟基礎並不牢固,其從美洲掠奪過來的白銀和黃金很大一部分都消耗在了曠日持久的戰爭中。法國的皇帝從來沒有放棄過和哈布斯堡政權爭奪意大利,而德意志的新教王公也是個讓他頭疼的問題。如果說當時的哈布斯堡家族足夠強大,查理五世根本就沒有必要退位,而將神聖羅馬帝國和西班牙帝國分別交給自己的弟弟和兒子,形成兩個支系。

同樣,菲利普二世在位期間的西班牙依舊對手眾多。在地中海,直到1581年西班牙都需要應對奧斯曼的艦隊入侵和北非海盜的襲擾。在北方的尼德蘭,菲利普二世的宗教偏激政策和為了戰爭資金需求而日益增加的賦稅,也使得當時人民在英國人的援助下陷入起義暴動,同時英國和荷蘭的私掠船也在切斷西班牙對尼德蘭駐軍的海軍補給線。


與此同時,查理二世遺留下來的沉重國債也愈演愈烈。早在16世紀40年代,西班牙就發現其正常收入不能滿足戰爭開銷,國家的賦稅提前抵押給銀行家很多年。也就是說,王室的財政壓力和信用危機幾乎是伴隨著多方面的,持續的戰爭一直籠罩在哈布斯堡家族頭頂。僅僅是一個尼德蘭,在1566到1654年間,西班牙就向其軍用財庫輸入了2萬多達克特,而這個數字已經超過王室從西印度群島得到的財富總數1.2萬達克特。

另外,西班牙的國內政治凝聚力也十分堪憂,其並非一個律令嚴明的整體。地方利益保護主義傾向十分濃厚,各自都有自己的特權和引以為豪的特殊性。前面已經提過,所謂美洲流入的財富在王室的奢侈和對外戰爭中大量消耗掉了,而國家內部除了卡斯蒂利亞本土並沒有忠實可靠的納稅人。例如,葡萄牙人熱衷於保衛新世界,探索海上貿易航路,但對發生在德意志的新教王公戰爭並無熱情,同樣,西西里和那不勒斯的人民十分樂意納稅抗擊奧斯曼土耳其的艦隊,但根本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用他們的錢支持在尼德蘭的戰爭。



那麼好,如果要入侵明朝,誰?哪個納稅群體願意承擔這次入侵戰爭的費用?西班牙國內除卡斯蒂利亞本土外幾乎每個地區都面臨入侵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說服他們發動一場前所未有的,面臨陌生強大敵人的戰爭?在這種形勢下,西班牙在16世紀90年代的20萬大軍,或者16世紀50年代的15萬大軍中又能抽調多少來入侵明朝?

我們再反過來看明朝。本人並不是明粉,同時也明白明王朝在16世紀時政治組織的劣勢和外部環境的紛亂,但如果說明王朝此時抵擋不了一個不完整的西班牙入侵軍的話,那實在是辱沒了其名聲。如果是在嘉靖和隆慶年間,明王朝依舊有著不弱的軍事實力,同時隆慶開關也帶來了大量的海外白銀流入,經濟實力得到可增長,

同時在俺答歸順和戚繼光平寇下,此時的明王朝南北方都處在了一個相對和平的發展環境中。

即便是在明王朝由盛及衰的16世紀末葉,明王朝的依舊有些發動萬曆三大徵的實力,並且所謂清王朝入關的成功其中也是受到了李自成起義對明王朝打擊的影響帶來的好處。

所以說,明王朝作為一個大一統王朝,在內部不崩潰的情況下,任何外部勢力想要摧毀征服他都需要一個不短的消耗性戰爭的過程,而很明顯,西班牙沒有這種經濟基礎。無敵艦隊1588年被摧毀了,而其本身試圖再次征服尼德蘭的嘗試也因為王室1607年的破產而告終,西班牙的王室經常破產,償還不起了就賴賬……



所以說,無論是16世紀巔峰時期的西班牙入侵明朝,或者是西班牙入侵16世紀末葉衰落期的明朝,其結果都是失敗。

至於武器配置和軍隊戰術方面,中國和西方的差距還沒有達到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那樣可怕的程度。甚至很多地方超越了西方。明朝戚繼光的鴛鴦陣戰術也絲毫不比西班牙的大方陣遜色,而且鴛鴦陣戰術對抗倭寇時的戰損率也遠遠比西班牙大方陣在歐洲的表現出色。戚繼光在東北時改造的軍隊中的車,步,騎營更是有著世界頂尖的火器配置水準。



不僅僅是大明本身的三眼神銃,

西方產的佛朗機炮和中國的火箭車也時常能在這支軍隊中見到。


16世紀,最多隻能算是西方開始超越中國的一個開始,剛剛有了點實力就能征服中國,未免太誇張。


大唐安西節度使


西拔牙確實曾經想入侵過明朝,但是最後因為無敵艦隊的覆沒而放棄

(巔峰時期的西班牙帝國)

戲班從15世紀開始走上對外殖民擴張的道路,到16世紀時已經成為世界上首個日不落帝國,殖民地遍佈亞非拉美。

1565年,西班牙佔領整個菲律賓,這裡成為新德里進軍亞洲的跳板。

利用菲律賓,西班牙開啟了與明帝國的貿易。西班牙在美洲掠奪的白銀被源源不斷地運往中國,以換取精美的瓷器、綢緞、茶葉,中國的富庶極大的震撼了西班牙人。

1576年,第三任菲律賓總督弗朗西斯科·德·桑德精心制定了一個入侵方案——四到六千名裝備精良的西班牙士兵,再從日本招募2萬人,殺向中國。

不過這個議案遭到腓力二世的否決。

(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

1586年4月20日,西班牙的第六任菲律賓總督聖迭戈·德·維拉在馬尼拉召開會議,主題就是討論如何征服中國,與會者有軍官、傳教士和移民代表。大家一致同意總督的提議,其中傳教士的態度最為積極,他們想把中國變成一個天主教國家。

據馬尼拉總督的計劃,征服中國需要從西班牙本土調集2萬士兵,外加從日本招募萬人,共計三萬餘人進攻中國。

計劃指出,中國是除了歐洲以外世界上最文明的地區,此次經略中國不可對中國人犯下太多罪行。在佔領中國後,要與中國的上層貴族進行通婚,通過產生的混血後代來維持西班牙在中國的統治。

隨後,馬尼拉將會議的結論再度通報給馬德里,這一次腓力二世的態度有所轉化,積極作出了回應。

當時的西班牙帝國擁有著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艦隊,並且擁有一直正規化的軍隊。相比之下明軍無論是軍隊建設還是武器裝備都遠遠落後於西班牙帝國。

(西班牙大帆船,到了16世紀其最大噸位超過1000噸,配備的50磅的炮彈射程可達400米,遠超同時期的明帝國水師)

(以步克騎的西班牙方陣,這是西班牙擊敗阿拉伯騎兵的必殺技。明末,明軍為了對抗八旗鐵騎也引進過此中戰術,但是明軍由於軍紀鬆散的原因,運用的十分不咋地)

(16世紀西班牙士兵的形象,火槍這時已經廣泛裝備西班牙軍隊。而明軍此時還尚以冷兵器為主)

在16世紀,西班牙無論是技戰術還是武器上都要大幅度優於明軍,如果在當時雙方真的爆發大規模衝突,那麼對明帝國來說絕對是場浩劫。

但好在,西班牙的侵華戰爭最終沒能成行。1588年,英國艦隊大敗西班牙無敵艦隊,這讓西班牙帝國再無暇東顧,這場侵華計劃就此流產。


千佛山車神


冷熱兵器交替時期,熱兵器並沒有那麼大優勢,明中後期已經放棄掌控海洋,說抵擋西班牙全力入侵是不現實的,但是一旦到陸地上西班牙人的優勢就基本可以忽略了。所以西班牙人不會全力發動對明戰爭。

再說什麼學習西方先進科技之類的論調,一個張居正改革只是在舊有制度上的變動尚且舉步維艱,十餘年後就廢除了。何況是完全否定先聖的自然科學知識,奇技淫巧要登大雅之堂,還要把匠人提高到讀書人的地位。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明朝是一個很機械的社會結構,想有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即使是被打痛了都不可能(具體可以參考晚明情況)。剛明的剛可以理解為有骨氣也可以理解為固執,我一直對以剛形容的明國策不以為然,一個國家要根據情況制定策略,白登之圍要按照明朝的做法不服軟不納貢,最大可能是國家分裂,然後被匈奴挨個欺負,估計漢人也就不存在了。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國家何嘗不是如此。


pppoe


我覺得以中國人的學習速度,不算什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