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裡的青蛙為什麼不叫?真的和乾隆有關嗎?

乖乖我滴親孃舅


大明湖有“四大怪“,恆雨不漲,久旱不涸,蛇不見,蛙不鳴,青蛙不叫據說和乾隆皇帝有關,因為蛙叫打擾了乾隆爺和夏雨荷的好事。


大明湖裡有青蛙,清朝以前也會叫,但清代《歷城縣志》卻記載說大明湖有四怪,一是恆雨不漲,不停地下大雨,水位也不漲;二是久旱不涸,持久乾旱也不枯涸;三是蛇不見,見不著蛇類;四是蛙不鳴,青蛙從來不叫。

這件事很靠譜,濟南當地有一個歇後語,大明湖的蛤蟆——幹鼓肚,卻發不出聲來,即便是夏季雨後,別處青蛙呱呱叫的歡,大明湖的青蛙卻像一群啞巴不出聲。究竟是何原因?

咳咳!這是朕的旨意!

喲!誰這麼牛?原來是乾隆皇帝。


話說一個炎熱的夏天,乾隆下江南路過濟南,住在風景如畫的大明湖,邂逅濟南美女夏雨荷,風流多情的乾隆兩眼放光,很快把夏雨荷勾搭上手,夜夜春宵,好不快活。

一個傍晚,閃電轟鳴,大雨傾盆,雨過天晴,乾隆和夏雨荷又開始愉快地玩耍。

此時此刻,青蛙似乎也被感染,開始發情,一時間大明湖內萬蛙齊鳴,叫聲雷動,吵得乾隆心煩意亂,根本沒辦法繼續愉快玩耍。

乾隆大怒,老子乾點好事,你們TM叫來叫去,煩不煩!不知道老子是皇帝啊!


乾隆叫來太監:你去讓這些聒噪的青蛙閉嘴

太監滿心不高興:你們閹割了俺,不讓俺玩耍就罷了,連人家青蛙求偶都要管,真是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啊!

可皇命難違,不能不辦,鬱悶的太監來到湖邊,越想越心煩,衝著湖中高喊: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從今以後,大明湖的青蛙不準大鳴大叫,欽此!”


太監這道聖旨也就是喊給乾隆聽的,但出人意料的是,湖裡的青蛙居然一齊閉嘴,停止了鳴叫,此後再也沒來過口,老濟南人都說這是因為皇帝金口玉言,青蛙不敢違旨。

這個傳說不足為信,如果非要刨根問底,作者認為大明湖的青蛙不叫跟濟南城和大明湖的地理特徵和特殊水文密切相關。

大明湖的水溫在18℃左右,這個溫度下青蛙能生存,但不能鳴叫,因為青蛙最喜歡在悶熱潮溼的夏日雨後發情,大明湖的水溫不具備這個條件。另外,也有專家研究後得出結論,大明湖的水質特殊,不適合青蛙發情交配,而青蛙不發情是不叫的,叫就是發情。


那麼大明湖的青蛙該如何繁衍後代呢?

濟南號稱泉城,泉水眾多,而且彼此相通,與大明湖也有地下水道相聯。作者大膽推測,青蛙在每年繁殖期間,從地下水道離開大明湖,前往水溫適宜地方我“度蜜月”,找到“意中人”發情交配,完事後返回大明湖。青蛙在別處產下的卵變成蝌蚪後,小蝌蚪再成群結隊洄游到大明湖中“找媽媽”,然後在大明湖快樂生活。

儘管還沒有得到驗證,這或許是最合乎情理的解釋,你們認為如何呢?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