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是什麼?何為哲學?

辯證法哲學


哲學,根據宇宙自然規律和廣泛社會現象總結出來用以指導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一門學科。

哲學分為兩大類: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中國的哲學萌芽於易經和道德經。易經是一門歸宇宙自然現象、事物不斷髮展變化為一體的學科。而老子的道德經即有唯物也有唯心,我們可暫且稱它為大唯物或大唯心主義。

(有“物”混成),老子自己他不知道是什麼。名為道。(唯物主義)這個道,具體是什麼有待科學驗證。 他還有一句話 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恆,豎心旁。(唯心主義) 這個道留給我們自己思考。

這裡有個小故事,三個和尚的故事,風雲心動的故事。其中兩個唯物,一個唯心。

我之前有回答,可以自己翻閱一起學習,共勉。


飛翔的超人1


哲學究竟是什麼?想要回答這個問題,給它做一個準確的答案,我們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科學,科學是指發現、積累並公認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運用,已係統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識。科學包含自然、社會、思維等領域,如物理學、生物學和社會學。1888年,達爾文曾給科學下過一個定義:“科學就是整理事實,從中發現規律,做出結論”。達爾文的定義指出了科學的內涵,即事實與規律。科學要發現人所未知的事實,並以此為依據,實事求是,而不是脫離現實的純思維的空想。科學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經過實踐檢驗和嚴密邏輯論證的,關於客觀世界各種事物的本質及運動規律的知識體系。

知道了科學的定義,就不難給哲學下個定義,我個人認為,哲學就是人類探索宇宙,認識世界,研究自然,分析社會中,利用人類的智慧,通過思維而得出最一般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它是通過現象,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總結出的,也是最粗淺的理論。就拿《易經》來說吧,陰和陽,究竟是什麼?沒有一種特定的東西,起初,它是以太陽的光線為標準,向日一方為陽,背日一方為陰。後來人們由此引申,認為晝夜的變化,氣候的溫暖,光線的明暗,空間的大小,物體的動靜等等,無不具有陰陽的屬性,然後,《易經》的作者們由此出發,來解釋天地萬物的興衰生滅和各種力量的此消彼長。並且以後又不斷地在總結髮展,並引申出了陰陽五行等許多的理論。由此來解釋世界上的一切現象。

哲學是人類社會在求知慾望的驅使下,對一切能看到的,想到的事物,探討其本質,聯繫,及其共性,它是指導人類生活的藝術和智慧。

就拿我國的中醫事業來說,陰陽五行應用到我們的整個身體,特別是五臟六腑,比如:肺屬金,肝屬木,腎屬水,心臟屬火,脾屬土······它們之間都是相生相剋的關係,利用它們的關係,我們的中醫師們,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減輕和去除了疾病帶來的各種痛苦。讓我們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生活在地球上。

所以說,哲學是對世界的整體認識,它在解釋中,使我們瞭解世界,使世界在我們的心裡更加合理化,並指導我們在生活中充滿信心,不斷地探索前進。


太陽說易


哲學不是智慧,只是人類看世界,包括宇宙的角度,所謂智慧不過是小聰明。

中國哲學創建封建社會,在封建社會驗證的理論叫玄學,而中國哲學偏向人與人之間的根本問題,這是人類最本質的問題。

西方哲學創建資本社會,在資本社會驗證的理論叫科學,西方哲學偏向我與自然那點事,但過於強調我的存在。

類型哲學就是角度哲學,從哪個角度去看這個世界。

人類也在不斷積累角度。

所謂的智慧,不過是小聰明。

當資本社會淘汰封建社會,封建社會就是小聰明,當然封建社會在自己角度延展的問題很深刻。。

當另一種哲學形成新的社會,資本社會與科學也會被淘汰,這與智慧無關,只是每個社會的人約束在自己所處的社會形態之下。

看問題要類比,要看得更遠一些。


在路上61281823


路過,我給標題兩句話:哲學不問都明白,一問都糊塗。



東北孤狼223949758


這個問題就折射出華廈文字的偉大。所謂“哲學“,上折下口,就是把好好的語言折著說。弄得雲山霧罩,令人費解。

無論是中國的“哲學“,還是西方的“哲學“都是一樣。一些所謂的“哲學家“沒事就弄出一些他自己都弄不明白的理論,糊弄世人。

而偏偏就有一些人,不懂裝懂,生怕別人說他沒學問,於是乎,大家都說著莫名其妙話,或互相恭維,或相互攻擊。說了半天,所謂“哲學“,就像“皇帝的新裝“,自以為身穿名牌,其實是光著的。




孫忠漢不像壞小孩


.哲學是西方人的思想,可以研究不能推廣。如果西方哲學這麼有智慧,世界就會有兩個文明古國。可惜沒有,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中國的古聖先賢的智慧思想,遠超西方哲學。跟古聖先賢的思想相比,西方哲學就是個屁。



炎黃子孫純正中國人


哲學是意向思維指導人們生活實踐的方法。





黃天才書畫


哲學就是一個人的思想,一個人思想有多深有多廣有多大,那麼這個人的心態也就越接近平和,也就是道家所說的靜。

哲學更是一種對人生的領悟,每走過的一段風景,每感悟的一段往事,或者當下所心有感發的,都是稱之為哲學。

偉大的哲學家,往往會將他心中所想所感,所思的事情用筆和紙記下來,現在人都是通過網絡來記述的,但大多數的人的話,哲學並不深刻,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思想並不深刻,有很少的一部分,讓我們去讀的時候,引起了靈魂共鳴,這就是哲學的魅力。

每一個朗朗上口的文字背後,每一個優美的文字背後,它所譜寫出的一段往事,就是一個人的心情,而這是符合大流趨勢的。

我們都說至理明言,就是這個道理,說出了大多數人的心聲,但並不是所有的哲學都是正確的,有人的環境和經歷有關,能夠經歷時間的洗禮和反覆陶練的便是最好的,當然了,修行還是要靠個人的,畢竟每一個人的思想程度是不一樣的,其哲學的思想程度也就不一樣,而這需要不斷的感悟,經歷和觀察,品讀,才知道什麼樣的哲學才是最好的哲學。

對我而言,最好的哲學就是中國的《易經》和《道德經》,還有《佛經》,為什麼我說的是這三種呢,易經大家都知道是萬經之首,它揭示了世界萬物的變化規律,而道德經更是詳細的闡述了其中的變化規律,佛經之中也包含了這樣的規律。

尤其在你心情低落的時候,讀佛經特別的能明悟,為什麼問沒有提起儒經,是因為這本書,是教人如何做人的,然而易經就有此理,所以也不需要刻意的去讀他,而它是教人為人處世,但我更喜歡順其自然的道家文化,無為。


女婍


哲學如果就是愛智慧,依此來說的話,一定是探求如何更好的生存、生活的智慧。其實縱觀哲學的發展史也是如此的情形;西方哲學起源於希臘的哲學院,而現代的所謂科學正是哲學院的部分研究內容,後來這部分利用理論推導支撐的學科在實踐的基礎上有了蓬勃發展,成為了西方誇耀的所謂文明的成果;為什麼?就是這樣的成果與人類的社會生活有用。而西方哲學也沿著這樣的思路和做法,企圖利用詞語概念的所謂邏輯推導而達到哲學的目的,那麼看看現代西方哲學的發展結果,成為了被某些科學家詬病的“哲學已死”,就毫不奇怪了。 如果利用被宣判為已死的方法,來衡量人類的諸多哲學存在,豈不是天大的笑話,因為哲學是以智慧為支撐的學說,如果用被實踐和歷史證明是有缺陷的方法來思考問題,不就是錯上加錯嗎?

所以,打開思路,衡量西方與世界其它地方的智慧之學的優劣不就有了完整的標準了嗎,這個標準就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條,科學是如此,哲學也一樣是如此,人類的一切學問都是如此。

如果倒過來推理的話就是,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流傳下來並於現代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有益的知識和學問就一定是有用的智慧之學,那麼這樣的智慧之學,我們是否可以稱之為哲學呢?結論是可以肯定的。

如果把有用的標準作為基點,再加上兩項基本條件,作為現代哲學的標準的話,也許更能夠符合現代人所能夠理解和接受的哲學標準,其二那就是這種智慧之學一定是成體系的;其三就是要有形而上學的不二標準。

如果以此標準來論述什麼是哲學的話,豈不是更有說服力嗎?所以以此標準,西方哲學的發展過程和結果,不就會一目瞭然了嗎。

所以抱殘守缺,根本就不是智慧的方法,也就不會找到真正的哲學之智慧,只有敢於否定有缺陷的認識和方法,才能打開眼界,找到承認人類的真正智慧之學的。以上之論只是作為引子,為引起大家思考而已,我們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理論論證的思路打開以後,以後要做的就是紮紮實實的理論分析和論證工作了,路還有很長,結論可下,但必須以令人信服的理論形式作為基石,才可完成如此宏大的人類理論問題。


用戶272428725


哲學就是意圖以簡單的邏輯語言,說清說透複雜的本源問題。比如人從哪來,第一性是什麼,人生的終極理想目標為何之類。

中國的傳統哲學包含了天地人和的觀念,西方則是比較講求文字語言的邏輯性,我們對哲學有講不完講不盡講不清的玄玄之意,不求精細,只求大略,求領悟不求記憶,個人認為西方哲學與我們有點相反。

其實一個國家或文明,其指導的哲學,或說價值觀世界觀,道德高尚性是不是有生命力,是不是偉大,可以從國家民族人民的精神層面,行為舉止上看出來,也可以從歷史過往中看出來。中華民族與中華文明先進性,優越性,也是被證明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